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黄冈市2015年元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2015年1月12日上午9:
00-11:
30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聒(guā)噪忤(wǔ)逆轧票处(gá)前合后偃(yǎn)
B.驯(xùn)熟自诩(yǔ)一抔(pōu)土羽扇纶(guān)巾
C.畏葸(xǐ)讥诮(qiào)抠(kōu)字眼龇(zī)牙咧嘴
D.流岚(lán)镣(liào)铐起涟漪(yī)龌龊(cuò)不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旗竿消魂乌蓬船不假思索
B.缔造推衍一滩子结外生枝
C.盘缠亵赎拽不动相辅相承
D.国粹枯燥脚踏板弥天大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
②“商标战”作为正常商战策略,,但是要求卖家商户做出“二选一”,就了正常的商业竞争。
③我们的古人在泼墨为文之际,是沉郁至极的时候,词语依然有温润的秩序,词章的转化都在规则之间。
A.意味无可厚非违背即使
B.趣味无可厚非违背即使
C.意味无可非议违反虽然
D.趣味无可非议违反虽然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和市场关系经过不断调节发生了重大变化,各行各业发展成果丰硕。
B.从《失恋33天》到《小时代》等,业内人士虽一直在诟病它们缺乏电影的叙事强度和视听强度,但正是这些“电视剧化”电影成为去年票房最成功的几部中小成本电影。
C.“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非结盟条约,而是国家间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双方都认识到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在义务和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约定。
D.刘醒龙在担任《芳草》主编改版之初就定下了“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高基调,追求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坚持文学的高品位,不向市场低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
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
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泰戈尔是印度的“诗圣”,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小说《素芭》中的主人公素芭是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又聋又瞎的姑娘。
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等多种手法。
C.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中国第—部用白话文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展开情节。
其中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情节都与林冲相关。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延宕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因为人文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而优柔寡断的。
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迷惘、矛盾和痛苦的心境。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
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节选自德国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6.下列对“真正的教养”内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教养是正视过去,直面未来,追求精神和心是的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B.真正的教养呈现的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她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永恒的。
C.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是说追求的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境界。
D.真正的教养就是阅读世界文学,力求做到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有深入理解。
7.下列关于“阅读”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道路永无止境。
既因为人类的文学让人“望洋兴叹”,又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B.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人类文学的杰作,才能领略人类思想的广阔和丰盈,建立自己和人类息息相通的联系。
C.阅读杰作的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D.读者必须具备人格或个性,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无益而有害。
8.下列不属于作者列举的关于读书的错误认识或做法的一项是
A.用“散漫的消遣”的态度对待读书,用虚假的慰藉自我麻醉,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B.认为人生太短促,舍弃泡咖啡馆、跳舞这样的愉快生活而花时间读书是可笑又不值得的。
C.认为生机勃勃的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比读书更能接近真实的生活。
D.读书生吞活剥,认为读书有害,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只读富有刺激性的时髦读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诣阙上书理马援
【汉】朱勃①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
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
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
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
岂其甘心末规哉?
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以五年始归正朔②。
当此之时,虏述矫号于益州,隗嚣拥兵于陇冀,豪杰盱睢,且自为政。
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
宁自知当要七郡③之使,徼封侯之福邪?
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
隗嚣克定,援有力焉。
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豪强叛城,酋羌杀吏,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乃啖驽煮履,寄命漏刻。
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奋不顾身,间关山谷之中,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
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胫。
又出征交趾,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
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
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
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
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中,名灭爵绝,国土不传。
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罪,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
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
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
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
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
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
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
