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629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docx

《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浅论

引言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以诗出名。

与尤袤、杨万里、陆游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合称尤杨范陆。

《石湖居士诗集》中的一组《四时田园杂兴》尤为出名,宋以来都得到较高的评价。

他在诗前小序中说“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首,号四时田园杂兴。

”①淳熙九年(1182),范成大辞官归隐石湖。

淳熙十三年(1186),61岁的范成大写的这六十首七绝,是其“享盛名、定身价的代表作”②。

这是在诗人隐居养病时,在其生命极度脆弱时,回归大自然,与田园、民风真实融合的产物,是作者生命活力的真实写照,本文尝试论之。

一、《四时田园杂兴》的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真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出了石湖农村全貌。

(一)农村的劳动生活

六十首绝句中,写得最多的是农民紧张、愉快的劳动生活。

煮茧抽丝、车水浇田、秋时抢收、移秧放鸭,织布等苏州一带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都生动地再现了农民的辛苦和勤劳。

苏州一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桑并重,所以生产季节一般比较繁忙。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蚕桑四月》)。

如《夏日》其七: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农夫夫妇(即诗中的“村庄儿女”,是以老农的口气来称呼的)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各当家”,农夫锄草,农妇搓麻,男女老少无闲人。

连不会耕田的儿童也耳濡目染,受环境熏陶,在初夏桑叶茂盛的树阴下学着种瓜。

诗人不仅表现了“村庄儿女”的勤劳本色与辛苦愉快的劳动生活,而且童孙学种瓜的鲜活形象,趣味横生,表现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特点。

《夏日》其二“五月吴江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

稻跟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种中稻的时候,天气挺凉,农民在田里忙插秧种稻,雨水充足预示着丰收。

在这小丰年的季节里,勤劳的农民耘田、种稻、缲丝,采菱等呈现出石湖繁忙而又热闹的场面。

如写缲丝场面:

热水煮茧抽丝,“缲车嘈杂”,养桑的妇女“盆手交相贺”。

《夏日》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通过描写田园美丽景物,侧面反映农民的劳动。

初夏江南,菜花渐稀,而杏子正肥,“麦

花雪白”、“梅子金黄”,劳动的果实孕育生长,是农事的重要时期。

以果实的大小、颜色,花类的开合胜衰点明时令。

夏日初“长”,正直农忙时,园圃无人,只有蝴蝶蜻蜓翩翩往来。

极写村中闲静的同时,表明人们都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

农民们既有耕耘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喜悦。

如《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扫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秋日收获的季节里,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

新建的打稻场地像镜面一样平整,晴空只是短暂的,农人必须“趁霜晴”夜以继日地干活,欢歌笑语伴着轻雷般连枷打稻的声音,

1范成大:

《范石湖集?

石湖居士诗集卷二十七》,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8月,第372页。

2周汝昌:

《范成大诗选?

前言》,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1月,第27页。

一直响到天亮。

农民通宵达旦地劳动,非常辛苦,但看到劳动获得丰收,他们的心中又充满着喜悦。

秋霜天晴,场地镜平,歌声、笑声、连枷声汇成劳动交响曲,这是一支动人的劳动赞歌,是一幅精致的秋收画图,有声有色地表现农民秋收时的喜悦之情。

诗人扩大了田园诗内容的表现领域,敢于写前人没有表现过的偏远山乡,古老而进步的田园生产方式。

如《夏日》其六写道: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垅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在看到烈日下的农民光着脊梁踏车戽水抗旱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先进的脚踏水车和古老的戽斗一起使用,充分利用江河的水灌溉高低不平的土地,取得粮食丰收。

表现出奇异的田园景象与色彩。

诗人站在与劳动人民平等的位置来共同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分享收获的喜悦,表现出作者对农民充满了同情和关心。

(二)农民的品质在写农民劳动生活的同时,表现了吴地农民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

范成大笔下的农民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还是那么的热情善良。

如《夏日》其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农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盛夏时节,正午十分,黄尘滚滚,行客匆匆,汗流满面,农民主动热情地请过路人在自己门前的大石头上坐一坐,到柳阴下乘凉休息,并取来清凉的井水让他解渴洗漱。

诗人通过对行客形象和农民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庄稼人的淳厚真挚与热情关心他人的善良心灵。

再如《冬日》其八: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莫嗔老妇无盘饤,笑指灰中荆栗香。

”冬天,农民在漫长的雪夜围火闲聊,充满欢声笑语,火苗乱颤的地炉边,汤着酒烧着茶。

诗人在雪夜敲开一个农民家的柴门,女主人接待了他。

当他们边喝边聊时,男主人踏雪归来,见有客人,连声叱责老妇没有用好东西招待,客人连忙摆手说:

“哪里!

