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质量/环境程序文件
编号:
**-QEP-2014
版本:
A/0
受控状态:
受控
编制:
批准:
2014年7月1日发布2014年7月1日实施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对应标准
页码
ISO9001
ISO14001
—
1.
文件控制程序
QEP/**—01
4.2.3
4.4.5
2~4
2.
记录控制程序
QEP/**—02
4.2.4
4.5.4
5~6
3.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QEP/**—03
5.5.3
7.2.3
4.4.3
7~8
4.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QEP/**—04
6.2
4.4.2
9~10
5.
部审核控制程序
QEP/**—05
8.2.2
4.5.4
11~13
6.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EP/**—06
8.2.
4.5.1
14~15
7.
不合格品程序
QEP/**—07
8.3
4.5.2
16~17
8.
改进控制程序
QEP/**—08
8.5
4.5.2
18~19
9.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QEP/**—09
—
4.3.1
20~23
10.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QEP/**—10
—
4.3.2
24~25
11.
运行控制程序
QEP/**—11
—
4.4.6
26~27
12.
应急响应和准备控制程序
QEP/**—12
—
4.4.7
28~30
13.
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QEP/**—13
—
4.5.1
31~32
14.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QEP/**—14
—
4.5.2
33~34
15.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EP/**—15
8.5.2
8.5.3
4.5.3
35~37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有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现行有效的版本。
2.适用围:
适用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
3.职责分配
3.1行政部负责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更改控制和归档管理。
3.2总经理负责《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和实施。
3.3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审核,并负责三级文件中管理性文件的批准、发布和实施。
3.4技术/质检副总负责三级文件术性文件的批准、确认(主要指外来标准)、发布和实施。
3.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相应文件的编制。
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4.1.1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4.1.2程序文件。
4.1.3三级文件:
技术性文件(包括产品标准、材料规、工艺文件、操作规程、检验规程、图纸等)、管理性文件(包括业务计划、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工作标准、考核奖惩制度等)、记录(含质量记录和环境记录)、质量计划及外来文件(包括适用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2 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受控文件盖“受控”章并注分发号,非受控文件不盖“受控”章,不受更改控制。
4.3文件编写、审核、批准、编号
为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在发布前应严格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批。
4.3.1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统一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编写,并负责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技术性文件由生产部/质检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技术/质检副总批准。
4.3.3管理性文件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4文件编制完成后,由编制部门或编制人提出文件发放围(包括关键岗位),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行政部发放。
4.3.5各类文件的编写应尽量标准化,能采用统一格式的要采用统一格式。
4.3.6文件编号:
4.3.6.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号
a.质量和环境手册的编号:
**-QEM/QEP-14
(标注在《质量和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汇编》每页页眉的右上角)
第一组文字:
**——“”表示公司名称代号;
第二组文字:
QEM——表示《质量和环境手册》;QEP为《程序文件汇编》的专用代号;
第三组数字表示该手册产生的年份,如2014(年)简写作”14”
b)程序文件的编号:
QEP-□.□.□-□□;
标注在该程序文件第一页标题的右侧;
第一组文字表示程序文件代号:
QEP——“程序文件”的专用代号;
第二组数字表示对应标准章节号:
“□.□.□”;
第三组数字表示该程序文件产生的公元年份最后两位数:
“□□”;如:
13.
