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493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docx

语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高三语文教案

语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_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课文内容浅显,“思考和练习”设计得比较具体,可以自学、讨论为主,边读边练,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答疑工作。

  2.我国大多数中学生进行科研的能力都比较差,很少有人会运用图书资料,有条件的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参观,接触一下各种目录的索引,或者到图书馆里去上课。

  3.本文.写作时间较早,有些内容已经落后于当代目录学的研究状况,教师可适当地作些补充,如“机器可读书目”(MARC全称MachineReadableCatalogue,也译成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目录的磁带目录),使学生能适应图书管理发展的形势。

  4.实物教具:

目录屉、目录卡片、有代表性的书本式目录。

  【指点迷津】

  

(一)本课重点有三:

  1.使学生获得目录学的一般常识。

  2.培养使用查考书籍资料的工具书的能力。

  3.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恰当运用。

  

(二)突破办法:

  1.从释题入手,激发兴趣。

  思考: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这个题目中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把“书目”比作“钥匙”,第四节又比作“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看什么好处?

  明确:

破折号表示后面的是解释,说明部分,是把前面形象的比喻还原为朴实的事物。

破折号前连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知识宝库,把知识领域比作珍藏宝物的库房;一个是把书目比作打开宝库的钥匙,后一个比喻是以前一个比喻为基础的。

  把书目比作钥匙是西方知识界习惯的说明,人们称书目为“一切科学的钥匙”。

德国柏林图书馆入口有一句话:

  这是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是你的。

  迷宫是古希腊神话中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常指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宫。

西方多用以比喻不掌握线索便无法解释或掌握的复杂的结构和布局。

书目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后,人们又把它比作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了。

  这里是用典,不过用的是洋典故。

  2.着眼于大处,从整体上把握,理清结构脉胳,高屋建瓴,以此带动全局。

  结构如下:

  A.说明什么是书目及其作用(1-4自然段)

  a.书目的形式及内容

  b.书目的重要作用

  B.说明书目的历史和种类(5-12自然段)

  a.书目的历史

  b.书目的种类

  C.说明怎样使用书目(13-18自然段)

  a.熟练使用书目的条件

  b.查找书目举例

  D..总结

  (三)难点突破:

  本课难点见重点第二条,要想法创造条件安排学生使用书目的实习,可以向学生介绍本校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目录,以增强实感,培养学生使用书目的能力。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一)统观全文,课文介绍了有关书目的什么知识?

  答案要点:

  文章联系实际,从广大读者的需要和接受水平出发,从各个方面说明了有关书目的知识:

说明了书目产生和演变的过程,说明了书目有“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性质;说明了目录学这一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的重要;说明了我国历史上编制书目的情况,说明了书目特别是现代书目的众多种类,说明了使用书目的方法;说明了书目的重要作用,即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

最后,还就书目对广大读者提出了希望,即要重视其作用,但又不能夸大其作用,要为获得知识“付出辛勤的劳动”。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从课文中找出实例说明。

  提示:

本课是一篇很典型的说明文,中学学过的方法几乎都用上了。

  答案要点:

本文综合运用了下定义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多种说明方法,而其中大量运用的是下列四种:

  1.下定义说明,如给书目下的定义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给目录学下的定义是“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

前者从内容、编排和用途三个方面概括了书目的本质特征;后者则着重从内容方面概括了目录学的本质特征,非常简明、精确。

  2.分类说明,如介绍现代书目的种类时,运用了分类说明的方法。

首先概括提出分类的标准,即“按著录的范围、内容、方式”分类;继而列举类别:

“有国家书目、馆藏书目、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以及书目的书目等各种形式”;然后,各自成段分述各种书目不同的基本特点。

这样,既有明确的标准,又有具体的解说,使文章内容特别明确,条理特别清楚,因而读者极易理解。

  3.举例说明,如本文在说明几种书目的使用时,举了一般书目和专题书目两个例子,并分别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即古今、中外、深浅)进一步说明怎样“灵活加以运用”。

对于例子又能按一定的顺序,即从简单到复杂,从读书到治学,由借阅小说、研究专题、查阅史料、了解外国哲学和社会科学名著到探讨革命理论进行安排。

同时,文中所举例子,都经过精心选择,因而很有代表性。

如举古今中外一些学者名人重视书目的例子,就时代说,有古有今;就地域说,有中有外;就人物身份说,有学者、有专家、有革命导师,也有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

