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7056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中考模拟卷河南省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2022年中考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

(一)

化学

(本卷共25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

中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a-40Cl-35.5Fe-56Zn-65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B.酒精挥发   食物腐败

C.煤气爆炸   煤燃烧D.石蜡熔化   干冰升华

2.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符号是

A.ArB.OC.H2OD.H2

3.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随手关灯节约能源B.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D.深埋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4.下列物质中,可由金属单质与相应稀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的是

A.CuCl2B.Fe2(SO4)3C.MgCl2D.Zn(NO3)2

5.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起子、独轮车、钓鱼竿都属于省力杠杆

B.石蜡、冰、沥青都属于非晶体

C.水、二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D.烧碱、熟石灰、氨水都属于碱

6.用“

”和“

”分别代表A2和B2的两种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B.反应过程中B2分子保持不变

C.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数之比为3:

1D.物质X中含有4种元素

7.规范操作,对顺利完成科学探究很重要。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8.下列有关X、Y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交叉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复分解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Y

中和反应

混合物

氧化反应

碳酸盐

9.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8g

10.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下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11.纳米Fe粉可治疗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

某兴趣小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H2+FeCO3

Fe+H2O+CO2)制取纳米铁粉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加热及部分夹持装置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②中依次盛装盐酸、浓H2SO4

B.反应开始时,点燃Y处的酒精灯后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C.装置③的作用是检验H2O,装置⑤是尾气处理装置

D.装置②和装置④可以互换位置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KCl

MnO2

溶解、过滤、蒸发

C

Cu粉

Zn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D

生石灰

碳酸钙

高温煅烧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

B.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C.

水通电分解

D.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14.将50g镁、锌、铁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1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得到192g固体,则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2gB.4gC.6gD.8g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回答问题:

(1)“84消毒液”是一种高效含氯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制取NaClO的原理是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

(2)下图为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

①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Cl-,则y=______。

16.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a”“b”或“c”):

然后,将温度降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用a、b、c表示)。

17.据记载,我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甲烷的国家,《易经》中就谈到“象日:

泽(沼泽)中有火。

”如今,在2020年1月,我国科学家又开发了系列“分子围栏”催化剂,将甲烷在低温、该催化剂作用下高效转化成甲醇,如图所示。

这一研究对进一步探索甲烷的高值利用和开发新型的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1)甲醇是______(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根据图示,这一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甲烷和甲醇都是重要的化学原料,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B.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C.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

D.甲烷不仅是清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8.根据实验目的从下图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___________。

(2)量取8mL液体时除了用到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___________。

19.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其中,B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E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

从微观角度看,A与B反应的实质是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

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测定该补钙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0片钙片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2,则回答:

(1)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为______g;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2)求该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养之一。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

22.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NaOH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设计实验验证长期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3.如图是小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

(1)从什么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出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_____。

(2)小明想用木炭代替红磷,老师告诉他不行,请你说出原因?

_____。

24.工业上用

的稀硫酸清洗钢材后的废液称为酸洗液,酸洗液中含硫酸和硫酸亚铁,可用来生产铁红

氧化铁

,其主要流程表示如下(其中溶液A中投加

时发生复分解反应)。

(1)酸洗液中加入铁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

浑浊液中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

(3)溶液B中溶质一定含有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其主要成分是蔗糖。

(1)甘蔗中含有蔗糖,由甘蔗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①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上述流程中物质M可能是______。

③在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时,应待蒸发皿中出现______时,停止加热。

(2)配制蔗糖溶液并测定其溶液的导电性。

将蔗糖溶液(适量)倒入如图2装置的烧杯中,当闭合开关时电珠不亮,说明蔗糖溶液不导电,从微观角度看,蔗糖以______(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

(3)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A.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一个蔗糖分子由45个原子构成

C.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2g                      D.蔗糖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有同学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蔗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

(4)趣味实验:

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滴入2~3滴水,再加入约3mL的浓硫酸,迅速搅拌,实验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白色固体变为黑色,体积迅速膨胀,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触摸试管壁发烫。

①请完善上述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用如图装置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资料:

I、SO2和CO2类似,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亚硫酸钙(CaSO3)沉淀。

请写出S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SO2和CO2不同,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CO2则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如图B瓶中盛放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A、C瓶中分别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A

D

C

D

C

A

C

B

C

D

A

A

B

1.B

【解析】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煤气爆炸涉及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也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干冰升华都是物质的状态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A、Ar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氩元素,一个氩原子,还可表示氩气这种物质,故符合题意;

B、O是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C、H2O是水的化学式,可表示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表示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H2是氢气的化学式,可表示一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表示氢气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解析】A、随手关灯节约能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B、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C、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D、深埋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深埋塑料并不是对塑料的环保处理方法,反而可能污染土壤,使得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是硫酸铁,不符合题意;

C、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D、锌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但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还会生成一氧化氮、水等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A、起子、独轮车属于省力杠杆,钓鱼竿属于费力杠杆,故选项错误;

