《如何写社会评论》.docx
《《如何写社会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社会评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写社会评论》
《如何写社会评论》
社会评论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评论有多种,如时事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学评论等等,社会生活评论不能与它们并列,它只是确定一种写作范围。
这种评论,可以是洋洋数千言的大块文章,也可以是廖廖数百字的短文。
一部分杂文、随笔、漫谈也可以归入此类。
它针对人们的思想、作风以及认识等,或表扬,或批评,用以引导人们的行为,具有实效快,针对性强,说服有力的特点。
评论社会生活现象,一要真实,二要具体。
要在对材料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避免离开事实泛泛而论。
写作时要注意下面两点:
一、积极关注和投身社会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
写社会评论,不是为写而写,要对社会有用。
社会生活有积极的方面,比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也有消极的方面,比如不正之风、封建迷信。
同学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应对周围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和敏锐感,明确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要善于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则新闻报道,一场体育比赛,一项科技发明,都可能触发写作的灵感。
很多时候,从生活中激发写作的愿望和动机,酝酿写作的情绪和感受,往往比单纯了解一些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这是写好社会评论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主要是选好评论的对象,确立论题。
二、严密结构,巧用评析方法。
社会评论属于议论文,所以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方法仍使用。
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
写作评论容易犯的毛病,一般是就事论事,仅停留于摆问题,罗列现象,没有分析,缺乏推理,往往是观点+论据,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推理过程;或者是认识片面,失之偏颇,往往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绝对化、极端化,把握不住评论的分寸。
这些都需要注意克服。
1、撰写社会评论文稿,一般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目的为了吸引眼球;
2、文章内容最好一事一议,切忌贪多嚼不烂;
3、提出问题要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一万年都碰不上一回的事情不说也罢;
4、原因分析注重以小见大,力争见人心、见精神、见社会、见未来。
1
第二篇。
如何写评论建议大家多看《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这些都是新闻界的评论老大。
新闻评论是表达观点的,但并非新闻评论的所有内容都表达观点。
新闻评论中出现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是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或由新闻事件所触发的认识。
它是当下具体的认识主体(评论的作者)对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人类群体已被验证的认识——比如,“地球是圆的”。
一篇评论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
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
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
写评论时候要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
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标题
一个好的标题要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能够抓住人的眼睛。
因此,写出一个形神兼备的标题是评论者一项重要任务。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标题上要旗帜鲜明地亮出来。
评论标题的职能,或体现中心论点,或规定论题的范围,或表明作者的倾向、意见和态度,或旨在引人阅读,发人深思。
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
具体、鲜明、精当、引人。
时效性
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与大学生相关联的一些问题。
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选题
撰写新闻评论首先得抓住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准主题。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作为校园媒体,主要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部分。
写作
新闻评论一般采用夹叙夹议、以实论虚、虚实结合的写法。
首先要注意克服的难点是:
虚实、叙议一定要组合得当。
评论中穿插事例的目的是为了以事明理,是通过事例的分析、评说来表达一定的观点和主张。
叙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讲一个事实,而是为说理服务的。
评论不是命令,不具有强制性。
要尊重受众、平等交流,循循善诱、说清道理。
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说理要有深度,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新闻评论的开头可以是事实性的,也可以是观点性的,或者两者兼顾。
开头要吸引读者,让他们渴望读下去。
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以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为基础,文章的结构形式必须反映客观事物内部联系的规律性。
论点、论据、论述都要存在一定的逻辑性。
评论结构的安排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
结构应做到:
完整、严谨、匀称。
结尾是提供你认为无可避免的结论的地方。
结尾应该精心组织,但是它不应该是完全说教式的。
在结尾部分应该做的事,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句子,来表达你希望读者已经得到的结论。
媒体的作用是影响,一篇评论更是如此,要让别人清楚感受到你的观点,并且被你下面的论述逐渐说服,赞同你的观点,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一定要对评什么、论什么心中有数,把话说到点子上,不要隔靴搔痒。
选题要准确,立意要深刻,论点要新颖。
一般来说一篇评论有一个主要的论点即可,其他的论点可以附带提一下,但最忌讳“平均主义”,每个论点都用一段话说,不仅论述不够深刻充分而且整篇文章显得过散,读者无法把握核心。
文字
短小精悍、通俗形象。
新闻评论能否抓住听众、观众和读者,还应在篇幅的短小精当和语言的通俗形象上多下功夫。
短小精悍,就是要条理清楚、精悍有力。
要做到这一点,在选取论据时,就一定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
因此,在语言的简洁、流畅和通俗形象上更需要不断地锤炼。
不要有过多的赘述。
第三篇:
如何写评论如何写评论
其实,写评论,早有定论,不需要再“说三道四”,也不必说,因为读者的眼里知道何以为评论。
有人说,写颂扬的就是溜须拍马,就没有生命力;有人说写评论,以批评或者鞭挞才有生命力。
笔者以为,两者都有些偏颇,有点绝对化了。
是好的就说好,是不好的就说不好,应当是最基本要求。
也许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杂文之所以锐利,就因为鲁迅先生的杂文如同“匕首”。
