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6345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docx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

一:

美国和德国

(一)、美国的崛起

1.美国崛起的过程(19世纪到一战)

(1)经过独立战争,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经济起飞铺平了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4)19世纪末,提出“泛美主义”口号,在西半球建立起霸权。

(5)一战后期,威尔逊凭“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但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优势。

2.美国崛起的表现(19世纪到一战)

从19世纪后期至一战后是美国快速崛起的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在美洲建立起地区霸权;在亚太地区取得战略优势,扼制了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实力快速提升;这表明美国已成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3.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二战至今)

(1)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条件: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而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表现:

操纵了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北约”;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扼制;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达成关贸总协定等。

可见: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妄图独霸世界的第一个重要步骤;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定;北约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

(2)20C60、70S,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表现在:

①20C50S后期,苏联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形成美苏争霸格局。

②60、70S西欧日本崛起,经济上同美国展开竞争,外交上也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70S,美国自身经济衰退,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④60S,第三世界兴起,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权地位加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霸权地位得到了加强而不是削弱。

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上的霸权主义倾向又有所增强。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二)、德国的崛起

1、德国的第一次崛起

(1)、时间:

从德国统一到德意志帝国的瓦解(1871年到一战结束)

(2)、德国崛起的原因:

A、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初,德国交叉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B、19世纪70年代,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具备统一的市场。

C、1870年普法战争德国战胜法国,获取赔款和资源。

(3)、德国崛起的表现;

A、19世纪70年代,随着德国的统一完成,德国成为欧洲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19世纪未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二位,并过渡成帝国主义国家。

C、一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德国成为同盟国的核心国,并成为一战的主要发动国。

(4)、德国第一次崛起的结束:

在一战中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2、德国第二次崛起

(1)、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结束

(2)、方式:

建立法西斯专政,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的暴力方式。

(3)、原因:

第一:

历史原因:

A、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确立资本主义统治,保留军国主义传统。

B、一战后,美国对德国的经济援助。

第二:

现实原因:

受1929年至1933经济危机的打击。

第三:

直接原因:

希特勒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1933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4)、表现:

第一:

践踏《凡尔赛和约》,挑战凡尔赛体系:

表现(略)

第二:

1936年至1939年干涉西班牙内战。

第三:

吞并奥地利,1933策划慕尼黑阴谋,不久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突袭波兰,全面发动二战。

3、德国(联邦德国)第三次崛起

(1)、时间:

二战后至今

(2)、原因:

第一:

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第二:

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投入经济建设。

第三:

利用美国马歇尔计划,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第四:

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第五:

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3)、表现:

第一: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第二:

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并成为欧共体的发动国和创始国。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成为挑战美国经济霸权的力量。

第三:

东欧剧变期间,两德合并,德国再度统一。

英国和法国

一、英国

(一)、革命前的英国(15-16世纪)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

2、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培根

3、资本主义兴起:

制呢业、采煤、炼铁、造船

4、圈地运动:

农村出现农业工人和资本主义农场主

(二)、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索、标志和方式:

苏格兰人民起义、议会召开、内战

3、过程:

议会召开→内战→克伦威尔独裁→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4、结果: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5、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近代历史的开端(以内战的形势进行,出现了复辟现象、披着宗教外衣)

(三)、争霸斗争(17-18世纪)

1、开始建立海上霸权的标志:

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2、重点:

北美(13块殖民地)、印度(东印度公司)

3、结果:

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四)、工业革命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前提:

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3、条件:

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源

4、标志和高潮:

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1765)、蒸汽机(瓦特1785)

5、过程:

棉纺织业→采煤业→冶金业→交通运输业

6、后果:

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五)、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

1、承认美国独立:

1783年

2、干涉法国革命:

参加反法同盟

3、宪章运动:

1836年要求普选权

4、经济危机:

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

5、侵略扩张:

印度、新加坡、缅甸、阿富汗、中国等,同时据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

(六)、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发展缓慢:

殖民地广、资本投入外国以及设备陈旧

2、对外扩张:

控制阿富汗,兼并缅甸,入侵土耳其、伊朗南部、中国,对拉美资本输出,侵占埃及、苏丹等。

3、反英斗争:

印度(1905-1908)、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战前:

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由不结盟到结盟,成为三国协约的核心国

战中:

在西线抗德,参加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

战后:

经济衰退,操纵巴黎和会和国联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战前:

扶植德国,受经济危机打击,推行绥靖政策

战中:

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对日贸易禁运、发表《大西洋宪章》、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参加四次会议参加三次登陆

战后:

联合国发起国、分区占领德国、参加审判、接受美国援助、反苏冷战、参加北约、经济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二、法国

