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280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docx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

2015年复旦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

  写这个东西算是为对自己轰轰烈烈,对他人平平淡淡的考研做一个总结。

感谢那些曾经帮助和鼓励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和陌生人。

希望我这一辈子遇到的人都可以安好。

  一、自己正式复习前的各方面情况介绍

  本人就读于武汉一985学校的政治学专业。

下面介绍一下我正式复习前自己各科的基本情况。

介绍这个是希望大家可以根据我当时的情况对比自己,从而复习定一个合理的计划。

  【政治学】我在考研前被政治学熏了快三年,知道基本的理论和常识。

但是应付复旦的专业课还是不够用,当时的真题有许多名词解释完全没有见到过。

老版政治学概论曾经看过两遍。

  【行政学】行政学的东西大概了解。

看过丁煌老师的行政学说史两三遍,黎民老师的公共管理学两遍,公共经济学和经济学的东西大概了解,学过管理学。

  【公共政治】由于高中一直学的文科,所以底子还行。

  【公共英语】我英语基础还行。

大二过了六级之后一直没有放下过,在正式开始复习前已经将09年之前的真题做过一遍并将新东方单词背了一小半。

  二、关于选择复旦行政管理的原因

  在武汉呆了四年,我希望出去逛逛。

北京和上海是自己当时唯一可以选择的地方。

但是北京一直在郁闷我,所以就只好上海了。

上海那边只有交大和复旦可选。

复旦文科名气大一些,但是招的人太少;交大文科稍弱,但是招的人相对比较多。

我开始想考交大,结果发现交大的复习资料和真题找不到。

很郁闷,所以就选了复旦。

其实当时还在想如果复习状态不好,就考武大吧。

谁知道最后无法回头,就只好一条道走到黑了。

  我本科读的政治学,不讨厌也不喜欢。

考研选择行政管理是出于就业形势和考试难易两个原因。

政治学要考思想史,而思想史确实把我搞怕了,所以不敢考政治学。

而考行政管理我就有了政治学原理这一门课的优势。

再者,行管就业相对好一点。

  三、两门公共课的复习

  英语篇

  我的英语76分。

还算比较满意,毕竟我考试时候状态很差劲,从进考场就开始犯困,一直困到出考场,而且基本是两个小时做完的。

犯困估计是因为考场空气太差,而且中午午觉没有睡好。

我一直都有午休的,但是考场在一个中学,中午就在附近华师同学那儿睡午觉,没有睡好。

这个希望后来者一定要有防备。

最后考试分数还比较理想,说明平时的功夫是收获结果了。

下面就说一下我的复习方法。

最后会附上一个上届学长的英语学习方法。

  【用过的所有复习资料】新东方词汇一本、新东方十年真题、张剑曾鸣的真题解析、胡敏阅读200篇、张锦芯阅读200篇,星火阅读阅读、张剑曾鸣的模拟上下两本、文都最后几套题以及徐绽的几套模拟题。

  考研英语的最终成绩取决于三个因素:

基础+复习方法和复习程度+考试表现。

基础很差的一般不可能考出很高分数,但是只要后两者把握的好基本可以过任何学校的英语线;复习方法和复习程度是最需要重视的因素,但是需要考虑到自己以前的水平,不然也无法发挥到最好效果;最后的考试表现则取决于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试题难易程度,自己当时犯困不。

讲这个东西是想说明,我的经验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借鉴,具体操作因人而异。

下面各科复习同理,不再赘述。

  单单应付考试的话,词汇和阅读最重要。

词汇书的话无所谓哪一本,只要把大纲里面的都包括进去即可。

阅读最好的资料就是历年真题,好象有20多年的题目吧,张剑的真题分析有样题赠送。

这两个必须做好,做细。

先把单词关过了,这是造砖块。

然后好好分析历年真题,这是画草图。

接着在模拟题中练手。

最后则是在考场上建自己的成果。

下面的方法就依次展开。

  【单词】我在大三上半学期就把单词背了一小半。

然后在大三暑假前将单词完全搞定。

我记单词的时间是一些零碎时间,比如上课时候,不想看其他内容时候,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时候等。

开始看的很慢,并且把自己以前学过的直接跳过。

至于一词多义什么的基本不看,因为考试是很常规的,很少会满篇一词多义吧?

