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7395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的长征故事.docx

优秀的长征故事

优秀的长征故事

长征,一个中华儿女家喻户晓的伟大故事,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诗。

那你知道优秀的长征故事有哪些吗?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优秀的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的长征故事:

飞夺泸定桥古战场安顺场的战役结束了,红军主力却不能靠三条小船渡过大渡河,所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一致决定,拿下泸定桥,从那里渡过大渡河。

泸定桥是一座有名的铁索吊桥。

在安顺场以北约四百里的地方。

那里高山林立,峡谷深深,两岸十分狭窄,水流既深且急。

这是西康以东的大渡河上,最后一个可能渡过的渡口。

如果他们能夺取泸定桥,全军就能在追兵赶到之前,进入四川中部。

这是红军最想看到的局面。

接到命令的红四团向泸定桥方向飞速前进。

那里所谓的路,有的是在悬崖峭壁上硬凿出的栈(zhàn)道,十分陡峭;有的是曲曲折折、忽高忽低的羊肠小道;还有的路极细,路边就是波涛翻涌的大渡河,令人走在上面头晕目眩(xuàn),随时都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yuān)的危险。

光着脚的红军,沿着峡谷里一条曲折的小道,向泸定桥前进。

他们有时往上爬几千米,有时又向下走到涨水的河边,甚至在齐腰的泥浆中一步步向前推进。

开进的第一天,他们架了一座桥,和川军打了两仗,俘虏了二百多人,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

同时,已经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士们也在向前推进,两岸的红军隔岸展开行军杀敌竞赛,相互鼓舞着对方。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红军队伍都以加倍的速度向前推进,只停留短短的十来分钟坐下休息和吃饭,其他时间都在赶路。

不时还会碰上敌人的小股部队,打上几仗。

第二天拂晓,红四团刚上路,就接到红一军团转发的、来自军委的电报。

因为敌情有变化,命令他们提前一天,必须在29日早上,赶在来增援的川军前面到达泸定桥。

而此时,他们距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路。

真是时间紧、任务重!

领导红四团的黄开湘(曾名王开湘)、杨成武,一边行军一边动员,反复说明这个行动的重要性。

勉励他们每个人要拿出最后一股劲去争取胜利。

这次战斗不容许松懈一丝一毫,更不容许一点儿三心二意。

胜利则生,失败必死。

在指挥员的鼓舞下,部队飞速前进。

途中,红军战士击败了川军一个营,夺得了他们驻守的关口,并从那里翻过了高耸入云的猛虎岗。

随后,在摩西面村附近击败了川军一个团和一个营,并用大约1小时20分钟架了一座桥,继续前进。

到了晚上七点,离泸定桥还有110多里,而军委的命令是在早晨赶到泸定桥。

正在大家万分着急时,突然下起暴雨,乌云好像要压到战士们的头上了,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四下里什么也看不见。

部队一整天都在赶路,没有吃上饭,饿了就嚼(jiáo)口生米,渴了就喝雨水,脚步一直没有停。

十分疲惫,加上暴雨造成的道路泥泞,简直寸步难行。

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

后面的拉着前面的,拄着拐杖,攀着岩石,相互搀扶,帮助背枪……就这样坚持前进。

突然,对岸的敌人点起火把赶路,想赶在红军前面去防守泸定桥。

这样,敌人的速度肯定要比红四团快,怎么办?

红四团指挥员把心一横,决定也点起火把前进。

为了骗过敌人,让俘虏伪装成川军,联络对岸的敌人。

由于天黑路滑,敌人又十分疲惫,我们的计策还真的骗过了他们。

这样,部队前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大渡河两岸,敌我双方都举着火把行进。

午夜十二点,对岸的川军扎营休息了。

红四团指战员高兴极了。

部队立即轻装快速前进。

不眠不休地赶在敌人前面。

为了防止掉进大渡河,战士们解下绑腿带,一条一条接起来,拉着前进,终于在克服了千难万险之后,于中央规定的29日早上6点到达了泸定桥。

红四团战士们十分高兴,趁着桥头的守军还没醒,很快消灭了了他们,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和沿岸的阵地。

红四团一路急行,创造了一天飞奔二百四十里的奇迹,他们是大渡河边的英雄!