哪里!

你看,灰中的芋头、栗子多香啊!

”接着是一片欢笑声。

这一首诗把农人的素朴厚道、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吴地风俗风俗是历代相沿传下来的风尚习俗。

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不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人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共俗,户异政、人殊服”(《汉书?

五吉传》)。

《四时田园

杂兴》把吴地的风俗人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呈现出一副江南水乡的风俗民情画。

诸如农村清明的热闹,春社的欢乐,寒食游山的盛况,巫媪祭社时的场面等。

《春日》其三“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写乡村清明家家歌舞为欢的情景。

清明是元宵之后的第一个大节日,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过了清明,农民就要投入辛苦繁忙的劳作中了,这个节日中既有祭坟扫墓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春日》其五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宋代社祭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春日》其四),农民捧着自酿的杜茅柴酒,到田头祭社乞求一年的丰收。

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祭社的场面:

烧纸钱,擂社鼓;日斜天晚,年长之人喝的醉醺醺地被年轻人扶着回家,看到路上丢满了枝叶花草,一片狼藉,知道是儿孙门在斗百草游戏后留下的。

诗人把南宋农村社祭和流行的社日斗百草的风俗,生动别致地收入笔下。

《春日》其七“寒食花枝插满头,茜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这一首写吴地人寒食节游山的风俗。

踏青的妇女在寒食节着意打扮,或花枝满头茜裙青袂,漂漂亮亮荡着几叶扁舟,或上灵岩,或上虎丘。

灵岩山,在苏州西二十里,下瞰太湖,山上有灵

岩寺,风景秀丽;虎丘山在苏州西北约九里,古迹很多,有云严寺。

这两山为东南名胜,所以

吴人“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晚春》其六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蚕忌风俗由来已久。

“南宋人诗里常写这种风俗。

例如《蚕舍》:

‘每到蚕时候,村村多闭门;往来断亲党,啼叫禁儿孙(《野谷诗稿》);叶绍翁《田家三咏》:

‘家为蚕忙户紧关①在蚕月里,养蚕人家,家家闭户,红纸贴门,妇女独宿,邻曲之间往来庆吊等亦罢而不行。

这首诗就形象地写出吴地养蚕时节的习俗。

三月蚕事,凝聚着蚕农们精心养蚕的辛勤血汗,也反映出蚕农惟恐触禁而影响收成的紧张心情。

诗的后两句写采桑相会时的情景,表现农民此时的欢悦心情,正好反衬平日的紧张。

还有写吴地重阳节家家酿酒、饮酒,赏菊的习惯:

《秋日》其十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

不知新滴堪篘未?

今岁重阳有菊花。

对于这些传统节日,农民之所以怀着喜悦的心情饶有兴趣地去庆贺,一方面是通过这些活动表达自己良好的祝愿,希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节日使成年辛苦的农民身心愉快,体力得到恢复,以便更好地从事劳动。

(四)对田园风物的描绘

这组诗生动地展示了农村四季的自然景色。

“土膏欲动雨频催”,“麦花雪白菜花稀”,

“杞菊垂珠滴露红”,“放船闲看雪山晴”写出了春夏秋冬的田园风光。

诗人将大量吴地农村常见之物写进诗中。

植物有稻、麦、桑、麻、芹、韭、笋、莲藕、芦根、荷钱、芋栗、枸杞、茭白、菜花、菊花、芙蕖,槐叶等;动物有猪、马、牛、鸡、犬、鸭、鹳鸟,河豚;虫类有蜻蜓、蝴蝶、青蛙、蜜蜂、橘蠹、檐蛛,蝉等;水果有桃、杏、青梅、樱桃等;农具有碌碡、鱼网、缫车,连枷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田园风物使写景叙事形象真实,全诗呈现出蓬勃的景象,让人嗅到了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有着很强烈的现实感,是石湖亲历农家生活的有力见证。

(五)遭受剥削的农民

在描绘乡野景色的、农家生活的同时,反映农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剥削的残酷。

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兼文人,范成大能透过和谐的农村生活,关心人民疾苦,大胆揭示蕴涵其中的社会矛盾很可贵的。

如《夏日》其^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这一首描绘了种菱农人惨不忍睹的苦况和表达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