记忆方法是集中背几个字母的,比如这一段时间背ABCD开头,背完之后就重新回顾一下。

接着下面几个字母。

然后再从A开始回顾一遍,跟老家碾豆子比较像,反反复复的弄。

这个工作在五一时候基本结束。

五一到暑假之间就是无聊时候把单词书拿出来很快的翻看一下。

暑假到十一月份之间基本没有再看过单词。

十一月份之后发现很多忘掉了,就每个晚上自习最后半个小时再看看单词。

考试前几天就把比较生僻的单词再浏览一下。

有人问我单词是不是全部都要记。

据我当时的经验,几无可能,既无必要。

红宝书上的单词,我六成可以读写,三成可以认出意思但是不会写,剩下一成看到后还是很陌生。

我感觉这样就够了,毕竟考试时候不是让你满篇写单词。

很多单词只要认得就可以,不过重要的单词还是需要能默出来的。

不能偷懒,尽力而为。

  【真题】有人经常问我真题和单词那个先开始,真题和模拟题那个先开始。

这个我比较倾向于同时开始。

为什么呢?

因为我总是忍不住想去看看真题什么样子……这个理由虽然比较扯,但是是真的。

我很不理解那些把真题藏到最后才去做的人,因为真题在我眼里就相当于指南针。

只有分析好复习方向才能继续前进,哪有前进错误后再看指南针的道理?

所以我坚决支持首先做真题。

做真题如果做得不好可以让你对考研警惕,做的好可以鼓舞士气,何乐不为?

如何做真题,做多少遍请看下文。

  我的真题前前后后做了多少遍,我都记不得了,没有二十遍也有十五遍吧。

经常有人问我做这么多次还有意思吗?

当然有意思了,不然我自己不会把大把精力耗在这个上面。

首先,每次做真题我都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做题或者回顾,而不是随便浏览。

何谓积极心态,也就是我每次都渴望从真题中一窥天机。

1、我希望知道真题的出题难易程度。

有时候做了好久的模拟题,发现总是被挫败,我就去研究一下真题,发现真题不会那么难,我就心安理得了。

如果有一阵做题做的特别顺手,我就会看看真题是不是自己水平真的提高了。

2、我希望可以从做真题中知道答案是如何得来的。

以前我总是郁闷自己为啥总是选不中正确答案,明明感觉自己的挺有道理,为何还是被判错。

后来我就顿悟了,考英语时候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主观为依据,你需要以出题人的主观为依据。

就像以前的语文考试,鲁迅的文章鲁迅理解不了,出题人才能正确理解……所以千万不要在做题时候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除非时间不够用,或者你真的啥都看不明白。

那出题人是如何想的呢?

这个就需要你好好揣摩。

他是人,是人的话就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逻辑。

据我自己来看,出题人的思考依据就是文章原文。

他每出一道题都会和文章的“题眼”暗合。

何为题眼?

举个例子。

如果文章说Theearthisflat.问题Istheearthround你的回答就只是NO。

这个时候不是你发挥自己的才智的地方。

这个时侯是你得到分数的地方。

你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原文意思,老老实实选出符合文意的答案。

当然了,这个例子太极端,老师不会这么傻帽。

总而言之,做真题最锻炼这个了。

你做阅读时候可以试一下,不管自己做的对不对每次都要重返原文,在原文中划出出题区间或者出题点。

错了知道为什么错,对了知道为何对。

这样才能起到做题的效果。

做真题不是发现做对了就高兴,做错了就郁闷的地方。

它是你提高技能的地方。

具体的做题方法会在前面提到的学长经验里面有。

  此外,真题和单词要同时开始。

因为前面说了,单词是在零碎时间记忆,所以不冲突。

真题要和模拟相配合。

做模拟做的心里没底了,就需要回到真题充电。

  【模拟题】我从2009年三月份就开始一本本的模拟做下去。

不止是做完,而且做过的都经过分析。

有人认为这个不太可能,但是我确实做到了。

有的模拟题甚至看了四五遍。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我基本保证每天三四篇模拟阅读,当然做真题时候除外。

