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053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9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

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萎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称为萎缩

B缺血或血供中断均可引起C实质和间质同时减少

D间质不减少,常继发增生E细胞自噬小体减少

2.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骨骼肌B心肌C脑组织D脂肪组织E结缔组织

3.关于肥大,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B肥大的组织细胞具有代偿功能

C组织的肥大常与增生并存D实质细胞肥大,间质萎缩

E乳腺发育既属生理性肥大也是分泌性肥大

4.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属于

A功能性肥大B代偿性肥大C代性肥大

D分泌性肥大E生理性肥大

5.关于增生,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实质细胞的数目增多,伴体积增大B与炎症,激素和生长因子作用有关

C过度增生的细胞有可能演变为肿瘤性增生D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E增生的细胞不受机体调控,病因去除后,仍继续增生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

A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出现肠上皮

B慢性支气管炎时,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C食管粘膜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

D慢性宫颈炎时出现糜烂腺E骨化性肌炎时出现骨组织

7.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细胞膜受损,钠一钾泵功能障碍B胞质疏松透明

C细胞肿大变圆D细胞核增大,染色质边集

E严重水肿,溶酶体膜破裂

8.关于脂肪变性的改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慢性肝淤血时,脂肪变主要位于肝小叶中央

B磷中毒时脂肪变主要位于肝小叶周边

C脂肪肝的脂肪变在小叶弥漫分布

D严重贫血所致心肌脂肪变呈虎皮斑纹

E白喉外毒素所致心肌脂肪变呈红、黄相间

9.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发生于结缔组织B可发生于血管壁C可发生于浆细胞

D可发生于肝细胞E可发生于远曲肾小管上皮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璃样变性?

A高血压病的细动脉硬化B眼结膜间质中的蛋白质粘多糖沉积

C胶原纤维间多量糖蛋白沉积

D慢性肝炎的肝细胞胞质充满不透明嗜酸性细颗粒物质

E透明变性的结缔组织间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

11.关于心肌脂肪变性,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肌脂肪浸润又称心肌脂肪变性B严重贫血致心肌脂肪变性称虎斑心

C白喉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D心肌纤维呈串球状排列脂滴空泡

E心肌脂肪变不致于影响心脏功能

12.关于细胞死亡,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机体死亡后,细胞出现的自溶改变

B是活体局部细胞的死亡

C损伤因子去除后,也不能恢复

D死亡细胞质膜崩解,结构自溶

E死亡细胞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13.关于凝固性坏死,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好发于心、肝、脾、肾B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凝固

C坏死还保持其轮廊残影D细胞核凝固,胞质不凝固

E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14.干酪样坏死的特点中,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是结核病的一种特征性病变B原有结构彻底消失

C坏死灶中不见核碎屑D肉眼观呈黄白色,奶酪状

E坏死细胞蛋白质溶解液化

15.关于液化性坏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坏死组织酶性崩解而变为液态B常发生于脑和脊髓

C往往是含蛋白多,脂质少的组织D脓肿中的脓液为液化物

E细胞水肿发展的溶解坏死也属液化性坏死

16.关于纤维素样坏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B多发生于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C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D坏死物质可能是沉积的免疫球蛋白

E可能是纤维蛋白原转变而来

17.下述哪一项不符合干性坏疽?

A继发于肢体末端体表组织的坏死B合并腐败菌感染较轻

C动脉被阻塞,静脉回流通畅D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E坏死组织呈污秽黑褐色

1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湿性坏疽?

A常有全身中毒症状B具有恶臭味

C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界限不清D动脉被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E常发生于肺、肠、子宫

19.气性坏疽的特点中,哪一项不正确?

A边界清楚的开放性创伤B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

C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D坏死组织含有气泡呈蜂窝状

E全身中毒症状重

20.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细胞凋亡又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B凋亡细胞周围常有中性白细胞浸润

C凋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D凋亡细胞不发生自溶

E凋亡细胞胞浆芽突脱落,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21.女性,26岁,颌下多个淋巴结肿大,约板栗大,切面肉眼灰黄,质软,易碎的坏死物,镜下呈红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其周可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围绕,此坏死是

A液化性坏死B湿性坏疸C干酪样坏死

D气性坏疽E纤维素样坏死

22.一男性9岁患儿,咽痛,高热数天,尿常规蛋白(+),无血尿和管型尿,此时患者肾脏会出现什么病变?