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鲁迅先生的杂文,xx同志早就有过论述。
而鲁迅先生则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行为准则。
显然,对于人民大众的甘为孺子牛,对于黑暗,丑恶的就要愤指,就要用自己的“匕首”刺去。
用“匕首”刺向丑恶的,就是维护和颂扬美的、善良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的社会与鲁迅所处的社会截然不同,不仅有著作、言论的自由,而且还有顺达畅通的民意的“渠道”—网络。
人们在这里能迅速及时的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网络评论随之已迅速发展起来。
尽管网络评论与传统(在纸媒)上有所不同,需要有待于提高,但是他已经被广大网民所认可。
从人民网观点开辟评论专栏之后,全国众多的网站都开辟了论坛这一栏目吸引了众多的网友,网站也随之更丰富多彩了。
也许有人说,在网站开辟时评栏目之后,当初还有不少网友光顾,有不少网友尽兴,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评专栏光顾的有些下降,点击率也在下降。
于是有人就说,
网站时评歌颂的多了,不好看了,批评建议得少了,愤指的就更不必提了,所以就有些“失色”。
问题不在这里,关键在于写颂扬的要怎么写,写批评的要如何把握。
比如说,xx主席为新华社写的述评,“我百万雄狮过大江”,不仅行文气势磅礴,短小精悍(全文200多个字),而且完整地叙述了我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的壮观场面,堪称新闻作品中的典范。
这样的颂扬有哪里不妥。
问题写颂扬要实事求是,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不着边际的夸张。
不可否认,有的时评确实有“强拉硬拽”的感觉,让读者看了很不舒服。
这就需要,改正文风。
如不改进真的会被网友抛弃。
论坛也不会留之。
对于写颂扬的不要无端地指责与诋毁、攻击、污蔑,更不是造谣,要善意地帮助改进。
写建议性,写批评的要写实,要从关心和帮助入手;对于社会出现的丑恶,不仅要抨击,而且要让丑恶的无藏身之处,才是时评人写时评所应有的作为。
时评要先导,要让人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宣传要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时评就应当是让人如同捧一杯“热茶”滋润、暖心。
写颂扬的就是要歌颂美好,写批评就是抨击丑恶,促进社会进步。
第四篇:
如何写新闻评论如何写新闻评论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
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评论写作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
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也
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二是评论的品质主要在于立意。
“命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的高下。
评论作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
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道的。
三是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
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
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
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四是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
当然其他因素在语言上的投射,都是语言的独特力。
我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
当然,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
好的
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
五是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
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六是要有好的风格。
当然风格各异,似乎谈不上什么是好的风格,但是风格有个适应的问题。
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等。
具体到评论上说,评论文章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
比如,xx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的。
从中国近代评论发展历程来看,梁启超、章太炎、
邹韬奋都是非常著名的评论大家,但却各个不同。
如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笔锋常带感情”,章太炎则国学深厚,文章大气但却好用生僻典故,邹韬奋文字简易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三种皆为大家手笔,评论文章应该有风格,更应该有适应特定情况的风格,当然大家马上想到鲁迅的杂文风格,简直就是时代的传声筒,是为时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语境的营造,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走向清晰。
语境的清晰与模糊,大约可以成为评论文章与非评论文章的分野。
评论以清晰为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
准确的判断同时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路上的。
没有一系列清晰构成的特殊语境,那么最终的判断只能是胡言乱语。
任何不应该出现的模糊都会伤害文章的说服能力,伤害评论的品质。
八是思维的特点。
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
要从发散走向聚合。
我们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
从发散走向聚合,让我们的评论具有理论上强大的解释能力,因为文章是建立上广泛的观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最终的聚合又为我们提供了真理的内核,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们走出来指明一个方向。
九是评论的感染力。
这是一个当然的想象,就是诉诸情感。
在评论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都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
中国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确实是说服宝典啊。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写作评论的一个整体思考框架,从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或现象,能够为评论提供一个丰满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写作者理解评论文体的本质特点,把握从主题、语言到分析框架
等一系列的要素,为提高评论写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第五篇。
如何写新闻评论如何写新闻评论。
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
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
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如何写作
一、注意导向性。
不断强化导向意识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
