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5084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大学生论文.doc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

城市设计课程论文

浅谈解放碑商业广场的现状

导读:

解放碑地区在2003年被确定为十字金街。

这是金融商务高度集中和高度发展的地区。

这里代表了重庆的形象,并且作为一个市中心,它给市民的生活购物娱乐休闲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解放碑作为重庆的一座精神堡垒,在时间的河流中,不断的被更新修缮,直至今日在林立的高层巨构建筑中变的矮小,变的陌生,让城市的记忆无法在它身上得以留存,让这代人无法看清上一代人如何照面这座解放碑。

1.关于重庆解放碑商业广场的调研(个人记忆对解放碑的解读)

当时,我和组员去调研解放碑商业广场的时候,看到从较场口到解放碑这短短的一段路程正处于修整中。

由于在维修或者重建地下管道系统,路面被挖,土壤和钢筋裸露了出来。

本身不到两米宽街道上挤满了熙熙嚷嚷的行人。

走到第一个十字路口,车辆很多,但是行人更多,司机不得不耐心的等待成批闯红灯的行人通过。

然后就走到了所谓的十字金街。

快进入解放碑广场之前的一段路,车辆不允许进入,车行道变成了铺地,形成了较为怡人的步行空间。

然而,街道两边依然在改造。

几个月前我来解放碑的时候,这段黄金商铺外立面光鲜亮丽,室内的装修也很新颖细致。

而现在,这些商铺的外表皮被拆掉,显露出的是90年代甚至是更早年代的建筑形象,白色的瓷砖已然变成了米黄色灰色,由于长年被巨型广告牌遮蔽着原本的玻璃窗也灰尘满布。

只是底层还在进行着买卖,店员站在门口招揽顾客。

街道的另一边被两米高的挡板围护着,内部的施工不得而知,抬头看到一座陌生的崭新的超高层办公楼。

走进了解放碑广场,解放碑站在眼前,没有任何的空间衔接和过渡,也许是铺地的花纹发生了改变?

也许路灯的排列发生了改变?

解放碑的基座被抬高,沿踏步上去,市民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它。

更多的是以解放碑为背景拍照的游客。

会有人上前询问你是否需要拍照,五块钱一张,作为纪念,证明你曾来过重庆,来过解放碑。

从碑体向十字金街的四个方向望去,会发现金街的尽头的绿化和休闲设施,而金街上除了被人群追赶的人群再也没有别的。

人流在以碑体为中心的十字街道之间行走,或者被赶进空调开放的商场,或者流向公交站点轻轨站地下停车场。

广场上驻足的人几乎无法找到憩息的地方,有些人选择坐在商场入口的台阶上。

商场的空调风不停的吹到街面上来,和下午重庆强烈的阳光和升腾的热气冲突着。

作为商业的广场,解放碑的空间无疑是成功的,四周的商业建筑和碑体之间的距离足够的开阔,能允许更多的人在此通过。

调研广场结束之后,我和组员又观察了金街周边外沿的街道。

广场给人的那种紧张感没有蔓延到这些街道上来,比较开阔的步道和丰富的商业形式也吸引和容纳着顾客,可以说是解放碑广场广阔的腹地了。

2.调研之后的思考与分析

A.城市的更新与城市记忆的延续

解放碑是20世纪中叶抗战时期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是重庆当代历史文化象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解放碑地区渐渐的被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直至今日被冠以“十字金街”的名衔。

解放碑越来越像是一个苍白的构筑物,不被人重视的历史价值在四周蓬勃嚣张的商业热浪中日渐衰弱。

毋庸置疑,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不断的更新和改造的过程。

重庆作为西部的门户城市,发展的态势尤为迅猛,对城市空间——格局道路空间广场建筑等等——的要求不断的变化提高。

“由于历史原因,解放碑部分建筑的外立面和定位都与目前的发展不再相符。

”某新闻发言人说。

于是在2010年解放碑地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

“解放碑广场将以新城的面目再现给世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代表汉学家多梅纳克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令人迷惑。

这种文化有时会给人以垂死的印象,有时又会让人感觉到他的活力。

现在是什么使得中国与自身脱离?

