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4132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docx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福建专版第4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12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苏洵《六国论》)

(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 

(1)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2)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二)诗歌阅读(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毛 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①。

浓香斗帐自永漏②,任满地、月深云厚。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注】①灞桥: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

②永漏:

即古时计时器。

(1)词的标题为“见雪”,词句中却不见一字写雪,但又处处见雪,请作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优秀的咏物作品是咏物而不滞于物,请分析下阕以梅花衬托雪景的深远意义。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阕中的蝴蝶、玉女、落花飞絮都是比喻飞雪的,在下阕里的“任满地、月深云厚”比喻地上的积雪。

所以,全词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雪的。

(2)下阕用梅花来衬白雪,既勾画了雪之洁白,又表现了梅之清高,词人用它们来寄托了自己追求孤傲、高洁的志趣。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

在诸葛亮的指挥之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

新野成了空城。

曹军不知就里,被诸葛亮设计火烧、水淹,死伤大半。

B.诸葛亮送给刘备一幅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说:

“将军欲定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C.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

刘备和他一起回到新野,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有一日,刘备亲自结帽送给孔明。

孔明看见,非常感动,便立即把帽子戴在头上。

D.刘表的长子刘琦惧怕继母蔡夫人加害,苦苦哀求,向诸葛亮讨了一条良策,带兵守江夏。

刘表病死,蔡夫人与蔡瑁按照刘表的遗嘱,立刘琮为主。

在曹军的强大攻势下,继承父业的刘琮准备献城投降曹操,归降后刘琮母子被杀死。

解析 C项,孔明看了很生气,便批评刘备,刘备把帽子扔在地上。

D项,假照刘表的遗嘱。

答案 CD

4.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并没有改。

请结合细节描写分析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坐在转椅上看守密室,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每到人家送租时,他马上由迷糊变得清醒;他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抚摸。

这些细节描写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

“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论语·颜渊十三》)

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十四》)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十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①。

”(《论语·颜渊十九》)

【注】①偃:

仆倒,倒下。

结合选段,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孔子为政观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品和官品根本在立德,核心是为民。

孔子强调为政者身居官位,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政以德,勤政爱民,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凡事做在前、苦在前。

三、现代文阅读(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提及“春晚”,人们的心情往往很复杂。

观前的翘首以待,观后的失望不迭,这已成为多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情。

想当年,“春晚”初出时,给国人带来的是何等惊喜!

如今,春晚生产者有心为之,惨淡经营,却惹来怨声一片。

为什么呢?

有人说,是如今观众的视觉生活富裕了,审美的味蕾渐渐麻木了。

在精神生活稀缺的时代,稍微的满足就觉得美妙无比,“春晚”难忘。

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那时“春晚”是真材实料的娱乐。

早年的“春晚”并没有处心积虑的设计,对细节、技术并没什么讲究,不像如今春晚,为了一晚的风光,投入了那么多的心力物力,在硬件上极尽奢华,演员在外在形象、服饰上的用心也非一般人能想象。

外在的铅华和热闹骗不过观众挑剔的眼睛。

在观众看来,外在热闹、光鲜的节目,背后可能是空洞、苍白的。

那些人流量巨大的歌舞节目,不少是形式大于内涵,象征多于内容。

这些东西离观众心目中的娱乐还有不少距离。

“春晚”是依附在春节这一最重要民俗之上的。

春节的文化和情感基础是“家”,“家”是春节的核心。

“春晚”要成为新民俗,必须扣住“家”这个核心。

但“春晚”有一大重要的追求是强调“国”的意义。

把“家”、“国”用一种仪式联结在一起,就是“春晚”的使命。

而且,从近年“春晚”的内容与形式来看,“国”字的分量越来越重,而“家”多为一种修饰。

很多观众曾对倪萍、赵忠祥的“春晚”主持颇有微词。

观众对他们的微词,是反感他们在“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春晚”舞台上浪费了那么多高调的套话。

如今“春晚”的主持宝座,已被朱军、董卿们占据,其实,他们不过是青春版的赵忠祥和倪萍罢了。

过度强调“春晚”的“国”字分量,会造成“国”字超重,挤压了“家”的空间。

“春晚”生产者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

于是,“春晚”生产者就在内容和形式上寻求突破。

赵本山就是在这个时期意外出场的,赵本山成了“春晚”的救命稻草,带给“春晚”的恰恰是“春晚”所流失的东西:

扎根民间的喜乐。

“春晚”“寓教于乐”的结构基本定型,在这种结构框架内,“家”、“国”主题缺一不可。

只不过,两大主题在不同年份会有不同表现,侧重点也会不一样。

总体而言,“春晚”没有什么悬念值得我们牵挂。

(张涛甫《春晚:

还有多少悬念让人牵挂?

