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4399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docx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压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压强的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1、压力的示意图;

2、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1、人在雪地行走;

2、书包背带的宽窄;

〖新课进行〗

1、活动9.1观察与作图;

共同点:

垂直于物体表面;

压力定义:

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1)作用点:

受力物体的受力面上;

(2)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向外;

(3)压力的几种常见情况:

①水平面上;②斜面上;③压在墙上;④压在天花板上;⑤压在水平面上;

 

GGF+GG–FF-GF

结论: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也不一定与重力方向相同;

2、活动9.2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1)观察:

压力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感受:

压力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结论: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①受力面积的大小;

②压力的大小;

(4)检验:

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设计实验,检验结论;

3、压强: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表示物体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

P=

(3)单位:

帕斯卡,简称:

帕,Pa;

1Pa=1

2

物理意义:

表示1平方米受到的压力为1牛;

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为0.5Pa;

〖归纳总结〗

1、压力的定义;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等;

〖布置作业〗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压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程序】

〖复习〗

1、压力的定义;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等;

〖新课进行〗

1、例题讲解:

演员的重力为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重力为60000N,每只脚掌面积为600cm2,比较此演员与大象四只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

解:

F1=G1=475N;

P1=F1/S1=475N/9.5×10-4m2=5×105Pa;

F2=G2=60000N;

P2=F2/S2=60000N/0.06m2*4=2.5×105Pa;

所以P1>P2

答:

芭蕾舞演员足尖对地面的压强比大象脚对地面压强大。

练习:

一辆坦克的质量为20t,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问:

坦克行驶时对地面压强是多少?

分析:

P=F/S;

F=G=mg;

S注意有两条履带;

2、活动9.3测人站立对地面压强

(1)如何测人对地面的压力?

(2)如何测地面的受力面积?

数不满一格的方格数,除以2,再加上完整的方格数。

3、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见书P79图10-7;

例:

坦克;滑雪运动员;墙基做的比墙宽;书包带做宽一些;刀切菜;按图钉。

〖课堂练习〗

1、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3pa,一位同学的体重为600N,他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为多大时,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2、质量为32kg,密度为0.5×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放在面积为

(1)1m2

(2)0.1m2的正方体桌面中央,求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3、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是花岗石,体积为42.6m3,底面积为2.9m2,花岗石的密度为2.8×103kg/m3,试求:

(1)碑心石的质量。

(2)碑心石对基座的压力。

(3)碑心石对基座的压强。

〖归纳总结〗

1、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等;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书P80页练习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压强(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用压强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用压强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程序】

〖复习〗

1、压力的定义;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

〖新课进行〗

例题讲解:

例1、在水平方向用50牛的力,将一个重为20牛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上,木块与墙的接触面积为0.01m2,求墙受到的压强。

练习:

将一个重为50牛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位30牛,接触面积为0.2m2,求斜面受到的压强。

例2、一块均匀的正方体豆腐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P,现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剩下的一半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

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

注:

规则固体压强P=ρgh;

练习:

a、b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之比为2:

3,把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平桌面收到的圆柱体压强之比为多少?

例3、正方体铜块质量为8.9kg,求下列情况铜块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

(1)把它放在面积为200cm2的台面中心上;

(2)把它放在面积为40cm2的台面中心上;(ρ铜=8.9×103kg/m3)

例4、在海滩上的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行走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注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kg,又经测试知道同样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

(ρ蜡=0.9×103kg/m3)

G=750N

〖课堂练习〗

1、有一重为100N的物体,底面积为100cm2,把它放在水平木板上,木板的上表面面积为1000cm2,问:

用60N的水平拉力拉物体,物体对木板的压强为多少?

2、一铸铁圆柱体零件的质量为5kg,高为20cm,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为多大?

(ρ铁=7.9×103kg/m3)

3、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面积为4×10-2m2,请根据图2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

⑴小王同学的重力;⑵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⑶小王同学背着重力

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4、如图,A、B两正方体木块,边长分别为10cm、20cm,所受的重力为10N、60N,则

(1)A对B的压强为多大?

(2)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5、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正方体A、B的边长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1∶3,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归纳总结〗

1、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等;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同步导学》第一节内容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乐于研究有关液体压强的问题,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

【教学程序】

〖复习旧知〗

1、压力的定义;

2、压强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

3、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新课引入〗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中对容器底、侧、内部有没有压强?

如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

〖新课进行〗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2、介绍压强计使用方法,工作原理;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越大;

3、活动9.4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

(1)观察与思考:

①手按装水塑料袋;

②向玻璃管加水,看橡皮膜形状变化;

(2)猜想与假设:

①压强与深度有关;

②压强与方向有关;

③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3)设计和进行实验:

用压强计研究不同液体内不同深度、不同方向处压强;

(4)实验结论: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③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④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深度”的理解:

液体内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高度

5、练习:

(1)比较a、b、c三点的压强大小;

(2)如图两只相同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比较两只杯子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

〖归纳总结〗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2、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

2、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及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应用;

【教学程序】

〖复习旧知〗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新课引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那么液体内部压强具体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

〖新课进行〗

1、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

假如要知道水面下20cm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假设在20cm深处有个水平放置的正方形平面,计算这个底面的压强;

分析:

压强→P=

压力→重力→质量→水柱体积

推导:

(1)水柱体积:

V=Sh;

(2)水柱质量:

m=ρV=ρ×Sh;

(3)压力:

F=G=mg=ρSh×g;

(4)压强:

P=

=ρShg÷S=ρgh;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gh;

(1)注意:

ρ的单位一定用Kg/m3,h的单位用m。

(2)特点:

a、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重力、底面积、形状无关;

c、规则固体也适用此公式;

3、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容器中装有水,水位如图所示,求A、B、C、D三点受到的压强;

PA=PC=3.92×103Pa

PB=PD=7.84×103Pa

 

例2、船舱在水面下2m处有一个破损的洞,洞口的面积为10cm2,要堵住洞口,填充物至少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4、练习:

(1)如图,A、B、C三点压强分别为多少?