c)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文件的编号:
**-□□-□□;
第一组文字表示公司名称代号:
**——“荣腾”;
第二组文字表示:
①GL——管理性文件;②JS——技术性文件;
第三组数字表示:
该类文件的序号;管理性文件、外来文件由公司行政部管理编号,技术性文件由生产部编号。
4.3.6.2质量和环境记录编号:
JL-□.□.□-□□;
第一组文字表示质量和环境记录的代号:
JL——“记录”;
第二组数字表示对应标准章节号:
“□.□.□”;
第三组数字表示对应标准章节的第几个记录:
“□□”。
4.3.6.3文件的版次以汉字数字表示,修订状态在每页页眉右上角有五个小格,原始状态为0,每修改一次,在小格中依次以阿拉伯数字1~4标识,4格画满即须换页。
为易于识别,便于查找和检索,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统一由行政部按文件编号相关规定进行编号,并由行政部编制“受控文件清单”,明确文件编号、版本、名称、使用部门等容,以明确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和有效版本。
4.4 文件的评审与更新:
行政部应及时收集各使用部门及使用人对文件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需立即更改的容按4.5条款进行更改;对暂不需更改的容应汇编成报告,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进行评审,并根据管理评审的输出进行更新,并再次进行审批。
4.5文件的更改
4.5.1文件需更改时,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提出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需更改的容及更改原因,对重要更改(如技术参数)应附有充分的证据。
4.5.2文件更改后应由原审批人审批,特殊情况下,需在审批人充分了解该文件的背景下进行审批。
4.5.3如合同规定时,文件和资料的更改必须经顾客的认可后,方可更改。
4.5.4文件更改后由行政部按原发放围进行发放、换页等,收回更换的页面或版本,同时通知各部门对“受控文件清单”进行更改(可划改),通知应注明文件更改前后容,修改状态等。
4.5.5文件更改方式有划改、换页、换版三种方式。
文件换版的发布日期应早于实施日期。
4.6文件的发放和借阅
4.6.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由行政部按照制定的发放围进行发放,并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
4.6.2文件领用部门或领用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名后领取盖有“受控”号和“分发号”的有效文件。
4.6.3当文件使用部门或人员的文件破损影响使用时,使用人应及时到行政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
新文件按原分发号进行分发。
文件遗失后,应提出申请,说明理由,经行政部负责人批准后按原分发号补发。
4.6.4.用于对外宣传及营销需要的文件应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加盖“非受控”印章,并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登记后发放。
4.7文件领用部门或领用人领用文件后,应做好收文记录;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不得在文件上乱涂乱画,不准私自外借、复制,以确保部门的文件整洁、清晰、易识别和检索。
4.8外来文件由行政部统一接收,管理者代表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确认,生产部对技术标准进行确认,经确认为最新有效版本及适用性后,由行政部统一编号和管理,根据需求严格控制发放围,并做好发放记录。
行政部应定期通过向有关部门查询或通过网上查询及时了解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以保证公司外来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4.9文件的作废、保留和销毁
因公司组织机构发生变化或文件多次修改而导致换版使原文件不适用时应作废,作废文件由行政部统一处理。
作废文件需保留时应注明。
4.10文件的归档
经批准的原版文件统一由行政部归档保存。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受控文件清单
6.2.文件发放登记表
6.3文件更改申请单
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记录的真实、完整、有效,为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符合性提供证据。
2.适用围:
适用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记录的控制。
3.职责分配:
3.1行政部负责记录表式的确认、编号、更改、处理的控制。
3.2各部门负责相关记录的填写、记录的定期收集、归档和保存。
3.3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填写人员对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4.工作程序
4.1记录的种类:
◆文件和记录控制记录◆重要环境因素记录
◆培训记录◆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记录
◆管理评审和部审核记录◆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
◆基础设施控制和管理记录◆过程监测与测量记录
◆会议记录◆偶发事件报告
◆有关供方和合同方记录◆关键(特殊)岗位监控记录
◆相关方沟通及反馈记录◆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的决定
◆产品要求评审记录◆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记录
◆相关方抱怨记录◆检查、维护和校准记录
◆能源、资源消耗及相关财务证明记录◆应急准备演练记录
◆质量和环境绩效信息◆不合格品处置记录
◆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统计结果◆产品监测记录
◆供方其他相关方提供的资质及产品质量证明、技术施工过程记录等。
4.2记录的媒介形式主要是表格形式,在填写时必须做到:
a)各部门指定人员填写及时、真实、准确、字迹清晰,填报容完整,易于辨认。
如出现填写错误,可采用划,以保证能看清原来填写错误的容;
b)记录填写完毕,填写人均应签名或盖章,以备查。
并交相关部门保管。
所有记录必须保持原来的编号,不得出现缺页、破损等情况,保证其完好性。
4.3记录的标识和编目:
4.3.1为保证记录有唯一的标识,每一记录表式应有唯一的编号。
4.3.2记录表式更改须有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行政部负责更改,原表式废除。
4.3.4为便于检索,由行政部编制《记录控制清单》应注意:
a.记录名称,编码(包括版本)、保存期限、使用部门等容;
b.体系审核、管理评审记录保存三年;
c.其它记录保存期由各部门制定,应便于查阅和结果的再利用。
4.4记录的收集
4.4.1记录的收集由使用部门每月一次分类汇总、收集和保存。
4.5记录的查阅
4.5.1当合同有要求时,在商定期的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代表评价时查阅,由供销部办理相关手续。
4.6记录的保管、贮存、归档。
4.6.1记录平时由各部门自行保管、贮存。
4.6.2记录存放于适宜地点,并注意防潮、防火、防霉变等。
4.6.3行政部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记录的用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
4.6.4行政部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部门记录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日常工作检查表”。
4.7记录的处理
对已超过保存期限和无保存价值的记录予以销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
6.1记录控制清单
6.2日常工作检查表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相关质量和环境方面的信息进行控制,使公司部和外部信息及时地得到交流和沟通。
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部和外部各种信息的交流、沟通、传递和处理。
3.职责分配
3.1总经理负责确定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频次及容。
