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291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50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第一次说害怕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做饭。

晚饭一做好,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

冬天天黑得早,走夜路。

山路两旁全是黑森森、遮天蔽日的茂密松树林。

我曾问过父亲摸黑走山路害怕吗,父亲(神气十足  底气十足)地回答说:

“不害怕,我胆大!

   从我10岁起,每年的暑假都要陪父亲去30多里外卖熟山芋。

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永远都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总是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地堆着。

特别是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都没有被撤掉,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但父亲还是不怕,毎次带着我走过坟旁,他都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我胆大”,他总是这样告诉我。

   后来,父亲怕影响我学习,便不让我陪他去了。

母亲不放心,每次都要和我出去送送他。

黑夜中,我和母亲站在村口的高地处,父亲则独自打着手电筒上路。

每隔几分钟,我就大声地喊父亲,父亲听到后会回应一下。

没走多远,他便会隔着(寂静 平静)的夜空,对我和母亲大声喊道:

“你们回去睡觉吧!

   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我非常不解。

直到跟我生活在一起的母亲告诉我,父亲本来是打算留在老家的,养点儿鸡,带来给我补补身体。

可是,当他回到多年不曾回去的老家时,却发现屋边上居然新葬了一个坟。

父亲对母亲说,他怕,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于是决定(继续 连续)外出打工。

   那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听见父亲说怕。

我也一下子清醒过来当年父亲走山路,过坟堆,一定也是怕的,只是他将这种怕深深地了(隐蔽 隐藏)在心底,不让孩子和妻子知道。

因为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许他胆小,所以他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掉,完成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现在父亲老了,他放下挑了几十年的重担这才承认自己也是胆小的。

(1)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本文是依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

(4)“我”工作后,父亲为什么还一直在外打工?

(5)文中的哪处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

并说说你对这处细节描写的理解。

(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底气十足;寂静;继续;隐藏

(2)事情发展;时间

(3)小时候,夜晚“我”陪父亲走夜路路过坟地;渲染夜晚路上的阴森恐怖烘托出“我”的害怕,反衬出父亲的“胆大”。

(4)因为老家的屋边上新葬了一个坟母亲跟“我”生活在一起,父亲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感到害怕。

(5)略

(6)父亲为了家庭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走山路,过坟墓。

30年后当儿子成长起来后第一次承认自己胆小。

充分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勇敢、慈爱、吃苦耐劳、有家庭责任感的人。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分析解答。

(3)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分析解答即可。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底气十足;寂静;继续;隐藏;

(2)事情发展、时间;

(3)1、小时候,夜晚“我”陪父亲走夜路路过坟地2、渲染夜晚路上的阴森恐怖烘托出“我”的害怕,反衬出父亲的“胆大”。

(4)因为老家的屋边上新葬了一个坟母亲跟“我”生活在一起,父亲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感到害怕。

(5)略;

(6)父亲为了家庭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走山路,过坟墓。

30年后当儿子成长起来后第一次承认自己胆小。

充分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勇敢、慈爱、吃苦耐劳、有家庭责任感的人。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2.课外阅读轩。

舔盘

   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

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

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

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

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

田花父母不给。

虾公老子威胁说:

“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

”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

   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

“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

”他父母说:

“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

“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

”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

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

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

虾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杂技一样。

地主婆说:

“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

”地主公嗤之以鼻说:

“穷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

   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

“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

”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

”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

“饿鬼,给我滚!

   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1)照样子写词语。

水灵灵:

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3)用几句话概括出《舔盘》的主要内容。

(4)本文主要描述了颠公什么特点?

【答案】

(1)绿油油、沉甸甸、白花花

(2)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不是比登天还难吗?

(3)地主的丑儿子虾公看田花十分美丽,就和父母一起逼田花嫁给自己。

田花的弟弟于是去地主家吃饭,吃完饭舔盘,还说姐姐连炒饭锅都舔。

地主一家嫌恶心,再也不娶田花了。

(4)聪明、机智的特点。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此题从给出的词语“水灵灵”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绿油油、沉甸甸、白花花

(2)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不是比登天还难吗?

(3)地主的丑儿子虾公看田花十分美丽,就和父母一起逼田花嫁给自己。

田花的弟弟于是去地主家吃饭,吃完饭舔盘,还说姐姐连炒饭锅都舔。

地主一家嫌恶心,再也不娶田花了。

(4)聪明、机智的特点。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课外阅读

父爱的速度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用功苦读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

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那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

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才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

我茫茫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

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取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了夜色,带我去校长家。

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有些紧张。

在一次车祸里被撞瘸的右腿,走起路来愈加艰难。

[A]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

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⑤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

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

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便多么的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

但父亲却一直微笑着听,点头附和着校长的每一句话,又几近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校长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

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⑥但我还是跟父亲捱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

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

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

[B]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如一只矫健的小兽,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藤蔓,统统地撞开去。