从此后红四团威名远播,在长征史上留下了一段奇迹。

但更令人不能忘怀的还是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在战士们稍作休整的时候,黄开湘、杨成武带领营连干部,来到河边观察地形。

泸定桥是几百年前修成的,桥长一百多米,宽三米,十三根铁链固定在两岸的石堆中。

上面捆着厚木板,构成通行的桥面。

汹涌的河水好像紧贴着铁索桥咆哮着,滔滔不绝。

红军到达的时候,木板有一半都被抽掉了,从岸边到河中心只剩下光溜溜的铁链。

在东岸的桥头,敌人摆着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们,后面是由一团敌军把守的阵地。

敌人的炮火一直没停,必须冲过去控制对岸,才能保证红军主力安全过河。

干部们犯了难,召开大会讨论对策。

最后,连以上干部大会决定:

由第二连的二十二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连长廖(liào)大珠任队长;由第三连组成“铺桥突击队”,连长王友才任队长。

全团的其他战士在岸边负责掩护。

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必须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以前拿下这座桥!

中午时分,在西桥头,二十二勇士每人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间缠满手榴弹;第三连战士们背着枪,夹着木板,等待上桥铺路。

下午四点整,黄开湘下达命令“战斗开始!

”全团的司号员一起吹响冲锋号,红军战士们火力全开,压制住川军的炮火,战士们高喊“杀呀、杀!

趁此机会,突击队员们突然冲向铁索桥。

他们把手榴弹和枪捆在背上,用两只手交替抓住铁链,摇摇晃晃地向前移动,很快就到了奔腾的河流之上。

冒着敌人射出的子弹,第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奔腾的水流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被滚滚的河水吞没了,接着是第三个。

但是,其他战士却越来越接近桥中心。

敌人慌了神,连枪都打不准了,大多数子弹从战士们身边擦过去。

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勇士们越来越接近东桥头。

一个又一个,最后,一名红军战士从残存的桥板上爬过去,打开一个手榴弹,十分准确地把它扔到敌人的阵地上。

敌人一下子乱了。

敌人把煤油扔到桥板上,企图用火拦住勇士们。

桥板开始燃烧起来。

这时,杨成武急了。

他翻身冲上铁索桥,大声喊道:

“同志们,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

冲呀,冲呀!

”冲锋号震天地响起来。

廖大珠第一个冲进火海,紧接着,刘金山、刘梓华……勇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冲进火海。

帽子烧着了,就把帽子一扔。

浴火重生的战士们英勇顽强,一个又一个冲出了火海。

更多的红军拥到铁索上来,赶过去救火和更换桥板。

桥头堡的敌人很快被消灭了,红军又冲向泸定城。

没过多久,在安顺场过河的红军也出现了,他们从侧面攻击残存的敌人阵地。

并在后续部队的协助下,击败了川军第三十八团。

敌人四散奔逃,晚上七点,红四团彻底占领了泸定城。

随后的几天,中央和各军团的领导同志都来到泸定桥,整个红军兴高采烈地唱着激扬的歌,跨过了大渡河。

虽然蒋介石的飞机在空中咆哮着,但红军早就渡过了河,走得踪影不见了。

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们,由于突出的英勇而被授予中国红军的最高奖章——红星奖章。

他们排除万难,奋勇争先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二十二勇士在夺桥战斗中,有的不幸落入大渡河中牺牲了。

在以后的战斗中,其他勇士也陆续牺牲在长征后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最后一位勇士刘梓华牺牲在平津战役中,当时他任副师长。

在长征中,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青春之歌。

参加“夺桥突击队”时,他们最大的不超过二十五岁。

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

优秀的长征故事:

直罗镇战役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第1、3军团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1月3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并将红15军团编入红1方面军,共约1.1万余人,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极为不安,其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以董英斌部4个师为西路,自庆阳、合水出动,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以王以哲部1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企图东西对进,围歼我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地区。

为粉碎敌人新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部,尔后转移兵力,各个歼敌。

11月20日,在飞机的掩护下,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兵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以一部兵力节节抵抗,逐渐将敌诱入直罗镇,进入了红军预设的战场之内。