基本都是在晚饭后花一个小时做完,暑假时候是在早上花一个小时做完。

这个看个人习惯。

做完之后,我就立马对答案。

然后就把生词里面自己感觉有价值的抄下来,因为很多模拟题都会在文章后附上单词。

有价值的单词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感受。

抄完单词我就看文章,把文章中不是很明白的句子看看。

如果是句子很长或者句式复杂,我就会抄下来;如果是句子很短,自己不明白其中的“知识性”内容,我就当时搞懂,不予摘抄。

这个工作完成后,我就在文章中找各个题目对错的理由。

这样一篇文章就搞完了。

看起来挺复杂,但是很多做起来很方便,因为有的文章你理解的很好,就可以很快搞定。

再一次强调真题,我做模拟的方法逻辑大部分是来自真题,只不过要在模拟中锤炼。

  【考试见真章】我中午一般都睡午觉,谁知道考英语当天我们在一个中学考试,我中午去了附近的华中师大睡觉,没有睡好。

想喝咖啡,结果当时没有开水。

我一近考场就开始犯困,但是意识还是有的。

我就觉得这样子不行,掏出咖啡袋子,用牙齿咬了洞,含着……用处不大。

就决定做快一点,否则肯定做不完。

于是就做的飞快,如果某题很短时间做不出来,我就立马闪过。

完型第一遍有三四个没有做,阅读当时5个左右没有做,排序十分犯晕,翻译没有打草稿直接写上去,作文在心里大概想了一下就立马写了。

这样子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把第一遍搞完。

接着就很纠结的做剩下的。

当时不敢自己发挥了,就凭借自己平时做题经验来对付。

比如有一个关于银行监管的阅读,一个选项我当时看的头晕,实在不理解,于是就对比题干,从文中找到相同单词词句~接着看文章该处附近的其他语句,发现选项中也有这一个,于是就选了,就对了。

排序当时很纠结,看了很久没有头绪。

有点慌,但是没法子,继续按惯性来。

找到最简单,最易判断的。

然后再看其他有没有那两段可以结合起来,慢慢就拼出来了。

完全做完后,用了两个小时。

我就慢慢检查,还是揪出了几个错误。

出考场,大家都在纠结英语很难。

我没感觉,因为我当时一直在犯困……所以,平时的扎实训练就这样在我犯困时候表现出来了。

  政治篇

  这个很简单,大概讲一下。

我的政治78,不算高分,但也绝对不拉分。

  【复习时间】红宝书下来时候即可,十月份开始也不算很晚。

我当时是九月份开始。

  【报班与否】我的建议是,高中为理科生的可以去报一个串讲的。

高中为文科的话绝对不需要去。

而且理科生如果有点文科底子的话也不需要去报班。

反正我自己当时就没有去。

  【参考资料】红宝书+历年真题+任汝芬序列一+一个小本的概要(文都、任汝芬都可以)+各套模拟题(不是那种只有选择题的)【红宝书】绝对重要。

需要反复看六七遍吧。

今年的真题就很突出的表现了红宝书的强大。

很多选择题都出自红宝书,而且比较细。

希望大家看时候可以多留意一下有可能出题的地方。

最后看书达到的程度应该是在心中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比如可以从物质这一基本概念生发出整个马哲的全部内容。

胸中有丘壑,才能得心应手。

西蒙不是说过做决策时候需要建立一个搜索空间嘛。

完善的知识体系特别重要。

特别是在做主观题时,你可以在脑海中定位应该需要回答的内容。

比如要你回答哲学道理,你就可以在脑海里飞快的扫描一下这个空间,进行定位,然后组织答案。

所以,看红宝书时候需要多构建知识体系,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把各章节的标题多看看。

