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813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教学进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

(二)学期

(一)年级

周次

月日至月日

教学内容

节次

1

2.28—3.4

校园升旗

2

2

3.7—3.11

接妈妈

2

3

3.14—3.18

农场的早晨

2

4

3.21—3.25

小雨沙沙

2

5

3.28—4.1

玩具音乐会

2

6

4.4—4.8

飞呀飞

2

7

4.11—4.15

望月亮

2

8

4.18—4.22

山谷回音真好听

2

9

4.25—4.30

我们爱劳动

2

10

5.1—5.7

五一放假

2

11

5.9—5.13

龟兔赛跑

12

5.16—5.20

好房子

2

13

5.23—527

小乐手

2

14

5.30—6.3

小动物回家

2

15

6.6—6.10

伦敦桥

2

16

6.13—6.17

音乐夏令营

2

第一周第一课校园升旗

教学目的:

1.积极大胆的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的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

3.学会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4.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国歌的气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见过国旗吗?

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国旗美丽吗?

二.教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跟老师念歌词。

2.听着琴声跟唱,反复练唱。

3.全班齐声跟唱。

4.指名唱。

男女生比赛唱。

三.根据歌词编动作。

四.分小组表演。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二.进行歌表演。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创编动作。

2.全班表演。

三.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全班起立,认真倾听。

四.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说一说。

五.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应该怎么做?

分小组说说。

六.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二周第二课接妈妈

教学目的:

1.能随着老师的琴声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会演唱《接妈妈》。

2.用歌唱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听赏《我爱妈妈的眼睛》,嫩肤体会妈妈的眼神所比哦阿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天是谁接送你上学的?

你接过妈妈吗?

二.教唱歌曲《接妈妈》。

1.跟老师念歌词。

2.跟这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边唱边拍手。

3.全班学生试唱,反复练唱。

4.指名唱,男女生比赛唱。

三.创编动作,表现歌曲的意境。

四.分小组进行,自由发挥。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齐唱《接妈妈》。

二.全班组合创编表演《接妈妈》。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欣赏《我爱妈妈的眼睛》。

1.认真听赏,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感情。

2.说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妈妈的眼睛是怎样的?

四.根据你的感受,用颜色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情绪。

1.在课本上涂画。

2.全班同学说一说,看一看。

五.全班小结。

教学札记:

第三周第三课农场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能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和动态,表现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

2.能学会唱《母鸡叫咯咯》,并大胆进行个表演。

3.欣赏童声齐唱《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能体会歌曲情绪,积极主动参与表演。

4.能大胆担任音乐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新的艺术表演形式。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走一走,听《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活泼地走进教室,随琴声问好。

2.激情导入。

二.引导掌握。

1.练一练。

模仿羊妈妈的叫声,小鸭子的叫声,小鸡的叫声。

2.唱一唱。

3.听录音《母鸡叫咯咯》。

4.用“LA”模唱。

5.学生跟唱,模仿唱。

6.自由表演唱。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唱《母鸡叫咯咯》。

二.欣赏。

1.初听,农场吸引了哪些小动物?

2.复听,一边听一边赏画小动物。

3.再听。

分角色各自表演。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四周第四课小雨沙沙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小雨沙沙》。

2.能与他人合作表演《小雨沙沙》,从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3.聆听童声合唱曲《春雨沙沙》时,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读一首《春雨沙沙的儿歌,初步感受春雨的画面和音响,模仿下雨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

2.听琴用“沙“字模唱全曲。

3.加上歌词反复练唱。

4.用亲切活泼的情绪满怀喜悦地演唱歌曲。

三.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一边听歌曲,一边自编动作,大胆表演。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继续进行歌表演。

1.选出两名表演的好的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边演唱边表演。

2.将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练习表演。

二.欣赏《春雨沙沙》。

1.初听全曲,展开想像感受童声的轻柔连贯活泼的音色。

2复听全曲。

用动作表现歌曲,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五周第五课玩具音乐会

教学目的:

1、学会演唱《玩具音乐会》,并用节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2.积极大胆的参与《玩具兵进行曲》的随乐即兴表演活动,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无穷可去和美的享受。

3积极参与本课的评价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走一走。

听《玩具音乐会》的音乐片段,拍手活泼的走进教室。

二.引导掌握。

1.听一听,走一走。

播放洋娃娃完整的演唱的《玩具进行曲》,并配音乐动画。

学生模仿小动物们走一走。

2.听一听,敲一敲。

听大鼓的声音,模仿敲打鼓的声音。

听碰铃的声音,模仿碰铃的声音。

3.唱一唱。

出示歌词,学生听着琴声学唱歌曲。

反复练唱,唱会为止。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1.听一听。

简单介绍乐曲。

2.播放《玩具兵进行曲》及动画。

二.学一学。

1.A段老师可以领着学生学习蜜蜂兵走步的样子,并配合端枪,侦察,背弹药的动作。

2.B段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打仗的游戏。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六周第六课飞呀飞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飞呀飞》,并能大胆的参与《飞呀飞》的歌词创编活动。

