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861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x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

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

  

(1)律动:

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

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

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

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

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

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

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

  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在活动后,大部分的孩子完成的不错。

有几个小朋友认识了数字6,在拿出同等玩具时出了错误。

在我一步一步慢慢地对他们几个再次引导最后也完成的不错。

只有给孩子们时间,一定会越来越棒的。

加油宝贝们!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主题分析:

  糕点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食品之一,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香香的糕点深受幼儿的喜爱。

糕点上的各色图案刺激幼儿的嗅觉与味觉,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所以,在数学活动按数取物认识数字3的活动中利用PPT和实物引入糕点,让幼儿在糕点中感受3的实际意义,按照3以内的数量选取糕点,非常适合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

数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需要通过实际的实物引导幼儿去理解。

  学情分析:

  小小班幼儿正处于行动性思维阶段,一边做一边说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这个阶段的幼儿。

通过摸一摸,数一数,以及课件PPT的,帮助幼儿很好的认识数字3。

充满趣味性而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而认识数字3这个活动在小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有一定的挑战。

  活动目标:

  1:

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2:

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

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PPT

  糕点玩具若干

  关键问题的设计:

  一、复习1和2

  这是数字几,你认识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师里有哪些东西是1个的?

哪些东西是两个的呢?

  二、认识数字3。

  今天我们要开认识一个新的数字,看看,它是几?

  我们一起来用手写一写数字3吧!

  数字3看起来像什么?

  三、认识数字三的实际意义。

  1、看看我都带来了哪些哪些东西?

他们有几个?

(教师出示糕点玩具)

  2、一共有三个东西,我需要2个,怎么拿?

  3、一共有三个东西,需要三个,怎么拿?

  4下面哪些东西是有三个的?

  四、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个别幼儿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幼儿分组按数取物。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个”和”许多个”。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卡片,每种动物卡片需要5张。

  活动过程:

  一、感知”1″

  1、谈话引导:

  

(1)教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每种小动物拿出一张卡片)。

  

(1)将卡片依次粘贴在黑板上。

  

(2)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其中的哪只动物呢?

  (3)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名称,如:

一只猫;一只小狗。

  (4)教师依次举起小动物卡片,幼儿一一说出动物名称后,教师带领孩子总结说出:

它们都是一只。

  二、感知”许多”

  1、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

  

(1)把动物卡片依次排开,把一只小动物的贴在一边,把剩下的动物卡片全部粘到一边。

  

(2)教师:

”小动物们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看!

它们来了,来了许多小动物。

  2、区别”1″和许多教师举起一张动物卡片强调说出”一只猫”,指着黑板上全部的小猫卡片说”许多猫”。

重复几次,并带领孩子说出。

  三、听觉分辨”1″和许多

  1、情节引导:

”小猫很高兴认识你们,它想给小朋友唱一首歌。

你们仔细听,她在唱什么?

  2、教师拿起小猫的卡片,模仿小猫叫一声,”听!

小猫叫了一声,喵……”教师模仿小猫叫许多声,”听!

小猫叫了很多声,喵……喵……喵”

  3、请小朋友分别模仿小鸡、小狗、小鸭叫一声,叫许多声。

  四、实际操作

  感知”1″和许多教师先把若干1个和许多个物品或图形卡片放到一个盒子里,请小朋友分别从盒子里拿出一张卡片看看上面有一个还是许多个。

幼儿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一开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就整个活动设计来说,安排是很科学、很合理的。

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计划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去理解、分析、比较,可以说孩子们都能得到自主地发展。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还有活动的结束部分让幼儿找一找有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个。

继续以秋游故事贯穿,设计一个小游戏,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目标会完成的更好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大小,知道大狗、中狗、小狗的体形差异。

  2、尝试根据狗的体形大小,匹配相应大小,数量的实物。

  3、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事先听过狗宝宝的故事。

  

(2)生活中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

  2、物质准备:

  教具:

  

(1)大狗中狗小狗的图片各一张。

  

(2)狗妈妈手偶一个。

  (3)三只不同大小的碗碟、红色汤勺图片各一份;肉骨头数量图片一份。

  学具:

塑封好的幼儿操作材料若个份、水彩笔若干。

  活动重点能比较大小匹配相应大小的实物。

  活动难点根据体形大小匹配合适数量的实物。

  活动过程

  

(一)帮助狗宝宝:

  1、情景表演和狗妈妈打招呼(狗妈妈叹气,唉)

  师:

狗妈妈为什么叹气啊?