(一)、14-17世纪的法国

1、资本主义萌芽:

14、15世纪在法国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文艺复兴:

拉伯雷《巨人传》

(二)、启蒙运动(17-18世纪)

1、内容:

反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

2、代表: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3、意义: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法国大革命

1、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等级制度森严,启蒙思想准备

2、导火线和标志:

三级议会的召开、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1789/7/14)

3、三个阶段:

君主立宪派<1789/7-1792/8>;吉伦特派<1792/8-1793/5>;雅各宾派<1793/6-1794/7>

4、特点:

启蒙思想的总动员;外国武装的干涉(反法同盟);出现违反资本主义原则的现象(最高限价法令)

(四)、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

1、督政府时期:

1795-1799热月党人

2、1799年拿破仑雾月政变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3、执政府:

1799-1804拿破仑

4、1804年拿破仑以帝国取代共和国<1804-1814>即第一帝国时期

(五)、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1、措施:

鼓励发展工商业,颁布法典,建立中学

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2、对外战争:

争霸性、侵略性、革命性。

3、覆灭:

侵俄失败是转折(1812),莱比锡决战开始瓦解(1813),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1814)

(六)、19世纪中期的法国

里昂工人起义:

1831、1834具有明显政治性

殖民扩张: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英法打败俄国;

占阿尔及利亚,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印度支那

(七)、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

1、普法战争:

1870年,色当战役战败,割地赔款

2、9.4革命:

1870年推翻第一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3、3.18革命:

1871年,攻占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

4、巴黎公社:

1871/3/18-5/28,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八)、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发展缓慢:

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发展,资本大量投向海外影响发展

2、特征:

高利贷帝国主义

3、殖民扩张:

侵占越南、老挝、柬埔寨,瓜分中国,瓜分非洲、投资拉丁美洲

(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战前:

法德矛盾、法俄同盟(1892)、英法协约((1904)

战中:

西线抗德,参加几大战役

战后:

操纵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战前:

遭经济危机打击,调整政策,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

2、战中:

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6溃败,北部被德国占领,南部建立维希政权;1944年,巴黎人民解放巴黎

3、战后:

参加联合国,分区占领德国,参加审判,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入侵越南,组织欧共体,经济发展经过“黄金时代”和“滞胀”时期

日本和俄国

【知识整合】

(一)、日本的崛起

1.日本崛起的过程

(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控制了朝鲜。

(3)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并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

(4)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5)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战后由债务国为债权国。

其影响至大洋洲、南亚、欧洲等地。

(6)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大决策国之一。

思考:

日本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

对内改革;对外侵略扩张

2.华盛顿会议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抑制

《四国条约》拆除了英日同盟;

《五国海军条约》海军的发展受到限制

《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膨胀受到抑制。

思考:

日本崛起为何受到其他大国的抑制?

日本的崛起,尤其是侵略扩张,同美国等列强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

3.二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

(1)20C60S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随经济实力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如:

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全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德国、印度、巴西结盟,公布框架决议草案)

二、俄国(苏)的兴衰

(一)、俄国兴衰的过程

1、1861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1)、原因:

落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之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促成农奴制改革

(2)、内容:

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农奴以高额的代价赎回土地和人身自由

(3)、实质:

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

(4)、影响: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俄国过渡为资本主义国家。

2、19世纪至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资本主要依靠外国,土地依然主要掌握在地主、贵族手中,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3、一战前后的俄国:

战前:

俄奥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之一,分别于1892年和1907年与法英结盟,形成三国协约

战中:

在东线对抗德奥联军,1916年俄国夏季攻势挫败奥匈,支援了西线,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退出战争

战后: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先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如:

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1922年成立苏联。

4、二战前后的苏联:

战前: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战中: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为二战中对抗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战后:

战后初期,苏联成为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在美苏两国的共同的主导下,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改革,但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深蒂固,在加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

5、当今的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很大恢复,成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的一员。

【重点突破】

1、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谋求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

根本原因:

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要求取得与其经济大国身份相匹配的政治地位,以实现全球范围利益的重新划分。

有利条件:

①雄厚的经济实力;②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不利因素:

①如何正视历史问题;②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1.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核心:

军事力量)2.和平崛起须避免与现存的霸权国家和国际体系发生正面对抗和冲突。

3.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与邻国形成稳定的互利合作机制。

4.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借鉴他国优点。

5.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但要防止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

6.和平崛起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

7.科技进步是大国崛起的筋骨。

8.政治家的胆识在关键时期能对国家发展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3、制约一个国家崛起的因素主要:

①地缘因素②有利时机(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③民族精神④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

⑤国际关系⑥科技因素

4、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有

①.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②.地缘因素:

周边强国的存在。

美、日、俄、印等国势力存在。

③.人口、能源(资源)。

④.台湾问题。

⑤.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5、中国应走什么样的崛起之路?