A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B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

C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D肾小球玻璃样变性

E肾小管上皮急性坏死

二、填空题

1.慢性炎症中浆细胞的    小体和酒精性肝炎的小体均属于细胞玻璃样变。

2.细胞水肿亦称,玻璃样变性亦称变性。

3.纤维素样坏死主要发生于和。

4.光镜下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标志是核浓缩、及。

5.湿性坏疽的条件是动脉,而静脉。

6.器官先天性部分性和完全性未发育所致的体积小,分别称为和。

7.病理性色素沉着主要有含铁血黄素、和。

三、名词解释

1.肥大(hypertrophy)2.增生(hyperplasia)

3.萎缩(atrophy)4.化生(metaplasia)

5.变性(degeneration)6.坏死(necrosis)

7.坏疽(gangrene)8.凋亡(apoptosis)

四、判断题

()1.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在形态学的变化包括变性和坏死。

()2.一般地说,变性是可复性,而坏死则是不可复性。

()3.细胞凋亡,就是细胞自溶。

()4.坏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

 

五、简答题

1.什么叫适应?

在形态上有哪些表现形式?

2.什么叫萎缩,病理性萎缩分哪几类?

3.什么叫化生?

临床上常见哪些化生?

4.什么叫细胞死亡、凋亡?

与自溶有什么区别?

5.坏死的结局及后果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述常见类型变性的镜下形态特点;

2.三种基本类型坏死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选择题

1.D2.D3.D4.D5.E6.C7.D8.E9.E10.B

11.A12.A13.D14.E15.C16.B17.D18.D19.A20.B

21.C22.A

二、填空;

1.RussellMallory

2.水变性透明变性

3.结缔组织血管壁

4.核碎裂核溶解

5.受阻回流不畅

6.发育不全不发育

7.脂褐素黑色素

三、名词解释;

1.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肥大可分代偿性肥大和分泌性肥大两类。

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

2.细胞分裂繁殖,数目增多,有时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增生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又分为再生性增生、过再生性增生及分泌障碍性增生三种。

3.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主要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的减少称萎缩。

4.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或支持组织化生。

5.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细胞的物质代障碍,使细胞或间质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变性。

变性一般而言是可复的,但严重的变性往往不能恢复而发展为坏死。

6.活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其主要表现为质膜崩解、结构自溶,细胞的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组织的自溶性变化,坏死周围组织常有炎症反应。

7.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细菌感染而使组织腐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坏死,称为坏疽。

坏疽一般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

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8.主要是指活体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也可为病理性,如肿瘤细胞的坏死),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应。

故又称固缩性坏死。

似树叶的枯萎凋过程,所以又称凋落或程序性细胞死亡。

四、判断题

1.√ 2.√ 3.r 4.√

五、简答题(要点);

1.细胞、组织和器官能耐受、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数量的减少.。

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和分泌性萎缩5种类型。

3.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常见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及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或骨等。

4.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即死亡,死亡细胞表现为质膜破坏.往往伴发急性炎症反应;凋亡是指活体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其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自溶可表现为组织或细胞的死亡,但无炎症反应。

8.坏死的结局是:

(1)细胞坏死后发生自溶,在坏死局部引发炎症反应:

(2)溶解吸收:

(3)分离排出:

(4)机化:

(5)包裹。

后果依据:

(1)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

(2)坏死细胞的数量的不同。

(3)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差异:

(4)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代偿能力的不同有关。

六、论述题;

1.常见的变性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

镜下特点:

(1).细胞水肿:

水肿的细胞由于胞质水分含量增多,故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淡染;胞核亦增大,淡染。

轻度水肿时胞质出现颗粒状物,电镜下实为肿胀的线粒体和质网。

进一步发展细胞体积增大,线粒体、质网解体,发生空泡变,即胞浆疏松化。

当细胞肿大变圆时称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

胞质出现异常增多的大小不等的脂滴圆形空泡,可被丹Ⅲ染成桔红色。

(3).玻璃样变性:

在细胞或间质出现半透明、均质、红染、无结构物质。

可发生于血管壁、结缔组织和细胞,化学性质各不相同。

(4).淀粉样变:

细胞外的间质,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时,HE染色示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类似玻变。

用淀粉样呈色反应显示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磺时,由棕色变为深蓝色。

(5).粘液样变性:

主要为间质粘多糖和蛋白质沉积。

表现为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样基质中。

2.坏死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三个基本类型.凝固性坏死又有干酪样坏死和坏疽两种特殊类型.液化性坏死中又有溶解坏死和脂肪坏死.其形态特征:

(1).凝固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蛋白质凝固,组织细胞核消失,组织的轮设计廓依稀可见。

