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0630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8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格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微格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微格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微格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微格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格教学教案.docx

《微格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格教学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格教学教案.docx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第二讲语言技能

第三讲导入技能

第四讲讲解技能

第五讲提问技能

第六讲结束技能

第七讲演示技能

第八讲板书技能

第九讲变化技能

第十讲强化技能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微格教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依据、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微格教学的实施流程

2.微格教案的设计

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微格教学理论要点

(一)微格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1.微格教学的内涵

微格教学是由英文Microteaching直译而来的。

依据Micro的多种译法,这个概念还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而根据其特殊的技术手段,有人将其意译为“录像反馈教学”。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微格教学”这一提法。

那么,何谓微格教学呢?

其创建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DwightAllen)教授给微格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

”我国学者结合国内的微格教学开展情况,将其定义为: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

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

”仅凭借以上两种权威的说法,我们对于什么是“微格教学”可能还是不太清楚。

为了更清楚地把握其实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其产生时的初始状态。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朝野尤其是教育界的极大震动,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

美国人痛定思痛,认为要改变科技“落后”的局面必须依靠教育,而要发展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教师。

于是,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对师范生的培训方法。

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传统上师范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教学实习,要像正式在岗教师一样到课堂上授课,由指导老师听课并提出评价意见,以此帮助师范生不断改善教学、提升能力。

然而,即使是一下课指导老师就立即向实习的师范生提出反馈指导意见,这样的反馈还是延后了,师范生往往记不起自己上课的全过程。

而无论是作为当事者的师范生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指导老师,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仅凭记忆和笔记再现师范生上课的全部细节。

另一方面,他们又从运动员的摄像培训方式中得到启示:

“教学研究的全盘宏观方法已遭到失败,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微分子的方法来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手段。

”于是,爱伦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经反复试验,提出了师范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并用摄像机记录教学过程,以便集中地训练学生能力又能更全面地反映其教学状况的实习方法。

1963年,爱伦及其他教授开始用这种方法向师范生传授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这种训练方法就这样产生了。

通过考察其权威解释及产生的情况可知,所谓微格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作出细分,并借助现代化的视听技术设备,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在校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

微格教学这种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方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因而它在斯坦福大学产生后,在美国各地迅速得到推广使用;20世纪60年代传入英、德等欧洲国家,20世纪70年代又传入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大陆、印度、泰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微格教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走向了世界,实践证明微格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微格教学的特点

跟传统的教学实习相比,微格教学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技能的单一性。

传统的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试教及实习上课都是按常规整节课来进行的,涉及的自然是多种技能。

微格教学则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有限的若干项技能,每次教学只重点训练其中的一项技能,此项技能过关才接着训练另一项。

这样集中地逐项训练,使学生相对容易也比较扎实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为最终形成现实的教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反馈的直观性。

传统的试教、实习上课是靠听课者来反馈意见的,虽然听课者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者,但是向授课者反馈上课过程本身是间接的,也是较为抽象的。

在微格教学中,由于对教学过程录像作全程回放,授课者可以直接观察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其所得到的反馈是直观的,也是全面的,任何细节都不会遗漏(除非中途机器出现故障)。

这样的反馈对于授课者来说自然具体可感,印象深刻,使授课者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既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认识,改进起来针对性就强,效果也明显。

(3)角色的多元性。

传统的师徒传带式的“上课-评课”过程中,师范生是在模仿及反思中领会一些教学技能的运用,在专门的理论学习中和临时的课后评议中接受一些教学方法技巧的指导,总的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扮演着教师的角色。

而在微格教学中,师范生除了继续扮演传统的“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以外,还在观看及评价自己的教学录像时以“旁观者”、“第三者”的身份介入。

并且,他这些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逆转的。

针对某一技能训练的微格教学不过关,就必须重来,甚至同一个教学训练内容,不够满意者也可以重来,这时“旁观者”又重新成为“执教者”、“当事人”。

这种多元的角色转换,为受训者提供了多重体验,其收获自然也是多方面的。

(4)目的的训练性。

微格教学是用以训练教学技能的,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然而人们有时还是将其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混为一谈。