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
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野,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①朱勃:
字叔阳,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名将马援同乡。
马援为将军,封侯,朱勃当时仅为县令。
马援死后遭谗害,故交远避,只有朱勃挺身为其申辩。
②归正朔:
采用天子颁布的历法,表示归顺。
马援原为陇西隗嚣部将,建武五年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
③七郡:
建武十八年,交趾女子征侧起兵反汉,朝廷任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率军镇压。
次年,平定交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七郡,封新息侯。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悼巧言之伤类也悼:
悼念,想念
B.徼封侯之福邪徼:
求取,获取
C.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屯:
驻扎,停留
D.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约:
节制,不轻易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马援“勤事”的一组是(3分)
①援拔自西州,钦幕圣义②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
③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
⑤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⑥怨隙并兴,宗亲怖栗
A.①②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大量篇幅列举马援西讨隗嚣、平定陇冀、消灭先零、平定交州等一系列不朽的功绩,彰显他忠于王室、出生入死、奋勇力战的牺牲精神。
B.马援出身于西州,在虏述占据益州、隗嚣拥兵陇冀、天下豪杰各自为政的混乱之时归顺东汉,随光武帝讨伐隗嚣时,大家犹豫不决,马援提议进攻,一举平定陇冀。
C.作者描述马援遭到诬告后家属不敢出门、尸体不能葬入祖坟等凄凉情景,是为了与生前的巨大功勋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光武帝能重新评定马援的功与罪。
D.汉高祖给陈平四万两黄金用来离间楚军,就不管他是怎样用的;邹阳有孔父的忠诚却不能免于谗言的伤害。
劝诫君主应该用人不疑,不让忠臣抱屈。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话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
(3分)
(2)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
(3分)
(3)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援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
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救千头,谷数千斛,既而叹曰:
“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正宫·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
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
湖水清,江潮漾。
田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1)这支曲子前五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这支描写秋景的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4)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5),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6),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水击三千里,。
(庄周《逍遥游》)
(8)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罗生门
【日】芥川龙之介
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
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
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谨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
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现在却有狐狸和强盗来乘机作窝,甚至最后变成了无主尸体的集合地。
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
不知从哪里,飞来了许多乌鸦。
白昼,这些乌鸦成群地在高高的门楼顶空飞翔啼叫,特别到夕阳通红时,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
这家将穿着洗旧了的宝蓝袄,一屁股坐在共有七级的最高一层的台阶上,手护着右颊上一个大肿疮,茫然地等雨停下来。
说是这家将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想不出要上哪里去。
照说应当回主人家去,可是主人在四五天前已把他辞退了。
所以家将的避雨,准确的说是“无路可走”。
家将不断地在想明天的日子怎样过--也就是从无办法中求办法。
要从无办法中找办法,便只好不择手段。
要择手段便只有饿死在街头的垃圾堆里,然后像狗一样,被人拖到这门上扔掉。
倘若不择手段哩--以后要去干的“走当强盗的路”,这决定当然是提不起积极肯定的勇气了。
家将打了一个大喷嚏,又大模大样地站起来,夜间的京城已冷得需要烤火了,风毫不客气地吹进门柱间。
家将缩着脖子,向门内四处张望,如有一个地方,既可以避风雨,又可以不给人看到能安安静静睡觉,多好。
这时候,他发现了通门楼的楼梯,便摸摸腰间的刀,跨上楼梯最下面的一级。
当初,他估量这上头只有死人,可是上了几级楼梯,看见还有人点着火。
这火光又这儿那儿地在移动,模糊的黄色的火光,在天花板下摇晃。
他心里明白,在这儿点着火的,决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家将壁虎似的忍着脚声,好不容易才爬到这险陡的楼梯上最高的一级,尽量伏倒身体,伸长脖子,小心翼翼地向楼房望去。
果然,正如传闻所说,楼里胡乱扔着几具尸体。
一股腐烂的尸臭,家将连忙掩住鼻子。
这时家将发现尸首堆里蹲着一个人,是穿棕色衣服、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老婆子。
这老婆子右手擎着一片点燃的松明,正在窥探一具尸体的脸,那尸体头发秀长,是一个女人。
家将带着六分恐怖四分好奇的心理,一阵激动,连呼吸也忘了。
老婆子把松明插在楼板上,两手在那尸体的脑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头发似乎也随手拔下来了。
看着头发一根根拔下来,家将的恐怖也一点点消失了,同时对这老婆子的怒气,却一点点升上来了--不,应该说是对一切罪恶引起的反感,愈来愈强烈了。
此时如有人向这家将重提刚才他在门下想的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那个问题,大概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
他当然还不明白老婆子为什么要拔死人头发,不能公平判断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他觉得在雨夜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单单这一点,已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当然他已忘记刚才自己还打算当强盗呢。
于是,家将两腿一蹬,一个箭步跳上了楼板,一手抓住刀柄,大步走到老婆子跟前。
老婆子大吃一惊,并像弹弓似的跳了起来。
“哪里走!
”
家将挡住了在尸体中跌跌撞撞地跑着的老婆子,俩人便在尸堆里扭结起来。
家将终于揪住老婆子的骼臂,把她按倒在地。
那骼臂瘦嶙嶙地皮包骨头,同鸡脚骨一样。
“你在干么,老实说,不说就宰了你!
”
家将摔开老婆子,拔刀出鞘,举起来晃了一晃。
可是老婆子两手发着抖,像哑巴似的顽固地沉默着。
家将意识到老婆子的死活已全操在自己手上,刚才火似的怒气,便渐渐冷却了,只想搞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便低头看着老婆子放缓了口气说:
“我不是巡捕厅的差人,是经过这门下的行路人,不会拿绳子捆你的。
只消告诉我,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在门楼上,到底干什么?
”
于是,老婆子眼睛睁得更大,盯住家将的脸,然后从喉头发出乌鸦似的嗓音,一边喘气,一边传到家将的耳朵里。
“拔了这头发,拔了这头发,是做假发的。
”
一听老婆子的回答,竟是意外的平凡,一阵失望,刚才那怒气又同冷酷的轻蔑一起兜上了心头。
老婆子看出他的神气,一手还捏着一把刚拔下的死人头发,又作了这样的说明。
“拔死人头发,是不对,不过这儿这些死人,活着时也都是干这类营生的。
这位我拔了她头发的女人,活着时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到兵营去卖的。
要不是害瘟病死了,这会还在卖呢。
她干那营生也不坏,要不干就得饿死,反正是没有法子嘛。
你当我愿意干这坏事,我不干就得饿死,也是没有法子呀!