B、石蜡、沥青都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选项错误;

C、水、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氨水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前有3个A2分子,2个B2分子,反应后剩余1个B2分子,反应后生成2个X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2+B2=2X,故该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有B2分子,反应后生成了新分子X,反应过程中B2分子发生了改变,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上述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数之比为3:

1,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由围观示意图可以看出物质X含2种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应垂直悬空于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触碰试管壁以免沾染杂质,污染试剂。

错误。

B、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C、加热液体药品,使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

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与量筒凹液面最低处持平。

正确。

故选A。

8.C

【解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

B、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的混合物,故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例如

),同时有些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例如

),因此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C正确;

D、盐可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盐和碳酸盐属于包含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9.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硅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0.C

【解析】由图看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说明烧杯②中溶解的固体少,故溶解度小,则烧杯②中加入的是硝酸钾。

A、由分析可知,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此选项错误;

B.、烧杯①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或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C、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且加入固体质量也相等,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两种物质溶解的质量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

D、t1℃时,烧杯①中的物质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能溶解的氯化钾增多,而t2时,氯化钾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故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A、制取氢气,药品选择:

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不能选择浓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不纯,①中是稀盐酸,故A错误;

B、先制取氢气,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氢气不纯爆炸,故B错误;

C、装置③的作用是检验H2O,装置⑤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故C错误;

D、②中盛将浓硫酸,干燥生成的氢气,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水并防止⑤中的水进入③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铜,不能是碱石灰,因为碱石灰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②和装置④可以互换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氧气与一氧化碳点燃可生成二氧化碳,但很难控制通入一氧化碳的量且燃烧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所以该方法容易引入氧气杂质,不可行。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可分离出二氧化锰得到氯化钾溶液,氯化钾溶液蒸发可得到氯化钾,正确。

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滤后得到铜,经过洗涤烘干除去铜表面的杂质得到纯净的铜,正确。

D、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纯净的生石灰,正确。

故选A。

13.A

【解析】A、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在金属未完全反应时,消耗等质量硫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开始在同一直线,当金属完全反应时,设镁粉和铝粉的质量都为m,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y。

由上可知:

x﹤y,即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铝粉产生的氢气多,与图像对应,选项A正确;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小,但不能为0。

因为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

与图像不对应,选项B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

与图像不对应,选项C错误;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是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所以固体质量增加。

与图像不对应,选项D错误。

故选:

A。

14.B

【解析】镁与稀盐酸反应:

,锌与稀盐酸反应:

,铁与稀盐酸反应:

,完全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192g固体,则所得固体为氯化镁、氯化锌、氯化亚铁的混合物,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所得固体中的氯元素完全来自于氯化氢,则氯元素的质量为:

192g-50g=142g,则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50g+146g-192g=4g。

故选B。

15.【答案】

(1)NaCl

(2)原子    8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的种类依次是Na、O、H、Cl,其对应的原子个数依次是:

2、2、2、2,反应后原子的种类依次是Na、O、H、Cl,其对应的原子个数依次是:

1、2、2、1,反应前后对比,可知X中含有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故答案为:

NaCl;

(2)x是R粒子的核内质子数,10+y是R粒子的核外电子数,x=10+y,即R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R粒子是原子;Cl-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稳定结构,所以y=8;故答案为:

原子;8。

16.【答案】20g    1﹕5    8

【解析】由图可知,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均为20g;

由图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2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能溶解的乙物质的最大值大于20g,故10g乙加入到50g水中,而后升温到t2℃,能全部溶解,故此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0g:

50g=1:

5;

由图可知,t1℃时,丙的溶解度是20g,故该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设t1℃时,12g丙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12g×

=(12g+x)×10%,x=8g。

17.【答案】

(1)有机化合物

(2)

(3)AD

【解析】

(1)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氢气在低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符合题意;

B、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每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的燃料,甲烷能转化为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符合题意。

故选AD。

18.【答案】

(1)g

(2)h

【解析】

(1)实验室可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

所以选择g。

(2)量取8mL液体时除了用到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量程接近8mLd的量筒。

所以选择h。

19.【答案】

(或H+与OH-反应生成H2O)    

    

【解析】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E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推出E为氢氧化钙,B含有两种元素,B能与E反应,可推出B为盐酸,C是一种钠盐,B能与C反应,可推出C为碳酸钠,A能与C相互转化,A能与B反应,可推出A为氢氧化钠,A、E能与D反应,D能与C相互转化,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A与B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微观角度看,A与B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C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E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

(1)    2.2    碳酸钙和盐酸完全反应

(2)解: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根据图1可知每片钙片重100g÷100=1g

所以该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

该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50%。

【解析】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从图像可知生成气体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A点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表示碳酸钙和盐酸完全反应。

(2)见答案。

21.【答案】

(1)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2.【答案】

(1)

(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则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溶液全部变质

【解析】

(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设计实验为: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