而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⑦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之后,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步,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

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

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

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⑧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⑨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

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

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着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⑩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

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

校长捶我一拳,说:

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劣迹斑斑:

________

②坐一坐:

________

(2)本文故事情节详略得当。

请具体说说父亲带“我”去向校长求情这一情节作者为什么写得特别详细。

(3)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分析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你怎样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5)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请你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我选(      )处。

赏析:

________

【答案】

(1)形容做了许多违反校纪校规的恶劣事情。

;指去校长家说情、送礼。

(2)因为有了父亲帮“我”说情,“我”才得以返回学校读书;能够表现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是儿子以后再也不违纪、刻苦上进的动力源泉。

(3)“我”因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没有责怪“我”,而是主动替“我”想办法,说明父亲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为了“我”能复学,他卑躬屈膝、战战兢兢地找校长送礼、说情,说明他是一个饱含爱子之心的父亲;将礼品放在校长家,带着“我”迅速跑离,说明他明白事理、机敏能干。

(4)父亲快速奔跑的姿势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刻苦上进,顺利地通过高考。

(5)A句:

运用细节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父亲带“我”去送礼、说情时战战兢兢、做贼一般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崇高的父爱,描写细腻传神,极具感染力。

B句: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再现了父亲带“我”“逃离”校长家时的狼狈情景,突出了父亲奔跑速度之快。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文章材料详写略写安排是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3)评价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故答案为:

(1)①形容做了许多违反校纪校规的恶劣事情。

②指去校长家说情、送礼。

(2)因为有了父亲帮“我”说情,“我”才得以返回学校读书;能够表现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是儿子以后再也不违纪、刻苦上进的动力源泉。

(3)“我”因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没有责怪“我”,而是主动替“我”想办法,说明父亲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为了“我”能复学,他卑躬屈膝、战战兢兢地找校长送礼、说情,说明他是一个饱含爱子之心的父亲;将礼品放在校长家,带着“我”迅速跑离,说明他明白事理、机敏能干。

(4)父亲快速奔跑的姿势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刻苦上进,顺利地通过高考。

(5)A句:

运用细节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父亲带“我”去送礼、说情时战战兢兢、做贼一般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崇高的父爱,描写细腻传神,极具感染力。

B句: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再现了父亲带“我”“逃离”校长家时的狼狈情景,突出了父亲奔跑速度之快。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详写略写的理解。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说:

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

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

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

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

妈妈笑笑,没吭声。

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

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

”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

“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

“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

”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当时“我”家境贫穷?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第三段写“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

(5)第五段中的“故伎重演”具体指________。

(6)娘似乎预料到“我”会将馒头吃掉,就蒸了五个馒头,并且还对二丫娘说了谎,她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

【答案】

(1)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2)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品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3)任劳任怨,宽容体谅,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孩子,维护孩子自尊心。

(4)她为我的想法感到欣慰

(5)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的厉害。

(6)为了让妹妹和“我”吃多一点馒头,“撒了谎”是因为“二丫娘在场,她想维护我的自尊心。

【解析】【分析】

(1)此题为概括故事内容。

要通篇阅读,把握主要情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2)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这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信息题:

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味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3)分析人物形象方法,首先了解人物的生活环境,把握文章主旨,这是基础。

抓住人物形态特点,感知其貌其情。

抓住人物言语内容,领悟其心。

抓住人物行为特点,品析其神。

(4)、(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赏析语句“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从内容上去考虑不难理解,越是抑制自己的食欲,食欲越是增强:

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厉害。

故答案为:

(1)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2)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味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3)任劳任怨,宽容体谅,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孩子,维护孩子自尊心。

(4)她为我的想法感到欣慰;

(5)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的厉害。

(6)为了让妹妹和“我”吃多一点馒头,“撒了谎”是因为“二丫娘在场,她想维护我的自尊心。

【点评】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5)、(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

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

“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很久以来。

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是:

(   )

A.弟弟

B.同学

C.“我”

D.爸爸

(2)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

(3)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点。

(4)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可以用一个又一个的词语概括。

诉苦——________    半信半疑——________

(5)想一想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答案】

(1)D

(2)①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②脚扎了绷带。

(3)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4)伤心;感动

(5)“依然”“好像”这两个词表现出父亲想掩盖对孩子的爱,但“不经意”这一下意识的动作于无意间更见其真实与深刻,尽管只一“瞟”,却足以让孩子们落泪。

【解析】【分析】

(1)、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即可。

(5)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词语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词语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1)D;

(2)①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②脚扎了绷带。

(3)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4)伤心、感动

(5)“依然”“好像”这两个词表现出父亲想掩盖对孩子的爱,但“不经意”这一下意识的动作于无意间更见其真实与深刻,尽管只一“瞟”,却足以让孩子们落泪。

【点评】

(1)、

(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

6.阅读理解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中扛着扫帚,抱着柴火,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