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9344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docx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

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90分)

1.(11分)(2017高二下·横峰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

地寒,不与士齿。

始学,即警悟。

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

“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

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

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

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

”又言:

“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

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

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

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

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

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

上书自言:

“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

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

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

盛时难逢,窃自爱惜。

”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

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

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为后者。

C.“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

“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

D.“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舒元舆受人赏识。

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

B.舒元舆很有文才。

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C.舒元舆为人自负。

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舒元舆积极建言。

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②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2.(11分)(2018高三上·河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源子邕,字灵和。

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

累迁夏州刺史。

时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首为反乱,统万逆徒,寇害应接。

子邕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

子邕善绥抚,无有离贰。

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

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子邕泣请于众曰:

“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

”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

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

子邕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被执。

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

“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子邕虽被囚束,雅为胡人所敬,常以百姓礼事之。

子邕为陈安危祸福之端,劝阿各拔令降。

将从之,未果而死。

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邕降。

时北海王颢为大行台,子邕具陈诸贼可灭状。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及萧宝夤等为贼所败,关右骚扰,时子邕新平黑城,遂率士马并夏州募义人,鼓行南出。

贼帅康维摩守锯谷,断绝婴棠桥。

子邕与战,大破之,禽维摩。

又攻破贼帅契官斤于杨氏堡。

出自西夏,至于东夏,转战千里。

至是,朝廷始得委问。

除兼行台尚书。

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明帝玺书劳勉之。

子邕在白水郡破贼率宿勤明达子阿非军,多所斩获。

除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公。

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子邕为北讨都督。

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邕与都督李神轨先讨平之。

改封阳平县公。

遂与裴衍发邺,讨葛荣。

而信都城陷,除子邕冀州刺史,与裴衍俱进。

子邕战败而殁,赠司空,谥曰庄穆。

(选自《北史·源子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B.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C.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D.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职,汉武帝时始置,主要监察地方事务,“刺”为检核问事之意。

B.三军,这种说法起源于春秋时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统称军队。

C.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D.玺,是用玉石雕刻的印章。

玺书,是盖有玺印的书信,从秦朝起就开始流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子邕待人坦诚,士人多归附他。

后来劝阿各拔命令胡人归降,并最终成功让阿各拔弟弟归降,应该说与他的坦诚也不无关系。

B.源子邕善于安抚人心,所以手下人没有离叛之心。

州城被包围,军民愿意同他死守,他要亲自出城去借粮,将士们哭着送他出城。

C.源子邕立有不少战功。

他在九十天之内平定了东夏叛乱,平定了黑城后,又在锯谷擒获了康维摩,还在白水郡打败了宿勤明达的军队。

D.源子邕为国竭尽忠诚。

他认为自家世代蒙受国家恩典,不能忘恩,身陷敌营,仍写信要求儿子源延伯坚持尽忠,最后自己也战死疆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②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

“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3.(16分)(2018高二上·金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二)

媭砧课诵图序

王拯(清)

《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

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

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

拯自始官日,蓄志南归,以迄于今,颠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

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

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

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

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夏苦热,辍夜课。

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日出,乃遣入塾。

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劳瘁死之状;且曰:

“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

”拯哀惧,泣告姊:

“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

拯不材,年三十矣。

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自二十后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

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愍臣孤弱                   愍:

怜悯    

B.以不得遂其志                   遂:

实现    

C.念自七岁时                       念:

思念    

D.庶免其堕弃之日深               庶:

期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           是社稷之臣也    

C.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庶免其堕弃之日深               春与秋其代序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既写出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景况,又表达了对朝廷多次征召的感激之情,点明矛盾所在,突出了进退维谷的狼狈。

B.王拯在京城做官,有感于自己学业日益荒怠,又想起童年的受教生活,便请人绘了《媭砧课诵图》,并写下此文作为鞭策。

C.选文二运用顺叙,依次写出作者从七岁到三十岁与姐姐相处的点滴往事,表现出作者对姐姐深切的追忆与真挚的感念。

D.《陈情表》叙祖孙之情,《媭砧课诵图》写姊弟情深,前者多用整句,朗朗上口;后者多用白描,语言平实动人。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劳瘁死之状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4.(11分)(2019高二上·大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

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

“是何祥也?

”诸宰臣曰:

“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

“谨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

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出”,京官外调。

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

如“拜”“除”,授予官职;“迁”“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C.“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景俭从政谨慎。

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

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

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

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

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②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5.(6分)(2017·深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

不同    

B.修短随化          修短:

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C.终期于尽          期:

约定    

D.虽趣舍万殊        趣:

同“取”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其”“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其欣于所遇            其致一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A.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    

(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6.(13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聃曰:

“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①,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②,则人始有夭矣。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③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

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④。

其知憯于蛎虿之尾⑤,鲜规之兽⑥,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其无耻也!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选自《庄子·外篇·天运》)

【注】①竞:

竞争。

②不至乎孩而始谁:

不等长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

③人有心而兵有顺:

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④中堕四时之施:

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

⑤其知憯于蛎虿之尾:

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

⑥鲜规之兽:

未经驯化、仍具野性的猛兽。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小子少进              少:

年轻    

B.而民不非              非:

非议    

C.以天下大骇            骇:

惊扰    

D.犹自以为圣人          犹:

还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人有心而兵有顺    

B.而乱莫甚焉    

C.而犹自以为圣人    

D.而今乎妇女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B.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C.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D.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老子对子贡谈三皇五帝治天下的事,表达了老子追求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

B.从老子的言论和子贡的表现可看出老子对儒家学说持反对的态度。

C.三皇五帝自以为是圣人,所以老子对他们是不是可耻和有没有羞耻之心不敢确定。

D.老子反对利欲观和人为因素对人的天性与物的本性的扼杀,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自然而然的道,表达了对人的生存本身的深切关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7.(11分)(2017高一下·陆川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②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③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④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

“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

“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⑤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⑥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⑦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

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C.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D.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范仲淹读书勤奋。

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

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

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

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

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