我们要特别将微格教学与“实习教学”(即教育实习中的“教学实习”)区分开来。

如果说在岗教师的课堂教学纯粹出于实用目的(完成有关教学任务),教育实习中师范生的“实习教学”是既有实用目的——必须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又有训练目的——师范生要通过真实的教学活动来训练自己的教学技能,那么,微格教学就是纯粹出于训练目的,它不追求实际的教学功效。

(5)操作的简练性。

职业的课堂教学及实习的课堂教学时间长(40分钟),学生人数一般有几十号,教学过程真实而复杂。

为教育实习作准备的试教也是按正规的课堂教学要求去做,并力求逼真模仿正规课堂教学,而微格教学则大大简化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程序。

微格教学的经典模式是作为微格教学起源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模式,该模式一次教学就训练一种技能,教学时间为5分钟,小组成员4~5名,“学生”由组员扮演,反馈评价采用“2+2”方式,即小组成员听完课之后每人要对上课者提出2条表扬性意见及2条改进性意见,指导老师总评时也采用相同方式。

由此可见,微格教学的整个过程非常简练,可操作性很强。

3.微格教学的价值

从以上对微格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诸多优点,而从实践经验和实际效果上观察,也可看出微格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1)训练技能。

微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训练师范生或新教师的教学技能。

实践表明,这种目标单一、针对性强的技能训练方法效果明显,其训练价值不容置疑。

(2)促进教研。

微格教学除了用以训练教学新手的教学技能之外,还可以帮助专家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借助录像反馈,可以将某些教学问题凸显出来,研究者可以反复观摩教学情境从而作深入研究,这跟以前凭笼统、模糊的印象开展教学研究的方法相比,有其特别的便利性与准确性。

“微格教学放弃了以思辨性、经验性和个体性为特征的传统研究方法,将以客观性、系统性、具体性为特征的科学方法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技能的研究开发和训练实践中。

微格教学借鉴了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层次,并实现了对复杂教学活动变量的控制和训练过程的系统控制,使基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达到了可操作的水平。

”李颖主编:

《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13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可见,微格教学不仅为教研提供了一个平台,还提供了一种方法。

(二)微格教学实施流程

1.理论组织准备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教学训练活动自然也应该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这样的活动才是理性的和有效的。

微格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活动,自有其特殊的理论基础。

学习和掌握其理论,对成功地实践微格教学非常重要。

有关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一般以班级乃至年级为单位,由教师专门讲授,还可在实施微格教学的总结评价环节中附带进一步的讲解。

微格教学另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是分好教学小组,每小组以5人左右为宜。

为方便组织管理,每小组应选出一名组长,具体的教学实践应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

2.技能分析示范

微格教学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若干单一的技能并逐项培训,每次培训一项。

在正式实践之前,首先要确定训练的技能,进而分析这项技能的内涵、功能、构成要素、主要类型、应用要点及评价指标等。

示范就是展示包含所要训练技能的案例,让受训者不仅从理论上了解到某项技能的有关特点,而且可以从具体案例中看其是如何运用的。

案例可放教学录像展示,也可由老师现场演示,还可以是让受训者阅读文字案例,切忌只有空洞的讲析而缺乏具体案例的展示。

3.微格教学设计

微格教学与普通课堂教学的设计一样,要明确教学目的,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等。

不同之处在于微格教学除了有针对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外,还有一个针对受训者本人的“教学目标”(即“培训目的”),两个目标必须同时实现。

另外,微格教学在教案设计上也与普通教案有很大的不同。

微格教学要对教师的授课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具体的预想描述,还要特别将教师授课行为中所涉及的技能要素分别标注出来。

