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题 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247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题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学课题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学课题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学课题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学课题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课题 文档.docx

《科学课题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题 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课题 文档.docx

科学课题文档

《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

学课堂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发布:

李永红 时间:

2012/3/89:

47:

46 来源:

宁夏教研网 点击:

1303 讨论:

0

(2010年12月)

西吉县第一小学     李永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学课堂研究》课题,是第三届全县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进行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教学改革。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的很多宝贵经验。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在自然课变为科学课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科研部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

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发展的最终体现。

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学课堂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的预期突破

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重视并起步较早。

受历史和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意到课外活动或兴趣活动一个方面,多以描述已有事实、观察现象、仿制手工作品为主,没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不多。

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1、自然(科学)课课堂教育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尝试,研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2、积极开展自然(科学)课的课外兴趣活动研究在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自然(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改革自然(科学)教学的评价机制。

研究在自然(科学)教学评价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阶段及活动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

2010年8月——2013年12月

第一阶段:

初步开展阶段2010.8—2010.12

①研究课题前期准备:

调查我校学生评价现状,组织学习新课程有关学生评价方面的理论,搜集资料、完善课题方案。

 

    ②填写《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书》。

 

    ③制定研究计划。

 

    ④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⑤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

初步完成在几方面的实验,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过程、方法、手段的雏形结果。

进行行动研究一次。

第二阶段:

重点研究阶段2011.1——2013.7 

①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②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评价状况。

 

③开展教师评价征文活动,探索评价的新机制。

 

④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⑤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总结成果阶段2013.9——2013.11 

①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②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四:

研究的方法  

文本研究:

制定近期和长远计划,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案例。

案例研究:

对不同年级、班级及学生个体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成果验证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调查研究:

在与学生交流中观察、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行动研究:

以学生具体参与为主,通过参与前后的比较,验证其价值。

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组单位的科研氛围浓,教师科研意识强,课题组聘请曾参与或承担过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实践和经验的老师,有一定研究时间和研究条件,对研究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课题成员系县级骨干教师,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作风扎实,态度严谨。

 

   3、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能够在组织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该课题必能取得预期成果。

六、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2、论    文:

评价研究论文、案例、教育故事等。

 

七、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主持人:

李永红 

  课题组成员:

李永红: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并担任甚而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各阶段工作计划的制定、行动研究的指导、总结工作。

负责最终的结题工作。

马玉清:

协助做好课题总体设计和规划,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富丽:

担任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负责研究在学生的兴趣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及相应部分的总结工作。

张润红:

专门负责自然(科学)课教学评价研究及学校自然(科学)课评价方案制定。

马  静:

负责自然(科学)课教学各环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小学科学作业落实难的成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12-06-26

作者:

陈微刚

点击数:

86

保护视力色:

【字体:

大 中 小】

【提要】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巩固学习成果,检查教学效果,组织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却发现,不论是巩固练习性的短周期作业,还是动手实践性的长周期作业,要真正地得到全面深入落实,即每项作业做到每个人或绝大多数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是非常困难的。

分析原因主要有:

小学科学学科地位不高、家长不支持、实验器材办不到、学生坚持性不强、教师不评价不反馈、所布置的科学作业超越了学生的能力等原因,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解决小学科学作业落实难的对策有:

概念巩固性作业要当堂完成;设计的作业要合乎学生实际;莫让生成性作业变成随意性作业;取得家长的支持;组织竞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关键字】科学  作业  落实难  成因  对策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巩固学习成果,检查教学效果,组织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却发现,不论是巩固练习性的短周期作业,还是动手实践性的长周期作业,要真正地得到全面深入落实,即每项作业做到每个人或绝大多数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是非常困难的。

一、小学科学作业难于落实的成因分析:

1.“先做语文作业,科学作业不做也没关系”——小学科学学科地位不高。

【案例一】

一次我在教室里上课,课结束时布置了一些课外作业——完成《科学活动记录册》里的该课内容,但当我宣布下课的一刹那我惊奇地发现有许多学生已经拿出了语文、数学或英语作业本,当我走出教室门,我透过窗户听到几个学生这样的谈话声:

学生A:

你语文作业做好了吗?

学生B:

还没有……

学生C:

我先做语文作业,否则到时又要挨骂了,科学作业不做好也没有关系……

听到这些,我真是感到很可悲!

