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3587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docx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湖南省湘潭县凤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理综物理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小男孩通过一根弹簧想把地面上的木箱拖回房间,但试了两次均未拖动.分析图甲、图乙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与人所受的摩擦力之和

B.图甲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图乙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C.图甲中木箱受到的合力小于图乙中木箱受到的合力

D.图甲中木箱受到的合力大于图乙中木箱受到的合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木箱受力分析,因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则弹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故A错误;根据弹簧的形变量大小可知,图乙的弹力较大,则图甲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图乙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故B正确;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图中木箱均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的合力为零,故CD错误;故选B。

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汽车的速度为10m/s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

C.刹车过程经过3s时汽车的位移为7.5m

D.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0-v2=2ax得,

,可知

,解得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5m/s2,由图线可知,汽车的初速度为10m/s,则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

,故B错误,AD正确.刹车过程中3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则

,故C错误.故选AD.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公式和图象的综合,关键理清图象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3.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作用静止在粗糙斜面上,斜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斜面对物体可能没有摩擦力

C.撤去拉力F后物体仍能静止

D.水平地面对斜面没有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物体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与重力和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故A错误;设斜面的倾角为α,物体的质量为m,撤去F前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则物体必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F+mgsinα,则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fm=F+mgsinα;撤去F后,因为重力的下滑分力mgsinα<fm,所以物体仍静止,所受的静摩擦力为f′=mgsinα;故B错误,C正确;以物体和斜面为整体,可知地面对斜面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C.

4.如图所示,小球A、B穿在一根光滑固定的细杆上,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连接两小球,杆与水平面成θ角,小球可看做质点且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绳OB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受到2个力的作用

B.小球A受到3个力的作用

C.杆对B球的弹力方向垂直杆斜向上

D.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A球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杆对A球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B正确;对B球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两个力合力为零,杆子对B球没有弹力,否则B不能平衡,故C错误;定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则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对B的拉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隔离法对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抓住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结合几何关系将两个小球的重力联系起来。

5.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0,由位移公式有:

;质点的加速度

,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关系式,尤其注意根据平均速度求解位移的关系式

有时会使问题变得简便.

6.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车的初速度为零

B.乙车的初位置在x0=60m处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m/s2

D.5s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知甲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

故A错误。

甲的速度为v甲=

=4m/s,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在t=10s时,乙的速度为零,反过来看成乙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at2,根据图象可知,s0=

a•102,20=

a•52,解得: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1.6m/s2,s0=80m,故B错误、C正确;5s时两车相遇,此时乙的速度为v乙=at=1.6×5=8m/s,乙车的速度较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对于位移时间图象,关键要抓住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位移为△x=x2-x1,来分析图象的物理意义;另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以研究它的逆过程比较方便。

7.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4s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B.在0~2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4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在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

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象可知,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

据图象可知,当t=4s时,两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4秒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t=4s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BD错误;在t=2s时乙车速度为v乙=

×(1.5+3)×2=4.5m/s,甲车速度为v甲=1.5×2=3m/s,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象与追及问题的综合,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知道两车共速时相距最远.

8.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C质量为4m,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4m的物块B放置在斜面上,轻绳1一端系在B上,另一端绕过光滑定滑轮与另外两轻绳2、3系于O点,其中轻绳3下端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A,轻绳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轻绳1在定滑轮左侧的部分与斜面平行,右侧的部分水平,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为8mg

C.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

mg

D.若不断增大A的质量,整个系统仍静止,则B受到的摩擦力将逐渐增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先对O点分析,受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

T1=

mg;再对BC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水平拉力T1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静摩擦力向左,大小为:

f静=T1=

mg,地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为(mB+mC)g=8mg,故BC正确;再隔离物体B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f=|T1-4mg•sin30°|=(2-

)mg,由于T1=

mg<4mg•sin30°,故静摩擦力方向是平行斜面向上;故A错误;不断增大A的质量,整个系统仍静止,则拉力T1不断增加,静摩擦力不断减小,此后会反向增加,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是力平衡问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非选择题:

9.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原长l0的关系实验中,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让刻度尺零刻度与轻质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上安装可移动的轻质指针P,实验时的主要步骤是:

①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1=5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00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②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2=10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50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③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上l03=15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50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

④重复③步骤,在每次重复③时,都将指针P下移5cm,同时保持挂钩上挂的钩码质量不变.