如脾、肾的贫血性梗死。

依病因,组织特性的差异又有干酪样坏死和坏疽。

(2).液化性坏死:

因为坏死组织蛋白质少而脂质多,或产生蛋白酶多的组织,坏死后发生酶性水解而液化,坏死组织成液状。

如:

脑、胰等坏死。

(3).纤维素样坏死:

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改变。

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样,往往聚集成片块状。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修复,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缺损后,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B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修复称为再生

C再生后可恢复原结构和功能称完全性再生

D由肉芽组织填充创面的过程称完全性再生

E由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缺损称纤维性修复

2.各种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依次正确的是

A骨骼肌>造血细胞>神经纤维B软骨细胞>骨细胞>汗腺

C鳞状上皮>腺上皮>神经细胞D分泌腺>心肌>软骨

E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

3.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

A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炎细胞B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

C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D新生毛血细管和巨噬细胞

E新生毛细血管和炎细胞

4.下列哪一项是肉芽组织不具备的功能?

A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B抗感染和保护创面C填补伤口及组织缺损

D包裹异物E修复缺损可恢复原结构和功能

5.下列哪一项不是肉芽组织实现的?

A肺肉质变B血栓再通C缩窄性心包炎

D脑胶质瘢痕E皮肤瘢痕

6.有一患者胃痛多年,X线钡餐透视发现幽门区有一约1.5cm的圆形缺损,临床诊断为慢性胃溃疡,手术后,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应是

A病变区是空洞结构B病变区是脓肿结构C缺损是胃粘膜浅层坏死

D病变底层主要是肉芽组织E病变区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增生

[B型题]

(7~11题)

A稳定细胞B不稳定细胞C永久性细胞

D造血细胞E以上都不是

7.子宫膜上皮

8.食管鳞状上皮

9.肝细胞

10.心肌细胞

11.神经细胞

(12~16题)

A完全再生B纤维性修复C生芽D再生结节E胶质瘢痕

12.糜烂性胃炎

13.心肌梗死后

14.毛细血管断裂后

15.广泛肝细胞坏死后

16.神经细胞坏死后

二、填空题

1.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将人体细胞分为稳定细胞、和。

2.肉芽组织的成分是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和。

3.创伤愈合的类型有和。

4.骨折愈合过程中,纤维性骨痂,X线呈肿块,类骨组织转变为。

5.永久性细胞是神经细胞、和。

三、名词解释

1.机化(organization)2.再生(regeneration)

3.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4.瘢痕组织(scartissue)

四、判断题

()1.因为心、脑是人生命重要器官,故其实质细胞再生能力强。

()2.心肌梗死后,基本上是由心肌细胞再生修复。

()3.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

()4.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含有肌细丝,故称肌纤维母细胞。

()5.由肉芽组织增生,修复填补缺损的过程称为纤维性修复。

()6.骨折愈合过程中,是由间叶细胞分化成软骨母细胞和骨母细胞而实现的。

五、简答题

1.纤维组织的再生过程分哪几步?

2.怎样使二期愈合的伤口,转变为一期愈合?

3.请以皮肤切口为例,简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六、论述题

1.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成过程和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第二章组织损伤的修复

一、选择题

1.D2.C3.A4.E5.D6.D7.B8.B9.A10.C11.C12.A13.B14.C15.D16.E

二、填空

1.不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2.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IL-1、TNF

3.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4.梭形肿胀编织骨

5.骨骼肌心肌

三、名词解释

1.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2.组织缺损后,邻近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

再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有完全和不完全性再生。

3.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所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由于其肉眼呈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的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

4.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并玻变,呈灰白、质硬、缺乏弹性的组织。

四、判断题

1.r2.r3.r4.a5.a6.a

五、简答题

1、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合成分泌前胶原蛋白形成胶原纤维→纤维细胞

2、将二期愈合的创面进行清创缝合,控制感染.尽可能将二期愈合转变为一期愈合.

3、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为伤口早期变化(充血,渗出),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及表皮和其它组织的再生等.