  【历年真题】很重要。

主要是你可以从中得到做题的思维,这个在英语那一块有讲述。

不过政治的真题主要是看后面的主观题。

选择题就是好好看红宝书,多关注信息。

主观题需要好好分析一下答案如何产出。

据我高中时候的经验。

首先,需要看材料,看题目。

这个虽然很多人觉得很小儿科,但是却很关键。

比如人家说了请用认识论来回答,你回答成了辩证法。

这就差了很远。

而且题目中的提示可以很好的让你减少答题时候的搜索范围。

第二,看看答案如何产出。

答案除了在书上就在文章的材料中。

如果书上找不到就从材料中归纳一下。

记得有一年是一个《人民日报》关于重庆新农村建设的题目,答案完全是归纳材料。

这样的答题思维都是从真题中慢慢生发而来。

所以真题需要多看看。

  【任汝芬同学的序列一】还是需要看看,因为有的东西讲的比较详细,有助于理解。

而且很多时候他是举例子来证明观点,举得例子很可能被出在选择上。

翻翻看看,有助理解和记忆。

至于其他的序列,实在不放心可以买来心安……其他什么的成百上千题,基本不推荐。

  【一本小小的概要】我当时用的文都,但是概的也太厉害了~感觉任汝芬的不错。

看概要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经常熟悉,建立体系。

不推荐整块时间放在这个上面,我当时是自习室开门前十几分钟翻翻看看。

  【各套模拟题】这个东西既是检验自己的工具,也是回顾你自己复习内容的工具。

时事政治和大题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

但是也不宜过多,主要还是红宝书。

  四、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是大头,讲之前还需要废话一点。

因为有很多跨专业的同学,个人知识储备不一,所以复习的重点也不一样。

比如我本科是政治学,所以当时就觉得行政学应当多下点功夫。

结果发现我还是把政治学下的功夫多了,行政学虽说有惊无险,但是还是希望后来者量体裁衣。

  政治学篇

  我的政治学考了119。

不算高分,不算低分。

  【参考书目】政治学概论+政治的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政治学概论新旧版齐全。

其他课外阅读材料若干。

  【复习时间】三月份直到考试,开始有四五个小时,公共政治上马后就减为三四个小时。

  【看书遍数】政治学概论前前后后近20遍;政治的逻辑加上看笔记,有十几遍;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大概五遍。

  【是否笔记】政治学概论的笔记基本就是把书上的关键点做一摘抄;政治的逻辑只不过摘抄的更详细;最后一本无笔记。

  【课外书目】将近百本,且大多数有摘抄笔记。

会有书单附上。

  【达到程度】参考书目基本都可以搞定,超纲内容大多逃不出看书范围除非老师估计想让人丢分数。

  上面是自己的大概复习情况,下面详细介绍。

  由于前人的恐怖描述和真题的实在刁钻,我一直都把政治学抓的很紧。

首先看的是真题,看看有哪些题目自己一窍不通或者从未见过。

接着我就开始看书了,看的新版政治学概论。

第一遍主要是带着新鲜感去看,发现历年真题很多我不知道的都在书本上。

这样就慢慢有了信心,觉得只要自己认真仔细看书就没啥问题。

第一遍看完后自己心里有底了,接着就开始看第二遍。

看的很仔细那种,把所有的字都看了,包括前面的教师介绍,上面说他们写过什么论文,我都去搜搜看……至于文中出现的什么斯多葛学派的我当然更不放过,发现一个就上网上搜一搜;还有唐斯、艾森斯塔德之类的人我都会搜一下他们的代表作及其主要内容;此外书中的注释也很重要,比如下面说引自某本书,我就会注意,搜一下看看简介还是很有用的。

这些网上查到的资料,我都打印一下,没事就翻翻看。

这样细细地看,很费时间,记得看了许久才把这个工作做完。

等到把书上九成以上的名词性东西搞定后,我就开始有意识的去记忆了。

采用各种办法记忆,比如做一下知识框架图之类,要不就把目录抄一遍,对着目录回忆具体内容。

这样的反复折腾了许久,新版政治学概论上的东西基本都搞定了。

做完这个之后再去看真题,发现八成以上的东西自己都知道了。

但是还有什么戴维斯曲线啥的不知道……政治学概论搞完后,我就开始那本让人头大的政治的逻辑了。

实在是望而生畏。

我大概是五月份开始看这本书。

第一遍就认认真真看,就算是废话也会去看看。

毕竟这本书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还是很权威的。

看的过程中我会有意识的把这本书上面的东西和概论上的东西作对比。

比如对国家概念的理解,对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解,对国家自主性的理解。

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看这本书还是有点成就感。

到后来你会发现它比较重要,比如今年的国家自主性就得回答马克思的,前面的马克思和韦伯关于阶级的对比之类还有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类的关系。

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大家没有必要去关注太细节的地方,但是那些可以和政治学概论对比的地方就需要非常留意。

