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741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docx

麻醉恢复室专业技术知识

    第88章麻醉恢复室

    目录

    第1节概述

    一、历史

    二、任务和特点

    三、建制

    四、麻醉恢复室与ICU的衔接

    第2节麻醉恢复室设备

    一、设计

    二、监护设备及监测

    三、治疗设备

    四、药品配备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一、收治指征

    二、记录

    三、拔管指征

    四、病人离室指征

    五、病人的转运

    第4节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三、麻醉恢复延迟

    四、术后谵妄和疼痛

    五、恶心、呕吐、返流和误吸

    六、体温和寒战

    七、肾脏并发症

    第5节区域麻醉的恢复

    第6节门诊手术病人的麻醉恢复

    第1节概述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手术的增加,麻醉方法上全麻所占比例亦有所赠加。

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紊乱未彻底纠正,全麻后的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及镇静镇痛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

若术后未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死亡。

据统计,术后24小时内出现死亡的病例,若通过严密监测,有50%应可以避免。

可见必要的术后监测和积极的治疗甚为重要。

因此,麻醉后恢复室或麻醉后监测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在麻醉病人的恢复、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化麻醉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与否,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历史

    全身麻醉起源于1846年,至今不到150年,17年后便有麻醉恢复室的设想,以后陆续有个别的恢复室建立,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普遍在发达国家开展。

由于恢复室著有成效的工作,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临床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丰富了人们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认识。

我国的麻醉恢复室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但其普及则在近10年左右。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心血管手术、颅脑手术及器官移植的普遍开展,术后病人的危险性增高,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成功不仅取决于外科医师的技巧,而且包括多专科的通力合作,从正确的诊断到整个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理,术后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尤其关键。

麻醉恢复室有着示范作用,但难以适应发展上的要求,医师也常面对多器官功能紊乱,专业分工趋势中又孕育着协作的要求。

昂贵的仪器设备当然得集中使用,但更重要的集中各个科室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简称ICU)的建立是以临床的需要为基础,也标志临床医学的进展。

如今在医疗教学中心,一个医院拥有几个ICU已经比较普遍。

    二、任务和特点

    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

    1.手术室中当日全麻病人未苏醒,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

    三、建制

    1.麻醉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分管的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管理。

根据择期手术与急症手术量,麻醉恢复室可24小时开放,亦可日间开放,晚间急症手术可由ICU兼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

    2.麻醉恢复室由专职医师或护士负责日常工作,护士的编制按病床与护士之比3:

1。

    3.配有护工1~2名,负责清洁卫生工作。

    四、麻醉恢复室与ICU的衔接

    第2节麻醉恢复室设备

    一、设计

    麻醉恢复室应设在邻近手术间或手术室内,其规模应按手术间数量和所实施手术的种类而定。

一般讲,手术间与复苏室床位比例为1.5~2:

1,一般中小型医院约设2~6个床位。

结构上应为敞开式房间,以便麻醉医师了解病情,处理病人,或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送回手术间进行进一步治疗,若能靠近ICU病房更好。

    二、监护设备及监测

    具有监测和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基本设施,如每张床位应有无创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监测仪、麻醉机、吸引器,常用的呼吸、循环的急救药品和静脉用液体。

室内应有多个电源插头、高压氧、低压氧、医用消耗品及气管内插管用具、除颤器等,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形态、呼吸和外周灌注是十分重要的。

对常规病例,护士与病人的比例为1:

2或1:

3;对高危病人、既往有重大疾病史的病人、术中出现重要并发症的病人,护士与病人的比例为1:

1。

根据病人的需要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

标准监测包括:

用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呼吸频率,连续监测心电图和体温,手动或自动血压测定和脉搏血氧仪。

必要时,可进行有创监测;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血管活性药物和采血样的病人,应留置动脉导管进行有创监测血压。

也可使用中心静脉和肺动脉导管。

如果监测和处理需要加强,应送到ICU。

    三、治疗设备

    每张床应具备吸氧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床旁应具备有灭菌的吸痰管、导尿管、吸氧导管或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胸腔闭式引流瓶、尿引流瓶(袋)、胃肠减压装置等。

病室内应备有随时可取用的灭菌手套、注射器、气管导管及喉镜、气管切开包、呼吸机、心脏除颤器与起搏器以及心肺复苏装置等。

    四、药品配备

    ㈠室内应备有各种急救药品,并分门别类放置于急救车内,药品应有明显标记。

    ㈡常备的急救药品包括:

    1.升压药: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麻黄素、多巴胺、间羟胺、甲氧胺、异丙肾上腺素等等。

    2.降压药:

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压宁定、柳胺苄心定等等。

    3.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钠、氯化钾、维拉帕米(异搏定)、溴苄胺、硫酸镁等等。

    4.强心药:

地高辛、去甲酰毛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米力农等等。

    5.抗胆碱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等等。

    6.抗胆碱酯酶药:

毒扁豆碱、新斯的明等等。

    7.利尿脱水药:

呋塞米、甘露醇、甘油果糖等等。

    8.中枢神经兴奋药及平喘药:

尼可刹米(可拉明)、氨茶碱、舒喘灵、爱喘乐等等。

    9.镇静、镇痛药及拮抗药:

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硫喷妥钠、氯丙嗪、哌替啶、芬太尼、吗啡、曲马多、可待因、烯丙吗啡、纳洛酮、氟马泽尼等等。

    10.肌肉松弛药:

琥珀胆碱、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哌库溴铵等等。

    11.凝血药及抗凝药:

维生素K、凝血质、止血敏、纤维蛋白原、凝血酸、肝素等等。

    12.激素: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等等。

    13.作用于子宫药物:

缩宫素(催产素)。

    14.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等。

    15.其他:

50%葡萄糖、10%氯化钠、10%氯化钙、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平衡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及各种人工胶体液等等。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

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

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

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

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

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始处理方可离开。

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

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

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流管的处理、体位受限),必须告知PACU的工作人员。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电图有异常变化。

    6.液体平衡情况,包括输液量和种类,尿量,出血量。

    三、拔管指征

    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

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

    1.PaO2或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

T型管通气10分钟试验表明,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

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不可靠。

    3.意识恢复,可以合作和保护气道。

    4.肌力完全恢复。

    5.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

给予吸氧,吸引气管导管内、口腔内和咽部异物;拔管前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监测SpO2,估计是否有气道梗阻或通气不足的征象。

    四、病人离室指征

    ⑴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分钟。

能辨认时间地点,能完成指令性动作。

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呼吸道水肿、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

    ⑵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

心电图正常,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⑶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恢复,不需要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在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能保持在手术前正常范围内。

面罩吸氧PaO2不低于70mmHg,SpO2不低于95%。

    ⑷胸、肺X线片无特殊异常,尿量>25ml/小时,电解质及血细胞比容在正常范围内。

    ⑸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恢复室。

Steward曾提出在病人出恢复室以前,应由麻醉医师对病人苏醒程度作一总的评价,苏醒程度可根据:

①清醒程度;②呼吸道通畅程度;③肢体活动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凡达到4分以上者,才能离开恢复室。

    五、病人的转运

    转运途中,应由值班护士护送患者返回原病房。

危重患者转运至ICU途中,应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护送。

并向病房值班护士或ICU医师与护士详细交代病情,并移交病历,包括监护与治疗记录。

    在转运途中经常发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患者坠床等,另外有可能出现电梯停电或出现故障、转运车损坏等意外情况。

护送人员均应考虑到并及时处理,安慰患者,保持患者安静十分重要;保证患者在运送途中的安全是护送人员的重中之重。

    总之,恢复室将患者处理到最佳状态后,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将最小,反之,意外情况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第4节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麻醉恢复室呼吸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肺泡通气和胃内容物返流误吸等。

    ㈠上呼吸道梗阻

    麻醉恢复期间,上呼吸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舌后坠,其次为喉痉挛,喉梗阻较少见。

咽和喉梗阻可以继发于头颈部外科手术后,因为这类手术后病人头部常不能处于一合适的位置,因而不能保持气道通畅。

    1.舌后坠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全麻和(或)神经肌肉阻滞恢复不完全,气道本身和外部肌肉张力降低和不协调引起舌后坠及气道梗阻。

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使病人头部尽量往后过伸,托起下颌,如此法不行,则需行经鼻或经口放置通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对已经苏醒的患者首先经鼻气管内插管;因为此时如经口腔气管内插管,可能引起病人躁动不安,还可能诱发患者呕吐,以及误吸。

若情况紧急而气管插管失败时,可用12~14号套针在患者环甲膜行紧急穿刺,以暂时缓解缺氧状态,也为气管切开赢得时间。

    2.喉痉挛多发生于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而未完全愈合者,这类病人气道应激性增高,咽喉部充血,在麻醉变浅时,分泌物过多刺激声门引起;有时在吸痰或放置口咽通气道时也可诱发。