科学是小学阶段课程结构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些观念随着这些年小学科学课程的深入实施已经被人们接受和认识。

但是真正地要付诸于行动时又是另外一回事,不管是学校校长或各级行政部门,还是学生家长,他们评价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评价一名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都是看语文、数学、英语这几门学科成绩的好坏,没有一位家长会以一所学校科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为标准来择校。

小学科学在校长、家长、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正是在这样传统意识的影响下,尽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已经有8个年头,但我们的学生还是那么的“传统”、“迂腐”,就是不会重视科学这门学科,把科学作业先放一放,等一会儿再做或干脆不做都在情理之中。

2.“蚕宝宝被我妈妈扔掉了”——家长不支持。

【案例二】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趁着开学天还不太热,我就要求学生将学具袋里的蚕卵取出放入每个学生事先用白纸做好的船形窝,发给学生一些已经剪碎的桑叶,自然地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以后的几天里随时关注它的孵化,并且还讲了一些孵化后蚁蚕的处理注意事项。

当时在课堂上同学们拿蚕卵,都异常地兴奋,极其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蚕卵……过了几天,天气也渐渐热起来,我发现办公室与学生同步放着的蚕卵开始孵化,于是拿着这些刚孵化出来的蚁蚕来到实验室,本想着与学生一起来交流蚕卵孵化的过程观察记录,但走进实验室我却发现带来蚕的同学只有十几个(全班48名学生),哪还有上课的心思,针对这个情况调查起来:

师:

你们为什么没带来蚕宝宝?

学生1:

我的蚕卵一个也没有孵化,好象全都死了!

学生2:

我的也是……

学生3:

我的蚁蚕被我妈妈扔掉了……

师:

啊?

!

学生3(哭):

我妈妈说这脏脏的东西你也带回家,已经被我当垃圾扔了!

学生4:

我的蚕宝宝也是被我爸爸扔掉了,他说你语文数学作业都没做好过,想玩蚕宝宝了,没门!

……

之后我统计了一下,在没带蚕宝宝的学生中只有五六个是由于蚕卵的缘故,其余大部分都是被爸爸或者妈妈扔掉的,这样这些学生就还被迫地不能完成这个课外作业了。

这使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们的科学作业有很多是要求在课外完成的,如果学生家长都不帮助,甚至不支持,学生有再好的设想,再浓的兴趣也是完成不了的。

3.“我家没有这个东西”——实验器材办不到。

【案例三】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做个小开关》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作业——利用一星期的时间制作一个“红绿灯”。

本来想着到时又可以收集和积累一些学生的科学作品陈列在科技展览室,在期末时可以作一个展示活动。

但一星期后我去上课并收这个作品时,失望的感觉由然而生,整个四年级段共5个班级才交上8件“红绿灯”电路作品。

这是怎么回事?

我情不自禁地叫住了几名平时在科学课外作业完成的比较出色的同学,问他们这次为什么没有上交“红绿灯”电路作品?

他们却很干脆地说:

“我家没有这些东西,要用的电线、小灯泡、电池盒、木板在我家找不到,所以没完成……”

这些学生走后,我也反思起来,这些要用的材料看起来是很普通的,在学校仪器里是必配的器材,但在家里要办齐这些器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材料办不到,学生自然就不能完成科学作业了。

4.“这个任务我忘了!

”——学生坚持性不强。

【案例四】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种子萌发》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种子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我在课结束前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发芽蚕豆各部分变化,并且发给每个学生5颗蚕豆芽,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记录在书中的记录表中,并根据观察到的发现写上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半个月以后,我对学生对发芽蚕豆各部分变化观察完成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学生们的完成情况统计如下:

402班(47人)发芽蚕豆各部分变化记录完成统计表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第12天

结论

完成人数

43

35

27

14

13

完成率

91%

74%

57%

30%

28%

从统计表中不难发现开始完成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越到后面完成的人数在逐步地减少,这其实也反映学生对这项较长时间的观察作业的关注度、热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减退。

这也充分说明三四年级学生对持续一段较长时间来做某件事的坚持性是很差的,正如检查中问为什么没做好时,他们都会回答:

“陈老师,不好意思,时间太长,这个任务我忘了……”的确,在没有外部因素施加的情况下,光靠学生自身内部的自制力来坚持不懈地长时间观察某种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是非常困难的,肯定会有许多学生会忘记的。

5.“上交与不上交、优与差都一个样!

”——教师不评价不反馈。

【案例五】

在一次研讨如何提高科学作业有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五年级的一位科学教师谈到,他最近很纳闷,他近段时间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容乐观,可开学刚接教这个班的科学时学生完成科学作业的情况却是很理想的,他还拿出记分册让我们看这个班大半个学期来课外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要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和对策,给他把把脉。

于是我们把他的记录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如下:

(502班共46人)

 

种子发芽实验

观察绿豆的生长

制作生态瓶

观察一天影子长短的变化

制作潜望镜

太阳能热水器

自然灾害手抄报

完成人数

44

45

38

23

20

15

8

完成率

96%

98%

83%

50%

43%

33%

17%

的确,这个班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率在一次次地下降。

而且我们还发现他对学生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的记录要么只打了一个“√”,要么上交的都是“5★”,看不出学生完成质量方面的评价,因此我们估计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第二天与该班学生的谈话更加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师:

近段时间,你们对科学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不是很好,有什么原因吗?

