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蓝皮书.docx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蓝皮书.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2010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毕业生去向分布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点
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约1/3以上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2009届有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5%。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
根据上图,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比例为12.6%,其中有9.4%的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1.0%的人正在准备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2.2%的人放弃求职与求学。
调查还显示:
回答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有53.7%,高于2008届毕业时的51.7%。
2009届毕业生毕业后立刻在国内外读研比例明显增加,211院校增加了约2.5个百分
点,,达到13.5%;非211院校增加了1.1个百分点,达到8.4%。
图 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图中的“有半职工作”以及“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均是2009届新增的问题选项,故2008届、2007届缺失。
后文中均是如此。
从上图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总体分布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09届比2008届增加了0.8个百分点,2008届比2007届增加了1.1个百分点。
说明:
麦可思对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是由于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10类:
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正在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考研;无工作,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
这10类毕业状况叫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
其中,已就业人群包括三类:
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
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注意,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政府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约为91.2%,比2008届(90.1%)高了1.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来源于读研而非就业,比2007届(93.5%)低了2.3个百分点。
2009届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4%,与2008届(87.3%)基本持平,比2007届(90.4%)低了3个百分点。
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比2008届(83.5%)高了1.7个百分点,比2007届(84.1%)高了1.1个百分点。
连续四年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从2006届到2009届分别为7.2、6.3、3.8和2.2,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
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
民办院校的就业率最低(82.8%)。
图 “211”院校2007~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图 非“211”本科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图 高职高专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图 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失业率四年变化趋势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从2009届大学毕业生分布的经济区域差别来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该区域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8.7%最高;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毕业半年后就业率79.5%最低。
分学校类型来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居2009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90.4%);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居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88.1%)。
图 2009届不同经济区域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说明:
经济区域:
麦可思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把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八个经济体系区域:
a) 泛东北区域经济体: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b) 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
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
c) 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d) 中原区域经济体:
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e)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
f)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g) 西南区域经济体:
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h) 西部生态经济区:
包括西藏、新疆。
2-就业与月薪
本科专业大类工学就业率最高法学最低
高职高专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高法律大类最低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90.2%),最低的是法学(82.3%);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9.5%),轻纺食品大类(89.4%)紧居其后,最低的是法律大类(73.2%)。
从专业小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地质工程(100%),较同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率(88%)高出12个百分点;而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则为油气储运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两个专业的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均为98.6%,高于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率(85.2%)高出13.4个百分点。
从2007、2008、2009三届的半年后就业率变化来看,三年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专业大类是历史学,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专业中类是统计学类,就业量排前100的专业小类中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前三位是临床医学、动画、应用物理学;三年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高职高专大类是水利大类,平均下降最快的高职专业中类是护理类,就业量排前100的专业小类中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前三位是金融保险、临床医学、护理。
表 2007~2009届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单位:
%
* 本科专业大类中,哲学因样本数不足没有包括。
说明:
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以及学校新增的专业小类,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覆盖了本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类11个,划分为专业中类有71个,划分为专业小类有521个;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类19个,划分为专业中类有72个,划分为专业小类有661个。
2009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明显增长高职高专增长最多
2009届“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为2756元,比2008届(2549元)有明显回升,但仍低于2007届(2949元);2009届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月薪为2241元,比2008届(2030元)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07届(2282元)。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为1890元,比2008届(1647元)有较显著的增长,明显高于2007届(1735元)。
与2008届相比,2009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月薪均有较显著的增长。
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月薪增长最多。
各专业大类中,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是经济学(2498元),最低的是医学(2124元);高职高专月薪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358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1564元)。
从职业小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半年后月薪最高的职业为“税收监察者,征收人和税收代理人”(3727元);高职高专则为“航空器机械和服务技术员”(3290元)。
与2008届相比,2009届本科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职业为“小学教师,特殊教育除外”和“房地产销售经纪人”,其月薪增长率均为39%;高职高专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职业则为“房地产经纪人”,其月薪增长率为49%。
从行业小类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行业为“烟草制造业”(3475元),高职高专则为“航空运输服务业”(3081元)。
与2008届相比,2009届本科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行业为“政府经济项目”,其月薪增长率为34%;高职高专毕业生月薪增长最快的行业为“房地产业(开发、销售、物业)”,其月薪增长率为40%。
图 2007~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表 2009届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
单位:
元
*历史学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表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0位职业小类*
单位:
元
* 个别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表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0位职业小类*
单位:
元
* 个别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位行业小类*
* 个别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位行业小类*
* 个别行业因为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说明:
月薪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
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
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2%、33%、45%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