3.2质检部和生产部负责质量和环境有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3.3管理者代表负责与最高管理者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
3.4各部门人员负责接收与本部门相关的部和外部信息,并及时进行传递给有关职能机构(包括外部的)。
3.5行政部负责质量和环境方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4.工作程序
4.1说明
4.1.1信息交流可分为口头或书面两种形式,交流途径为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和传递工具;
4.1.2信息分为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4.1.3信息容应实事和准确可靠;
4.1.4各部门应作好各项环境信息的记录。
4.2部信息交流
a)各部门对部质量信息应及时反馈,必要时,填写“信息反馈单”,传递到相关部门。
b)各部门排查中发现的环境因素,应及时填写“环境因素排查表”,并传递到生产部进行登记。
c)质量计划由生产部下发至相关部门,质量或环境分解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由行政部下发至相关部门。
d)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过程趋势等质量信息,可以以“信息反馈单”的形式传递到质检部。
e)各部门发现体系文件有不适应之处需更变时,可用“信息反馈单”或“文件更改申请单”将发现容传递给行政部。
f)各部门将其部门的每季度的过程“监测与测量记录”传递给生产部。
g)管理者代表负责与环保局环境监测站联络,并将区域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指标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h)每次审时,审组长将审报告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环境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情况,然后由行政部将审报告发送到各部门。
i)管理评审后,行政部将管理评审报告发送到各部门。
j)紧急情况的信息交流见《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k)部门之间的环境管理信息的工作交流、联络、答复,可采用“信息反馈单”、公文或者常规报告。
4.3外部信息交流,即与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4.3.1相关方分为以下四类:
a)本公司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
b)顾客及供方;
c)政府部门;
d)除以上之外的其他相关方。
4.3.2行政部负责接收来自政府等外部机构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信息,并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进行传达。
需要向上级请示工作时,可以公文形式拟写请示。
4.3.3管理者代表按照运行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协调与周围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关系,了解其对本公司环境行为的满意程度。
4.3.4行政部根据《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本公司职工做好环境培训教育,并进行环境保护宣传。
4.3.5生产部及时了解周围居民、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向各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必要时,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公司环境绩效。
4.5.6供销部负责调查、了解和处理与顾客及供方的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
4.3.7各部门对接收其他外部环境信息进行登记,并填写“信息反馈单”,传递到相关部门。
4.4信息交流的记录与保存
外部信息交流要作好记录,对相关方信息出具的处理决定(如合同、协议、通知、信函、传真等),必须保存其记录。
5.相关文件
5.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5.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5.3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6.记录
6.1信息反馈单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人力资源的要求和培训需求,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员工质量、环保意识以及重要环境因素相关人员,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人员的操作技能,使人力资源满足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保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开展工作。
2.适用围:
适用于对与质量有关的、对公司环境绩效起作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包括相关方的人员)进行的培训。
3.职责分配:
3.1行政部负责人力资源及培训的管理工作。
3.2各部门配合行政部实施《培训计划》。
4.工作容:
4.1总经理负责确定各部门职责和权限,批准《任职要求》。
4.2行政部根据《任职要求》对在岗人员进行考核,对公司员工在教育、技能和经验方面(环境管理在能力、意识方面),确定培训需求,其中包括相关岗位书或专业职称等个人资质证明的获得,以确定培训的容、形式和时机,确保从事与质量和环境管理有关的人员胜任本职工作。
4.3培训计划
4.3.1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向公司申报本部门的培训需求;
a.行政部结合公司发展需要,权衡各部门培训需求,于每年初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b.培训计划中明确培训容、目的、时间安排、地点、培训对象、保证措施等,培训容包括质量/环境方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其他文件(容包括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岗位技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必要时,进行考试。
4.3.2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需另行培训时(不在年度培训计划的培训容),应由该部门向行政部提出培训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安排有关培训事宜。
4.3.3培训对象包括:
·公司管理层和执行层人员
·检验人员
·特殊工种垳关键工序人员
·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人员
·一般操作人员
·新工、转岗人员
·当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时配备的人员
4.4培训容包括
⏹ISO19000族标准、ISO14000族标准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国家(国际)标准;
⏹公司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和质量意识教育;
⏹公司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及管理方案和环境意识教育;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其他文件;
⏹公司有关的规章制度;
⏹专业技能及业务知识;
⏹消防、安全和环保知识;
⏹相关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标准;
以上培训容应根据具体培训对象而定。
4.5培训
4.5.1行政部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每次培训前,行政部须通知到应参加培训人员。
4.5.2培训可采用部培训及委外培训。
部培训由行政部聘任有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教师,可采用讲课或现场示的方式进行;委外培训由行政部统一安排。