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不会做了?

能告诉我们吗?

学生1:

这些课外任务我们应该都会做的,老师给我们布置的时候都讲得很清楚的……

学生2:

但上交去只是得到一个“√”,表扬的话也没有,没意思。

师:

不是给你们打“★”了吗?

学生2:

上交的都得“5★”,象蒋良波制作的潜望镜很烂的,跟我的简直没法比,他也能得“5★”,很不公平。

学生3:

有时候没有上交也没有关系,老师也不会批评,所以我们都懒得做了。

是啊,如果学生辛辛苦苦完成的课外作业每次都不到应有的认可,得不到公平合理的评价,哪怕是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的一声“你做得很棒”,学生肯定会逐渐感到失望而丧失对科学作业的热度。

6.“这个实验我不会做”——所布置的科学作业超越了学生的能力。

【案例六】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时,有一名学生指着自己杯子里的种子问:

“陈老师,我的黄豆种子怎么一粒都没有发芽,这是什么原因?

”“我的也是这样……”其间还有两三个学生也附合着。

为了不影响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对这几个同学我只是做了简单地鼓励,即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

课外再去观察,去实验,去研究寻找黄豆种子不发芽的原因,之后让这些学生与发芽的学生拼一下,开始了本课内容的教学。

一星期后的一节科学课上课前,我就问这些学生:

“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

”“发芽了!

”学生回答说。

“那你们找到上次不发芽的原因了吗?

”我接着问。

学生回答说:

“没有……”“你们难道没有去做实验吗?

”我又问他们。

“老师,这个实验怎么做,我们都不会呀……”

这时才想到设计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是五年级学生才会做的实验,要让还没接触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自行设计并且操作的确是要求过高了,学生根据不会做,难怪他们一头污水,不知道该怎么研究了。

二、小学科学作业难于落实的对策思考:

1.概念巩固性作业要当堂完成。

概念巩固性作业,如《科学实践活动记录册》(鄞州区自编)、《科学作业本》(省编)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留出三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科学实践活动记录册》或《科学作业本》中的作业,这样学生不但能准时完成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因为在科学课中做作业可以学生不受诸多因素(如语文、数学作业)的干扰,全身心地专注于科学作业。

笔者曾抽取两个班级,针对一个单元的作业做过这方面的对照实验,其结果统计如下:

 

502班(46人)[课外完成]

503班(42人)[课内完成]

完成人数

完成率

正确人数

正确率

完成人数

完成率

正确人数

正确率

我们的小缆车

28

61%

11

24%

42

100%

40

95%

用橡皮筋作动力

29

63%

13

28%

41

98%

41

98%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3

72%

20

43%

42

100%

42

100%

测量力的大小

25

54%

18

39%

40

95%

39

93%

运动与摩擦力

36

78%

19

41%

42

100%

42

100%

滑动与滚动

35

76%

23

50%

42

100%

42

100%

运动与设计

37

80%

25

54%

42

100%

41

98%

设计制作小赛车

35

76%

16

35%

42

100%

42

100%

从上述表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课内完成科学作业无论是在完成率方面还是在正确率方面都远远优于课外完成。

之后我也对两个班级学生对于这个单元科学概念等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两个班级这个单元的单元测评结果统计如下:

 

优秀率

合格率

平均分

502

4.3%

74%

73

503

62%

100%

87

从表中可以发现在课内完成作业的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等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比课外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好。

2.设计的作业要合乎学生实际。

作为科学教师,在布置科学作业前先要设想一下学生能不能完成这个科学作业,这个科学作业所涉及的材料学生能否办到,在完成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甚至还可以做一次下水作业,并与学生保持同步……总之所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合乎学生的实际,迎合学生的实际,甚至结合学生的实际。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单元时,所布置的科学作业就是让学生课外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而记录观察所得最便捷的形式就是撰写观察日记。

但对于作为一周两节课的科学教师所布置的撰写观察日记作业是很难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很难真正地得到落实,学生往往是今天写了,明后天却忘记了,今天去观察了,明天可能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去观察了。

于是我找到这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并得知三年级学生也有写日记的要求,我提出与语文老师合作的设想,马上得到他的支持,因为他也在为学生没有好的写作素材而烦恼,之后我们就将撰写养蚕观察日记的科学作业与语文课中的日记撰写作业合并,由我和语文老师共同批阅,因为与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语文老师要求是每天一篇日记,所以就迫使学生每天去观察,并记录完成观察日记。