农人种田交不起租税,只好抛弃锄犁,来到湖上种菱角。

采菱时手指头被菱角割得满是鲜血,身体也枯瘦得不像人形,这已经够惨了,可谁想到,官家仍不放过他们,湖面上又收起租来,把采菱人逼上绝路,沉重的盘剥无孔不入。

这首诗形象鲜明地刻画出采菱人的惨状。

写的是亲眼所见,感同身受的事,饱含着农民的血泪和诗人的愤怒。

《秋日》其五“垂成穡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其九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覆饱儿郎。

流尽血汗辛劳一年,历经风雨,快到收获的时节,灾害仍然不断,无助的农民只能虔诚地祈求

1钱钟书:

《宋诗选注》,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5月,第329页。

老天爷,别把仅剩的这点收成掠夺干净,因为还要靠它交租还债。

等到打下圆如珠白似霜的好米,却是车载船装缴入官仓。

“两钟输一斛”①,即翻倍输租。

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到头来只有一把秕谷糙糠,如何喂饱儿郎!

我们从诗中读到了农民的辛苦,但也理解了农民的乐观与自足。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覆饱儿郎”,传达了农人的叹息,这叹息充满了怨,但怨得多了,也就淡了,轻易的满足便占了上风。

诗人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叹息的口吻,用“不惜”、

“尚赢”对照的句子,把官府剥削的刻毒、农民生活的惨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公差也凶恶地敲诈农民,如《冬日》其十“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南宋的皂吏是狡猾贪婪的,朝廷下诏免除灾区租赋,而衙役阳奉阴违又来勒索。

“这个公差说:

’县官是糊涂不管事的,做好做歹都由得我,你们得孝敬我几个钱买酒喝。

’”②吏役走

狗瞒着上官,向农民敲索钱财。

诗中吏役有恃无恐、厚颜无耻的形态活灵活现,而农民被压迫的无奈也显然可见。

真是吏役如恶狗,农民似绵羊。

诗中还有如“大耆催税急于飞”,写户长催逼租税;“巫媪莫嫌滋味薄”写巫媪索要财帛等内容亦反映农民所受到的沉重压迫。

反映租税苛重,官府盘剥的内容写得真切沉重,反映现实之深刻已触及到封建社会的租税制度。

这六十首诗“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圃故事矣。

”③从农民的劳动生活到吴

地风俗人情,田园风物都形象生动地进行了描绘。

使“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

”④

内容的丰富性与社会揭露的深刻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二、写作特色与艺术成就

艺术上无论是构思还是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达到了同类作品的高峰。

(一)艺术构思巧妙,结构安排合理

1.全篇布局新巧合理

运用大型组诗系统地写田园生活,并采用四季歌的形式,按时令节序反映农民一年的生活,这是范成大的首创。

六十首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一首咏一物或一事,写得具体生动,多角度全方位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乡村的面貌。

春日、晚春两组诗主要写优美恬静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吴地的风俗人情,以及表现诗人对田园的赞美之情。

诗人写了吴地农民“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寒食花枝插满头,茜裙青袂几扁舟。

”等节气风俗习惯。

还有养蚕的风俗: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吴地以农历四月为蚕月,凡养蚕人家皆闭户与外界隔绝,邻里往来庆吊等活动也暂停止。

这种“蚕忌”习俗,并非全是迷信思想作怪,也是蚕业生产的需要,因为只有精心饲养才能得到蚕茧丰收。

以上所述的节日习俗以及“蚕忌”风俗等都与春天的季节有着内在联系,被安排在春日、晚春两组诗中,因而较为合理。

夏秋雨季是耕耘和收获的季节,诗人侧重于歌颂农民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露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制度。

冬季是农闲,多歌颂农民闲适恬静生活,悠游自得的情趣。

五组诗内容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联系。

《春日》其一中写道:

“满窗晴日看蚕生”,《晚春》其六: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夏日》其四中写道: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杂雨鸣蓑。

”其五: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这三组诗都写到蚕,由“蚕生”到“蚕忌”再到“蚕丝”,最后写到“织绢”。

思想内容上由表现对蚕生的关切,到“蚕忌”的风俗,再到“缲丝”的劳动,最后到揭露统治阶

1宋代官府收租,规定每一石米得多缴六斗的“耗”,而事实上由于吏役的舞弊勒索,农民得拿出近三石米才算缴了一石的租。

钱钟书:

《宋诗选注》,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5月,第331页。

2《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王世贞条,北京:

中华书局,1964年4月,第169页。

3钱钟书:

《宋诗选注》,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5月,第312页。

级的剥削制度,蚕使得三组诗的结构前后相连,内容相关。

2.同一个时令的组诗中,结构安排有序,有条不紊

例如《秋日》其五:

“垂成穡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其六:

“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其九: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种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这几首诗由庄稼成熟时的忧虑写到“获稻”、“打稻”再写到“交租”,思想内容上,由感叹穡事艰难到歌颂农民紧张而愉快的劳动,进而揭露地主的残酷剥削。

3.单独的一首绝句也写得有波澜

绝句内部结构造势“一波三折”,“尺幅之中有千里之势”,更显谋篇布局的曲折化。

如“昼出耕田夜绩麻”这首诗(见前文引《夏日》其七)。

前两句概写“昼”和“夜”,但这两句却是用倒装法,即“各当家”的事是“耕”和“织”,作者把它放在首句,此后从概写到特写之间有个层进,也有省略一一而次句“各”字于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跳跃,小孩也“当家”“学种瓜”在作者缜密的思维中,此诗安排如书法的逆锋入笔,振笔涩行(有顿有行),最后回

锋力收,依然笔酣墨饱,使全诗如一条很有力度的书法线条。

所以虽然诗味轻灵但笔力苍劲。

“采菱辛苦废犁锄”(见前文引《夏日》其十一)这首更多波折,首句即存在转折关系。

采菱虽很辛苦,但还是不惜废犁锄。

次句扣住首句“辛苦”二字,用一特写镜头“血指流丹”

描写那种情状。

第三句又是回应首句,原来“废犁锄”的原因是“无力买田”,与首句因果关系位置颠倒,更显曲折。

“聊种水”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聊”字,又为末句伏笔一一不是办法的办法,湖面也逃不了租税,剥削和压迫无处不在。

短章之中多层迭,笔力雄奇,是绝句难能的艺术成就。

从整个组诗到每一组再到每一首的构思布局都巧妙合理,正是“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

”①

(二)以大量具体鲜明的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内容

组诗中的形象主要来自诗人对风霜雨雪、树木花草、虫鱼禽鸟、桑麻稻麦、男女老少等具体形象或劳动过程的直接描写。

如《晚春》其三: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茶,在宋代由官府专营,诗中的行商与种茶户自相交易,当是私贩。

诗人直接写了农村常见之物,田园习见之景,通过双飞的蝴蝶、金黄的菜花、宁静的田家、受惊的鸡、门前的篱笆,叫着的狗、行商等一系列形象的描绘,表现美丽而有生机的田园风光。

又如《夏日》其六(见前文引)写农民翻水抗旱的具体过程,诗中不但有“下田”、“高垅”等静态意象,而且还有“戽水出江流“、“翻江逆上沟”、“长在踏车头”等动态意象。

读者在这些具体鲜明的意象中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典型场景的描写,使四时之景各具特色。

初春“万草千花一饷开”,秋天“斜日低山”、

“霜风捣尽千林叶”,“雪山”、“奇寒”、“成冰”是冬之韵。

诗中塑造了众多平常而又典型的乡村人物形象:

上到醉翁,下到童子,有勤劳的桑姑,有勒索钱财的巫媪,也有买茶的行商,催税的皂吏

诗人为增强形象性,还多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如:

“社下烧钱鼓似雷”,“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杂雨鸣蓑”,“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粒粒如珠白似霜”,“惟有桔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

”这些诗句中的比喻丰富了《四时田园杂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吴地田园的各种景物,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景物的色彩搭配使形象更加鲜明,如“粒粒如珠白似霜”、“忽见小桃红似锦”、“梅

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等诗句,色彩艳丽,对比鲜明,这与农村多彩的景象是一致的。

(三)观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

1964年4月,第128页。

《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杨万里条,北京:

中华书局,

《四时田园杂兴》不事雕琢堆砌,几乎全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乡村的寻常美好,表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给人以真切之感。

《春日》其一“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诗人用常见之物“柳花”、“深巷”、“鸡”、“桑叶”、“蚕”等,以疏淡的手法,毫不藻饰地表现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农民闲时生活:

阳光明媚的春天,深巷柳絮飞扬,午间鸡声啼鸣,田园中的桑树枝上露出尖尖的新芽,这种田园景色不但给人以清新秀丽之感,而且使人感到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生活在这优美宁静的环境中的老农醒来,在仔细观察刚刚孵化出来的蚕的幼虫。

诗的后两句逼真地写出农民的悠闲生活及情趣。

《春日》其二“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诗人以白描手法真实客观地写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土膏、春雨、万草千花、荒畦绿秀、鞭笋过墙,既表现出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也表达出诗人的欢欣和赞美。