》,有删改)

6.下列对“真材实料的娱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出现在精神生活稀缺的时代。

B.不需要处心积虑的技术设计。

C.不需要在硬件上投入心力物力。

D.内涵大于形式,内容多于象征。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观众对现在的“春晚”深感失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审美要求提高了。

B.“家”和“国”分别是春节的核心和意义,“春晚”必须紧扣这一核心和意义。

C.不断添加民间喜乐元素,“春晚”就能摆脱困境,在内容和形式上突破。

D.对“春晚”来说,“家”和“国”的主题在不同年份会各有侧重,但不可偏废。

解析 A项,“观众的审美要求提高了”不是根本原因。

B项,“‘国’是春节的意义”,原文找不到根据。

C项,“不断添加民间喜乐元素”只是突破的一种可能,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D

8.为什么说朱军、董卿们“不过是青春版的赵忠祥和倪萍罢了”?

作者以此说明了什么观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他们与当年的赵忠祥和倪萍一样,在宝贵的“春晚”时间上说了很多高调的套话。

说明近年的“春晚”还是老样子,“国”字的分量越来越重,挤压了“家”的空间。

(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当奇迹发生时

余光中

①定居高雄3年以来,南部的天地有缘亲近。

北望在红尘深处咳嗽的台北朋友,我不禁生起南部人的优越感来。

②为什么我能再三窥探牧神①的隐私呢?

一大原因是我有一位奇妙的向导,王庆华。

③庆华做过专业的高山向导,所以我在《隔水呼渡》一文中叫他做高导。

我生平第一次露营,是他支撑的帐篷。

关山之夜得与众友听涛野餐,是他点亮并挂起风灯,而且从恒春镇上办来便当和水果。

他体魄魁梧,脚力出众,背负二十多公斤可以攀山穿谷,眼力又强,可以分辨远处的鹭鸶或灰面鹫在做什么动作。

他的背囊里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很多。

野餐之后,他会拿出小炉子来煮茶,地上忽然布齐了茶杯。

茶后喝酒,又是一套器皿。

大家要唱歌了,需要伴奏,他手里忽然无中生有,多出一把口琴,接着,爽利的节奏便悠扬在夜空。

若嫌声调太单薄了,他就会去车上取来伸缩自如的手风琴,挂在胸口,奏起豪放的《大江东去》。

④有一次夜宿关山亭下,外文研究所的女孩子要上厕所。

最近的厕所在半里路外的古庙,途中尽是暧昧的树影,气氛十分聊斋。

终于约齐了八九个人,排成内急纵队,而为了壮胆,更央求庆华陪伴。

庆华兴起,索性背了手风琴,领头开道。

一时岑寂的山径琴音波动,树影婆娑,不知有多少山魈木魅在树后探头探脑。

如厕而有这么大的排场,事后回味,滑稽之中仍有几分雄壮。

⑤旧小说形容江湖豪杰,总是说生得虎背熊腰。

猛虎罕见人立,较难相比;熊腰则较常见。

令人惊讶的是,熊腰的庆华做起瑜伽术来,竟然软硬兼施,可塑性很高。

他轻易能够头顶大地,脚踏天空,倒竖起蜻蜓来。

直竖不久,他又放下双腿,抱臂似的盘在一起,最后又把下半身向前齐腰对折。

这瑜伽的绝招,尖端的肢体语言,庆华做得出来,我们一时却看不明白;至于熊,绝对是做不到的。

庆华也颇自豪,他告诉我们:

“有一年冬天,有个和尚跟我打赌。

两人把上身脱光,倒立在风里,引来好多人围观。

最后那和尚冻得受不了,只好认输。

”熊腰说罢,哈哈大笑。

⑥庆华的笑声汹涌而壮阔,常使朋友浮沉在他浑然的真情里。

有他在座,举座皆欢。

有他在野,山水也都高兴起来。

所以每次我带研究所的学生或香港的过客去野餐郊游,总邀他和画家徐君鹤同行。

最后,我的朋友全成了他们的朋友。

⑦庆华的摄影艺术,雄浑中见细腻,自然中寓匠心,可说是对于造化的崇敬与赞颂。

他的作品一本真情,有如其人。

造化的神奇、阴晴的殊貌、朝夕的变易、水的灵活、山的端庄,他都各依其形用快门的电光石火一举成擒,不再另动“手脚”,或另加暗房功夫。

有些观众惊异于他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的恒春景色,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在恒春却没有见过那些风貌。

庆华说,那些东西本来就在那里,只是他们没认真看过。

⑧庆华说得不错,摄影家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当“奇迹”发生时,我们若非不在场,就是措手不及。

浪漫诗人济慈曾说,诗人是神派来刺探人间的间谍。

庆华的镜头所要摄取的既为自然之神奇,我们不妨倒过来说,他是人间派去刺探造物的侦探。

当“奇迹”发生时,他总是在场,因为他已经在一旁窥伺很久了,而且总是手到擒来,一按而定江山,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知道焦点何在,四边何在,这世界如何切割。

为了追寻或守待奇迹,他可以上山下海,冒雨顶风,或露营,或睡在岩石上而以星空为帐篷,蛇蚁为床伴。

他既有野蛮的体魄,赤真的性情,这一切,在他当然都举重若轻而乐之不疲。

为了捕捉海景,他不但欣然下水,而且也时常落水。

为了守候浪花飞泻成瀑而海天为之一愕的高潮,他可以像泡菜一样泡在咸咸的潮阵里。

于是,他从高山向导变成了天地的向导,带我们去游他的镜中天地。

⑨山精海灵也许要控庆华侵犯了隐私权,我们却过足了窥探瘾。

他的摄影都是乘牧神之不备,攫造物于未防,虽然独觑天巧,却有照为证,得以众目共赏。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牧神:

古希腊神话中主管山林的半人半兽的神,也是创造力、音乐、诗歌的象征。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我”之所以“不禁生起南部人的优越感来”,是因为“我”有缘亲近南部的天地,能再三窥探牧神的隐私。

B.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山魈木魅在树后探头探脑,被琴音打动,从侧面表现了王庆华演奏技艺的出色。

C.王庆华喜欢聚会,作者每次郊游,他都主动参加;他办事细心周到,为人乐观且乐于助人,深得朋友喜爱。

D.文章最后一段高度评价了王庆华的摄影艺术,正是他的灵心慧眼,才使人们得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E.文章通过对王庆华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多才多艺、个性鲜明独特的男子汉形象。

解析 C项,每次郊游都是作者邀他同行,并非他主动参加。

E项,没有心理描写。

答案 CE

10.文章第⑤段写王庆华做瑜伽术、与和尚打赌这两件事,分别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王庆华做瑜伽术,表现他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下文写奇迹发生时王庆华总是能够在场作铺垫;写王庆华与和尚打赌,突出他豪爽、真诚的性情,同时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意思对即可)

11.“当‘奇迹’发生时”,王庆华为什么总是能够在场?

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热爱摄影艺术,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又能吃苦,对大自然“奇迹”的追寻乐之不疲;②他体魄强健,野外生活能力强,能够克服寻找“奇迹”时的种种困难;③多年的向导经历使他对大自然的“奇迹”有着深切的理解,拥有寻找“奇迹”的丰富经验,善于捕捉“奇迹”,因此总能在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总理县长唐绍仪

总理是指国家内阁总理,县长是指广东省中山县的县长,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先做总理,后当县长,两个职位之中,官小的比官大的干得更有兴致,此公就是唐绍仪。

唐绍仪本是农家子,按道理很难出头,可是人家命好,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的幼童公派留学美国。

大江南北,士绅人家子弟打死也不肯去,最后不得不便宜了风气已开的广东人,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叫詹天佑。

幼童留学事业后来因国内顽固派的反对而提前中断,回国的唐绍仪好一段时间都郁郁不得志,有幸的是,很快他就跟袁世凯结识,从此成为袁的智囊之一。

晚清最后十几年,唐这种有着几乎是最早的留洋经历的人物特别吃香,又加上袁世凯的援引,唐逐渐窜升为方面大员,成为晚清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起,随着袁世凯的复出,唐绍仪被委以重任,担任南北谈判代表;谈判成功,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出任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