看完第一遍后,我发现完全没印象……就开始第二遍,甚至把政治学概论都放下了。

主要办法就是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都抄写下来。

每天上午除了看会儿英语都在搞这个东西,每天三章的样子,大概两个星期搞定。

搞好之后觉得这本书内容其实也不多,就是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生发所有的内容。

再到后来我就是主要看看笔记了。

隔一阵就把自己抄写的东西拿出来翻翻,当做看小说一样。

到了考前一个月才又把书本再看了一遍。

总的来说,希望大家不要排斥这本书。

毕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看这本书要多注意可以和西方主流政治学可结合的地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本书基本不咋考,但是还是需要看一下。

因为上面职位分类法,品位分类法;行政规章,行政法规之类的概念比较重要。

  其实按照这样的办法搞好,真题上的九成以上题目你都会扯一点。

但是这还是不够的,因为你的分数需要足够高才可以有必胜把握。

所以在看参考书之外还需要多关注一下两个方面:

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新知识点的广泛了解。

这一工作是在你搞好参考书目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就是你可以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信手拈来。

比如说起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你可以想到马克思的经典介绍,奥尔森的强制市场和压榨市场,诺斯悖论,社会资本,治理与善治,政治社会学等。

这就是“意群”。

对做题很有帮助,而且有助于你去记忆东西。

还有比如今年的民主和平论,书上面有它的概念,但是你还是要意会到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不同。

  对新知识点的广泛了解有两个来源:

书本和网络。

书本主要是复旦老师的着作,译作,喜欢的学者的着作。

可以看看综述性质的书,比如俞可平的几本小书。

最好把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知识点记下来,没事翻翻看看。

网络就是你最强大工具。

比如你可以搜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群主义法团主义等。

搜到后打印下来。

  只要踏踏实实这样搞,你的知识积累就会很丰富了。

我当时达到的程度是,除非是超级冷门的知识点,别的只要稍微了解都可以扯一堆东西出来。

其他的就是看考试情况了。

  那天是上午考的政治学原理。

薄薄的一张试卷。

接着就是近20张A4纸。

我扫了一眼题目,挺高兴,全部都会。

名词解释我开始想答得圆满,三个题目花了我四十分钟,发现这样不行,于是速度就弄快一点了。

一般名词解释就这样来,比如使民主运转起来,就写:

谁写的,基本内容,社会资本,政治社会学,政治民主和社会发育的关系,最后稍微总结。

大概有200到300字。

字写的很烂……后面的两个问题形式很像,不难,主要是选一个好的框架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比如理性选择你就可以从普通选民的理性短见投票行为,官员的理性,利益集团的理性选择,国家的理性选择等方面展开。

最后我写了大概8页,字数不多而且比较丑~希望大家以后尽量字写的好一点,我这个估计吃亏了不少。

  行政学篇

  我行政学118,不高不低,有惊无险。

  复习资料就是那几本参考书目,然后看过丁煌老师的学说史,无缝隙ZF,管理学思想史,管理学,人大高培勇的公共经济学等书。

不过参考书是最最重要的,今年教训很大。

下面就介绍一下各本书的复习办法。

首先要声明,请平等对待各本书,因为今年的考试说明了,行政学这边的书都很重要。

  【公共行政理论】

  这本书复习的最痛苦,最纠结,但是考的最少……但是下面的考生还是得继续重视。

  我一开始就看的新版的书。

里面威尔逊泰罗法约尔麦格雷戈等人的理论比较简单,且归纳的比较好,复习起来很简单。

而福莱特西蒙等人,尤其是后面新加的几个人搞得人实在是头大。

大家需要区别对待。

  对于简单的、系统的我当时就是列一下概要,复习时候回想一下就可以,忘记了就再翻看。

对于那些很凌乱的章节就费劲仔细看,自己理出头绪,然后把比较重要的重视点都勾画到。

当时这本书我还记了笔记,主要是为了把那些很乱的章节归纳好。

但是还是没法把知识点都融汇进去,所以就边看笔记边看课本。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大概快20遍。

书太厚,我就把它撕开两半。

没有办法,你觉得难,别人也不容易。

所以还是硬着头皮看书吧。

另外,在看书时候可以多做横向对比,比如对比不同人关于权威的认识等,对比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等。

