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4154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docx

《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docx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

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起于鲁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3、再拜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然:

但是;胡:

为什么;已:

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地利有利委而去之放弃;离开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故曰所以

   七里之郭外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凭借

   环而攻之围固国巩固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威天下震慑

   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内亲外戚;;通“叛”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

   坚利锐利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九年级下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中心内容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

   劳其筋骨使┅┅劳累发于声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

   乱其所为使┅┅错乱入则在里面。

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出则在外面。

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

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祸患,灾难。

辟:

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通“德”,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九年级下册:

《庄子》故事两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相:

做宰相;国:

国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止:

栖息;安:

怎么

   3、于是鸱得腐鼠于是:

在这时。

鸱:

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三、回答问题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攻打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鄙:

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

参与

   4、小惠未 , :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指猪、牛、羊等。

加:

虚报。

信:

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案件。

虽:

即使。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

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振作。

再:

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估计。

伏:

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讽谏。

纳:

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

穿戴。

窥:

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

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

第二天。

孰:

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认为""""""美。

私:

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

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议论。

市朝:

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

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列子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

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苦于。

迂:

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

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

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

通“直”。

   6、杂然相许。

杂然:

纷纷,许:

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

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

且:

况且。

焉,疑问代词。

置:

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

交换。

反:

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

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

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

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且焉置土石。

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

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