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6741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x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分辨鞋子的左右及类别,学会自己穿鞋子。

  2、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

  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难点:

分清楚鞋子的左右并学会穿鞋

  三、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四、活动过程

  

(一)我会识鞋子师:

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们上台来当老师的模特,有谁愿意的?

  我请坐得最好的一位小朋友×××上台来。

其他的小朋友来观察一下,看看×××身上都有一些什么东西?

  幼:

衣服、裤子、鞋子……师:

那你们说说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啊?

哦,有×颜色的衣服,×颜色的裤子,还有×颜色的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鞋子都是什么颜色的?

点小朋友回答……(出示ppt图片)师:

你们看看,这是谁的鞋子啊?

(分别出示高跟鞋、皮鞋、凉鞋、雨鞋、拖鞋、运动鞋等)幼:

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宝宝的雨鞋........

  请幼儿说出这些鞋子的特点(大小、颜色、什么时候穿等)师:

哇,小朋友们认识这么多鞋子!

那你们会自己穿鞋吗?

  

(二)儿歌真快乐

  师:

老师经常发现有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还有小朋友鞋跟没有提上来,这样很容易摔跤的!

所以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穿鞋子的办法……拿自己的鞋子做示范,指着让幼儿认识鞋子的结构(鞋面、鞋底、鞋头、鞋跟)2、教会儿歌"两个好朋友,紧紧挨着头,中间有个小嘴巴,大家一起笑哈哈。

"反复练习儿歌并举反例子,让小朋友判断。

  3.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赛谁穿鞋快,大家一起念儿歌4..师:

大家看这双鞋子,它的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子凹型朝向不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鞋。

  (三)找找好朋友师:

刚刚鞋子说,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了,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帮忙。

  1.请小朋友回座位2.将印有不同鞋子的图片发放给小朋友,让他们连对找好朋友。

  3.并且将一双鞋子涂成一种颜色。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帮鞋子找到他们的好朋友了,并且还学会了自己穿鞋子,那么等会儿午觉起来,老师要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自己穿鞋穿得对不对,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读81页单元导读,思考:

  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我国的世界遗产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

  介绍:

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

——美丽。

翔这样__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前后呼应,可以使__更完整结构更紧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__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美丽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美丽,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2.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游览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__,找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学生汇报

  总结方法:

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

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如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__中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

  小结:

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四、拓展阅读

  师:

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美丽,结尾呼应美丽。

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应吗?

找出相关的句子。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你觉得__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张家界的景色如人间仙境?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遗产名录的景点——颐和园和张家界。

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学习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丛书上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教学目的:

  1、认知能力目标:

训练整体把握课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价值观:

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复述斑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__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课文中作者的暗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课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生:

想听。

  师:

好的,不过老师有一要求,请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好不好?

  生:

好的。

  师:

这时发生在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

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

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

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

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先生的《斑羚飞渡》,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二、新课

  师:

请大家先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师: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斑羚这种动物!

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

这就是斑羚,那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请大家带上屏幕上的这两个问题。

(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文。

(允许学生讨论)

  师:

刚才大家都已经把课文内容了解了,也充分酝酿了,来哪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意见?

说说这篇__的故事情节。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归纳:

身陷绝境——出现生机——成功飞渡——种群得救(老师板书)

  师:

那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

老师归纳总结。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对课文内容熟悉了,我想请同学说说你认为课文中哪个故事情节最让你感动?

  学生回答。

估计很多同学都会找到斑羚飞渡这一情节。

  师:

看来很多同学都认为斑羚飞渡这一故事情节让人感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是怎样一回事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学生看课件。

  师:

看完后你能给大家描述下你所看到的吗?

  学生描述。

  师:

你能从书上找出是怎样描写第一队斑羚飞渡的情形吗?

请大家看看哪些句子是描写小斑羚的,哪些句子是描写老斑羚的?

  学生找出后,老师出示课件。

  师:

刚才这两句描写斑羚很精彩,但是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请大家认真找一找,找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听,同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出示课件)

  生回答。

  师:

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发言。

估计出现的句子有:

  生: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声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斑羚那拨去了。

”这句话令我感动的是镰刀头羊本来应该在年轻那拨,但是为了种族的生存自己却了去了即将死亡的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我佩服它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师:

说得好。

……

  生:

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因为这句话说的是当斑羚群遇到危险时,老斑羚为了下一代的生存机会而心甘情愿选择死亡,它们的精神真让人感动,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

这种精神也同样震撼了老师的心。

  生: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撼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我读完这段话让我很感动,老斑羚在面对死亡时,是那么的勇敢坚强,他为了挽救下一代的这种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师:

你的话也感动了老师

  生: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我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感动于老斑羚对死亡的毫不恐惧。

  师:

面对死亡,任何人与动物都会感到恐惧,老斑羚的精神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生: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这段写得很悲壮,彩虹象征了斑羚那种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洁高尚。

  师:

说得真好,我也被这篇__深深的打动了。

老斑羚们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心甘情愿地为下一代做出牺牲是它们有可歌可泣的悲壮行为,铸就了种族生命的辉煌。

那么大家能给我们总结出斑羚的精神来吗?

