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283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蝉蜕(tuì)温驯(xùn)撑起伞哄堂大笑(hōng)

B.盔甲中伤(zhòng)白桦树(huà)怪诞不经(dàn)

C.企盼恍惚(huǎng)薰衣草(xūn)随声附和(hè)

D.怂恿(sóng)踡伏(quán)揉面团不求甚解(shèn)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销组织的头目,处心积虑控制其下线,多轮次洗脑,无所不用其极。

B.入冬以来,多地发生重度雾霾污染,很多人带上口罩绝非杞人忧天。

C.四面都是土坡,上面传来参差不齐的歌声和说笑声。

D.三代人,56年的坚守,塞罕坝 不毛之地变万顷林海!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书”即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个人的言行。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创建“美丽宜居乡村”,武城县积极营造“全民总动员,人人齐参与”的浓厚氛围。

B.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七个不同叙事角度的故事,七种风格的电影美学形态。

C.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使我们感到自己的知识量深深不足。

D.世界级城市群的兴起是因为形成了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而产生的。

二、句子默写

5.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秋词》刘禹锡)

(2)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3)《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古诗文中,作者常用音乐来表达心情,请写一句完整的带有乐器名称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1)《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唐僧四人翻山越岭来到了A(地名)。

两个小童给唐僧吃B(果名),唐僧不肯吃,猪八戒偷听到了,就叫大师兄孙悟空去偷来吃,被两个小童发现,把他们痛骂了一顿,孙悟空一怒之下把果树连根拔起后,师徒四人连夜逃走。

被C(人名)抓回,要求将树救活。

最后,D(人名)用玉镜瓶里的神水把果树救活才圆满解决。

A.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四、诗歌鉴赏

寒食①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

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

这天禁止燃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②杜陵:

位于京师故园西安南郊杜陵塬上。

7.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押的韵是_______。

8.本诗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氛围

9.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杜陵寒食草青青”一句的妙处。

五、课内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

同“无”,没有)

B.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

为何,为什么)

C.若屈伸呼吸(若:

假如)

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

伤害)

11.翻译句子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课外阅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

“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①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

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①披哆:

展开,散开。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其下有一猫

(2)何以明之(3)日渐中狭长

14.翻译句子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

1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昙花开的晚上

①今夜,微风,细雨,凉透纱窗,略有些寂静。

但寂寞中我有慰藉,因期盼中的第一株昙花终将在今宵绽放。

②今天黄昏——昙花已有含苞待放的样子:

一根根护在外面的花萼先已舒展,蓓蕾昂然翘扬。

③八点钟——只见原先抿合得紧紧的尖端,已微启花瓣,露出一圈洁白的花瓣,圈成纽扣那么大的一个圆圈。

这宛如娇憨的婴儿,翘起她嫩多多、香馥馥的小嘴,给人有亲一亲她的欲望……

④九点钟——轻轻的、怯怯的,花蕾一直在不停地展开,仿佛一位睡眼惺忪的少女,那一排秀长郁密的睫毛不住闪动。

突然,一阵颤抖,一束洁白纤细的花心,盈盈探首花外。

于是,围在花心四周不停绽放的花瓣,犹如蝴蝶展翅。

这吐蕊盛放的美丽让人惊异。

⑤十点一刻——玉翅般的昙花瓣已完全展开:

已绽开的花朵呈乳白色,花瓣层叠排列,朵朵花瓣饱满而晶莹,就像吸足了水。

玉瓣展处,中央赫然涌出一簇黄灿灿的花蕊,每茎像一个金黄色的音符,奏着欣悦的生之乐章。

⑥夜阐人静,弥漫心中的惟有幽香花影。

倦意爬上我的眼帘,挥拂不去,只得默默地向花儿道了“晚安”,留恋地顾盼了最后一眼,只见幽暗中依然闪耀着一团白皑皑的花影。

噢,是了,它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减损它的美丽芬芳。

⑦当我不识昙花以前,只知昙花总是用来形容生命的短促和事物的容易幻灭。

如今却并不感到它生命的匆促:

昙花在它每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生命的无比璀璨。

⑧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生命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质量、在于瞬间呈现出的生命本真。

⑨今夜,梦中将拥有花影幽馥,伴我到天明。

16.本文第2-5小节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昙花开放时____、微启花瓣、吐蕊盛放、____四个阶段。

17.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18.你如何理解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照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

我催她回去:

“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她说:

“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

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

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

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

“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

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

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

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

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

“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

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

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

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

“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

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

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

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

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几个画面。

20.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21.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22.文章两处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以“是谁爱着你的背影”为题有何妙处?

八、综合性学习

24.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多处错误,请最少指出三处并改正。

征稿启示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团圆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活动要求:

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用300字稿纸抄写,不超过1000字以内;稿件请交到办公楼102室。

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2020-1-5

25.综合学习

(1)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后面题目。

①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

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观众普遍认为甲组选手描述好,新华中学的学生代表晓华不清楚原因,请你向她做一个解说。

②仿照例句写话。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____ ,__ 。

(2)你所在的班级将组织“文化班级”创建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班刊名:

②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图书阅览室,最适合的一项是()

A.惠风和畅,室雅人和。

B.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C.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D.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九、作文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健在《温暖》这首歌中唱道:

“花开云落流转里,有你陪伴,分享所有的快乐,还有忧伤,装点我寂寞的世界,不再黯淡。

”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会有朋友亲人相伴,有自己珍爱的事物相随,有了他们的陪伴,成长才不孤单;有了他们的陪伴,生命才绚烂;有了他们的陪伴,心灵才开阔……

请以“陪伴”为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从小处着眼,写出真情实感。

②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D.怂恿(sóng)——(quán)。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处心积虑:

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贬义词,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杞人忧天: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参差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不能用来修饰“歌声和说笑声”,适用对象错误。

D.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故选项B中的“记录了孔子个人的言行”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4.A

【解析】

【详解】

B.句子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可改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七个叙事角度不同的故事,呈现七种风格的电影美学形态”。

C.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

D.句式杂糅,可去掉“而产生的”。

故选A。

5.便引诗情到碧霄僵卧孤村不自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示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罔、庇、俱、汗青”等字词容易写错。

6.