2.能积极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的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作,互相友爱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飞。

1.听音乐,感受大雁飞。

2.听音乐,感受小鸟飞。

二.学唱《飞呀飞》。

1.学唱歌词。

老师有节奏的角度第一段的歌词,学生有节奏的跟读。

2.老师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第二段的歌词。

3.学唱歌曲。

A.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轻唱歌曲。

B.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飞”

1.交流,说一说“飞”,模仿“飞”。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A.分组讨论。

B.分组创编.

C.分组表演展示。

D,评价。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集体舞《雁儿飞》。

1.简要介绍大雁。

2.老师有感情的范唱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歌词里唱了些什么?

你能学一学大雁飞吗?

3.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注意:

根据大雁的习性和歌词内容,自由设计动作与队形。

二.合唱《飞呀飞》。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七周第七课望月亮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望月亮》,并用多种声势参与表现歌曲。

2.在聆听《糖果仙人》的过程中,能随着音乐的情绪做出体态反应或跳舞,从中体会合作表演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看一看:

通过看月亮,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一说:

让学生尽情表达想对月亮说的话。

四.唱一唱:

启发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已经,让他们把对月亮说的心里话用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唱歌,反复练唱。

五.演一演:

让学生自主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如启发学生用手托腮眼睛望月亮,随着音乐摇一摇;又如边唱边以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拍手,拍肩膀,拍腿等活动。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边唱边表演《望月亮》。

二.初听全曲:

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

三.分段欣赏:

让学生听完每段乐曲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是什么?

(欢快,优美),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并能随每段音乐即兴舞蹈。

四.参与表现:

让学生讨论,创设情景设计“王子”邀请“糖果仙子”跳舞的表演情节。

五.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八周第八课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目标:

1.聆听自然界声音和打击乐器声音的活动和游戏中,能够听便出声音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肉音。

2.能学会唱《山谷回音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情引趣。

1.观赏美景。

2.请出神秘嘉宾。

三.引导,感受,掌握。

1.听一听,辨一辨。

2.奏出声音屋,感受声音的强弱。

3.认识强弱的两个记号。

四.奏一奏,敲一敲。

五.找一找,演一演。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听赏表现。

1.导入新课。

2.学回声游戏。

3.听赏歌曲。

(1)熟悉歌曲。

(2)聆听歌曲。

4.学唱歌曲。

5.教师带唱1-2遍,师生接龙唱,生生接龙唱。

6.歌曲表现。

二.创作活动。

游戏:

我对山谷唱

小组表演:

A.组内表演。

B.小组代表唱,其他同学做回声。

C.小组唱,一部分同学做回声,一部分做动作。

教学札记:

第九周第九课我们爱劳动

教学目的:

1.能学会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能与他人一起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在听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时,能对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反应。

3.能够自信的参与歌曲表演活动,并能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随着音乐《三个和尚》律动。

2.师生交流,导入主题。

二.体验。

课件:

丁丁全家在厨房进行“我爱我家”劳动。

师生交流,在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旋律中做拖动,洗衣,切菜等劳动动作。

三.表现。

1.唱一唱。

2、敲一敲,演一演。

3、编一编。

四.拓展。

1.欣赏《劳动最光荣》

2.扮演“粉刷匠”。

五.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唱《人人叫我好儿童》。

二、教唱《粉刷匠》

1.听录音跟唱。

2.教师教唱。

3.全班齐唱,分组唱,男女生比赛唱。

编演动作。

三、1.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及情景。

2.轮流进行表演。

3.全班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四、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十周第十课龟兔赛跑

教学目的:

1.能认真聆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能听辨不同的音乐场景和乌龟,兔子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创编和表演,从中体验表演的快乐。

3.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懂得“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情景中聆听管弦乐中表现象,乌龟,小鸟,兔子等动物的主题音乐并即兴表演不同的动物。

二.初听全曲。

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童话,一边观赏教材26,27页四张情景画。

(1)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音乐童话可以分成几个场景?

(3)你对哪两个动物的音乐形象记忆最深?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熟悉主题。

1、聆听并辨别乌龟和兔子的主题音乐分别有什么特点?