中国必须抛弃近代以来大国发动侵略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实行对外扩张以争霸权的崛起道路,走出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

6、俄国经济发展特点

①封建残余在经济发展中严重存在,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军事因素对经济影响大。

③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相称,近代俄国一直在经济上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

④苏联经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

⑤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几次经济改革都未成功【典型题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向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呈现多样性。

简述其多样性的表现以及其多样性对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

表现:

(1)方式上:

俄国是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美国是内战的形式;德国是王朝战争;日本是在武装倒幕后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任务上:

俄国是废除封建农奴制;美国是取消黑人奴隶制,德意志为结束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日本是推翻幕府统治,收回民族权益,实现近代化。

(3)主导力量上:

俄国是沙皇,美国是工业资产阶级,德意志是实力雄厚的邦国,日本是中下级武士。

影响:

俄国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美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道路,但没有消除种族歧视;德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保留军国主义等旧传统,后来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日本收回了民族权益,成为亚洲强国,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2、简述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崛起及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崛起:

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从此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影响:

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国进行侵略,1894年~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第二次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亚太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试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影响: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同时两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

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复活的倾向也有所抬头,应引起重视。

大国崛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回答1—3题

1、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有多种因素,主要有①博大开放,中西贯通②开拓进取,充满创新活力③政治清明,仓廪丰实④胡汉交融,汇纳百川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2、明朝初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强国,郑和下西洋其突出表现。

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的当时中国外交准则是A、闭关锁国B、恃强凌弱C、友好交往D、自由贸易

3、中国和欧盟是,当今世界“和平崛起”的两大重要的新兴力量。

欧共体→欧盟崛起所产生的影响

A、使西欧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C、引起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D、消除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4、在国际关系中,大国意志一直左右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下列史实中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慕尼黑协定③开罗宣言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

以下最具有代表性事件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共产国际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7、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严格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以外的事务

A、①③B、④⑤C、②③D、①④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其矛盾的实质是A、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霸权

C、争夺军备优势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9、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的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俄国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B.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成份迅速增长

C.俄国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俄国农村出现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10、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中,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是

A.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垄断集团B.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   D.政府大力保护、扶植垄断组织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劳动力问题B.殖民地问题C.市场问题D.资本问题

12、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缔结同盟条约主要是针对

A.英国B.法国C.俄国D.法国、俄国

13、俾斯麦在战胜奥地利后说:

“我感到我们和奥地利今后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尽可能防止让奥地利产生一种侮辱性的回忆……。

我认为政策的根据就在这一点,宁可避免而不要做出拿破仑式的战胜者的姿态进入维也纳。

”从中可以看出,普鲁士对奥地利采取不愿使奥地利产生侮辱性回忆的原因是A.普鲁士势力无法延伸到奥地利B.防止奥地利产生民族复仇情绪C统一奥地利的时机还远没有成熟D乘胜即收,使对奥地利谈判处于有利地位

14、列宁说:

“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的进步事业。

”这里的进步事业是指A.统一德意志B.打败法兰西第二帝国C.推行军事改革D.推行“铁血政策”

1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科学家贡献突出,这说明了

A.德国统一的促进B.德国经济发展的产物C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D德国历史文化悠久

16、在1940年被法西斯德国侵占的国家是

A.波兰、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B.波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荷兰

C.丹麦、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D.波兰、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

17、九·一八事变和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的相似影响

A、标志着亚欧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B、使本国的军事力量成倍增长

C、标志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挑战和破坏

18、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是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B.美国经济势力不及英国

C.国联成立后为英法所操纵D.美国综合国力不及英法

19、美国“西进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影响的相同点不包括

A.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深重灾难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条件

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市场D.导致农村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

20、19世纪晚期,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后不同B.对采用先进技术的态度不同

C.占有海外殖民地多少不一致D.国内政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21、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满足工人阶级的要求B.没有改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C.没有解决生产和销售间的矛盾D.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22、在世界近代历史上,不属于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范畴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C.俄国1861年改革D.美国南北战争

23、把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法案B.议员们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C、英国内战有此开始D、新议会制定出《权利法案》

24、17世纪70年代末,英国国会内产生两党分歧的实质是

A.关于王位继承权问题的争议B.新旧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

C.激进派与保守派的对立D.不同的阶级利益和政治观点的反映

25、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于1660年建立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和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的相同目的主要是A.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孤立和打击法国封建势力

C.对付人民群众和革命运动D.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26、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B.先进国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