  师生归纳斑羚的品质。

(出示课件)

  师:

这一群可爱的斑羚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碧绿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忧无虑地飞奔是多么惬意,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

可是它们却飞来横祸,再上伤心崖边,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上演了凄美壮丽的一幕。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出示课件)

  生回答。

归纳出是人的狩猎

  师:

那么你对文中的猎人有什么看法呢?

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出示课件)

  生回答(只要指出他们的行为不对即可,也可以有批评。

  师:

假如你是那名猎人,你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呢?

  生回答。

(1、懊悔。

2、对死去的斑羚的哀思。

3、对幸存的斑羚的欣慰。

4、对其他人的告诫。

  师:

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你能就“人与动物”的关系拟一条标语吗?

(出示课件)

  生回答。

  师:

老师这儿也拟了一条,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三、小结

  师:

对了,刚才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不错。

斑羚飞渡惊心动魄,斑羚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我们人类需要发扬的,但斑羚飞渡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刚才大家拟的标语可以看出,在环境日益恶化,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人类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

请记住并转告你周围的人:

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师:

大家记住了吗?

  生:

记住了。

  师:

那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告诉我们身边的人

  师生:

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四、作业

  师:

刚才大家以那名猎人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那么大家下去后再以小斑羚、老斑羚为例,替他们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请大家看大屏幕,今天的作业是(出示课件)

  师: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出示课件)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__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__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__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__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__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

今天,我们将“挥

  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

  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

__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

①读音是否正确;②停顿是否分明;③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别;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明确:

(1)yānniànzhāohuì

  

(2)pùxiājiāléi

  (3)lièqiànjiǎnjìhuán

  (4)huīlì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作:

起。

土膏微润膏:

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

在这时。

波色:

水波的颜色。

乍:

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

新打开。

匣:

指镜匣。

  娟然如拭娟然:

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一词多义。

  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这是一篇写景小品,__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__主旨: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

  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__优美的意境。

  

(1)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__的意境。

  

(2)选三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

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

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

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

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

  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

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

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

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篇5

  [使用教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设计思路]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商店购物、寄贺卡、义卖等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采取分组活动教学,6-8个同学分为一组,分为6组。

  [教学准备]

  1.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装着人民币;

  2.每个组准备一个存钱罐,每个里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几张外币;

  3.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套;

  4.每个学生准备好3元钱,用信封装好;

  5.货架及价格分别为2元1角和5角5分的物品各4种;

  6.表格,每个学生两张(表1,表2);

  7.动画mtv《一分钱》;

  8.义卖活动记录表,每个参加义卖的小组两张,文具店表格如下,其他店可自定,格式一样(表3);

  9.根据3个义卖点义卖的内容准备物品,每个点准备8种,用塑料篮装好,8张工作牌及3个义卖店的店牌;

  10.flash课件,视频展示台,电脑,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在分类中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

(出示一个盒子),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1:

糖。

  生2:

纸斤。

  师:

到底是什么呢?

请个小朋友来摸摸看。

这是什么?

  生1:

钱。

  师:

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看来你们对钱还是挺熟悉的。

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

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

  师: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

我们把纸币放在一起,把硬币放在一起。

  生2:

我们把所有是1的钱放在一起,把不是1的放在一起。

  生3:

我们把见过的钱分成一类,把不认识的钱的钱分成一类。

  师:

我们来看看这一组同学分的,他们把我们平时常用的钱分到了一类,把没有见过的钱分到了一类。

分地非常好。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做什么呢?

  生:

人民币。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

认识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呢?

(出示课件:

所有面值的人民币,见图一)

  生1:

我认识100元的,10元的,5元的,和1元的。

  生2:

我认识1角和5角的;

  生3:

我认识2角和1分的。

  生4:

我认识5分的。

  师:

看来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今天我们先研究小面值的,大面值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出示课件,小面值人民币,见图二)

  二、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

  师:

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那么你们会不会区别它们呢?

会不会把10元的当成1元来用呢?

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区分的,交流完以后,老师要考考你们。

  (分组讨论)

  师: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人民币了。

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

(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

  生:

1元。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

因为上面有阿拉伯数字1,还有汉字圆。

教学设计方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组课文,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入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二、启发谈话,引发质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人与海鸥之间的真实故事。

看着老师写课题,齐读。

  2、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介绍老人情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

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什么是“亲人”。

你觉得课文中是谁把谁当成亲人?

  (是的,不仅仅是老人将海鸥当成了亲人,而海鸥也将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2、下面,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写出了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哪些段落写出了海鸥把老人当作了亲人?

  3、交流过渡.(刚才,我们初步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厚情谊,下面,我们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