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8404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docx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认知B.情感C.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特点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

5.以下哪项不是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三种元素分类()。

A.感觉B.意象C.情感D.激情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

7.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8.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

9.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10.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C.神经元D.脑

11.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华生D.布洛卡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B.注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13.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4.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望梅生津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1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16.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谈虎色变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18.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

A.反射B.兴奋C.抑制D.神经元

19.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

20.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1.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的是().

A.左半球B.颞叶C.枕叶D.右半球

2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一消退过程B.抑制一分化过程C.消退一抑制过程D.兴奋一抑制过程

23.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24.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

25.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

A.正诱导B.负诱导C.扩散与集中D.相互诱导

26.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

2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对客观认识的反映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8.()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士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学说

2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B.亚里士多德C.杜威D.桑代克

30.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杜威B.冯特C.詹姆士D.华生

31.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

32.行为主义的主张是()。

A.主张研究意识B.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C.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D.用实验方法研究行为

33.()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A.弗洛伊德B.华生C.埃里克森D.皮亚杰

34.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B.意识C.行为D.无意识

35.主张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流派D.机能主义

36.()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格式塔D.认知

37.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B.弗洛伊德C.罗杰斯D.奈塞尔

38.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

39.()首创了实验内省法。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冯特

4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和铁钦纳B.马斯洛和罗杰斯C.华生和斯金纳D.詹姆士和杜威

41.把人看出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主义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42.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是视觉中枢。

A.顶叶B.颞叶C.额叶D.枕叶

43.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机能主义

44.当你的朋友观察纳克立方体的时候,你要判断其在观察过程中视角是否发生变化,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行为主义B.内省C.结构主义D.感觉

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冯特是构造主义的奠基人B.詹姆士是机能主义的创始人

C.格式塔学派认为意识是持续不断的过程D.构造主义学派主张用内省法研究心理

46.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B.兴奋的集中C.抑制的扩散D.抑制的集中

47.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B.同时正诱导C.相继负诱导D.同时负诱导

48.《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它的作者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孔子

49.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的人是().

A.李时珍B.王清任C.张载D.戴震

50.大脑左半球主要是对()负责.

A.空间能力和积极情感B.空间能力和消极情感

C.言语能力和消极情感D.言语能力和积极情感

51.中枢神经系统由()组成。

A.脊髓和突触B.突触和反射弧C.脑和反射弧D.脑和脊髓

52.每个学生的本质都是好的,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好孩子,这体现了().

A.行为主义思想B.人本主义思想C.认知心理学的思想D.精神分析的思想

53.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象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54.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

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55.心理学中最清楚阐释洛克白板说的一个流派是()。

A.行为主义B.构造主义C.机能主义D.认知主义

56.下列哪位学者首次提出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赫尔巴特B.冯特C.亚里士多德D.桑代克

57.下列哪门学科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

A.教育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

58.张明打了通宵游戏,以至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B.相继正诱导C.相继负诱导D.同时性正诱导

59.大脑皮层四个叶中对于心理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是(①)。

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过程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A.感觉B.想象C.记忆D.情感E.意志

2.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价值观B.动机C.能力D.性格E.意志

3.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学派的影响()。

A.近代哲学思潮B.唯理论C.经验论D.实验生理学

4.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态度B.兴趣C.动机D.品德E.智力

5.心理的本质是().

A.脑的机能B.主观世界的反映C.客观现实的反映D.社会意识的反映E.主观意识的反映

6.大脑分为四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量动机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

()

A.额叶B.枕叶C.顶叶D.颞叶E.脑叶

7.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心理学学派有()。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E.刺激一反应学派

8.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个体行为B.社会心理C.个体意识D.个体无意识E.动物心理

9.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

A.综合化B.实用化C.全球化D.本土化

三、填空题

1.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_________。

2.周围神经系统由_________对脑神经和_________对脊神经组成,是人体的“通讯网络”。

3.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_________。

4._________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5.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_________。

6.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称为_________。

7.“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着_________,它代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和宗旨。

8.大脑的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是_________。

9._________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0.膝跳反射是_________反射,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是_________反射.

11.司机见到红灯就会停车,见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就会慢行.这属于_________信号系统。

12.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_________,创始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弗洛伊德创建的学派是_________学派。

该学派重视对_________的分析和_________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14.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_________出版的_________为诞生标志。

四、判断题

1.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左脑,听音乐时用的是右脑。

2.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3.“望而生畏”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4.脑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亚里士多德写的《灵魂论》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

7.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因此,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8.构造主义心理学积极地研究一般人的心理规律,并致力于实际的心理学应用。

9.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研究意识的结构,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马斯洛和罗杰斯。

11.从心理活动的整体看,每一种心理研究的方法都有局限性。

12.心理状态具有非常持久和稳定的特点.