(和狗妈妈说悄悄话)原来狗妈妈有急事要出去,但没人照顾我的狗宝宝该怎么办?

  2、幼儿想办法,重点引导幼儿产生愿意帮助狗妈妈照顾宝宝的情感。

  木偶狗妈妈:

谢谢你们,我办好事情马上回来。

  

(二)狗宝宝吃晚餐:

  1、出示狗宝宝图片,问:

狗妈妈有几只狗宝宝?

我们一起来数数(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2、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请幼儿指出大、中、小狗。

  3、狗宝宝肚子饿了,我们请他们吃饭。

吃饭要用那些东西(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碗,请幼儿说)你能把碗分给三只狗吗?

  (用同样的方法将盘、勺子等送给相应的狗宝宝)

  重点:

请个别幼儿尝试,通过吃饭的餐具让幼儿给狗宝宝匹配相应大小的实物。

  (三)狗宝宝的美食:

  1、你们知道狗宝宝喜欢吃什么吗?

(肉骨头)今天我们请他们吃最好的肉骨头吧!

  2、幼儿分析三只狗宝宝与肉骨头数量的关系(最大的吃最多,最小的吃最少,剩下的不多不少给中狗)

  3、提出操作要求:

  A、请幼儿把合适数量的骨头和狗宝宝拿笔用线连起来送给他吃。

  B、不搬椅子,回座位操作。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5、验证结果:

引导帮助操作错误的幼儿纠正答案。

  (四)感谢小朋友,结束:

  1、出示狗妈妈手偶,我回来了,谢谢小朋友帮我照顾宝宝,还送骨头给宝宝吃,真的谢谢你们!

  2、全体幼儿说:

不用谢!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巩固、加深对大、小标记的认识。

  2、复习按照图形匹配标记。

  3、继续学习按照大、小标记将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同时,把同种的物品对应排列。

  4、训练幼儿在学习完毕能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

  [活动重点]

  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影响,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影响,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并对应排列;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

黑板一块;大小标记各若干;磁性图片若干(大小皮球、纽扣、萝卜等)。

  学具:

第一组,人手一套插有大小标记的分类卡,塑料珠、纽扣、图形片、花片(大、小各一个)。

  第二组,人手一套插有大、小标记的分类盒,每人一盘大、小卡片各4~6个(形状、颜色不同)。

  第三组,人手一盘装有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图片,一人一个分类盒,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按照图形匹配标记:

  提问:

复习大小标记(这是什么标记?

那是什么标记?

  老师今天带来的皮球有什么不同?

(有大皮球、小皮球)

  让我们一起把标记送给皮球。

(幼儿讲,老师操作棗大标记送给大皮球;小标记送给小皮球。

  2、按标记将不同形状、相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

(出示这些图形片)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

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

  教案目标:

  1、愿意尝试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颜色、数量排序

  2、感受物品排序的乐趣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案准备:

橙色、绿色的汽车卡纸每人一份、托马斯小火车每人一份

  教案过程:

  一、出示黑板中托马斯托马斯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

托马斯今天生病了,不能运货了,所以今天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二、观察排列顺序

  

(一)引导幼儿观察第一组图片的排序

  师:

请小朋友看看托马斯要小朋友帮忙送的第一趟货是怎么排列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图形排列的特点,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排列

  

(二)引导幼儿观察第二组图片的排序

  师:

我们来看看托马斯还要请小朋友怎么送第二组货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排序的特点

  师:

一辆橙色的、两辆绿色的来排列

  三、幼儿操作

  师: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帮助托马斯呢?

  介绍材料及使用方法,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点评排序

  师:

看看托马斯要送给小朋友几颗星星

  教师对幼儿的排序作品进行点评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教案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教案准备:

  魔术箱一个、几何图形多个、一幅图画教案过程:

  1、用音乐进场。

  2、出示图画,导入主题。

  

(1)提问:

小朋友,看!

这是什么?