六、论述题

1、肉芽组织的形成过程是:

肉芽组织主要是血管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的毛细血管,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大量渗出物及炎细胞。

其中巨噬细胞产生PDGF、FGF、TGF-β、IL-1及TNF,及血小板释放的PDGF进一步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吞噬细胞吞噬搬运细菌及组织碎片,同时放出各种水解酶分解组织及纤维蛋白。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等。

其主要功能是;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

 

 

 

第三章血液循环阻碍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肝淤血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肝窦扩B小叶间静脉扩C中央静脉扩

D肝细胞脂肪变性E肝细胞萎缩

2.关于肺淤血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腔有水肿液B肺泡壁毛细血管扩C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渗出D可见心力衰竭细胞E肺泡腔有漏出的红细胞

3.心力衰竭细胞是指肺淤血时肺出现的

A吞噬尘埃的巨噬细胞B含脂褐素的心肌细胞C吞噬黑色素的巨噬细胞D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E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4.门静脉回流受阻时,易发生淤血的脏器是

A肝B脾C脑D肾E肺

5.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

A血流缓慢B涡流形成C纤溶酶增加

D心血管皮损伤E血小板数量增多

6.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蛋白B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血小板E淋巴细胞

7.混合血栓可见于

A毛细血管B延续性血栓的尾部C动脉血栓的头部

D疣状心膜炎E心室附壁血栓

8.由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结局是

A机化B钙化C溶解D再通E吸收

9.DIC时,可见

A红色血栓B透明血栓C混合血栓D白色血栓E层状血栓

10.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

A股静脉栓塞B门静脉栓塞C脑动脉栓塞D肺动脉栓塞E肝静脉栓塞

11.最常见的栓塞类型是

A脂肪栓塞B羊水栓塞C气体栓塞D血栓栓塞E肿瘤细胞栓塞

12.门静脉的血栓随血流运行,首先栓塞于

A肾B肠C肺D脑E肝

13.肺动脉栓塞的血栓主要来自

A门静脉B下肢静脉C上肢静脉D上腔静脉E头颈静脉

14.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A.外伤骨折时B静脉注射时C输血时D潜水作业时E分娩时

15.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依据是

A全身微循环小血管透明血栓形成B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有角化上皮C肺脏广泛出血D肺泡有角化上皮E肺泡透明膜形成

16.潜水员从深水快速升到水面时易发生

A脂肪栓塞B血栓栓塞C气体栓塞D肿瘤细胞栓塞E羊水栓塞

17.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肾、心、脾B脾、肝、肺C脾、肾、肠

D肠、脑、心E肺、肾、脑

18.出血性梗死易发生于

A肝B心C肺D肾E脑

19.肠扭转可使肠壁发生

A液化性坏死B出血性梗死C贫血性梗死D干性坏疽E气性坏疽

20.肺、肾、脾等器官所形成的梗死灶多呈

A节段性B不规则形C囊状D点灶状E锥体形

二、填空题

1.充血分为和两类。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和心力衰竭。

3.肝和肺的慢性淤血可引起组织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

4.心血管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血液凝固性增高是的三个条件。

5.透明血栓主要由构成。

6.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血栓主要来自。

三、名词解释

1.血栓形成(thrombosis)2.栓塞(embolism)

3.梗死(infarction)4.槟榔肝(nutmegliver)

5.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lurecell)

四、判断题

()1.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一般将动脉性充血简称为淤血。

()2.实质性器官的严重淤血可导致组织和细胞变性、坏死。

()3.血流缓慢或呈漩涡状流动有利于血栓形成。

()4.混合血栓构成血栓的尾部。

()5.由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称为化生。

()6.最常见的栓塞类型是血栓栓塞。

()7.减压病是在高气压环境急速转到低气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所发生的气体栓塞。

五、简答题

1.简述慢性肺淤血的镜下病变特点。

2.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

3.简述血栓的类型及构成。

4.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5.简述血栓的结局。

6.简述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六、论述题

1.试述慢性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2.试述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3.试述栓塞的类型及各型对机体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三章血液循环障碍

一、选择题

1~5BCDBC6~10DEABC11~15DEBAB

16~20CACBE

二、填空题

1.动脉性充血淤血

2.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

3.硬化

4.血栓形成

5.纤维蛋白

6.下肢膝盖以上的深部静脉

三、名词解释

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血管出现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栓塞,常见的栓塞有血栓栓塞,气体栓塞、脂肪栓塞等。

3.梗死任何原因出现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4.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槟榔肝。

5.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充血,肺泡腔除了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心衰细胞。

四、判断题

1.r2.√3.√4.r5.r6.√7.√

五、简答题

1.

(1)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充血,同时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网状纤维胶原化,使肺泡壁增宽变硬。

(2)肺泡腔除了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心衰细胞。

2.

(1)心血管皮的损伤

(2)血流状况的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加

3.

(1)白色血栓:

主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2)红色血栓:

主由红细胞构成

(3)混合血栓:

由白色血栓和红色血栓构成

(4)透明血栓:

主由纤维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