我跟她一样都没法子,大概她也会原谅我的。
”
家将把刀插进鞘里,左手按着刀柄,冷淡地听着,右手又去摸摸脸上的肿疮,听着听着,他的勇气就鼓起来了。
这是他刚在门下所缺乏的勇气,而且同刚上楼来逮老婆子的是另外的一种勇气。
他不但不再为着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问题烦恼,现在他已把饿死的念头完全逐到意识之外去了。
“确实是这样吗?
”老婆子的话刚说完,他讥笑地说了一声,便下定了决心,立刻跨前一步,右手离开肿疱,抓住老婆子的大襟,狠狠地说:
“那么,我剥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嘛。
”
家将一下子把老婆子剥光,把缠住他大腿的老婆子一脚踢到尸体上,只跨了五大步便到了楼梯口,腋下夹着剥下的棕色衣服,一溜烟走下楼梯,消失在一片沉沉的黑夜中了。
【注】罗生门,正名叫罗城门,日本平安时期都城(即现在的京都)南面的正门,和北面的朱雀门相对,是高大的双层城门。
今已不存。
选文略有删改。
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小说通过描绘乱世中一位被主人解雇的家将的内心由挣扎到堕落的全过程,深刻地批判了人类在利己主义思维主导之下所展现出的阴暗内心和丑恶现象。
B.家将刚一看到老婆子拔死人头发时,认为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说明这时的他内心还善恶分明;等到老婆子诉说完遭遇,他虽无比同情,但还是坚定了“当强盗”的决心。
C.卖干鱼的女人是老婆子作恶的借口,老婆子又是家将作恶的借口,这仿佛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个人的恶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恶,也摧毁了整个社会的“善”。
D.作者曾多次提到了家将脸上的“大脓疮”,每次看似相同却又不同,这几次描写都与当时家将的内心变化有关。
“大脓疮”仿佛暗示着家将内心的罪恶想法。
E.作品心理刻画细腻入徽,情节设计巧妙,对是非曲直有明确的判断与评价,体现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上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客观的零度叙事”的艺术风格。
17.小说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
并请简要分析本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18.芥川龙之介善于渲染人物的心境涟漪,家将在善恶之念的转换过程中有怎样的“心境涟漪”?
结合文本分析。
(4分)
19.“是饿死还是当强盗”,家将最终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事关善恶的生死抉择该如何对待?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阅读下列材料,接要求答题。
(4分)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发起了一项关于“背诵古诗文”的调查,现选取其中两组数据。
第一组:
对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是否有用的调查,觉得“值得庆幸,受益终生”的占36.8%,觉得“当时难过,现在受用”的占35.4%,仅19.3%的受访者觉得“现在也没啥用”。
第二组:
受访者还能背出的古诗文,以3-5篇(34.6%)居多,20.0%的人能背出6-10篇,20.8%的人能背出10篇以上。
这些篇目的背诵时期,主要以小学(60.2%)和中学(59.8%)为主。
(1)请根据第一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不超过20字):
(2)请根据第二组数据,提出一条建议(要求不超过20字):
21.文学意象种类繁多,意味隽永。
作家或因成功塑造一个事物而独具特色,或因植根于地域文化而自成一派,或因深刻反映一个主旨而崇高伟大。
作家与意象有着不解之缘。
请参照示例,从下列三组“作家——意象”中任选一组,拟写一副对联。
要求:
①结合课文内容,作家可不出现,但意象要点明;②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
【示例】陶渊明——菊花对联:
桃源梦美溪旁见,东篱菊香南山明。
【选写】戴望舒——雨巷朱自清——荷塘沈从文——边城
22.下面的漫画《“房娃”厌学》反映了一种较常见的社会现象,请针对此现象写一则点评,要求语言简练,观点鲜明。
(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学琴时,最大最致命的毛病是力度上不去,因此,声音立不起来,发出的是一种什么也不是的声音。
我怨自己身体太弱,力气太小,而老师却说:
没有力量是因为不放松。
要使力量顺利地传达到终点,身心必须放松,任何一个部位任何细微的紧张,都会抵销这力量,妨碍这力量直达目的地。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对你又有何启发?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黄冈市2015年元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聒guōB、诩(xǔ)抔póuD、龊chuò)
2.D(A、竿-杆蓬-篷B、滩-摊结-节C、赎-渎承-成)
3.A(“意味”是意思和情趣,与开头“雅人深致”照应;“趣昧”是指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
“无可非议”的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无可厚非”前提是做的不好,但不能过分指责。
“即使”表示事情没有发生,假设连词;“虽然”表示已发生了的,而且后面可以跟“但是”,转折连词。
本语境是假设关系。
)
4.C(A、介词残缺,造成两个主语,在“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前加上“经过”,使之变成状语。
主语搭配不当,“调节”改为“调整”。
B、关联词“虽”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不共用主语,“行业内人士”应在“虽”之后。
D、结构杂糅。
“担任《芳草》主编”与“《芳草》改版之初”混为一句。
应改为“担任主编的刘醒龙在《芳草》改版之初”;且“追求”缺宾语中心词,应该为“追求每一个文字那是因优雅而动人的目标”。
)
5.B(素芭是聋哑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