第二章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B.知觉C.想象D.观察

2.教师抑扬顿挫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

A.有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

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

4.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什么,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

A.稳定的B.起伏的C.转移的D.分散的

5.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配

6.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心理状态是()。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广度

7.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8.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不随意注意

9.在中小学生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占主导地位。

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目的注意

10.当个体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11.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人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A.注意广度大B.注意稳定性强C.注意分配性好D.注意转移快

12.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这涉及()。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强度D.注意的稳定性

13.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

14.“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引起的。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刺激物的新异性

15.忽名忽暗的灯光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是因为()引起的.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刺激物的新异性

16.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拥有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7.教师上课时一边授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这是利用了().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基本特点是()。

A.集中性B.稳定性C.选择性D.指向性

2.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C个性心理特征D与心理过程相伴发生的心理现象

3.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A.边听讲边做笔记B.吃完饭看书C.自言自语D.自拉自唱E.跑完步学习

4.下列不属于注意品质的选项是()。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兴趣D.注意的转移

5.下面那些刺激容易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A.相对强烈的刺激B.在背景中特别突出的刺激C.不断变化的刺激D.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

三、填空

1.注意能够从大量信息中选择出少量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这反映了注意的_________功能。

2.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称之为_________。

3.离开当前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吸引的现象称为_________;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现象称为_________。

四、判断

1.注意的集中性和指向性是可以分离的两个特点。

2.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

3.小学生中,男生的注意广度高于女生。

4.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5.“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现。

6.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保持随意注意。

7.教师可以采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

8.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界事物,也可以是自己所思所感的内部活动.

9.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10.人的注意广度是固定不变的.

11.注意的起伏现象是由于注意力涣散造成的。

第三章感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

2.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

3.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觉的恒常性表现()。

A.大小的恒常性B.重量的恒常性C.形状的恒常性D.颜色的恒常性

4.“吃过苦的中药后再吃糖,感觉糖特别甜,吃过糖后再吃中药,感觉特别苦”这是()现象。

A.感觉后象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

5.晚上当我们从比较暗的室外来到明亮的室内时,视觉的感觉阈限会()。

A.降低B、提高C.不变D.不一定

6.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还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是()现象。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象D.感觉的相互作用

7.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

8.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9.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

A.观察B.想象C.意志控制D.记忆

10.在对事物的知觉中有以往经验,只是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说明,这一特性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

11.一个人从我们的面前越走越远时,我们并没有觉得他越来越小,这是().

A.知觉选择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整体性D.知觉恒常性

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感觉阈限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D.相对感觉阈限

13.()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

A.小学生B.中学生C.大学生D.成人

14.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

A.记忆的作用B.思维的作用C.想象的作用D.联想的作用

15.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

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

16.“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

17.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的现象是()。

A.联觉B.幻觉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

18.“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像D.错觉

19.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A.正后像B.负后像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

20.看两歧图形时,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这说明了知觉的()。

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

21.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A.诱发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

2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

23.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人们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是知觉的()特征。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24.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25.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

A.诱发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

26.在绿草地上的彩色蝴蝶很容易被人发现,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特征.

A.完整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意义性

27.一切较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

A.思维B.感觉C.记忆D.想象

28.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乐曲、闻到花的芳香,这些都是()现象.

A.思维B.感觉C.知觉D.想象

29.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

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30.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不能感觉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这就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31.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32.在教学中,将分散的笔画组织成字,或将单个的字组织成词,或将词连成适当的句子,都会提高注意()品质.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D.转移

33.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品质中()不强。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D.转移

34.人们用手拿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属于().

A.选择性B.整体性C.错觉D.恒常性

35.穿竖条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苗条,穿横条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胖些,这是()。

A.选择性B.整体性C.错觉D.恒常性

36.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A.不同感觉相互作用B.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C.感觉的适应D.抑制作用

37.刚入学的儿童写字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根据()水平决定的.

A.视觉发展B.听觉发展C.肤觉发展D.运动觉发展

38.刚入学的儿童做体操时,对“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反应不够灵敏和准确,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常“6”、“9”不分,“bd"、“qp”不分。

这是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水平不高.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D.距离知觉

38.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