我们知道,当初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采用的是美国的总统制,不设总理,由总统直接统辖内阁。

在交权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起意把政府改成内阁制。

显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可能入其彀中。

这样一来,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注定是要不讨好。

可悲的是,受过美国教育的唐绍仪,当时却并不明白自己的命运,反而很认真地要负起责任内阁的责任来。

结果不问可知,不仅责任内阁搞不下去,袁唐之间多年的交情也完了,唐绍仪只得不告而别,悄然失踪,从此离开了政治舞台。

其时,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唐绍仪基本上变成了政坛的点缀和看客,看人起高楼,看人屋宇塌,多数时间在家乡隐居。

直到1931年,国门上的五色旗已经换了青天白日旗若干年后,蛰居多年的他突然拇指大动,出任起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的县长。

古稀之年的唐绍仪做起七品芝麻官来,跟当年做巡抚、尚书和总理一样,雄图大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

在不到四年的功夫里,他四处化缘,修马路,建医院,把自家的花园改建成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甚至还野心勃勃地想在中山县的海岸上建成一个大海港。

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

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唐绍仪以做过总理的身份去当县长,在民国时期好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倒是中共建国后,此事入了毛泽东的法眼,他几次公开引用这个例子,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

其实,跟今天我们通常的看法不一样,当年的唐绍仪,并不会认为以做过高官的身份再当芝麻官,是屈尊。

实际,唐绍仪晚年一直是在家乡做乡绅,出作县长,不过是乡绅为自己家乡做事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只是在做事,或者比较方便地做事,算不上是做官。

在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凡是退休回家的士大夫,总要为桑梓谋点福利,否则就不配做乡绅。

尽管唐绍仪喝过洋墨水,但毕竟没有脱出传统士大夫的积习,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选自张鸣《历史的坏脾气》)

12.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唐绍仪赶上了曾国藩派闳组织幼童公派留学美国的机遇,是因为他出身农家,又是广东人,所以运气好。

B.唐绍仪能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离不开袁世凯的赏识与大力援引;后来绝交,主要是唐不识时务。

C.唐绍仪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不久,就基本宣告其政治生涯的结束,是因为他有雄图大志,对责任内阁太负责任。

D.唐绍仪晚年在家乡香山县的一系列造福于民的措施,既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E.传记通过对庸绍仪先任总理后任县长的经历叙述,表现了他对事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外文化对人的巨大影响和民国时期多元性的社会背景等多方面的社会现象。

解析 A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原文意思是唐绍仪之所以能留学美国,是因为他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阖组织幼童公派留学美国,士绅人家的子弟不肯去,他因此得到了这个机会。

B项说庸绍仪“后来绝交,主要是唐不识时务”不符合原文意思。

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唐绍仪内阁总理干不下去,是因为袁世凯根本不需要这个内阔。

答案 DE

13.辛亥革命前后,唐绍仪在政坛上有哪些建树?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担任南北谈判代表,对谈判成功做出贡献。

②出任内阁总理,认真负责。

从这些可以看出,唐绍仪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干,做事认真负责的人。

14.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唐绍仪悄然还乡,不为做官,只图做事,为桑梓谋福利,并不是他留学外国时改变了思想,而是他身上固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积习。

请你结合另一位历史人物,对这一观点进行探究。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为做官,只图做事,这是许多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优秀品质。

例如白居易、苏轼、林则徐等,必须是“历史人物”。

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5.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3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解析 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原句中的“窗口”、“灯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所以答案所给的“桥梁”、“阶梯”就是很好的模仿,解答时要先选好喻体,剩下的就容易了。

再如“航船”、“春风”、“甘霖”、“绿洲”之类的喻体。

①中的“它”指代本体“语言”,喻体及其定语应和本体“语言”语意衔接;②应仿照上下文中的“电脑”“语言”“理想”选取合适的陈述对象作为本体;③喻体及其定语应与②中的本体语意衔接。

答案 (示例)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16.阅读以下新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今年暑假将近,由一些社会办学机构或旅行社主办的名目繁杂的各类夏令营活动广告满天飞。

各类夏令营以感受大学、户外锻炼、团队竞赛、文体特长、奥数辅导等诱人的内容引人眼球,一周收费一般2000—3000元不等。

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纷纷报名。

(1)请简要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上述事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