这样运用举例说明,不仅条理更明晰,而且说服力也更强。

  4.比喻说明,如本文的标题就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以揭示书目的作用;文中又用了“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比喻书目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要意义;文末还用了“进入大门并不等于升堂入室”比喻获取知识是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因此,即使进入了大门,“要想真正获得各种知识,还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字行之间,深寓激励人们不断把抽象的事理,变成了易于感知的形象,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又加强了文章思想内容的明确性和深刻性。

  (三)本文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注意科普说明文的语言要求。

  答案要点: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通俗明白、简要易懂。

比如用了成语“汗牛充栋”,就加以通俗解释;又如文章里对“书目”“目录学”及“书目的书目”等专用概念下定义,都没有用艰深的术语,而是浅易的话语。

本来“书目的书目”,其实际性质是“三次.文献”,作者避而未提。

再如文章第三自然段中说的“有些书目还有书的内容提要,并告诉读者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读哪些书……”,是指的“解题目录”,作者因它是专门术语而未加引用。

其它,如打比方、举例子……都能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出发,注意了用浅易的语言表达,体现了“科普”这一特点。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科普说明文?

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普说明文是以传授、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说明文。

有两种:

一种是科学随笔,另一种是一般的科学说明文。

科普说明文有三个特点:

1.知识性。

科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介绍科学知识,每篇科普说明文都必须讲明一个科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单一性。

每一篇科普说明文,一般只说明一个科学现象,介绍一种知识。

切忌头绪繁多,枝蔓芜杂。

3.通俗性。

科普说明文介绍的知识多是普及性的,要用通俗易懂、饶有情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

  2.“精校精注本”应如何理解?

  答案地点:

  理解这个问题以前,首先必须明确版本和善本。

“版本”指一部分书因为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版子。

如《毛泽东选集》有最早的晋察冀边区的版本,有建国初期的,还有80年代的,这是从出版日期看的;有分卷本、合订本、大字本、精装本、简装本、袖珍本,这是从版式上看的。

同一篇文章出现的页数,有些地方的文句往往因版本不同而异。

引用时得依据权威版本。

“精校精注本”就是根据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在文字上经过精心校对,对字句的意义作了认真注释的书本。

如《围城》汇校本,《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

读书治学时,如果误选了错误较多的版本,以讹传讹,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

  (五)知识拓展

  1.同学们想想,有没有本文设有举出的书目类型?

  答案要点:

  我们还有不少经常见到“书目”类的印刷品,如各种文摘:

《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报刊文摘》,评介书刊的报纸、杂志,如《书林》、《读书》、《文汇读书周报》,还有一些供读者订购图书的书月报,如《全国新书目》、《新书报》等,它们是以报刊形式出现的。

  国内有些大型图书馆,已经采用了“机器可读书目”(MARC,全称MachineReadableCatalogue)用软盘将有关书的信息贮存起来,检索时,读者只要将所要的书名在图书馆的终端打字机输入到计算机内,由计算机来代替人来查询,查询结果会立刻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这种书目大有取代卡片式书目的趋势。

  2.世界五大图书馆藏书数量

  据有关资料,世界五大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是:

苏联列宁图书馆,藏书2500万册,手稿250万件;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1500万册,手稿90万件,地图17万张,照片300万张;北京图书馆,藏书1010万册;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藏书850万册,手稿15万件;英国皇家图书馆,藏书650万册,手稿18万件,图片500万张。

  3.《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宫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

共辑录清代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3461种,79309卷,分装为36000多册。

论坛帖:

https:

///vbb/showthread.php?

threadid=6305

铁皮鼓

 

授课时间:

八月三日中午十点至十点四十分  班级:

高三十三班

上课。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冯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这是一篇哲学https:

///论文,或者说哲学随笔。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是哲学。

生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师:

呵呵,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

我想说的是,哲学的定义很多,不同哲学家表述的方式不一样,不一样的表述又反映出不同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

比如冯友兰先生就认为,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大家注意,哲学是最高的学问,无处不在。

建筑有建筑的哲学,艺术有艺术的哲学,每个人活在世上,也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可能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用哲学眼光去看书,去看待外部世界,可能会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更透彻。

比如大家喜欢看金大侠的小说,那里面有哲学没有?