其次是长期大量吸烟患者;小儿手术也常常发生喉痉挛。

处理除使头后仰外,还要去除口咽部放置物,利用麻醉机呼吸囊和面罩加压给予纯氧。

如喉痉挛症状轻者,采用此法多能缓解,但如发生重度喉痉挛导致上呼吸道完全梗阻,应快速静脉内注射琥珀胆碱(0.15mg/kg~0.3mg/kg),同时尽快建立人工气道。

    3.气道水肿导致上呼吸道梗阻以小儿多见,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更容易发生,对于长时间手术,手术中晶胶体补充不当,过敏反应,头低位长时间手术,支气管镜检查、食管镜检查及头颈、口腔、下颌和口底手术者尤其注意;其次为肥胖、颈短、会厌宽短、声门显露困难,经反复试插方才插管成功,可导致咽喉及气管周围软组织水肿。

拔管时瞬间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面、颈胸前青紫者应尽快诊治。

常用方法是雾化吸入0.25%肾上腺素0.5~1.0毫升,必要时每20分钟重复使用,此法很少发生不良反应。

麻醉机纯氧吸入,同时静脉内注射地塞米松(0.15mg/kg),1次/6小时,对于不严重者通常能很快缓解;若经处理梗阻症状不能缓解或喉头水肿严重者,通常需要紧急气管切开,由于气道解剖位置会很快发生变化应及早诊断及早处理重新气管插管。

    4.手术切口血肿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颈廓清扫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手术后早期可能由于手术部位出血而并发血肿。

颈部血肿压迫可引起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严重水肿。

颈部血肿必须立即处理。

必须通知手术医师并准备好手术间。

麻醉医师用面罩给予吸入纯氧,随后在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

如果不能迅速完成气管插管,切口必须重新打开,以暂时缓解组织受压充血和改善气道通畅。

    5.声带麻痹可能发生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胸科手术、气管手术或插管过于粗暴之后。

声带麻痹可能是一过性的,是由于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或是永久性的,由于喉返神经切断所致。

一过性单侧声带麻痹较常见,主要的危险是可能引起误吸。

永久性单侧声带麻痹预后尚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侧声带可以代偿而减少误吸的发生。

双侧声带麻痹常见于喉癌或气管肿瘤根治术,由于肿瘤浸润几乎不可能识别喉返神经。

双侧声带麻痹是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上呼吸道完全梗阻,需要气管内插管,如果为永久性,还需要气管造口。

    ㈡低氧血症

    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手术后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其原因有通气和换气功能不全,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

造成V/Q失调的原因有:

①麻醉药物的作用,抑制了缺氧和高二氧化碳的呼吸驱动,减少功能余气量(FRC),削弱了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射;②术后肺不张;③气胸导致肺组织压缩;④误吸酸性胃内容物;⑤气胸;⑥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不足、肺淤血、肺水肿、肺栓塞。

低氧血症的诊断主要通过脉搏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PaO2<60mmHg;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躁动、迟钝、心动过速、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其原因包括:

    1.肺不张这是功能余气量下降的结果。

小面积肺泡萎陷经深呼吸和咳嗽即可迅速再扩张,胸部物理治疗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使不张的肺泡再复张;胸部X线片显示肺段或肺叶萎陷。

偶尔低氧血症可能持续存在,此时应转入ICU继续治疗。

    2.通气不足可由于肺泡萎陷引起低氧血症和肺泡气中CO2张力增加。

    3.弥散性缺氧可能发生于全身麻醉苏醒期快速洗出N2O时,面罩吸入高浓度氧可预防低氧血症。

    4.上呼吸道梗阻。

    5.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可能引起通气不足、CO2蓄积和低氧血症。

    6.误吸综合征。

    7.肺水肿可发生于手术后,可能是由于心力衰竭或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心源性水肿多发生于有心脏疾病史的病人,其特点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喘鸣、第三心音奔马律。

可能是由于液体超负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诱发的。

应进行查体、胸部X线摄片、动脉血气分析和描记12导联心电图。

处理主要采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药、血管扩张药。

通透性肺水肿可能发生于脓毒症、头部外伤、误吸、输血输液反应、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梗阻,其特点为低氧血症,而无左心室超负荷征象。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一般需要在ICU进行。

    8.气胸可能导致通气不足、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9.肺栓塞在手术后即刻很少发生。

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癌症、多发外伤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发生原因不明的低氧血症时,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

    在恢复室内对低氧血症的治疗主要是给氧,一般吸入氧浓度在24%~28%即可。

给氧的途径包括鼻咽管、气管插管、通气道、麻醉面罩等。

若低氧血症通过吸氧得不到改善

    

    

    

    

    

    

    

    