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养蚕观察日记的完成率,而且还出现了蕴含独特发现的经典观察记录。

最后我们还将这个班级学生的观察日记适当编辑,并装订成册,参加了区种植养殖展示评比活动,还获得了一等奖。

3.莫让生成性作业变成随意性作业。

课堂教学总是具有生成性的,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冒出一些学生的独特见解或发现,而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课堂上又不便或没时间展开这方面的探究,于是很自然地给个别组或个别学生布置课外探究性作业。

但这种生成性的科学作业如果处理得当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亮点,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相反如果课后不闻不问,随着课的结束而石沉大海,那就会变成一种随意性作业,不但学生不会完成,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做一个生态瓶》时,有一个组在最后制作生态瓶的环节中发生了这样的现象:

他们带来的一条黑鱼放进布置好的生态瓶中总是要跳出来。

“老师!

黑鱼怎么会跳出来呀!

”这个小组的学生都不解地问。

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但我一看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再展开深入地研究了,只能给这个组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研究黑鱼跳出来的原因。

之后,我又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与这组的学生一起探讨起来,共同提出了许多猜想:

是不是水脏的原因?

是不是水温度的原因?

……还辅导他们设计相应的实验,让他们自己去证明。

最后还要求他们把这次的研究过程写下来,整理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此文还在《未来作家报》上发表。

“黑鱼怎么跳出来了?

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徐策等

在科学课上,我和小组内的同伴一起制作一个黑鱼生态瓶。

当我们布置好生态瓶里的环境,就把黑鱼放了进去,“扑通”一声,黑鱼跳了出来,我马上又抓跳到实验桌上的黑鱼放了回去,没过多久,还是跳了出来。

之后我们组同学又试了多次,还是这种情况。

无奈只好将其放回原来的塑料桶中。

接着我们就问老师:

   “老师!

黑鱼怎么会跳出来呀!

”因为快下课了,老师没有回答,只是让我们课外再去研究。

“是不是生态瓶中有这么多淤泥,水太脏了,”于是我们将生态瓶中的环境又重新布置,更换了干净的水,去掉了当中的淤泥,将黑鱼放回到生态瓶里。

正当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时,“扑通”一声,“真是调皮!

”又跳出来了。

“不是水干净不干净的缘故”,我们不约而同地否定。

    “可能原来地方的水温与生态瓶里的水温不一样,是不是水温不同的缘故吗?

”我和同伴们要疑惑进来,最后商量决定做实验。

我们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为了使换的水与原来水的温度一样,我们将要换的干净水装在一个塑料袋中,然后把这个塑料袋放入原来的水中,等三个小时后,水温差不多一样了,再进行换水。

换水后,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缸中的黑鱼,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十五分钟过去了,黑鱼还是在生态瓶中“悠哉悠哉”的。

我们成功了!

探索科学的奥秘真有意思!

4. 联系学生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

要让学生准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科学作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科学学习情况,知道每个单元所布置的科学作业,以及学生每项作业所完成的质量。

(1)通过校园短信平台,让家长知道所布置的科学作业。

让家长知道所布置的科学作业就会使家长支持、督促孩子认真完成科学作业,甚至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可能。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铁生锈了》时与学生一起制订了探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计划,并要求学生课外去做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随即我就通过班主任老师向每位家长发送一条科学作业信息:

各位家长:

今天科学作业是做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实验计划每个学生已经制订),并完成相关的记录,下星期的科学课上要交流的,请各位家长予以配合和支持。

在教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时就能发现,全班几乎每个同学都能保质保量完成这个科学探究性实验,我想这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通过家长会介绍科学探究方法,让家长会辅导科学作业。

科学作业不同于语数等其他学科的作业,它需要学生通过科学观察、实验、调查、制作等动手动脑的过程来完成,这就给家长辅导学生的科学作业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为科学教师也又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各种渠道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观察、实验、调查的方法,使他们会辅导学生的科学作业,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科学作业特别是课外探究性作业。

(3)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各种展示活动,让家长分享孩子的成功。

在每个学期每个年级举行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会活动中,我们都会把学生最近完成的优秀科学作品,如科学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等放在每个学生的桌上供家长们赏析,分享学生的科学学习成果,进而促使家长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支持学生的科学学习。

5.组织竞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学生完成科学作业最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同,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实验室中的“小科学家展台”、科技陈列室将学生的科学制作、科学小论文等优秀科学作业进行展示和陈列,让学生获得莫大的荣幸感;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年一届的科技节,让学生长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