强化导向意识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战。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因此,党报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真正做到舆论先行,正确引导。
二、注意指导性。
评论的指导性是评论的生命,也是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站出来亮明观点,阐述立场,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三、注意时效性。
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党的要求和指示,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
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四、注意理论性。
一篇评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字功夫,关键还要有思想性,要有一些真知灼见。
运用理论的力量把问题讲透讲深,充分表明了理论的力量。
五、注意艺术性。
一篇评论要有好的论点,好的论据,提出的问题、阐述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得稳、站得牢,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考验。
这是评论的灵魂和基石,没有这一点也就没有评论。
同时,也要注意评论的艺术性,艺术性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果文章内容好,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也会影响宣传效果。
评论文字要力求顺口、优美,并且适当运用群众当中很有影响的语言,还可用作评论的题目。
前几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说法抓住了不正之风的特点。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xx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
是灵魂。
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祥,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
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
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六勤:
1、脑勤(勤于思考,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
2、眼勤(勤于观察,能迅速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
3、嘴勤(不耻下问,善于打听);
4、耳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5、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脚勤(近距离观察,身临其境,有现场感)。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
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评论写作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
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二是评论的品质主要在于立意。
“命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的高下。
评论作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
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道的。
三是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
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
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
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四是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
当然其他因素在语言上的投射,都是语言的独特力。
我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
当然,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
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
五是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
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六是要有好的风格。
当然风格各异,似乎谈不上什么是好的风格,但是风格有个适应的问题。
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等。
具体到评论上说,评论文章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
比如,xx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的。
从中国近代评论发展历程来看,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都是非常著名的评论大家,但却各个不同。
如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笔锋常带感情”,章太炎则国学深厚,文章大气但却好用生僻典故,邹韬奋文字简易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三种皆为大家手笔,评论文章应该有风格,更应该有适应特定情况的风格,当然大家马上想到鲁迅的杂文风格,简直就是时代的传声筒,是为时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语境的营造,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走向清晰。
语境的清晰与模糊,大约可以成为评论文章与非评论文章的分野。
评论以清晰为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
准确的判断同时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路上的。
没有一系列清晰构成的特殊语境,那么最终的判断只能是胡言乱语。
任何不应该出现的模糊都会伤害文章的说服能力,伤害评论的品质。
八是思维的特点。
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要从发散走向聚合。
我们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
从发散走向聚合,让我们的评论具有理论上强大的解释能力,因为文章是建立上广泛的观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最终的聚合又为我们提供了真理的内核,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们走出来指明一个方向。
九是评论的感染力。
这是一个当然的想象,就是诉诸情感。
在评论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都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
中国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确实是说服宝典啊。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写作评论的一个整体思考框架,从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或现象,能够为评论提供一个丰满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写作者理解评论文体的本质特点,把握从主题、语言到分析框架等一系列的要素,为提高评论写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