生:

有!

师:

对,大家还记不记得欧阳峰?

生:

(笑)记得。

师:

欧阳老前辈一辈子想当武林盟主,在华山论剑是出出风头,可最终疯了。

他在华山问了几个问题:

“我是谁?

”“欧阳峰是谁?

”“我在哪里?

”“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大家注意,欧阳老前辈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欧阳峰终于成了哲学家。

(众大笑)

师:

大家不要笑,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此处,这些都是关于人的基本思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关于人的思考,我们称之为价值观。

当然,说欧阳峰是哲学家是开玩笑,但人们常称哲学家为疯子却是常情。

师:

大家再看,我眼前有张桌子对不对?

生:

对!

师:

我要问大家一句:

我眼前有一张桌子吗?

(众惊讶)你凭什么说我眼前有一张桌子?

生:

看到了。

师:

我打你一拳,你眼冒金花,你的眼前真的有金星在闪吗?

(众笑)我再问,你整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仿佛是太阳绕着地球转,果真如此吗?

(众又笑)可见我们的眼睛常常会欺骗我们。

那我再问大家一句:

我的眼前真的有桌子吗?

你凭什么保证你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你们的感官没有被蒙蔽?

师:

如果我们连一张桌子的存在都不能肯定,那么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存在的吗?

是真实存在的呢还是只是我们的错觉?

如果是错觉,那么什么是真实的?

如果是真实的,那么这个真实的世界从何而来?

大家看,我们生存的世界就是这么经不起追问,而哲学就是要进行这种追问,关于世界的这种思考,我们称之为世界观。

(又举了两个例子:

飞矢不动,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师:

现在让我们小结一下。

“哲学”一词,源自古腊,是爱智慧的意思。

尚书中曾经记载大禹说过的一句话:

“知人则哲”,“知”是通假字,这个字从矢。

矢是什么意思?

生:

箭。

师:

对像射箭一样又快又准确地了解和判断事物,就是知,有智慧的人比一般人知道得快,多,准。

而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实际上,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

我们了解了世界的本质,人是怎么一回事情,才能够主动地去安排自己的人生。

师:

我们要学习《人生的境界》,看到题目疑问就来了:

什么叫境界?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师: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

这里首先要说明几个概念。

我们经常说六根清静,大家说是哪六根?

生:

眼耳鼻舌身。

师:

还有一个意。

大家可以看到,这都是我们的感官,我们通过这些感官来感知外部世界。

另外,什么是六尘?

生:

(摇头)不知道。

师:

色、声、香、味、触、法被称为六尘。

六尘基本上概括了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

同学们,这就是所说的花花世界啊,在勾引着我们。

(众笑)当六尘作用于六根,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产生种种感受,并作出不同的反应,佛学上把这种意识活动之中的主观感受称为境界。

  大家从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到众多的流派,什么禅宗啊,秘宗啊之类。

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要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寻禅不得,举目所见无非客观对象。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道的阶段。

水正流、花正开,只有静下心来谛听凝视才可以感觉到,观者正可以藉此境以悟心。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是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于刹那间顿悟。

境界这个词后来不断地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联姻。

比如清代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类似的这种境界在佛教里面表述得很多,再比如禅宗开创者慧能一则著名公案: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大家经常见到武侠小说里和尚双手合什,(师作双手合什状,生笑)嘴里嘟嚷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

(笑)不知道。

师:

我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

从前有两个和尚要过一条河,有一个女子也想过河,水大,过不去。

老和尚就背起这个女子过河。

到了河对岸放下这个女子,两个和尚继续赶路。

走了好一阵,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老和尚:

“师父,你不是说出家人不近女色吗?

你为什么要背女子过河?

”老和尚回答:

“我把她背下河就放下了,可你到现在还放不下。

”(众大笑)

师:

明白了吗?