一份优秀的微格教学教案可以让其使用者明了要训练什么技能,并清楚为训练此技能具体要做什么。

4.角色扮演实录

设计好教学方案后,接下来无疑就是要实施教学方案,也就是教师凭借教案向学生施教。

由于微格教学只是片断的教学,且其目的纯粹出于训练,所以它不在正规的班级中进行,“老师”及“学生”都是由接受微格教学训练的一组师范生来扮演的。

为了塑造尽可能逼真的课堂环境,每位组员都必须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忘我”地投入到整个教学情境之中。

另外,为了更好地提供反馈,教学过程要求作忠实记录,除了摄像机全程录像外,每位听课者也应在第一时间内认真作记录,不仅记教学内容,还要记执教者的行为表现。

5.回放观摩录像

教学结束后,可稍事休息,紧接着就回放整节微格课的录像,全组成员包括执教者本人一起观摩教学录像。

执教者通过观摩从执教时的“内观”感受到此时的“局外旁观”,力求对自己的教学表现有个立体的认识,尤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实际表现与自己原先的设想有出入之处。

而听课者的二度观摩也绝非多余,首先可加深印象,经重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可能再次引起注意;而摄像角度与自己观察角度的不同(学员也会被摄入录像中),所提供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

6.评议反馈教学

通过观摩录像,每个人都对本节微格教学有更多的认识,接下来大家便交流彼此的心得,对这次教学活动提出反馈意见。

一般由上课者本人先讲自己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以及观看录像后发现的得失,然后由组员参照“2+2”的方式给上课者提出赞成性意见及改进性意见,最后由指导老师发表看法。

如果大家认为没有达到训练目标,此项技能尚未过关,则需重新设计、实施一轮微格教学,直至过关为止。

7.反思总结经验

一项技能训练结束之后,执教者要进行反思,总结出经验教训,其中最基本的方式是写教后记,在教后记中不仅自我总结得失,还要将指导教师及训练伙伴的反馈意见归纳起来。

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问题,强化技能,增长智慧。

(三)微格课堂教学技能分类

微格教学其实就是针对单一教学技能训练的片断教学,为克服传统以常规教学训练教学能力的笼统性及低效性,设法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割出一项项教学技能,以对它们进行逐项训练,逐一保证过关。

显然,微格教学的一个“技术前提”就是将教学行为分解为各项教学技能。

1.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

在心理学上,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个行为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者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在许多实际活动中它们常会结合起来,动作技能往往需要心智技能来调节与控制。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活动方式及心智活动方式。

课堂教学技能有如下一些特性:

(1)课堂教学技能是与完成某项课堂教学任务相联系的,离开课堂教学活动就无法谈论课堂教学技能。

(2)课堂教学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因而也是可被观察记录到的。

(3)课堂教学技能无论是行为技能还是心智技能或者两者的结合,均可经由科学的训练而获得提高。

2.课堂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是复杂的,课堂教学的组织是灵活多样的,而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则是多种因素结合的结果。

这样,要将教学技能从课堂教学中抽取分化出来非常不易。

根据不同的标准,所分出的教学技能自然也就不同。

为使分类尽可能合理且有利于训练,课堂教学技能分类应符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分类后的各项教学技能必须具有实践意义,这些技能必须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这些技能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2)简约性原则。

分类后的教学技能应是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的。

如果过于纷繁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那教学技能分类也就失去了意义。

(3)可学性原则。

分类后的教学技能必须是可学的,如果某些教学技能需苛刻条件乃至特定天赋才能掌握,或者极具个性色彩,只有少数人可把握,那它们就不是我们倡导的教学技能了。

(4)可测性原则。

分类后的教学技能应该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我们所谓的教学技能即使不能全部加以量化,也必须是可看出有无、可分出高下的,这样训练才可能有反馈。

3.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分类

(1)普通教学技能。

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各国对教学技能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早期模式中规定了14项基本教学技能,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提出的基本教学技能只有6项。

在我国,以下两种分法比较有代表性:

首都师范大学郭友在《教师教学技能》一书中将普通教学技能分为10项:

①导入技能;②教学语言技能;③板书技能;④教态变化技能;⑤教学演示技能;⑥讲解技能;⑦提问技能;⑧反馈强化技能;⑨结束技能;⑩组织教学技能。

其中前6项为基本教学技能,后4项为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荣静娴、钱舍编著的《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一书则将普通课堂教学技能分为11项:

①教学语言技能;②板书技能;③讲解技能;④教态变化技能;⑤演示技能;⑥提问技能;⑦导入技能;⑧强化技能;⑨组织教学技能;⑩试课技能;结束技能。

其中前6项称为教学基本技能,后5项称为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分类几乎一样,只是对个别教学技能的提法不尽相同,后者就多一项“试课技能”。

(2)语文教学技能。

李颖主编的《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一书将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技能分为8项:

①教学语言技能;②导入技能;③讲解技能;④提问技能;⑤结束技能;⑥板书技能;⑦变化技能;⑧强化技能。

这个分类跟前两个分类也是大同小异,单从分类项目上看不出任何语文学科的特征,但是每种技能的具体内容必然是跟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如同样是板书技能,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要求就很不一样。

此外,各学科应有一些特殊的技能要求,如语文学科中朗诵应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现在的情况是各学科都直接套用普通的教学技能分类,对本学科特殊教学技能的分析不够,训练自然也就不足。

特别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提到的每项技能,无论是普通的教学技能还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技能,都包含更多更具体的技能,每项技能本身就是一个技能系统。

另外,各项技能其实是互相交叉、互相包含的。

这并不奇怪,能力本来就包含各种技能因素,将它们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技能分项只是手段,合成能力才是目的。

技能分项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则是引导我们作出自己的分类,借此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别人不可学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技能,那便是达到艺术的高度了。

(四)语文微格教学困难及对策

相对而言,微格教学比其他传统的训练方式是较新的。

微格培训的方法从运动员培训引入教师培训,从国外引入国内,从普通的培训引入学科培训,每次的“引入”都是一种探索、一种发展。

由于探索的时间不是很长且仍在进行之中,其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是难免的。

1.理论方面的困难及对策

整个微格教学的理论仍不十分成熟,语文学科将其引进后一些主要的理论问题亦有待我们去回答:

(1)困惑。

①教学技能能划分吗?

如何划分才合理?

运动员所需的主要是动作技能,而教师所需的主要是智慧技能或者智慧技能调控下的动作技能,两类不同的技能形态其训练方式一样吗?

或者说能起同样的效果吗?

②技能是如何形成能力的?

技能等同于能力吗?

“教书匠”在推行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标的今天渐渐失去光环。

所谓“教书匠”,其教学技能已是相当精熟了的,我们以培养“教书匠”的模式能培养出专家型教师吗?

③即便教学技能训练可直接增强教学能力,但使用教学能力的智慧与意愿又从哪里来?

它们可经由“微格教学”训练出来吗?

④不同学科教学所需的技能完全一样吗?

语文学科微格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技能吗?

如果有,那是什么?

如何去训练?

(2)对策。

我们还可能有更多类似的困惑,解决这些困惑无疑会促进微格教学的发展。

我们普通的微格教学受训者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用研究的目光去看待微格教学,不做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

②保持对类似问题的探索,甚至开展立项研究,同时加强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

③大胆开展实验,验证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不迷信,不盲从。

2.实践方面的困难及对策

(1)困难。

①因理论不完善造成的困难。

比如关于技能分类标准不尽一致,学科特点不明显,造成在实践中用培养“普通老师”的方法来培训语文老师。

②因实践条件不足造成的困难。

我们开展语文微格教学最大的问题是设备少,指导老师有限,而待训的学生数量庞大,课时本来极为有限,再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更少。

要对每个学生的每项技能逐一训练,使其逐一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对策。

①针对“理论缺憾”问题造成的实践困难,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把握其精神实质。

指导老师及学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系统深入地学习,用微格教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微格教学实践,万不可仅挂“微格教学”的形式,按老经验旧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另外,我们要大胆开展有关微格教学的理论研究,去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甚至补充完善、推进发展它。