11月21日子夜,红1方面军主力分别由待机位置向敌展开,并于拂晓时突然向敌发起进攻。

第1军团从正北和西北方向,进攻直罗镇北山,断敌退路;第15军团从西南、正南和东南三个方向,进攻直罗镇南山及东南地区,阻敌东逃。

激战至14时,敌第109师大部被歼,其残部500余人退入直罗镇东南土寨负隅顽抗。

此时,敌东西两路援军已迫近直罗镇。

为继续歼敌,红1方面军以少数兵力围困敌第109师残部和阻击西援之敌第117师,主力则向西迎击东援之敌第106、111师。

该两师遭我阻击后,因害怕被歼,于23日纷纷沿葫芦河西撤。

红1方面军乘胜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歼敌第106师1个团。

被我军包围在直罗镇东南土寨的敌第109师残部待援无望,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24日上午被我军全歼,击毙敌第109师师长牛元峰。

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俘敌5千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优秀的长征故事:

长征路上让马在漫漫长征路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队伍中从上到下团结一心,这与党中央的优秀领导政策固然分不开,也与千百位可亲可敬的红军将领有极大的关系。

有多少战士吃着领导的口粮、穿着指挥员的衣服走过了长征路啊,其中,最被战士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将领们让马的事迹。

谢觉哉同志,是一位参加革命时间很早的老战士,他在中央苏区时期,与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和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被尊称为“苏区五老”。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队伍中,他又和徐特立、董必武一起,被合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三老”。

由于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他一直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特殊照顾,给安排了一匹小马,驮着他走路。

谢老怕拉部队的后腿,就接受了这项特殊照顾。

部队走到遵义时,在那里停留了几天。

红四纵队的黄亚光同志找到了政委毛泽民,坚持要留下。

“政委,我这个样子,给部队添了麻烦,就把我留在这里吧。

他眼含热泪,说着说着就哽咽(ɡěnɡyè)了。

毛泽民握着他的手,为难地说:

“亚光同志,留下来,反动派一旦发现了你……”“政委,我不怕。

跟着走,我一直拖累部队;在老乡家住下来,我还可以做做地下工作,我……”黄亚光情绪十分激动。

原来,在红军刚从苏区撤出,开始长征时,黄亚光就患上了重玻他上吐下泻,高烧不退,最后全身浮肿,有时候甚至昏迷不醒,根本走不了路。

他几次要求部队把他留下,不想拖累大家,但由于战争形势十分紧张,红军一直在赶路,而且走的都是深山老林,根本不能把他扔下。

一路上,都是其他同志背着、抬着,才坚持到现在的。

但是把他留下来太危险了,敌人的追兵一直紧紧跟在身后,部队在遵义也停不了多久。

国民党一追上来,很容易就会发现黄亚光,他们对红军的迫害是十分残酷的。

毛泽民仔细地想了想,坚定地说:

“你不能留下!

只要红军还有人,就不能把你扔下。

你要好好养病,我们会抬着你一起前进!

几天后,红军队伍要离开遵义了,战士们找来了一架木梯,做成临时的担架,抬着黄亚光上路了。

贵州山区的道路非常难走,山势陡峭,山路极窄,一边是千丈高的悬崖,另一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涧。

战士们走得非常辛苦,就轮流抬着担架,黄亚光看在眼里,心里十分难过。

他几次要求自己下来走,战士们都没同意。

但毛泽民想,还是得想想别的法子,要是有一匹马就好了。

可是行军中,马匹本来就少,还多数都被用来驮文件,驮粮草,没有空闲的。

一次,红四纵队在一个山坡上休息,碰上了干部休养连,谢觉哉同志一见到毛泽民就亲切地问他:

“在四纵干得怎么样?

四纵现在有什么困难?

毛泽民知道谢老是红军老干部,在苏区时就是民主政府的秘书长兼内务部长,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

就向谢老说起了黄亚光同志的事。

向谢老讨教。

“你做得对,不能丢下一个同志。

这种情况,最好是有一匹骡马。

”谢老沉思一会儿,肯定了毛泽民的做法。

“我也想到了,听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只是现在还没有。

我一定尽快搞到马匹,让亚光同志少受些罪。

谢老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

站起来走到树下,解下了拴在树干上的马。

他拉着马走到毛泽民面前,把缰绳往他手里一塞,转过身迈着大步上路了。

“谢老!