4.6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4.6.1每次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后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可采用试卷考核,现场提问、观察操作结果、工作绩效考核等方式进行,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价。
4.6.2行政部应定期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对各部门员工现场抽查的方式进行,发现不能胜任的员工应安排培训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岗位相适应。
4.7行政部应保存培训记录,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容及考核成绩等,并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历次培训记录、考核结果、书、结业证书或参加培训的证明。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任职要求》
6、记录
6.1年度培训计划
6.2培训记录
6.3书登记表
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为体系改进提供证据。
2.适用围
选用于公司的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职责分配
3.1行政部为部管理体系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审核组长、审核员,并批准部管理体系审核计划。
3.3审核组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部审核。
3.4各部门对审核中反馈的本部门不符合项应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4工作容
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部审核进行策划,行政部根据策划结果编制年度审核计划:
部管理体系审核一般情况下每年不少于一次。
特殊情况(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投诉时、产品被监督部门抽检不合格时、总经理认为必要时)可增加审核次数,可采用滚动审核或集中审核方式。
4.2审核人员:
4.2.1担任部管理体系审核任务的人员应经过正式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具有部审核员书。
4.2.2每次审核前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成审核组,审核组成员至少两人。
4.3审核准备
4.3.1审核计划由审核组长或授权审核员编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前一星期发到受审核部门。
审核计划包括:
4.3.1.1审核目的、围、依据。
4.3.1.2审核人员组成及日期。
4.3.1.3审核的主要容及时间安排。
4.3.1.4审核员分工
为确保审核的客观和公正性,审核员分工应遵循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的原则。
4.3.2审核所依据的文件包括:
4.3.2.1GB/T19001-2008、GB/T24001:
2004标准。
4.3.2.2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必要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3.2.3适用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3.3编制现场审核检查表
为确保审核全面和提高审核的效率,审核员根据审核计划的分工和安排,准备好审核
必须的文件,并编制现场审核检查表。
4.4审核实施
4.4.1首次会议:
审核组按照审核计划的时间安排,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容包括:
4.4.1.1向受审核方领导介绍审核组成员。
4.4.1.2重申审核的目的、围、依据。
4.4.1.3介绍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4.4.1.4澄清其它容。
4.4.2审核人员在受审核方领导或代表的陪同下到现场,按照现场审核检查表进行检查,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收集客观证据,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现场审核检查表中。
4.4.3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员同受审核方领导交流并经其确认后将发现的不符合项填写在不符合项报告中。
4.4.4审核结束后,召开末次会议,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结果。
4.5审核报告
4.5.1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或授权审核员编写,其容包括:
4.5.1.1审核的目的、围、依据和日期;
4.5.1.2参加审核的主要人员和部门;
4.5.1.3审核综述;
4.5.1.4不符合项报告及不符合项分布表;
4.5.1.5审核结论。
4.5.2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4.6纠正措施
4.6.1受审核部门收到审核报告后,在规定的期限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
4.6.2审核员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4.7部审核所发生的所有记录交行政部保存。
4.8部审核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会议。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改进控制程序》
6记录
6.1审计划
6.2审检查表
6.3不合格项报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4部审核报告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按照策划的结果,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各阶段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要求,以确保未经检验和试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和交付。
2.适用围:
适用于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所进行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的控制。
3.职责分配:
3.1质检部是该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3.2各部门配合做好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4.工作容:
4.1总要求
4.1.1生产部应根据产品工艺流程,确定物资采购、生产过程、最终检验的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及计数特性的接收准则等文件要求,编制相关文件,经技术副总批准后实施,顾客有要求时由顾客批准。
4.1.2质检部质检员应努力学习有关各类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标准和工艺规程,熟练掌握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等。
4.2进货检验
4.2.1产品进货质量采用检验与验证方式。
a.对检验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决定是否验收。
b.本公司不能检验和试验的项目,一般采用验证供方提供质量证明的方式,必要时,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或政府法定的检验结构进行检验和试验。
合格的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c.本公司在供方处所作的验证结果,可作为供方的产品质量证明。
4.2.2对生产所需各种原材料到货后卸到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