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48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试卷(2017年4月)

注:

所有答案填在答卷相应的地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D采用公元纪年

2.“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

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

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创作背景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4.毛泽东对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说:

“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就是要发展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

5.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小明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以下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八年级某班在讨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什么时候”,你认为开始于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新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8.建国初,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走集体化道路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9.“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首诗出现在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过程中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三大改造的继续

11.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C毛泽东逝世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2.“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这副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项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D粉碎四人帮

13.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14.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农民包产到户,自负盈亏D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B香港、澳门回归C国有企业的改革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厦门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属于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指

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C四项基本原则D民主与法制建设

18.“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谁提出来的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19.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

20.以下属于中共十五大内容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1.下列对联中能反映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成立了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A政治上不属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管辖B与原宗主国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2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反映的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村民选举制度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24.2013年7月1,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十五周年的大喜日子,为此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说了一句话,你认为他们中说的不正确的是:

甲:

香港的失陷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有关。

乙:

香港的回归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有关。

丙:

香港的回归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关。

丁:

澳门的回归加速了香港回归的速度。

A甲B乙C丙D丁

25.在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二、判断题:

(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小题1分,共5分)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8.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9.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

30.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三、选择搭配题:

(把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共5分)

31.A两弹元勋 B石油工人—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解放军的好战士 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焦裕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四、综合分析题:

(共40分)

3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亲如一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根据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共8分)

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当时西藏政府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谁?

(1分)

②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要意义?

(2分)

③一五计划期间,哪三条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3分)

④我国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

(1分)

⑤当今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党中央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1分)

3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共8分)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28元

①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哪些大事?

(3分)

②材料一中图一事件的完成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3分)

③材料二中小岗村的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④对当前农村的经济建设你有何好的建议?

(1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8分)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①材料一中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分别是谁?

(2分)

②材料二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这个“春天”的到来与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

(2分)

③“崛起的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是哪座城?

(1分)

④“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写下的诗篇”指的是什么?

它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重要意义?

(3分)

35.识图,回答问题:

(共8分)

图一图二

①图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示意图,请写出方框内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名称?

(4分)

②图二是我国设立的经济开发区,它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是?

(1分)

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何特点?

(3分)

36.识图,回答问题:

(每空格1分,共8分)

 

 

①上图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②在历史上,这两个地方分别遭到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侵占。

③改革开放后,在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构想指导下,这两个地方分别于_____年和____年回归祖国。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试卷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判断题:

(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小题1分,共5分)

26.____27.____28.____29.____30.____

三、选择搭配题:

(把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共5分)

31.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四、综合分析题:

(共40分)

3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