您……”

毛泽民在后面喊了几声,心里十分感动。

他知道,谢老前不久刚刚大病了一场,才好了没几天呢。

他赶快找到黄亚光,把谢老让马的事告诉了他。

黄亚光眼中含着泪,发誓要尽快好起来,把谢老的马赶快还回去。

渡过金沙江之后,黄亚光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他想找到谢老,把马还给老人家。

但在渡过乌江的时候,那匹马不慎掉进波涛滚滚的江水里,再也没找回来。

后来有一次,黄亚光见到了谢老,他想起了谢老的马,就十分愧疚地向谢老道歉。

谢觉哉却不以为意,拍着他的肩问他:

“你的病全都好了吧?

年轻就是好埃”“谢谢您的关心,全好了。

但您的马——”

“别提它了。

”谢老豪爽地挥挥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眼光要放远一点嘛!

黄亚光被谢老感动了,又一次流下泪水。

和谢觉哉一样,参加了长征的另一位元老董必武,也发生过让马的事。

一天傍晚,红军队伍到了一片山区,山里的夜来得很早,不一会儿天就黑了。

董必武带领着家属队走到了这里,决定在一小块平地上宿营。

大家齐心合力,很快收拾好了营地,正在这时,一个叫梅英的女同志气喘吁吁地跑来,站在董必武面前,半天说不出话来。

“别急,慢慢说。

”董必武停下手边的工作,亲切地说。

“报告首长,我们队里有一个女同志没有跟上来!

”。

“哦?

不见了?

”董必武一皱眉

“不是,我们发现她不见了,就回去找,找到了她,但她不能走了!

“现在在哪里?

“就在离这里三里远的山路上。

董必武立刻叫来警卫员。

“你去找卫生员,一会儿带着他去找我们。

说着,他就和梅英一起,沿着刚刚走过的山路去找病人。

董老年纪大了,心里又着急,走了一阵就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转过了一道山沟,董必武听到了小孩的哭声。

他急忙紧走几步,看到一个女同志。

只见她靠在石壁上,双眼紧闭,脸色发青,瘦得双颊(jiá)深陷,一点生气都没有。

她怀中还抱着一个孩子,正在哇哇大哭。

警卫员和卫生员随后赶到了,董必武赶快让卫生员给女同志检查。

打了针,喝了一点水,女同志缓缓地醒过来。

她看看董必武,吃力地说:

“首长,我不行了,我……”董必武蹲在她面前,说:

“同志,你没事,就是累了。

休息一下,吃点药,很快会好的。

“可是我……”女战士说着又闭上眼睛。

“同志,你一定要坚持,你还有孩子要照顾。

”说完,他让警卫员抱着孩子,自己和梅英一起扶着女战士,回到了营地。

第二天一早,部队要出发了。

董必武又来看望女病人。

经过治疗和一夜的休息,她好了很多,已经可以拄着一根木棍,跟着队伍行走了。

部队出发了,女病人拉着小女孩,一手拄着木棍,行动十分吃力。

董必武见了,就对警卫员说:

“快去牵马来。

女同志坚持不肯骑首长的马。

“我骑了马,首长怎么办?

董必武上前说:

“小同志,你的身体不好,骑在马上能多休息,就好得快。

长征的路还很长,你的孩子还小,前面就要爬山了,你怎么走呢?

说完把孩子抱起来,先放到马背上。

“可是,首长,您年纪大了,您应该——”女同志还想推辞。

董必武哈哈大笑:

“我是老喽,但还有两把子力气!

你就放心骑吧,别再让我着急了!

女同志见首长这么关心自己,心里十分感动,在董必武的坚持下,她只好上了马。

想到红军大家庭里的温暖,她热泪盈眶,暗下决心快点养好病,把马还给首长。

这就是红军队伍中的将领们,他们一个个不顾自己的利益,把伤病的战士放在第一位,所以赢得了广大红军战士的尊敬和爱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