诗中看不到雕琢、夸饰,使人感到清新自然。

作者善于抓住细微情节,随意道出,风味十足。

如“随人黄犬才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把一之通灵的黄犬写得活泼可爱。

“采采归来儿女笑,枝头高挂小筠笼”把农家的人伦之乐写得真实感人。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江南农民把麦子种在高处的田里,“接”字暗指麦子同山上的草色一样青,而此时低处的水田还未到耕种的时候。

诗人对耕种季节的观察细致入微,准确无误。

因此不得不赞叹:

“石湖真是描绘自然的圣手,他能够抓住微妙的画镜,轻描淡写底表现到诗里面来。

”①

(四)语言特色

好的语言给人一种特有的情采感,善读诗者可以从中感受其语言的情味和色彩。

1.引农人的话入诗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这些诗以农民的口吻道出,既有农民戏谑、热情,也有叹息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农民祭社、游春、交租的态度。

2.语言的情米感

语言的成功运用,使诗情景交融。

如《春日》其二(见前文引),此诗的情采感体现在多层次对比和用词的准确性。

其中的动词“动”、“催”、“开”、“绿秀”、“过”、“来”、使得静物“土膏”、“雨”、“万草”、“千花”、“荒畦”变得富有动感和生机。

同时,“欲”、

“频”、“一饷”、“犹”这些副词使静物还是静物,但却具有一种人的情态。

语言的传神处全靠用词的准确性来表达。

另外,“欲动”与“频催”,“万”“千”与“一”,“荒畦”与

“绿秀”形成对比,相互映衬、反差,使得春来花开、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更浓、更烈、更强,生动活泼地描绘了春的威力。

全诗多用“农家话”但又是“诗家话”写成,其诗笔“实兼温润、婉丽、秀整、精严之美”。

这六十首小诗,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没有夸饰、造作,但又不乏优美明丽,真实而又艺术地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江南农村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

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安排,以典型生动的形象,平易自然的风格,表现丰富的田园诗内容。

三、继承与影响

《四时田园杂兴》在我国诗歌史上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无论在内容、艺术还是思想上,对传统既有继承更有超越,让人于短章中见奇观。

“田园诗的开拓,早已确定

①胡云翼:

《胡云翼说诗》,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227页。

范石湖在文学史上高贵的地位了。

”①“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②

(一)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多方面、全身心地用诗来表现农村

“这个以六十首绝句构成一个整体的组诗,不但其规模为历来所未有,而且还在于他能够运用组诗的形式,描绘出当时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劳动、困难、忧虑、灾难、煎熬、奋斗、各式各样的生活、各式各样的琐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

”③

就其内容的广阔性是无可争议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无不摄入诗中。

由于作者长住石湖农村,对农民的感情较深,诗中看不到为官者的居高临下和旁观者的无动于衷,完全是以一个平等人的平常心去审视农村和农民,所以诗也就显得真挚亲切。

这与唐代以来“负杖阅岩耕”和

“即此羡闲适”之类的士大夫田园诗是大不相同的。

他的诗里跳动着一颗近民、亲民、爱民之心,他深知稼檣艰难,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直接描写农民的生活面貌,抒发农民的思想感情,说出即使是老农也想说而没能说的话,他是在为农民作诗。

(二)对古代田园诗两大系统的融汇开拓

简单地说,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秀丽的风光和农家劳动生活的场面,也能看到农民所遭受的沉重剥削和他们困苦的生活。

1.古代田园诗的两大系统

一般认为《四时田园杂兴》之前的田园诗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由东晋陶渊明开创,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继承并发展的田园诗。

在《归园田居》、《饮酒》、《渭川田家》等诗中:

描写了平常的田园景致和村居生活“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展示田园秀美风光“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表达士大夫淡泊的志向和宁静的心境“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一类田园诗,通过歌咏田园风光和农人朴素的劳作生活,表现士大夫对城市生活、政治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显示一种恬和淡泊的志向。

他们不免把乡村田园描写得安宁恬静,着眼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侧重与道家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

另一类是唐代中叶以后,新乐府运动中兴起以王建、张籍、聂夷中为代表的“悯农诗”、“田家词”。

秉承《诗经•幽风•七月》④的传统,揭露农村现实的痛苦“去年六日无稻苗,已说水乡人饿死。

”(《水运行》),斥责官吏豪强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未央宫中常满库”(《海人谣》)。

类田园诗重在表现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所以大多没有田园风光的描写,更多地让人感到沉重与紧张。

其创作思想代表着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和言志载道的观念,有强烈的战斗性。

这两类诗,前者主观抒情性较强,多隐士的空泛闲适之感;后者格调压抑冷峻,太过现实;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