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6330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docx

山东省泰安一中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

山东省泰安一中2010届高三语文学情检测

2009.10

说明: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舂米(chōng)烟囱(cōng)胴体(tóng)氛围(fēn)

B、鳜鱼(guì)倾圮(pǐ)恫吓(hè)皲裂(qūn)

C、束缚(fù)邋遢(lā)剽悍(piāo)悭吝(jiān)

D、羞赧(nǎn)按捺(nà)酗酒(xù)晕车(yùn)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妊娠(shēn)肇事(zhào)谮言(zèn)咸与维新(yú)

B、蜷曲(quán)颧骨(quán)债券(quàn)心怀叵测(pǒ)

C、唱喏(rě)缱绻(quǎn)稔知(rěn)封妻荫子(yìn)

D、追溯(sù)楔子(xiē)混淆(xiáo)钟灵毓秀(yù)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ā)教诲(huǐ)雕镂(lòu)赝品(yàn)

B、唆使(suō)对峙(zhì)采撷(xiá)癖好(pǐ)

C、讹传(é)打诨(hùn)渔樵(qiáo)引擎(qíng)

D、股肱(hóng)汲取(jí)天堑(qiàn)杂糅(róu)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赦免(shè)狩猎(shòu)祛寒(qū)龇牙咧嘴(zī)

B、芜杂(wú)逾越(yú)贮藏(zhù)不辨菽麦(shū)

C、敷衍(fū)诤友(zhèng)堕落(zhuì)垂涎三尺(xián)

D、嫡亲(dí)迂腐(yū)渣滓(zǐ)令人咋舌(zé)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只有一种读音的一组是()

A、舍己为人舍本逐末舍生取义四舍五入

B、数见不鲜数典忘祖数理逻辑数不胜数

C、安步当车举措失当当机立断当局者迷

D、浑身解数土崩瓦解排难解忧押解囚犯

6、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膊度假貌合神离坐收鱼利

B、凋敝谍血趋之若骛金碧辉煌

C、辖制勘误层峦叠嶂墨守成规

D、沉缅膨胀人才倍出生死攸关

7、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设置陷井最后通谍彼彼皆是内容提要

B、各行其事黄梁美梦旁征博引叹为观止

C、走投无路张皇失措恃才傲物巧装打扮

D、川流不息高屋建瓴恰如其份厉兵秣马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妆束流泄林阴道与时俱进

B、赡养篡改绿茵场连篇累牍

C、摩娑玷污下马威反躬自省

D、勾消秸杆照相机不可理喻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如火如荼前扑后继坚贞不渝光明正大

B、云蒸霞蔚暴利恣睢犹柔寡断冯唐易老

C、栩栩如生义不容辞劳动锻炼枉废心机

D、煞费苦心铤而走险叱咤风云顾名思义

10、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己见,入木三分。

B、大学生们对崔大庆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勇于献身的精神,无不由忠敬佩。

C、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消骨”,一次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D、昔日荒凉的沟壑,如今已修建了许多渡假村,使这里的旅游、投资环境大为改观。

1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

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

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

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

“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

”博文打趣地说:

“去我家?

去我家干吗,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

“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

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12、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①水经注②里提到的③旅人桥④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⑤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⑥

A

B

,《

C

D

,“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

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

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

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

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

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宗道风闻。

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

后因对,自讼曰:

“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

“唐武后何如主?

”对曰: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后默然。

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

宗道不可,曰:

“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

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

宗道曰:

“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

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

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

“即上怪公来迟。

何以为对?

”宗道曰:

“第以实言之。

”使者曰:

“然则公当得罪。

”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帝诘之,宗道谢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

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

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

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

②章献太后:

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

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

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

”③七庙:

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鞠于外家孤:

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

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先:

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

指责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因对,自讼曰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

“第以实言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③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B、③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

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

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

鲁宗道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

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

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三、(24分)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任选三小题)

(1)子曰:

“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4)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如泣如诉。

(苏轼《赤壁赋》)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3题。

(18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做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

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

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

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

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地说:

“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

其中三人分别表示做想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

孔子听罢,喟然叹曰:

“我和曾点想的一样。

”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

人生在世,何必非要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妄。

“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

“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

其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

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

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

研究孔子,如果能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20、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1、请结合文本回答,孔子对于读书有什么看法?

(4分)

22、文章在最后谈到,孔子有不洒脱的地方,请根据文本回答,他的不洒脱表现在什么地方。

(5分)

23、作者认为“君子不器”体现了孔子的治学观和人生观,并且觉得“人生在世,何必非要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对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5分)

五、(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

“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

“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

“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

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请根据材料涉及的基本内容,以“负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

②自定立意。

③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学情检测

答题纸

三、(24分)

17、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8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高三语文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一、(36分)

1、D(A、“胴→dòng;B、皲→jūn;C悭→qiān)

2、A(A“咸与维新”读“yù”)

3、C(A“教诲”中“诲”读huì;B、“采撷”中“撷”读xié;D“股肱”中“肱”读gōng)

4、C(C项中“堕落”的“堕”读duò)

5、A(A项都读shě;B项分别读shuò、shǔ、shù、shǔ;C项前面两个读dàng,后两个读dāng;D项分别读xiè、jiě、jiě、jiè)

6、C(A,膊——搏,鱼——渔;B,谍——喋,骛——鹜;D,缅——湎,倍——辈)

7、A(A,井——阱,谍——牒,彼——比;B,事——是,梁——粱;C,巧——乔;D,份——分)

8、B(A,泄——泻;C,娑——挲;D,消——销,杆——秆)

9、D(A,扑——仆;B,利——戾;犹——优;C,废——费)

10、A(B,忠——衷;C,消——销;D,渡——度)

11、D(A项中,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B项中,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面;C项中“去我家干吗,扶贫吗,”是连续问,逗号都应为问号,“哈哈”后改为感叹号)

12、C(第一句陈述完毕,应用句号,《水经注》是一部书,应用书名号。

故①②应为①。

《②》。

“旅人桥”是专有名称,应为双引号。

故③“④”。

最后一句是陈述句,故应为句号。

选C)

二、(12分)

13、C(先:

……之前)

14、B(A、而:

并列关系/因果关系;B、因:

趁着、趁机;C、之:

音节助词/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

把/因为)

15、B(①表示鲁宗道勤奋刻苦有志气;②是鲁宗道的政治主张;⑥是表示鲁宗道的忠实;以上三项均与为人刚正的品德无关)

16、A(B、鲁宗道最终并没有因此而无奈辞职;C、在七庙中设立牌位并不是章献太后的主张,更没有成为事实;鲁宗道也并没有“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鲁宗道要求太后出行应该跟在皇帝后面,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这个说法也不尽正确;D、重用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

三、(24分)

17、

(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

我为自己不做事白食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

(重点词:

徒、耻、尸)

(2)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

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重点词语:

用事者、惮、目、骨鲠如鱼头)

(3)宗道为人刚毅正直。

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

(重点词:

容、为、谨)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

幼年丧父成了孤儿,寄养在外祖母家。

舅舅们都是行武之人,很轻视宗道,宗道越发奋厉读书。

(宗道)拿着自己所写的专章拜见戚纶,戚纶很器重他。

中了进士,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

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

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

考核宗道的政绩为上等。

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过去)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阁门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与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通进司”直达皇帝,于是成了定例。

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

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

“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

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

”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