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9658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docx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2(共3次作业)

学习层次:

专科涉及章节:

第5章——第6章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失业

功能财政

周期平衡预算

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

公共预算年度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

贴现

充分就业预算

年度预算平衡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简述经济系统的自动稳定器。

3、简述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

4、简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简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6、简述中央银行的特征。

7、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

8、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简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

10、简述公共预算的分类。

11、简述公共预算的功能。

12、简述公共预算的五项原则。

13、简述公共预算的机会成本分析方法。

14、简述中国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三、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论述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

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论述公共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6、试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及其评价。

7、试述功能预算论及其评价。

8、试述充分就业预算论及其评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

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状态。

摩擦失业:

信息不畅通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

自愿失业:

是指自愿放弃工作机会而不愿意寻找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是指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

某些行业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引起的暂时性失业,在农业、旅游业中较为普遍。

周期性失业: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存在于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

隐蔽失业:

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所处的就业状态,其边际生产力为零。

功能财政:

为了遏制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

但对此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

周期平衡预算:

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政府的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财政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财政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法定准备率: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

是指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单式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零基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增量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之后确定的。

公共预算年度:

也称财政年度,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

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私人部门的收益损失。

贴现:

简言之就是将一项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

充分就业预算:

是一种预算政策,它认为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平衡,也不应追求周期平衡,而应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

年度预算平衡:

预算年度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经济持续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2、简述经济系统的自动稳定器。

(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

个人和公司所得税支付、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机制等。

(2)自动稳定器的主要因素

①自动变动的税收:

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消费↑、投资↑→总需求↑→GDP↑

②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可支配收入↑→消费↑→总需求↑——GDP↑

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保护价收购→农场主收入↑→消费、投资↑——GDP↑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3、简述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

财政政策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G,减少税收T。

从而使政府支出G、消费C、投资I增大,就业扩大,GDP增加。

(2)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

4、简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减税

(2)增加政府支出

5、简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增税

(2)减少政府支出

6、简述中央银行的特征。

(1)发行的银行:

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2)银行的银行:

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

(3)国家的银行:

代理国库、执行货币政策,监督其他银行。

7、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

(1)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2)资产业务:

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

(3)中间业务:

代客结算。

8、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利率渠道(主要渠道):

(1)货币供应量M增加→利率r下降→消费C、投资I增加→总需求AD增加(GDP增加)。

(2)货币供应量M减少→利率r上升→消费C、投资I减少→总需求AD减少(GDP减少)。

9、简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

逆经济风向行事:

(1)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

(2)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减少消费和投资。

10、简述公共预算的分类。

(1)按照预算表格形式上的差别,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①单式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②复式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2)按照预算指标值确定方式的差别,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①零基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②增量预算:

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之后确定的。

11、简述公共预算的功能。

(1)反映和规定了政府部门在预算年度内的活动范围和重点。

(2)是立法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是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手段。

12、简述公共预算的五项原则。

(1)公开性:

须经立法机关审议批准,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2)可靠性:

收支数字必须估计准确。

(3)完整性:

必须尽量包括全部公共收支,不允许有预算外公共收支。

(4)统一性:

预算收支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目来计算和编制。

(5)年度性:

按照年度编制。

13、简述公共预算的机会成本分析方法。

如上图:

当资金分配在公共部门为OA’时,其边际效益为OC’,当资金分配在私人部门为OB’时,其边际效益为OD’,此此时OC’>OD’,应使资金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因为资金在公共部门的边际效益大于在私人部门的边际效益),公共部门资金变为OA,私人部门资金变为OB,并最终达到二者的边际效益相等,即OC=OD。

14、简述中国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

(1)从增量预算到零基预算。

(2)以功能分类为主,经济分类为辅,推进预算分类改革,改变过去以经费性质分类为主的情况,细化分类科目,使政府收支信息更加具体清晰。

(3)强化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

(4)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

一方面,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本级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等实行预决算制度,做到收支两条线。

(5)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

(6)改革国库管理体制,扩大集中收付范围。

三、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

(1)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决定。

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2)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经济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若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则投资,否则不投资。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在凯恩斯陷阱状态下,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不再下降。

因此,资本边际效率降低到利率以下时,投资不再增加,使投资需求不足。

(3)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①财政政策就是依靠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GDP多倍增加或减少。

②货币政策是依靠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GDP,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政治因素影响:

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

(2)时滞的影响(TimeLag):

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

①认识时滞

②行动时滞

③影响时滞

(3)居民预期:

如果居民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3、论述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

(1)货币政策工具一:

存款准备金制度。

经济过热时,提高准备金率;经济萧条时,降低准备金率

(2)货币政策工具二:

公开市场业务。

 

 

(3)货币政策工具三:

再贴现率政策。

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

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

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公众预期的影响

利率下降、产生悲观预期→消费C、投资I不会显著增加。

(2)货币流通速度的限制

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致使减少货币的效果不明显。

(3)流动偏好的存在

使利率不可能降得太低,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

(4)时滞的困扰

①认识时滞

②行动时滞

③影响时滞

5、论述公共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1)定义:

是以预算中个别项目为对象展开的以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分析工具。

(2)步骤:

①计算各项目的成本(C)和收益(B):

以货币为计量的成本与收益;

②计算各项目的效益/成本比:

(B-C)/C

③决策准则:

只有(B-C)/C≥0时,该项在经济上可行;多项目(方案)供选择时,B/C或者(B-C)/C越大者,越应优先选择。

④具体计算:

在成本收益分析中必须要考虑贴现问题。

对于公共项目而言,一般都不是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因此其效益和成本都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系列数值,即是由若干年的效益和若干年的成本所组成的“效益流”和“成本流”。

不同时间的效益或成本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必须把“效益流”和“成本流”都折算成现值,再进行加减、比较。

a)某公共项目的净效益现值计算:

N年的成本流:

C1+C2+……+Cn

N年的收益流:

B1+B2+……+Bn

利息率:

r

净效益:

考虑了r以后该项目净效益(B-C)的现值

净效益的现值(NPV)=∑[(Bi-Ci)/(1+r)i]

只有NPV>=0,该项目在经济上才可行。

b)当有多个项目或者方案需要比较时,还应计算“成本流”的总现值(PVC),求出每个项目(方案)的净效益现值/成本总现值比(NPV/PVC),比值越高者,应优先考虑。

项目的成本总现值(PVC)计算:

N年的成本流:

C1+C2+……+Cn

利息率:

r

成本总现值=∑[Ci/(1+r)i]

某项目测NPV/PVC值越高,应优先考虑

(3)优缺点

①成本收益分析的优点:

有助于纠正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

有助于纠正只考虑成本不顾及效益的倾向。

②成本收益分析的局限性:

货币无法全面衡量政府活动的效益,尤其是间接效益、社会效益。

6、试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及其评价。

(1)基本内容:

预算年度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其理论基础是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宏观经济内设的自动稳定器,尤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最为典型。

①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消费↑、投资↑→总需求↑→GDP↑

②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可支配收入↑→消费↑→总需求↑——GDP↑

(2)评价

①合理之处:

量入为出,是控制政府支出增长的有效手段。

②存在的问题:

a)大大束缚了政府在反衰退方面采取财政措施。

面对经济衰退的频繁出现,政府只能固守年度预算平衡,而在财政上无所作为。

b)更为严重的是,年度预算平衡实际上起到了加剧经济波动的作用。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国民收入的大幅度下降,政府税收减少,为了实现年度预算平衡,政府要么增税,要么减少开支,要么增税和减支同时并举,很显然,这些都是紧缩需求的措施,会使经济衰退雪上加霜。

7、试述功能预算论及其评价。

(1)基本内容:

着眼于预算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而不拘泥于预算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与否。

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核心是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预期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预算平衡。

(2)实施:

国民经济萧条时——实行膨胀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盈余或造成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

国民经济高涨时——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赤字和增加盈余——抑制需求,减缓通货膨胀压力。

(3)评价

①合理之处:

强调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②存在的问题:

a)功能财政预期以膨胀财政政策的赤字和紧缩财政的盈余相互抵消,实现周期预算平衡。

它的基础是经济周期始终围绕着某个正常水平上下波动,但经济是循环的上升或下降,其深度和持久性并不一致,从而在经济周期中预算赤字和盈余不可能相互抵消。

b)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在长期严重的衰退之后,紧接着是短期而有限的繁荣。

这就意味着,在衰退时期会呈现大量的赤字,而在繁荣时期只有少量甚至没有盈余。

所以,其结果显然不是周期平衡,而是周期赤字。

8、试述充分就业预算论及其评价。

(1)理论的基本内容:

该理论实质上是凯恩斯主义的延续,是一种预算政策,它认为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平衡,也不应追求周期平衡,而应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

(2)在具体运用上:

①估算一个充分就业(96%的就业率)时的GDP值y*,然后根据税率t计算此时的政府收入ty*,接着计算充分就业时的预算盈余BS*=ty*-政府购买G-转移支付TR

②根据实际的GDP值y计算实际的政府收入ty,接着计算实际的预算盈余BS=ty-政府购买G-转移支付TR

③通过比较BS*和BS之间的差额,即t(y*-y),来确定财政政策,当差额为正值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当差额为负值时,实行紧缩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

④充分就业预算理论认为,当社会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在短期内可能有赤字甚至增加财政赤字,但随着经济的扩张、财政收入的增加,预算可以实现平衡。

(3)评价

①理论价值:

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选择提供了新的依据,不再仅限于赤字或者盈余作为政府在财政政策选择上的考量。

②存在的问题:

充分就业时的GDP很难估算,导致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和实际预算盈余的差值难以估计,这进一步导致在实践中选何种财政政策成为难题,换言之,该理论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