    六、体温和寒战

    ㈠低温与寒战

    低温通常发生在手术过程中。

通常由于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手术时间长、大量输入未加温血或液体、手术创面用大量低温液体冲洗时发生,另外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原有疾病、麻醉方法也与体温下降有一定关系。

它的主要不利影响是病人强烈的不适感、血管收缩、寒战、组织低灌注和代谢性酸中毒等;损害血小板功能和心脏复极并降低许多药物的代谢。

严重时可导致窦房结抑制,心肌细胞对缺氧的反应敏感,降低心室纤颤阈值,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寒战可增加代谢率,使代谢率增加达300%,由此引起的心输出量和通气需要量增加,对原有心肺疾病的病人非常危险;另一方面,寒战使眼内压和颅内压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病人术后寒战都是由于低温引起,一项研究发现寒战的机制认为可能与吸入全麻下反射性引起脊髓适应性控制下降有关。

长时间的麻醉可导致寒战发生率增加。

寒战的处理重点在于预防,当病人到达PACU时用变温毯使体温升至正常,用丙泊酚的病人寒战的发生率比用硫喷妥钠者低。

一旦进入PACU,低温病人应常规吸氧,静脉输液和输血应加温。

保暖可通过变温毯和房间温度提高来实现,同时降低氧耗;当病人出现寒战时应增加氧供。

注意复温期间也可有寒战并可使耗氧和二氧化碳产生显著增加,在某些病

    人可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许多药物都有治疗寒战的效果,其中哌替啶(25~30mg静注)在终止寒战和降低氧耗中都非常有效。

在一些患者可能需要二次给药。

芬太尼也有效果,但作用时间短。

    ㈡高热

    高热原因包括感染(特别是处理感染和坏死的组织后),输液输血反应,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高热,神经地西泮药恶性综合征。

对症治疗只应当用于高热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如幼儿和呼吸、心脏储备功能降低的病人。

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成人用栓剂650~1300mg,或小儿10mg/kg)和降温毯。

    七、肾脏并发症

    肾脏疾病的生理、诊断和治疗见相关章节。

术后主要发生三种情况。

    ㈠少尿

    其定义为尿量少于0.5ml/(kg·h),但需用通常的含义。

例如在主动脉阻断期间输液充足和接受渗透负荷的病人应当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

肺切除术后控制输液量时尿量0.5ml/(kg·h)即足。

低血容量是术后少尿最常见的原因。

即使其他可能的原因未排除,也可以快速输注晶体液250~500毫升。

如仍无效,应考虑进一步检查和进行有创监测。

利尿药只应当用于有适应证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不合理地使用利尿药可加重已存在的肾灌注不足,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通过强效利尿药的作用暂时维持尿量,不能改善急性肾衰的预后。

按顺序分析肾前性、肾性、肾后性肾衰的原因有助于术后少尿病人的诊治。

    1.肾前性少尿包括肾灌注压降低的情况。

除低血容量外,应考虑引起心排血量降低的其他原因。

分析尿中的电解质有帮助:

尿钠浓度降低(<10mmol.L-1)提示肾前性少尿。

    2.肾性少尿的原因包括由于低灌注(如休克、脓毒症)、毒素(如肾毒性药物、肌红蛋白尿)和创伤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尿检查发现颗粒管型有助于诊断。

    3.肾后性少尿原因包括Foley导尿管堵塞、创伤、尿道医源性损伤和腹腔内压增高引起的间隔综合症(如腹腔内出血、大量腹水)。

    ㈡多尿

    即尿量不成比例地多于液体输入量,较少见。

对症治疗包括补充液体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液体平衡。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因其病因及大量液体丢失而失调,鉴别诊断包括:

    1.输液过多,在健康人只需观察。

    2.药物性利尿。

    3.阻塞后利尿发生于尿道梗阻解除后。

    4.非少尿性肾衰:

急性肾小管坏死可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丧失而导致一过性多尿。

    5.渗透性利尿可能是由于高血糖、酒精中毒、高渗盐水、甘露醇、胃肠外营养所致。

    6.尿崩症可能是由于头部外伤或颅内手术导致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所致。

    ㈢电解质紊乱

    由于无尿,可在几小时内发生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必须立即纠正以避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导致死亡。

多尿可导致严重脱水,大量钾丢失,碱血症。

低钾血症常伴有低镁血症,可诱发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但可不像伴发于高钾血症那样严重。

补钾必须注意避免过量。

补镁可有效地治疗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第5节区域麻醉的恢复

    无并发症者可不必常规进入PACU。

术后需监测的指征是深度镇静,阻滞麻醉发生并发症(如局麻药中毒、气胸、麻醉平面过广影响呼吸循环)或手术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