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这幅图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出示图形卡)

(2)教师小结。

  3、出示魔术箱:

  师: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一个魔术箱,幼儿园教案今天老师就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看哟!

变!

变!

变!

你们看变出了什么?

(变出图形)教师依次变出多种图形宝宝。

  4、送图形宝宝回家。

  师: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图形宝宝,他们说他们走丢了,回不了家,现在非常的伤心非常着急,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回到家呀!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一一将图形粘到图画上。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音乐游戏《恰恰恰》。

  7、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将生活中用品(鞋、袜)进行匹配。

  2、认识鞋、袜的标记,并能按标记归类。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鞋、袜若干双。

  2、鞋、袜的标记各四个。

  3、场景“小猫的家”,家里的地上零散的放着鞋和袜子。

  4、小猫头饰幼儿一人一个。

  5、贴有鞋、袜标记的柜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引出课题。

  

(一)“猫妈妈”带领孩子们做完游戏回家。

(走进家门)家里很乱,小猫帮妈妈收拾房间。

  

(二)幼儿在收拾时,教师观察并随时帮助个别幼儿。

  二、集体讨论,引导幼儿认识一双。

  

(一)请个别幼儿说说:

“你是怎么收拾的?

这两只鞋子(袜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一双。

  1、出示颜色一样但大小不一样的两只袜子:

“孩子们这是一双吗?

”(不是)“为什么?

”(颜色不同)。

  2、出示大小、颜色一样,但图案不一样的两只袜子:

“孩子们这是一双吗?

”()不是“为什么?

”(图案不同)。

  3、出示颜色、图案一样,但大小不一样的两只袜子:

“这是一双吗?

”(不是)“为什么?

”(大小不同)。

  4、师生脱掉鞋子,观察自己的鞋子、袜子。

小结:

颜色一样、大小一样、图案一样的两只鞋子(袜子)叫一双。

  三、游戏“找朋友”

  请幼儿将教室里放得乱七八糟的鞋子、袜子配对并按标记放入柜中。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基本部分

  1。

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

先观察:

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

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

老师小结:

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结束部分:

集体游戏:

铺路

  玩法:

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

(游戏可玩N次)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练掌握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会按物体的数量匹配圆点。

  二、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若干、圆点卡、各种水果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过生日。

  1、今天有许多叔叔阿姨来看小朋友上课,幼儿园里真热闹。

还有一个地方也非常热闹,小朋友想去看看吗?

(想),今天森林里的大树爷爷要过100岁生日,森林里呀可热闹了。

  2、听说大树爷爷要过生日,小动物纷纷前来庆祝,我们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3、(出示小松鼠)问:

这是谁呀?

(小松鼠),来了几只小松鼠呀?

(1只)。

  4、(出示小鸟)问:

谁来了呀?

(小鸟)有几只小鸟?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小朋友猜猜还有谁会来呢?

(出示小山羊)问:

谁呀?

(小山羊),来了几只小山羊呀?

我们右手食指伸出来数一数?

  6、最后到的会是谁呢?

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呀?

(出示梅花鹿)问:

这是谁呀,小朋友认识它吗?

(梅花鹿),来了几只梅花鹿呀,我们伸出手指数一数?

  

(二)送礼物。

  1、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还给大树爷爷准备了生日礼物呢?

是什么礼物呢?

  2、小动物们给大树爷爷准备了许多水果。

小松鼠给大树爷爷带来了1个大大的梨。

  3、小鸟会给大树爷爷送上什么水果呢?

(出示苹果)是什么呀?

(苹果),有几个呢?

  4、小山羊会带什么水果来呢?

(出示桃子)是什么呀?

(桃子),请座的好的小朋友告诉我,有几个桃子?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3个?

  5、梅花鹿在后面等的可着急了,它很想把准备好的水果送给大树爷爷了,我们看看梅花鹿会送给大树爷爷什么水果,(出示西红柿),是什么呀?

(西红柿),有几个?

我请上课认真的小朋友来数数看?

全班小朋友右手食指伸出来数一数?

  6、大树爷爷收到了小动物的礼物真开心,很想谢谢它们,它也为小动物准备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出示圆点卡)原来是一些卡片,这些卡片上画了不同的小圆点,大树爷爷想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来帮它送这些卡片给小动物。

  7、2个圆点送给谁,1个圆点送给谁?

