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6912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2位置与方向

(二)

【单元目标】

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能够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本单元综合应用已有的经验,用方向和距离比较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编排3道例题和一个练习,把教学内容分成四段。

例1,理解新的方向词,用方向和距离讲述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例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实践活动《实际测量》。

【教学指导】

1.知道了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

生活中用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不大精确,因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范围比较宽,而且仅有方向,没有距离。

用方向和距离比较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涉及了方位、角度、实际距离三个具体内容。

例1联系原有经验,台风登陆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km/h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1)用角度准确表示方向。

这里的东偏南30°方向表示以A市为中心点,以中心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台风中心是这条射线上的一个点。

因此,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这个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方向,还要体会这样表示的好处。

(2)用距离准确表示位置。

根据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100km,用直尺画出6cm,代表台风的位置。

例1有序地安排三个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逐步体会方向和距离能够确定位置。

2.在平面图上指出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与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这道例题里没有新的知识,只是理解“北偏西30°”方向200km处”和正北方300km处的基础上画图。

画图通常分两步,先画出北偏西30°方向,再在这个方向上画出相应的点。

教材让学生先画图,再交流画的方法与体会。

(1)用量角器画射线。

“北偏西30°”是以A市为端点的一条射线的方向,应该画出这条射线。

画射线可以使用量角器,把表示A市的点作顶点,正北方向为角的一条边,偏西30°角的另一条边就是北偏西30°方向。

另一画图同上。

(2)算出图上距离,在射线上描点。

200km是B市到A市的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B市的位置,需要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3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

在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课时安排】

(3课时)

1.确定位置

(1)(例1).....................................1课时

2.确定位置

(2)(例2).....................................1课时

3.认识路线图(例3).......................................1课时

 

第1课时确定位置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1及教材第20页“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

【复习导入】

播放视频:

温州市气象台2013年23号台风第19期2013年10月7日06时30分发布台风动态:

“菲特”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7日03时在福建福鼎市境内减弱为台风,04时在福建福安市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05时在福建周宁县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

预计未来“菲特”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迅速减弱。

师:

你从台风信息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这是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和方向的有关知识。

【新课讲授】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

说说从图上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怎样确定台风和A市之间的位置呢?

①小组合作探究。

②学生试画。

③学生交流汇报。

生:

先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以A市处为观测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绘制方向标。

教师板书:

生:

测定台风与A市的方向。

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用量角器去测量以正东方向为主方向,与南边方向的夹角30°处,就是它们之间的方向。

教师板书:

提问:

(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

生:

第三步测定A市与台风中心的距离。

自行设计出图例,可用,平面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100km。

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那么图上距离应该画600÷100=6(cm)。

教师板书: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台风中心与A市的位置关系。

(4)你能根据平面图提出问题吗?

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达到A市?

600÷20=30(h)

2.归纳总结: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好方向并用量角器测量出被测点方位的角度。

(2)确定好图上距离,结合单位长度计算出实际距离。

(3)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判断或描述被测物体的位置。

【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北偏东25°,400;

(2)东偏南30°,200;

(3)西偏南40°,600;

(4)西偏北40°,600。

2.练习五的第1题。

提示:

以北京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用量角器量出度数。

沈阳在北京的东偏北30°处;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偏北17°处;西安在北京的南偏西40°处,昆明在北京的南偏西30°处,海口在北京的南偏西10°处。

3.练习五的第2题。

(1)正西,400;

(2)西偏北45°(北偏西45°),300;

(3)东偏北30°,300;

(4)南偏东30°,400;

(5)西偏南40°,300。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确定位置

(1)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好方向并用量角器测量出被测点方位的角度。

(2)确定好图上距离,结合单位长度计算出实际距离。

(3)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判断或描述被测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二点:

一、1.根据示意图描述方向、角度与路程,要抓住中心点(中心观测点)进行描述。

2.要根据给出的角度进行描述。

3.要注意二种偏向的描述:

东偏北30°(北偏东60°)。

二、根据描述画出方向、角度与路程

如果教师没有特别注意教给操作的方法,学生(尤其是中下生)操作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

因此一定要教给操作的方法。

1.教给学生人为规定方向的序号。

如:

东偏北45°。

前一个“东”为第1方向,后一个“北”为第2方向。

西偏南50°。

前一个“西”为第1方向,后一个“南”为第2方向。

2.教给学生用量角器的方法。

(1)将量角器的90°朝第2方向,从第1方向开始数要画的角度。

(2)角度找到后,点上一点,作上记号。

(3)记号与座标中心点连线。

(4)按要求标上距离。

第2课时确定位置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例2及教材第21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一定的生活积累,或多或少地知道或接触过位置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已初步了解了位置图的基本内容,初步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

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利用所学知识在例1的平面图上绘制B市和C市与A市的位置。

【重难点、关键】

重点:

理解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需知道物体位置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距离。

关键: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直尺、铅笔、卡纸等。

【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

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

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3.教师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新课讲授】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

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

我们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

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

老师进行引导:

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

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在图上只需要画出B市距离A市是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

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6)教师小结:

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的第4题。

3.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6题。

提示:

(3,3);(2,0);(7,8);(0,8)

4.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7题。

【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绘制的平面图并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确定位置

(2)

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我从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一节课的导入对整个课时的教学至关重要,有时候,并不是越花哨越好,一些直接的导入反而更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利于教师将最简单的基础概念扎根于学生心底,并由此变化出各式各样的练习形式。

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新概念的引入,并不单单是生涩的书本知识,用生活中原有的认知来理出学生的思路是更为有效的办法,这样既使数学融入了实际生活,也强化了学生的概念。

让学生觉得亲切,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它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做到的是优化选择,而不是让答案单一化,固定化。

第3课时认识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教材第22页“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行走方向和路程。

2.使学生进一步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根据观测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师:

我们已经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新课讲授】

1.出示例3:

(1)明确台风移动路线:

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A市→B市

(2)明确每一次台风移动的方向和路程。

出示问题:

①台风第一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

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②台风第二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

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③台风第三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

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3)出示填空题。

①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了A市。

②接着,台风有改变方向,向30°方向移动了Km,到达了B市……

(4)学生汇报。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了A市。

②接着,台风有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了B市……

(5)小结:

你是怎样描述台风三次移动路线的呢?

生:

台风第一次移动应先以台风生成地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先是沿着正西方向移动,移动的实际距离是540km;

生:

第二次台风移动有新的观测点,要建立方向标,夹角方向是西偏北30°,移动了600km.

生:

第三次台风移动的要以A市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台风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达到了B市。

(6)教师小结: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

(2)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

①西偏北30°,1000m;

西偏南(南偏西)45°,400m;

东偏北(北偏东)45°,400m;

东偏南30°,1000m;

路程2800m,总时间48分,

②2800÷48≈58(米/分)

(3)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

(4)完成练习五的第10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11题。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

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3课时认识路线图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台风的移动路线,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讨论,主要抓住了台风每次移动的观测点有变化,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接着出示填空题,问题迎刃而解,最后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如何描述简单路线图的规律。

使学生自始自终能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教后,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本来让学生预习时,“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有的还做出立体图形),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上学、放学”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最大的缺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