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列表如下:

次数

弹簧原长l0/cm

弹簧长度l/cm

钩码质量m/g

1

5.00

7.23

200

2

10.00

15.56

250

3

15.00

16.67

50

4

20.00

22.23

50

5

25.00

30.56

50

根据实验步骤和列表数据(弹簧处在弹性限度内),回答下列问题:

(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在实验步骤③中,弹簧的原长为15cm时,其劲度系数k=_____N/m.

(2)同一根弹簧的原长越长,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答案】

(1).

(1)30;

(2).

(2)C

【解析】

【详解】

(1)挂50g钩码时,弹簧的弹力为0.5N,根据胡克定律得:

(2)对第3、4、5次数据分析,弹簧弹力相等,同一根弹簧,原长越长,形变量越大,根据胡克定律F=kx知,弹簧的劲度系数越小,故选C.

10.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F1/N

1.001

0.580

1.002

F2/N

-0.868

-0.291

0.865

θ

30°

60°

150°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当θ=90°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F1=________,F2=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答案】

(1).

(1)F1;

(2).0.05kg;(3).

(2)0.5N,(4).0;(5).(3)C

【解析】

【详解】

(1)由表格数据可知,F1都是正值,传感器受到的都是拉力,因绳子只能提供拉力,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对结点O受力分析有:

F1sin30°=mg,解得:

m=0.05kg。

(2)当θ=90°时,细线竖直,此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F1=mg=0.5N,F2=0;

(3)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能搞清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题意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然后再进行受力分析,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11.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m/s2.求: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答案】

(1)

(2)0.3s

【解析】

(1)设刹车加速度为a,由题可知刹车初速度

,末速度

,位移

根据

代入数据可得:

(2)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

则反应时间为

则反应的增加量为

12.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16日报道,英式触式橄榄球球员赫普顿斯托尔在伦敦成功挑战地铁速度。

他从“市长官邸站”下车,在下一地铁站“景隆街站”顺利登上刚下来的同一节车厢。

已知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从车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为ta=20s,列车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均为a=1m/s2,运行过程的最大速度为vm=72km/h。

假设列车运行过程中只做匀变速和匀速运动,两站之问的地铁轨道和地面道路都是平直的且长度相同,两站间的距离约为x=400m,赫普顿斯托尔出站和进站共用时tb=30s。

问:

(1)他在地面道路上奔跑的平均速度至少多大?

(2)郑州地铁一号线最小站间距离约为x'=1000m,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为ta'=45s,按赫普顿斯托尔的奔跑速度,在郑州出站和进站最短共需用时tb'=60s,列车参数和其它条件相同。

试通过计算判断,若赫普顿斯托尔同样以上述平均速度在地面道路上奔跑,能否在这两个车站间挑战成功?

【答案】

(1)8m/s,

(2)不能挑战成功.

【解析】

【详解】

(1)列车从静止加速至最大速度过程,所用时间为:

运动位移为:

故列车加速至最大速度后立即做减速运动,列车在两站间运动总时间为:

t车=2t1=2×20=40 s

运动员在地面道路奔跑的最长时间为:

t=2ta+2t1-tb=2×20+2×20-30=50 s

最小平均速度为:

(2)列车在郑州地铁这两站间运动总时间为:

运动员在地面道路奔跑的时间为:

t′=2ta′+t车′-tb′=2×45+70-60=100 s

能赶上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因v′>v,故不能挑战成功.

13.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

B.分子间距小于r0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增大引力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C.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分子直径d大小时可把分子当作球形处理

D.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E.猛推木质推杆,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可看作是绝热变化

【答案】ABE.

【解析】

【详解】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所以分子力整体的效果为0.故A错误;分子间距小于r0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的慢,所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故B错误;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油膜分子直径d大小时把它们当做球形处理,故C正确;晶体具有点阵结构,食盐属于晶体,食盐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D正确;猛推木质推杆,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此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仍然大于r0,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仍然是引力,但是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故E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BE.

【点睛】本题容易出错的选项是C项,要知道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有三条假设前提:

1.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2.不考虑各油分子间的间隙,3.将油膜分子看成球形.

14.如图所示,用销钉固定的导热活塞把水平放置的导热汽缸分隔成容积相同的两部分,分别封闭着A、B两部分理想气体:

A部分气体压强为pA=2.0×105Pa,B部分气体压强为pB=1.5×105Pa.现拔去销钉,待活塞重新稳定后,求此时A部分气体体积与原来体积之比.(外界温度保持不变,活塞与汽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整个过程无漏气发生)

【答案】8:

7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等温变化。

【详解】设A部分气体原来体积为V,由玻意耳定律得

联立解得:

因此,A部分气体此时体积与原来体积之比为8: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