  8、现在大树爷爷要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来帮送卡片了。

(个别幼儿操作。

  9、他送的对不对呢?

(对了)小动物说谢谢小朋友和大树爷爷。

  (三)甜甜的祝福。

  1、今天是大树爷爷100岁生日,小动物送了这么多的礼物给大树爷爷,我们小朋友要不要送些礼物给它呢?

(要),为了庆祝大树爷爷的生日老师特意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可是这些糖果还没有包好,现在就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大树爷爷包4颗糖送给它好吗?

只能包4颗哦,不能多包也不要少包,包好一个数一个,包好以后送到老师准备的礼品盒里。

  2、(小朋友包糖),小朋友包好了吗?

(好了),好,包好了请爸爸妈妈回去吧,请把你包好的糖送到礼品盒里吧,送的时候要告诉大树爷爷说,“大树爷爷,我包了4颗糖送给你。

”要不然大树爷爷不知道你包了几颗糖,所以送的.时候要说:

“大树爷爷,我包了4颗糖送给你,祝你生日快乐!

  (四)唱响生日歌。

  大树爷爷收到小动物和小朋友送的礼物真是太高兴了,现在让我们唱响生日歌开着小火车一起去大树爷爷家里吃蛋糕吧!

(播放生日歌)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猜想中积累日常生活中对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PPT《好饿的小蛇》

  2.小蛇图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图、小树草地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它是谁?

  2.这是一条小蛇,是一条好饿的小蛇。

  

(二)观察猜测,积累感知。

  1.感知圆形

  

(1)肚子饿的小蛇也想找东西吃,我们来看看小蛇找到了什么?

  

(2)好饿的小蛇吃了苹果后,肚子变什么样了?

为什么?

  (3)小结:

好饿的小蛇吃了圆圆的苹果,肚子就变圆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东西?

它的肚子为什么会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3)小结:

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饭团,肚子就变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饿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

它的肚子为什么会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3)小结:

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变成了正方形。

  4.感知弯弯的形状

  

(1)猜猜好饿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

它的肚子为什么会变成弯弯的呢?

  

(2)它吃了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

  (3)小结:

原来有些东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点,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弯弯的东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过的西瓜哦…

  (三)操作体验,巩固提升。

  1.观察比较。

  

(1)出示粘贴在纸板上的小蛇,集体观察比较。

  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从帽子形状不同进行观察。

  小结:

原来小蛇朋友头上戴的帽子形状不一样,有的是圆圆的圆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请一幼儿示范。

  

(1)请你帮这条小蛇去找一样它喜欢吃的东西好吗?

  

(2)你的小蛇吃了什么呀?

为什么要给它吃一个圆圆的蛋糕呀?

  3.集体操作。

  

(1)提出要求:

帮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样形状的食物。

  

(2)幼儿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积累经验。

  1.分享交流:

你给小蛇吃的是什么呀?

为什么?

  2.游戏“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结:

小朋友们都帮助小蛇朋友们找到了它喜欢吃的东西,而且圆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圆形房子里,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里,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里。

小蛇朋友们好开心哦,它们说:

“谢谢小朋友,请小朋友们到我的家里玩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

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2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这段时间对方位词的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为此我以《小猴摘桃子》这个故事情节为主线设计了这节《区分上下》的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2、教幼儿初步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

  3、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对方位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游戏:

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吗?

(听过)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PPT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我们又来到了小猴家,小猴请大家去家里做客。

  出示PPT5,看看谁在桌子下?

谁跳到了桌子上?

最后来的兔子在哪?

小鸟在哪?

(幼儿自由回答。

  出示PPT6,这间房子里都有谁,都在什么地方?

点击4个按钮出现小动物,让幼儿分别回答。

(毛毛虫在窗台上,松鼠桌子上,小鸭子椅子上,刺猬在桌子下)

  2、出示PPT7,出现机器猫图片和音乐。

  问:

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谁?

幼儿回答:

机器猫、大雄和静香。

然后引导他们以人体为中心,分别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结束活动。

  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小猴子摘到了桃子,还参观了小猴子的家,又看到了机器猫和他的伙伴们,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