中国人每个星期都在对城市过去的遗迹、对所有让人感觉是这个国家活遗产的东西进行着改造。

”热衷于改建和模仿的城市规划思潮让城市陷入了“千城一面,个性没落”的境地。

城市的发展从表面上在与城市的历史记忆发生冲突。

然而任何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壮大都是一个旧时代与新时代的共存与融合的过程。

一味的抹杀和无视城市的历史最终导致城市在人性上的失败。

人并不是静态存在的物品,“当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高空飞展时”人的历史感“使你朴实地面对人的生老病死,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龙应台语)。

“拼贴”城市的做法便是解决城市发展与历史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

1975年罗·凯特在《拼贴城市》一书中指出“城市断续的结构,多样的时起时伏的激情一起呈现”。

比如,上海所呈现出租界的市容风貌与现代都市集群高层风貌之间的对比碰撞融合;巴黎在对历史格局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现代都市风格之间的巧妙融合。

这些城市在该方面的成就便值得重庆借鉴。

重庆的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都是重庆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解放碑在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更重视历史的延续性,而不单单是“外立面引入法国印象派画家蒙特里安的构图美学”(引自解放碑金鹰广场改造的新闻报道)。

B.城市中心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解放碑广场在以商业用途为主要功能需要的方面,良好地营造了活跃的商业气氛。

解放碑CBD常住人口约7万人,日均出入人流33万人次,还曾创造了18.3万人集会迎圣诞的记录。

作为中心节点,解放碑广场无疑需要宽阔的空间使得如此大的人群无阻碍地通过和分流。

广场中心大致成圆形,以碑体为中心,碑体四周砌筑低矮的花圃,碑体基座呈圆形,多是为无阻碍人群考虑。

解放碑广场因是历史街区演化而来等原因,隐藏着一定的弊端。

例如①广场缺少合理的外部空间的秩序。

周边建筑的规格和高度风格等在规划的层面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从附近公交站点到广场短短不到500米的范围,建筑的业态呈现出巨大的落差,道路的规划上也存在一定的疏忽,致使部分较为中心的路段上出现拥堵的现象。

②环境景观过于冷漠孤立,缺乏人情和活力。

中心广场不但作为“城市之门”“城市的客厅”,更是容纳日均如此巨大的人流量,应该重视细节上的设计。

广场应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各种活动的要求。

人的活动是动态而连续的,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属性。

许多心理行为现象比如自我保护、边界效应、炫耀心理、人看人的天性都会影响到人的行为活动,因此应当精心处理好整体到局部的协调性,以及局部细节的人性化。

在微型景观上,在建筑细部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应草率地以硬性铺地和大幕墙做为主体处理手法。

③高层建筑的日照,通风系统等生态环境问题。

重庆的特定的炎热气候加上高层CBD建筑群形成的热岛效应,使得广场在较多的时间段内都不适宜人做停留。

在立体建筑簇群和宏观整体上的规划已经无法满足广场内部的微环境的协调了。

从规划层面上城市中心CBD的外部公共空间应注重以下两点:

①强化对外部公共空间整体网络的限定。

高层建筑群的外部空间妥善处理交通流线与相对静态的生活行为活动的关系,应能更多开辟出富有城市生活特征文化象征意义的市民公共活动空间。

②积极塑造步行者活动网络,混合提高土地的利用。

尽量提供城市居民游客以及公司职员共同混合使用的环境设施。

同时,使外部公共空间的步行网络化。

扩大水平方向的联系,空间导向,消除垂直感给人们带来的心里压抑,塑造立体联系及自由流通的外部环境形象。

C.解放碑的现状改善的建议

综上所述,解放碑广场应该面对的改建原则应当是:

设施人性化,景观立体化,注重外沿交通体系,注重建筑历史的延续性。

解放碑商业步行广场应该承担呈现重庆历史记忆和展现重庆都市未来的双重任务。

参考资料: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作者:

刘彬谊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部分资料来自筑龙网,百度百科,中国知网,重庆新闻网等网站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