2、随音乐“LU”和“LA”分别模唱乌龟和兔子的主题音乐。

3、探索、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各种神态,并随音乐表演。

二、分段欣赏。

三、音乐童话剧表演。

评选主角乌龟和兔子和裁判员小猴子,其他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随音乐即兴表演。

1.森林的早晨,随着音乐熟睡了一晚的动物们渐渐醒来。

2.比赛开始:

兔子跑,乌龟追;兔子睡觉,乌龟追赶;动物们为乌龟加油。

3.欢庆乌龟胜利。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好房子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好房子》这首歌,并感受到歌曲中的亲情和友情。

2.能与同学合作,玩《小松鼠钻树洞》的音乐游戏,体验小“钻到树洞”和“没有钻到树洞”的不同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随音乐拍手进教室。

(全班同学律动)

2.小松鼠怎么了?

二.寓教于乐。

1.拍一拍,念一念。

小松鼠看到些什么防止?

学生边拍手边念。

2.唱一唱。

放录音,学生跟唱。

3.演一演。

请两个小朋友扮演小松鼠,另外两种小朋友扮演松鼠阿姨,边唱边自己做动作。

4.选房子。

5.编一编。

6.整体演唱。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感受体验。

1.看游戏《小松鼠钻山洞》,熟悉歌曲。

2.做游戏。

我们也来当小松鼠,也来做游戏,好不好?

(学生一边唱一边表现).

二.集体感受。

全班做游戏,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集体活动?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小乐手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

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在自制或演奏打击乐器上,体验探索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做一做、敲一敲”中的自制乐器材料。

如钥匙串、塑料或木梳子、铁勺、细绳、竹筷。

二.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备的材料发出各具特色的音响。

2.引导学生用上述材料分别演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型。

教师弹奏一些学生熟悉的曲调,让学生为曲调伴奏。

3.教师弹奏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为曲调伴奏。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示范,并要求小朋友“敲一敲,听一听”心领神会。

1、串铃即连成串的铃铛。

2、蛙鸣筒,它发出的声音象青蛙叫。

3、三角铁。

4、舞板可以从质地谈起。

二、学唱《蒙古小夜曲》。

1、以讲故事的形式,边讲边唱。

2、教师示范。

3、学生跟琴练唱。

4、学生边唱边想像,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小动物回家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

2.能积极参与音乐戏剧的表演,并主动担当剧中的角色。

3.能在《小熊找家的游戏中正确拍击节奏,并与同学一起分享“找到家”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幅画面。

2.根据画面的内容说一说,引出歌词。

二、学习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1.放录音,学生轻声的跟着哼唱旋律,学习歌词。

2.在唱歌的同时,要求学生模仿小花鸭摇摆,借助身体律动稳定节奏。

三、进行音乐戏剧表演。

1.说一说这个故事。

2.为每个角色设计表情、动作、语言。

3.围池塘。

4.学生戴上头饰,分组表演。

注意:

戏剧表演与歌曲表演的区别。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一次《迷路的小花鸭》。

1、导入唱歌,进行游戏。

2、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小熊模仿妈妈的节奏。

3、让学生用乐器来敲击节奏。

4、游戏规则:

如果“小熊”模仿对了“熊妈妈”要亲热的伸出双手欢迎它回家,其他同学也要一起拍手表示祝贺。

如果“小熊”模仿不出来或模仿错了,就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二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伦敦桥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伦敦桥》。

2、能与小朋友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3、能随着《加伏特舞曲》的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桥”为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不同的“桥”的图片,鼓励学生记住自己喜欢的桥的名字和形状。

二.“架桥”游戏。

学生随身带的一些物品,如尺子、铅笔、书、文具盒,四人一组相互讨论,架设一座“桥”,并给它取一个名字。

二.学唱歌曲。

1.边欣赏各组的桥,边教唱。

2.反复练唱。

三.集体舞表演。

1.将学生分组,十人一组比较合适。

2.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设计动作进行排练。

3.举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伦敦桥》。

分组表演。

二.欣赏《付加特舞曲》。

1.放录音听,想一想乐器是怎样一种节奏。

2.说出节奏型。

3.选择几种方式参与表现。

A.学生边听音乐边随着节奏口念。

B.用铃鼓摇拍节奏。

C.边听音乐边律动。

三,全课小结。

教学札记: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音乐夏令营

教学目的:

1.能学会演唱歌曲《新朋友,老朋友》,并创造性的进行表演。

2.在《音乐夏令营》的活动中,能够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数练进行演唱,并积极大胆的进行表演,从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演唱《两只小象》和《找朋友》。

融入到歌曲的教学情景之中。

二.采用听唱和游戏学唱法教学歌曲。

1.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歌词。

2.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明亮的、自然的声音以及稍强的力度来演唱歌曲。

3.反复练唱。

三.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分小组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

2.各组进行表演。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歌曲和游戏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和游戏。

二.采用游戏法、讨论法,组织形式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来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

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组合。

2.老师扮演导游,介绍景点:

玩具国——回声谷——雁儿林——运动场——动物园——大本营。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上台表演,大胆的参与活动。

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