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4409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docx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一、考点解析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

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

”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

‘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

感想:

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

1、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

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

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

夫;分句首的有:

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

“我诚邦士也。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优莫曰:

“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

“然则吾亡乎?

”优莫曰:

“不亡。

”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

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

“我确实是个国士!

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

”优莫说:

“您努力吧!

还和商纣王差两天。

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

”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

“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

”优莫说:

“不会灭亡。

”襄子说:

“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

”优莫说:

“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

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

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

但是也危险了。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

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

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

【解译】孔子说:

“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陶冶为快乐,以称道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友人为快乐,是有益处的,以骄纵放肆为快乐,以闲逸游荡为快乐,以宴饮纵欲为快乐,是有害的。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4、据修辞:

修辞技巧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对比、反复等也是断句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比如:

顶真:

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

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原文】中山君飨(xiang)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

‘子奚为者也?

’二人对曰:

“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飡饵之。

臣父且死,曰: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得士二人。

【译文】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

“你们是干什么的?

”二人回答说:

“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

父亲临死时说:

‘中山一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

’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

’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

“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

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

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反复: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5、辨句式: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墨子说:

"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

'(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

又说:

'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

所以说:

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

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6、找动词,查主宾

文言句式大多是主谓结构,以动词中心,分析出不同的结构关系,就可确定其句子主干(主语、谓语、宾语,主语有时省略),从而断句。

(王积薪)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注:

逆旅:

旅馆。

媪:

老妇,是下文“妇”的婆婆。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

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妇曰:

“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媪曰:

“第几道下子矣!

”妇曰:

“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

“尔败矣!

”妇曰:

“伏局(认输)。

”积薪暗记。

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

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译文:

王积薪下棋的功力很深,自认为世上没有了对手。

他到京城长安游历,途中在一家旅馆住宿。

晚上熄烛就寝以后,听见店主老妇隔着墙壁叫她媳妇说:

“这样美好的夜晚没什么可以消遣,能下一盘棋吗?

”媳妇说:

“行。

”老妇说:

“我在第几道下一个子了。

”媳妇说:

我也在第几道下一个子了。

”双方各自说了几十次。

后来老妇说:

“你输了。

”媳妇说:

“我认输了。

”王积薪把这盘棋的着法暗暗记住,第二天重演婆息双方攻守的局势,发现其中每着棋的奥妙,都是他所远远不及的。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7.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如: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

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

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

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8.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

能力从何而来?

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

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练习:

1.(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2.(07北京)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3.(07浙江)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颜氏家训•勉学》)

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

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

起家为太学博士、长城令。

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

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

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

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

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

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

百姓甚悦。

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笺曰: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

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

”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

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忧。

嶷曰:

“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

”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

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

寻给班剑二十人。

年四十九,薨。

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

诏曰:

“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

今便临哭。

九命之礼,宜备其制。

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

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

(1)下列对文章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B.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C.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D.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 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

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 薨,死。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

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 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

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 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

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

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

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 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

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②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

【答案】

(1)C

(2)B

(3)A

(4)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

【解析】【分析】

(1)句子意思是:

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

其中“仍岁多故”中“多故”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缉理”译为“治理”,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甫尔”译为“刚刚到这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月俸百二十斗”错,应是“百二十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故选B。

(3)A项,“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错,原文是“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可见当时田头拟已死,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

故选A。

(4)本题关键词有①责,要求、勒索;赕,钱财;伐,讨伐;及,影响到;鱼盐,名词作动词,捕鱼、贩盐。

②期月,一个月;有成,有成效;旬日,十天;致治,治理好;休,美事。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A;

⑷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

宽厚高雅,有成大器的胸襟,太祖非常钟爱他。

起初做太学博士、长城县令。

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鱼盐贩卖。

这些部落大怒,酉溪蛮首领田头拟杀了沈攸之的使者,攸之索要赎罪钱千万,头拟送钱五百万,受气而死。

他弟弟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劫掠百姓,直到郡城外。

萧嶷派队主张莫儿带将士击溃他们。

田都在僚地内请求朝廷册封他为王,娄侯惶恐,也归降。

萧嶷在郡狱中诛杀娄侯,命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那时太祖辅佐朝政,萧嶷决定一切开支从俭,停用府州仪仗迎送物品。

当初,沈攸之想聚集人马,让百姓互诉,士族和平民因罪被押被罚苦役的很多。

萧嶷到任,一天就放了三千余人。

被囚的凡在五年刑期以下而不牵连政事的,都予释放。

因市税又多又重,就重新制定税收牌,把税还给百姓。

禁止多项对商人的征税和苗籍。

二千石俸禄的官长不准直接买卖东西,安排众部曹官吏轮流值事。

百姓很高兴。

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写信给萧嶷说:

“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自从庾亮以来,荆楚就没有如此美政。

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裹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

”二年春天,北虏侵犯司、豫二州,萧嶷上表派南蛮司马崔慧景讨伐北方,又分派中兵参军萧惠朗增援司州,驻西关。

北虏军渡淮水攻寿春,分骑兵从随、邓二地进发,大家对此忧虑,萧嶷说:

“进入春夏以后,不再是敌人用兵的好季节,只要命令豫、司二州坚守重要渡口要道,他们看到戒备森严,会自己溃散,必然不敢越过这两镇向南进犯。

”这时正戒严,萧嶷想到荆州与蛮、蛋接壤,怕他们产生二心,就令防区内都穿宽大的衣服。

最终北虏没有从樊、邓出兵,在寿春败退了。

不久赐给萧嶷班剑仪仗二十人。

当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病情,直到萧嶷死,才回宫。

下韶:

“萧嶷明哲而敬亲,在开国的事业中建立很高功勋,德行激励朝廷,光照家国,突然逝世,我悲痛得心如刀割,不能禁受,怎么办呵怎么办!

今日临哭,九命礼仪应完备地依制办理。

用衮冕服饰装殓,温明秘器,命服一套,衣一袭,丧事全照汉塞芒玉的旧例,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大臣早晚祭奠。

大司马、太傅二二府的文武官员都停下公务去送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屡迁兵科都给事中。

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

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

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

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

纯言事未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