②针对现实条件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大胆探索一些新的实践方法,克服条件不足带来的问题,使语文微格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微格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微格教学训练目标单一而明确,费时少但学生受到的训练也有限;常规教学让学生得到多方面训练,但训练重点不突出且用时太多。

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时间控制在10~12分钟,要求体现常规教学的完整过程,必有导入与结课环节,中间展开部分则重点训练一项教学技能。

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

针对人多时少设备有限的情况,我们组织学生轮流使用设备,分散进行各项技能训练,这些训练不占微格课内时间,而在微格教学课上则集中训练其中某些技能即可。

直接学习与代替学习相结合。

语文教学技能大体上分为8种,每种技能又包含更多更具体的技能,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自主安排,尽可能去训练每一种技能,而在有老师现场指导的微格课上,小组成员每人选取不同的一两种技能作为训练内容。

这样,自己训练的内容自然是直接学习,而同伴的训练内容则成为自己代替学习的内容。

二、微格教学教案编写及案例评析

(一)微格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是教学设计。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馈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资料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可及时注意到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但是,不要认为搞了教学设计就一定能立即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实施是改善教学的一种尝试、一种努力,是对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究。

当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已相当流行,有的国家(如美国)已设计并编制出教学设计的计算机软件。

教师在备课时,只要把相应的数据(如学生特征、教学目的、现有媒体情况等)输入计算机,就可得出教学设计的结果。

对优秀教师来说,他们在头脑中也有一个“教学设计”。

这个“教学设计”是他们多年探索和研究的结果,但可能并未形成文字。

由于现代的教学内容不断地增加,知识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教育规模也在扩大,系统的、讲求实效的教学设计训练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因素。

目前,教学设计所遵循的理论、采取的方法和步骤不尽相同,但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三个方面:

①教学目标:

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

②教学过程:

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条件,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

③教学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束时,如何获得反馈信息以评价教学效果。

在教学或教学训练中,不论是整堂课的设计还是微格教学训练片断的设计,教师都应以这三个要素为设计核心。

3.教学设计的方法

(1)设计方法。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向着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并日臻完善。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教学设计已发展到计算机参与的层次,使教师的操作更简便、快捷,推动了教学设计的实用性进程。

教学设计经历了由经验设计法、程序设计法到系统设计方法的发展过程。

目前这三种方法都有应用。

微格教学训练使用的是系统方法。

系统教学设计方法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探索和规划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合理组合。

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实践后经评价分析求得改进,以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系统教学设计方法与传统的教案设计的不同在于以学生为主,以系统化的过程构建教学,而传统方法也许只是局部地、不自觉地运用了系统化的方式,缺乏全盘考虑。

教学设计不同于工程设计,它没有必须严格遵守的公式和定理。

但是,只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准确地把握教学目的,充分考虑教学设计的要素,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就能做好。

(2)教学设计程序。

了解了系统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要素,还要知道具体的设计步骤。

为了便于操作,设计步骤一般都以流程图的方式表述。

上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下面以高中语文课文《我有一个梦想》的讲解为例,说明微格教学的设计程序和格式。

例:

微格教学设计。

课题:

《我有一个梦想》

设计者日期

训练重点:

导入技能

学生特点:

学生对篮球大多有一定的了解,对著名的篮球明星也比较熟悉,如中国的姚明、美国的乔丹在世界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但学生对美国黑人的历史缺乏必要的了解。

教学目标:

通过开讲,利用学生对篮球明星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进而了解美国的历史和现状,对美国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学习任务:

通过思考教师的提问,听教师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到在美国的历史上,美国政府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政策给黑人造成的伤害,乃至今天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教学策略:

通过教师的提问、教师对具体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出学生对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的思考;让学生讨论今天美国黑人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引出作者马丁路德·金以及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媒体:

篮球明星姚明、乔丹的画像,放音机,朗读带。

教学过程:

①用姚明、乔丹的照片,引出众多在美国体坛上表现出色的黑人运动员。

②让学生列举更多的当今美国社会上层的黑人,如鲍威尔、赖斯等。

③回顾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