离职的主要类型是主动离职(88%),离职的前三位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前3位专业小类是:
编辑出版学、艺术设计、广告学;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前3位专业小类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装饰艺术设计。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类型分布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分布
说明:
“离职率”是指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有多大百分比有过离职的经历。
“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辞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
“主动离职的原因”即针对主动离职的人群分析其离职的原因,分为“薪资福利偏低”、“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就业没有安全感”、“准备求学深造”、“想改变职业或行业”以及“其他原因”。
2006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分别为1.7、1.9、2.2个
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是,“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高职高专院校为2.2个。
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每个单位工作时间是,“211”院校为1.5年,非“211”本科院校为1.4年,高职高专院校为1.2年。
2006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教育培训、运输和零售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内转换职业最为频繁;从事中小学和特殊教育、计算机专职和医疗相关职业或者职位三年内最为稳定。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销售和服务业、办公行政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转换职业最为频繁。
2006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选择最为热门的是工程师类、公共关系和销售、营销、广告等相关职业。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时则以选择公共关系和销售、营销、广告等相关职业人数最多。
2006届本科土地资源管理和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职业转换最为频繁,专业为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和临床医学的毕业生职业表现最为稳定;2006届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毕业生职业转换最为频繁。
图 2006届各类院校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
图 2006届各类院校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每一份工作持续的时间分布
图 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职业或职位中类转换率最高的前10位*(单位:
转换率,%)
*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图 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职业或职位中类转换率最低的前10位*(单位:
转换率,%)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职业或职位中类转换率最高的前5位*(单位:
转换率,%)
*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2006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或职位后最热门的前10位职业或职位中类*(单位:
职业分布,%)
* 个别职业或职位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或职位后最热门的前10位职业中类*(单位:
职业分布,%)
* 个别职业中类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职业或职位转换率最高的的前10位专业小类*(单位:
转换率,%)
* 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职业或职位转换率最低的前10位专业小类*(单位:
转换率,%)
* 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内从事职业或职位转换率最高的前5位专业小类*
* 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而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说明:
麦可思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三年后跟踪,本报告涉及的三年内的变化分析即使用的该调查数据。
“转换职业或职位”是指毕业半年后从事某种职业或职位,毕业三年后由原职业或职位转换到不同的职业或职位。
转换职业或职位常常在工作单位内部完成,不代表离职。
“转换职业后最热门(或所集中)的职业或职位”指的是毕业三年内转换职业或职位之后的分布中所占比例较大的职业或职位。
转换率=某职业或职位的转换职业或职位的人数/毕业半年后从事某职业或职位的总人数。
民企、中小企业仍是大学毕业生最大雇主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个体”仍是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211”院校中有3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非“211”本科院校中有47%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2%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
无论何种类型院校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雇主规模300人以下(包括50人以下、51-300人)所占比例最高,“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分别为38%、50%、60%。
细分来看,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雇主规模是3001人以上,占33%;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雇主规模是51-300人,占27%;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雇主规模是50人以下,占31%。
图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雇主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雇主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各类型企业的月薪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各类企业的月薪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各规模企业的月薪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各规模企业的月薪
3-事业与预警分析
大多数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
麦可思研究表明,无论哪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失业率变化趋势是:
2009届比2008届都略有下降。
其中,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失业率下降幅度较大。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失业人群中,“211”院校8.8%的失业毕业生中有16%为“待定族”(不求学不求职),非“211”本科院校11.5%的失业毕业生中有18%为“待定族”,高职高专院校14.4%的失业毕业生中有18%是“待定族”。
大多数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
2009届本科毕业生失业人群中,西南区域经济体“待定族”的比例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最大,为22%;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准备考研与准备出国留学的比例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最大,为24%。
2009届高职高专失业人群中,西南区域经济体“待定族”的比例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仍然是最大,为22%;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失业人群中“还在找工作”的比例最大,为86%。
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38万人,占了本科失业总人数的33.3%,其中有8个专业是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高专专业失业人数为12.50万人,占了高职高专失业总人数的30.2%。
其中有7个专业是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
图 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失业人群分布
图 各类院校2007~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失业率变化趋势
其中:
“211”院校的失业率为非失业人群的剩余人群比例
图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单位:
万人)
图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单位:
万人)
说明:
就业蓝皮书中,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还没有获得全职或者半职雇用工作的状态,视为失业。
这包括准备考研、准备出国读研、还在找工作和“待定族”等四种情况。
“待定族”指调查时处于失业状态却还没有采取任何求学或求职行为的大学毕业生。
动画等本科专业、临床医等高职专业被列入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牌”专业
麦可思研究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解决此失业类型的核心是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
对专业的失业率和失业量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个别专业的招生指标控制为主要杠杆,辅助以在校生专业调整,主动干预、调控专业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体制下提高就业率的途径之一。
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可以包括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地区层面(主要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层面)以及高校层面。
本科失业量较大的专业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率持续走低,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为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高职高专失业量较大的专业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就业率持续走低,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为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表 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专业
表 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高职专业
说明:
红牌专业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绿牌专业是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4-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
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普遍下降销售与营销等核心知识亟须改进
据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尽管2009届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普遍略有提高,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211”院校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为53%,非“211”本科院校为52%,高职高专为51%;但同时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达到的水平普遍升高,2009届较2008届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离校时掌握的能力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的升高幅度,因此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较上届呈普遍下降。
2009届本科毕业生五大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