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公共行政学】

  这本书编的很不错,很系统。

我当时就按章节做了笔记。

对照笔记来看,慢慢去背书。

无什么比较巧的办法。

  需要注意的就是多看看书本的黑体字和书本章节名字。

因为很多大题就是某章节的标题。

这样多看看答题就不会偏很远。

比如今年的西方国家代表性的行政文化。

这个可不是主客观行政文化分类。

有的同学就答错很多。

  这本书看了十遍以上。

  【公共经济学】

  今年考的最多了,而且很冷……看来下面的考生得仔仔细细看这本书了。

  书上面的图标之类的不需要看,多看那些知识点和理论。

  这本书看的比较少,大概不到十遍,所以损失惨重。

  【公共管理导论】

  以前这本书考的不是很多,今年突然发威。

不过确实也是自己不慎重。

这本书堪称经典,自己当时太不在意了。

  我当时主要是当做小本小说来看。

主要看各章节的核心观点。

比如看管理和行政的区别联系,看预算的背后意蕴。

这个很重要。

比如电子ZF那一章节,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技术的变革如果没有机构变革做支撑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样的话很有启发意义。

希望多看看。

至于布莱斯战略理论,后来发现还是有规律可循。

因为布莱斯的战略理论就是那一章节的线索,当然很重要了。

是自己当时没有留意罢了。

  行政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牵扯比较多,回答时候多用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产品之类概念会好看很多。

比如ZF就是一个公共产品提供者,它在整个领土范围内的暴力垄断可以达到规模效益,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比私营部门有一定优势;它也是一个被代议机关委托的机构,所以需要进行监管,而外包就是再一次委托代理,ZF把一些职能外包出去,所以需要监管外包服务提供商。

这样的东西多思考一下。

  说一下考试。

那天下午我看到试卷就傻眼了,什么皮科克、野山都不知道……没办法,就只好找自己会的写。

写好之后剩下皮科克和野山还有布莱斯。

后面两个还知道一大部分,所以就把记得的写上去,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

皮科克是完全不知道。

我就瞎写,大概说了ZF和市场的不同功效……后来知道完全不沾边。

但是既然写了老师肯定会给点分数的。

所以,见到试卷不要慌,能写就多写,不行的话也要写一点。

  下面对专业课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1、需不需要记笔记?

  据我自己的来看,有的课本需要,有的不需要。

政治学概论不大需要;政治的逻辑还是记一下好;公共行政理论和公共行政学需要。

其他的不大需要。

但不是绝对的这样。

如果你发现记或者不记对自己有好处,那就按自己的来。

  2、要看多少遍?

  《功夫》里面的火云邪神说过: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我认为很有道理。

仔细看书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不相信仔细看一遍就可以完全记住。

只有快速,反复的去看才可能记住大部分东西。

在已经比较仔细地将书看完一遍后,你可以比较快速的去看书。

但是不是说降低质量的去看,而是有策略的去看。

比如行政学说史,有的人物你记得很好,就可以跳过去,隔一个月看一次,把精力多放在那些难缠的上面。

看的遍数多了,很多东西就潜移默化记住了。

  所以我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书要多翻几遍。

记单词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3、应该齐头并进看书还是一本一本来?

  我不赞成这两种办法。

齐头并进很不划算,因为你很可能会导致每本书都是草草而就。

而一本本的来就会导致前看后忘。

介绍一下我当时的办法。

  最开始,我上午时候专门看政治学,下午看行政学。

除非有一阵发现那门课需要补课太多了,经常是行政学需要补课点~不然我每天都会看看这两门。

政治学书本比较少,我就先看参考书,然后看自己搜集或者借的其他阅读材料。

尽量不让行政学侵占它时间。

行政学要看的太多。

学说史最难,我就把它分配的时间多一点,但是不是全部看它,看它时候我会搭配导论或者公共经济学。

有时候搭配的导论看完了,学说史也没有看完,我就把公共经济学也搭配上。

等到学说史看完后,我不是把它扔下,而是拿着它继续搭配公共行政学来看。

所以,我的学说史是一直都在看。

其他的几本书都是搭配它的小菜。

到后来学说史有的章节看的比较熟了,相当于书变薄了,我就可以频率更高的搭配其他书本了。

这样最后就逐渐均衡了。

而且像导论或者公共经济学我有时候就拿在课堂上去看看。

这样有意识的搭配就可以前前后后都照顾到了。

  4、需要看多少课外书目以及与参考书时间如何协调?

  回答这个前,仍需强调参考书最重要!

  课外书目不是看多了就好,它需要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