(2)计算图中A、B点压强;

 

〖巩固练习〗

1、油罐车内装有1.5m深,密度为0.7×103kg/m3的汽油,距罐底30cm处有一个小孔,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cm2。

若用塞子塞住小孔,则塞子须承受多大的压力?

2、在水中某点受到的压强为1.96×105Pa,则此点所处的深度。

3、已知在某种液体中15m深处一物体受到的压强为1.176×105Pa,则此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4、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体积为800cm3的水。

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归纳总结〗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及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程序】

〖复习旧知〗

液体压强公式。

〖新课引入〗

本节课我们来看一下液体压强公式的使用;

〖新课进行〗

一、例题讲解:

例1、如图,容器装有15N的水,容器重为5N,底面积为1dm2,求

(1)容器中水对底面产生的压强和受到的压力有多大?

(为什么水桶要如此设计?

(2)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是多少?

 

例2、容器中装有1.5Kg的水,水的深度为20cm,容器底面积为100cm2,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重力比较)

(2)若容器重力为10N,则容器对桌面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少?

 

思考:

若容器上、下粗细一样?

二、结论:

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力,与容器形状有关:

1、上大下小:

F

2、粗细相同:

F=G;

3、上小下大:

F>G;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容器内装30cm深、体积为800cm3的水,容器自重10N,底面积为20cm2,容器厚度不计。

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一只薄塑料桶重5N,桶底面积为300m2,倒入100N重的水后,水面高30cm,求:

(1)桶底面积受到水的压强;

(2)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压强。

3、重力为20N的小桶内装有5dm3的液体,液体深40cm,桶底面积为100cm2,桶底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8×103pa,不计桶的厚度,求液体的密度及桶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4、如图,三个质量、底面积相同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倒入等质量(或等体积)同种液体,三个容器底部压强和压力哪个最大?

对桌面压强、压力哪一个最大?

第6题

第5题

G

第4题

5、如图,三个质量、底面积相同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倒入等质量(或等体积)不同液体,高度相同,三个容器底部压强和压力哪个最大?

对桌面压强、压力哪一个最大?

6、如图,盛有一定质量的密封容器放在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P1如果将容器倒过来放在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P2,则F1F2,P1P2。

7、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有150g的水,杯子和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cm2,则:

(1)水对杯底的压强;

(2)若桌面所受玻璃杯压强为2.7×103Pa,求玻璃杯质量。

 

8、如图,A、B、C是三只盛有水银的完全相同的杯子,B杯中放一铁球,C杯中放一木球,三杯水银高度相同,杯底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关系。

〖归纳总结〗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与P=

的使用;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气压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方法;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我们在生活中用吸管吸饮料,用高压锅煮饭……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其中的道理!

〖新课进行〗

1、活动9.5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演示实验(瓶口可用一枚硬币)

SsS现象:

易拉罐被压瘪;

说明:

大气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说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吸钢笔水、纸托装水的杯子、吸饮料、玩具吸盘……)

思考:

纸托装水的杯子实验中如果侧着放,实验可以完成吗?

2、活动9.6估测大气压的值

(1)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可让学生试着是否能拉开?

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也同时说明了大气压非常巨大;

(2)测大气压强的值:

①原理:

P=

②实验器材:

2ml的注射器一支,弹簧测力计一个,刻度尺一把;

③实验步骤:

A、排尽空气,用橡皮帽封注射器小孔;

B、匀速拉动活塞,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C、刻度尺测注射器全部刻度长度l,知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

S=V/l;

D、由P=

计算此时大气压强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用上述方法只能粗略测出大气压,结果并不精确;

思考:

测出的大气压为什么和1个标准气压不一样呢?

如何解决?

原因:

①注射器橡皮塞漏气、空气未排尽;

②注射器橡皮塞摩擦大;(加润滑油)

③当时的气压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3、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测出大气压值相当于76 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

〖归纳总结〗

1、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

2、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布置作业〗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某同学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顶端后,用橡皮帽把小口封住,使之与大气不通。

当在活塞下面挂3kg的钩码时,活塞恰好匀速下滑,测得活塞半径为1cm,质量为140g,则当时大气压为多大?

2、某玻璃生产厂家在半年玻璃时用四个吸盘吸咐,每个吸盘的面积为0.02m2。

若用此吸盘来吸咐玻璃,理论上能吸咐多大质量的玻璃。

假设外界大气压为105pa,实际情况下厂家在设计时允许吸咐玻璃的最大质量要小于上述值,为什么?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