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8445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docx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二

简答

1、美术教师不仅要懂得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更要掌握好体现美术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请写出五条主要原则?

答:

1、审美性原则;2、直观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囚材施教原则。

2、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分级目标要求,请分别写出三层次及其各分级目标要求?

答:

①认识目标它分为:

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目标要求。

②技能目标它分为:

练习和初步学会;级的目标要求。

③思想情感目标它分为:

接受和初步具有二级的目标要求。

3、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占有多少比重,一般有哪些教学方式,最常用的是哪种方式?

答:

①占20%的比重;②教学方式一般有:

随堂欣赏、专题欣赏、现场欣赏。

⑧最常用的是随堂欣赏。

4、写出美术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并谈谈最后一个环节你是怎样做的?

答:

①备课、上课、作业评改、质量检测。

②关于质量检测这一环节可视不同教师,不同学校采用不同方式,但必须能反映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

5、简述美术教科书的特点?

美术教科书要兼顾到以下几点:

(1)审美性

(2)教育性

(3)基础性

(4)实用性

(5)灵活性

(6)地域性

(7)发展性

6、简述美术教学大纲的作用?

答:

(1)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2)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

(3)教学大纲是考核命题的依据

(4)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估的依据

7、何谓小学美术教材?

答:

目前存在两种理解:

广义的理解认为一切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象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

8、请对美术教学“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这段话,简要谈谈你的认识与设想。

答:

(1)美术教科书在内容、编排形式上要兼顾到审美性、教育性、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地域性、发展性等方面。

(2)乡土内容的补充是美术教科书在一纲多本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特点的体现。

可以更好的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及文化艺术特色,更具有可行性。

设想:

学生可论述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

9、请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

(1)从时限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多极系列。

从组合要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即由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组成.

一般目的包括:

A、智育目的B、德育目的C、美育目的

具体目的为:

A、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

B、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C、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2)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是所有的小学生,在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要充分兼顾到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大众性、基础性与趣味性。

使学生能够热爱美术,保持恒定持久的兴趣十分重要。

10、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1)遵循素质教育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的原则

(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3)传授“双基”和开发创造力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

(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的原则

11、简述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

答:

(1)论述美术学科的性质和地位

(2)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

(3)说明美术教学内容和要求

(4)阐释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5)教学评估

12、简述美术教科书的作用.

答:

(1)它直接体现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2)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指导工具.

(4)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13、请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

(1)从时限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多极系列。

从组合要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即由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组成.

一般目的包括:

A、智育目的

B、德育目的

C、美育目的

具体目的为:

A、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

B、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C、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2)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是所有的小学生,在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要充分兼顾到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大众性、基础性与趣味性。

使学生能够热爱美术,保持恒定持久的兴趣十分重要。

14、清初四僧是哪些人?

并分析其中一位的艺术风格成就。

答:

“四僧”是指八大、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个和尚。

这些画家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古法。

个性鲜明。

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十分大胆新颖的创造。

如八大,以画寄托亡国之痛,意境苍凉凄楚,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

花鸟画以拟人简约的手法,把充满孤独幽愤的感情宣泄而出,在内容与形式上臻于高度统一。

15、明末及清代年画生产的中心主要在哪三个地区?

并简述各地区年画的风格特色。

答: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及山东潍县杨家埠。

天津杨柳青年画:

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鲜艳雅致,题词也很讲究。

风格上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与彩绘结合,细腻鲜丽,人物俊秀传神。

苏州桃花坞年画:

严谨精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着重描绘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注意透视和明暗,一般都有题诗。

以粉红、粉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

潍县杨家埠年画:

造型夸张,饱满均衡而富有装饰性,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及民间戏曲故事。

16、试将元代美术与宋代美术加以比较,扼要论述其发展和变化。

答:

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

职业画家活跃。

宫廷绘画繁荣。

士大夫绘画潮流涌起。

题材风格多样化。

画史和绘画著录取得新的成就。

元代没有像宋代那样建立宫廷画院,社会上的职业画家也失去了宋时的活跃局面。

士大夫绘画在宋、金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

他们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注重笔墨性能的发挥。

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

宗教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最后一次高潮。

17、浅谈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答:

秦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功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18、海派中都有哪些代表画家?

他们在艺术上有哪些新的发展和突破?

答:

海派是19世纪中叶位于主流地位的一批画家,前期以任熊、任薰、任颐为代表,晚期则以吴昌硕为巨擘。

“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19、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

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民间绘画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成就突出。

宫廷绘画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宗教艺术明显趋于衰落。

西方美术开始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

20、什么是“装置艺术”?

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起来,在一个新的标题下,呈现出新的形象。

21、用色彩和笔触表现空间和距离的感觉时,要注意近远出的那些变化?

一般情况下:

近处色彩偏暖,远处偏冷,近处色彩鲜艳,远处灰暗,近处色彩笔触强烈些,远处笔触柔和些。

22、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4、 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 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25、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1)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 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行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 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26、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7、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28、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

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

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多运用于实用艺术领域。

30、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

(工具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

)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

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1、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

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32、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33、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

(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

(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

(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

(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34、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35、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1)学生本位意识。

(2)学生主体意识。

(3)学生个体意识。

36、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

37、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

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38、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

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39、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40、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

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

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

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41、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

其次要做到:

(1)、具有可读性。

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

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

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2、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

要点:

正确。

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

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

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43、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点:

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

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

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44、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

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

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

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

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45、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

为什么?

要点: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

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

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46、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

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

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

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7、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

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

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

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

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48、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

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

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

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

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49、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

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1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50、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1、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51、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

”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

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

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

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2、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

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

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要点:

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

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滞、习惯来回涂、喜欢用小笔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