生:

有些明白了。

师:

老和尚虽然背女子过河,但心中无色,色即是空。

而小和尚虽然没有背,但背上是空,心中有色。

这两个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

(众笑)我想起了以前演过的一个电影《少林寺》,里面有一个和尚爱喝酒,经常念叨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他的境界可能比那里谨遵戒令的和尚要高,因为戒令毕竟是有形的东西。

师:

好了,明白了境界是怎么一回事情,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最多用五分钟时间看完课文。

(学生看书)

师:

(五分钟后)现在都把书合上,我有几个问题要请教大家。

第一个问题:

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生二: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境界。

师:

境界?

艺术境界还是其他境界?

生:

精神境界。

师:

对,这位同学把握得很准确。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能更具体地说一说哲学的任务吗?

生二:

(说得很长,从略)

师: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

基本上表达出了冯先生的意思。

我再问同学们,课文中提到哲学任务的共有几处?

(有同学想翻书)请不要打开课本。

生:

(纷纷摇头)

师:

一共有四处。

那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应该把这四处答案综合一下,才是哲学的基本任务?

(生点头)这一课劈头第一句就问,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按照我们一般的阅读习惯,这是罩着全文的。

但大家要注意,平时读书,要找全相关的信息。

如果是高考,问你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如果只答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认为是不完整的,没有筛选出所有相关信息。

记住了吗?

生:

记住了。

师:

好,我再请一个同学回答另一个问题:

冯友兰所说的四个境界分别是什么?

生三: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师:

非常好!

这个同学记忆得非常准确。

我要再刁难你一下,能不能说一说这四种境界的含义?

生三:

(逐一解说,说得非常好)

师:

请问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

生三:

***

师:

我记住这位同学了!

她说得太棒了!

基本上把这篇课文的四种境界已经理解得差不多了!

下面我再叫一个同学:

这四种境界是怎么来划分的?

生四:

按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师:

说得很好。

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叫觉解?

生四:

(表达不太流畅,但说出了大意)

师:

这位同学说得棒极了!

那我问大家一句,一个人境界的高低与所做的事情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生:

没有。

师:

那由什么来决定?

生:

觉解程度。

师:

对,大家说得非常好。

我举一个例子,喝水大家都会吧?

(众笑)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信不信?

(又笑)你渴了就喝水,冷了就穿衣,这是什么境界?

生:

自然境界。

师:

现在我不但要喝水,还要喝纯净水,矿泉水,因为能治病,起码保健,这是什么境界?

生:

(笑)功利境界。

师:

现在我要喝水,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

这是什么境界?

生:

(大笑)道德境界。

师:

我现在接着喝水。

我已经意识到了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我喝水是因为渴,因为我必须顺应自然,与自然宇宙一体。

这是什么境界?

生:

(笑)天地境界。

师:

可见,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呀。

大家以后要多喝水,有益健康。

(生大笑)我再讲一个事情。

有一个文字学家批评一个粗识文字的人写了错别字,旁边有人就说了,这个字是通假字。

文字学家说,我写出来就是通假字,他写出来就是错别字。

大家听有没有道理?

生:

(笑)有道理!

师:

有什么道理,不明摆着强词夺理嘛?

生:

他们觉解的程度不同。

师:

对,我们现在做一个小结。

《人生的境界》主要是讲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途径是靠觉解,因觉解不同,人生的境界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境界。

这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讲

邓浩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课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

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教学步骤

一、说“木叶”

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

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三、给下列词语注音

A.袅袅()桔颂()灼灼()皋()

B.征戌()瘐()缠绵()褒()

C.翩()荃()干燥()漂零()

D.漂泊()迢远()桅杆()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特征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树木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味:

饱满疏朗

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树木秋风叶落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

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二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

“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

“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出处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作者出处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出处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出处

5.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作者出处

二、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层岭,。

(吴均《谷柳恽》)

2.,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

(曹植《美女篇》)

4.日暮风吹,。

(吴均《青溪小姑歌》)

5.,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三、鉴赏下面一首古诗:

咏蝉①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注: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风三年(678年)。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②西陆:

指秋天。

③南冠:

指囚徒。

④玄鬓:

指蝉。

试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方面鉴赏这首诗。

答案:

一、1.屈原《九歌》2.谢庄《月赋》3.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4.王褒《渡河北》5.萧纲《折杨柳》

二、1.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3.落叶何翩翩4.叶落依枝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三、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涛人借对蝉的吟咏,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的品性,但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的思想感情。

唐诗中的“柳”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