(1)A.五庄观B.人参果C.镇元大仙D.观音菩萨

(2)生性善良、忠厚愚钝、听信他人谗言。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西游记》的阅读积累。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师徒进了五庄观,见到了镇元子的徒弟。

明月与清风遵照师命,在唐僧的徒弟不在身边的时候取金击子摘了两个人参果拿丹盘盛给唐僧吃。

唐僧认为果子长的像是小孩,无论明月与清风如何解释还是拒绝不吃。

明月与清风回到厢房因担心果子无法存放浪费了珍宝,就二人分吃了。

谁想二人的谈话被八戒听到,八戒嘴馋就撺掇孙悟空去偷果子。

孙悟空先是偷了金击子又去后院摘人参果。

第一个果子落地入土每捡到询问土地后才知道这果子见土就入。

猴子又摘了三个,与八戒沙僧分吃了。

明月与清风听到八戒的谈话惊觉果子被盗,点数确认后怒斥唐僧。

唐僧随叫徒弟们过来对质。

孙悟空一怒之下把果树连根拔起后,师徒四人连夜逃走。

被镇元大仙抓回,要求将树救活。

最后,观音菩萨用玉镜瓶里的神水把果树救活才圆满解决。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积累。

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

唐僧总是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甚至还经常阻止孙悟空降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外,还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太过慈悲,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7.七言绝句ing

8.春雨空斋流莺凄凉孤寂

9.寒食时节,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该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寄思念于故园的寒食期间芳草萋萋的景色,烘托出诗人对诸弟和故园的怀念之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7.古代诗歌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古风)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等。

绝句由四句构成。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所以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所押的韵是ing。

8.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诗句“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的意思是: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作者运用了“春雨”“空斋”“流莺”等意象,并用“冷”“独”等词语,渲染了萧索、凄冷和孤寂的氛围。

据此理解作答。

9.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

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

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诗句“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的意思是: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其中“杜陵寒食草青青”一句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烘托了作者“想诸弟”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0.C

11.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12.做事不要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解析】

10.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若屈伸呼吸”的意思是: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若”是“你”,不是“假如”。

故选C。

11.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星宿(泛指星辰)、亦(也)、积气(指空气)、光耀(发光)、使(即使)”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

告诉人们:

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

“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

“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

“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3.

(1)指牡丹丛

(2)证明(3)逐渐

14.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

15.【示例】从画家的角度看,除了本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还必须善于观察才能逼真地表现生活;从赏画者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拥有一双识别真假的慧眼;从总体上看,无论作什么事,细致的观察,丰富的积累,用心的琢磨,是成为行家里手的必要前提。

【解析】

1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其”是“代词,代牡丹丛”;“明”是古今异义词,“证明”的意思。

14.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尝(曾经)、得(得到)、其(牡丹丛)”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语句“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

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所介绍的《正午牡丹》,从作画人的角度看,只有善于观察,才能真实准确地用绘画表现生活图景;从赏画人的角度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慧眼识图”。

总之,画家只有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要善于观察。

告诉人们: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拥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做好要做的事情。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

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

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

“这是正午的牡丹。

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

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

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

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啊!

16.含苞待放完全展开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昙花刚刚开放时的可爱、娇嫩,表达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18.生命的价值不是用长短来衡量,只要能显现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景,人生也就因此而熠熠生辉。

【解析】

16.本题考查行文思路。

1)②“今天黄昏——昙花已有含苞待放的样子”概括出含苞待放。

2)③“八点钟——只见原先抿合得紧紧的尖端,已微启花瓣”概括出微启花瓣。

3)④“九点钟…这吐蕊盛放的美丽让人惊异。

”概括出吐蕊盛放。

4)⑤“十点一刻——玉翅般的昙花瓣已完全展开”概括出完全展开。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角度。

“宛如娇憨的婴儿,翘起她嫩多多、香馥馥的小嘴”把昙花比成了娇憨的婴儿,把微启的花瓣比成小嘴,判断是比喻修辞。

2)分析。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昙花微启花瓣时的形态,写出了昙花的娇憨可爱。

3)情感。

表达了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句意理解。

一般要抓住句子中的比较有深意的词语来解读,结合文章前后文、主题。

“不感到它生命的匆促”昙花开花时间非常短,但是作者在看完昙花盛放后,却不觉得它的生命是匆促的,匆促指着急,不觉得昙花的生命是着急的。

结合“生命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质量、在于瞬间呈现出的生命本真。

”可知原因是“昙花在它每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生命的无比璀璨”,意思是昙花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它开的非常的美丽,开的竭尽全力,展现了自己全部的美,并没有因为短暂和无人欣赏而委屈。

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命的价值不是用长短来衡量,只要能显现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景,人生也就因此而熠熠生辉。

19.①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②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③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20.示例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