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4806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绪论.docx

《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绪论.docx

绪论

物流管理基础

同学们:

当您从超市的货架上取下一件商品,放入自己的购物蓝时,您可曾想过:

这件商品经过了多少历程,才到了您的手中?

一个面包要从种小麦开始;

一件衣服要从种棉花开始,或者从开采石油开始;

一辆自行车要从采矿开始……。

商品从原材料采掘开始,经过制造、流通、消费到回收的全过程都包含了物流。

我以这段话作为开场白,就是要告诉大家,物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的内涵和外涎十分丰富。

我们都十分荣幸地介入了“物流”。

一、自我介绍

二、学习专业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业性强

专业课是按各专业的特点设置的,其中涉及到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专用名词、专用术语,新概念很多,因此在预习功课和听讲过程中要加强对专用名词、专用术语的理解。

一句语中有一个专业名词不懂,这句话就等于没听,所以,上课要专心听讲。

堂堂必须到,不能缺课。

2、专业课的逻辑推理关系没有基础课那么强

专业课的逻辑性不强,因果关系,不直接、不对应,不像数学公式推导、化学方程式配平那样严密,甚至于有些纯粹就是经验积累,是概念,所以不能用学习基础课的方法来学习专业课。

要靠积累,靠领悟。

3、知识面宽乏,涉及面广

工业、农业、航天、航海、军事、商业、气候、气象、风土人情……

要从更宽、更高的角度来俯视专业课程。

△注意查阅专业书刊,增加自己的感性知识,扩宽知识面。

△注意在日常生活观察和抽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电视、书刊、日常例……)为以后从事专业做铺垫。

4、课堂纪律:

我们今天开始讲的《物流管理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入门课,是专业课的序曲。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给同学们建立一个有关物流的基本概念——搭一个框架。

什么是物流?

它的经络是什么?

是我们这门课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物流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管理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领域,其基本任务是围绕物资的储存与运输,对物资进行计划、管理、检验、包装、分拣,将物资按照用户的要求,以最低的成本,送到指定的地点。

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完成对物资信息的传输与反馈、载体回收等工作。

由此可见,物流既是技术,又是管理,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

我们所开设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是多学科边缘搭界专业,其专业跨度很大,行业跨度很宽。

海、陆、空、水、运、企业、商业……

工业——企业生产物流

商业——物流与配送

政府——物流规划、教育、法规、法律、市场规范

公路、邮电、航空、海运……有物必流。

我们要研究的是物畅其流。

我们学校是率先在国内创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少数几所院校之一,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物流专业学生(国家关于物流的标准定义是2001年下半年出台的),当时国内有物流专业的院校不足10所,现在已不下百所,在校生上万人,其中不少学校是在原有的储运专业、运输专业、海运专业改名而成,各有特色。

民办院校更是风起云涌,甚至是龙虾混杂。

从专业方向设置上,我们想将其办成技术+管理的特点,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门技术管理人才。

按时这样的办学思路,前期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有:

物流管理基础

物流机械设备

物流配送中心设计

企业物流

物流包装

电子商务与物流

运输与配送

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

供应链管理

2000~2005年,先后出版了《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配送中心设施及设备设计》、《物流配送中心拣货系统选择与设计》、《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技术》等一大批物流工程方面的丛书。

基于前期的积累,我校于2004年取得了教育部首批《物流工程》专业学士点(全国共九个),开始了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2007年停止了《物流管理》专科招生。

 

物流管理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物流概述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物流自古有之。

人类从事的劳动是“物质”活动,有劳动就有物流(不是书中讲的有商品经济才存在物流)。

远古时期,一只羊换两匹布,是典型的商品交换形式,布匹已是人们的劳动成果,与羊进行交换的过程形成了物流。

物流的概念,经历了从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的演变。

PhysicalDistribution直译为“物的流通”,这阶段,仅考虑到实物分配、货物配送,做好后勤保障,起桥梁作用。

Logistics——考虑是物流的全过程—→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处理、全面系统地考虑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的问题,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升华。

Logistics是军队用语,原意是兵站学,据说是来自法语。

兵站——是一个消费站,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武器、弹药、食品、医药,及时准确的军事情报……。

兵站学Logistics实际上就是研究后勤给养的科学。

美国的兵站是全球最发达,全球各地几乎都有美国驻军,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兵站不及美国发达。

纵观历史,美国一直是在他国领土上作战的。

一战在欧洲。

二战在欧、亚、太平洋,后来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以及眼前结束的伊拉克战争。

美国为此付出了巨额军费,用于军品的运输、保管、分配发放、信息反馈与补给,从整个供应链上保证战役的胜利。

战争创造并发展了物流,物流的鼻祖在美国。

物流在日本最热的时期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这个时期是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经济由复苏转向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资的大量涌流,造就了物流业的繁荣。

(那时,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工不工、农不农、学不学)。

当时对“物的流通”PD的一般理解是:

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一个侧面(市场经济都是搞商业运作和商品流通),与物流对应的概念是商流,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商品流通活动。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物流的目的——完成商品实体从卖方到买方的空间转移,克服商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商流的目的——完成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到买方的转移,赚取商业利润。

有供求关系必然会发生买卖关系,通过买卖关系来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必须通过物流来实现从商品生产(供应)地向使用地的转移,因此物流与商流总是结伴而行。

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发现:

商品零售价中一半是商品成品,而另一半是相关的流通费用。

1962年,美国经营学者德鲁克(PFDru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的论文,指出消费者所支出的商品价格的50%是与商品流通有关的费用,即物流费用,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领域,是继原材料加工成本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第一利润源泉”——降低原材料消耗

“第二利润源泉”——降低劳务费用

“第三利润源泉”——物流费用,它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1965年)当时,美国的企业在生产领域的机械化、自动化迅速发展,大量应用计算机来处理生产和销售领域的问题,使得在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生产加工费用方面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企业生产物流之外的运输、仓储、配送、库存等商业物流领域,仅在物流环节上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空间。

明智的企业决策者,开始把目光转向物流,物流管理开始从分散管理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转变。

通过对物流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与效率化,在保证物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总费用的最低化,是物流管理的核心任务。

二、物流的定义

关于物流的定义,非常宽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出于当时的发展水平,以及对物流运作的不同侧重,有很多的定义(不下50种)。

我们没有必要一一解剖这些定义,只要理解它的实质内容就行了。

我国政府对物流的定义(GB/18354—2001)是: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我个人的理解:

物流就是“物”的流动,是物在人的控制下的有序流动过程。

首先,这里强调的是“物”。

其次是“在人的控制下”,离开人的控制,或者处于失控状态的物也不在此列,如雪崩、塌方、泥石流、天际星雨、物体遂落、大坝决口等。

物流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将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进行物理性移动的活动。

物流中的物,泛指一切物资质资料——物品、物资、物体、物料。

流,泛指一切运动状态——流动、移动、运动、转动。

物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空间状态的变化,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二、时间的转移,使物资产生时间效果,其中包括静止状态的流动——储存。

注意:

物流通常只改变时间和空间,不改变物的形状和性质,这是物流与其它加工业的区别和界限。

从国家对物流的定义中,明确了物流是实体流动过程,强调了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之间的概念,并且诸多物流功能的有机结合。

这个定义含有很大的商业物流成份,而企业生产物流色彩较淡。

三、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自从2001年国家经贸委、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等六部委联合颁发了《加快我国物流产业的若干意见》后,中国刮起了一股物流具风,成千上万家运输公司更名为物流公司,仅咸阳市就有几十家,上海市国道沿线物流公司林立。

于是乎,运输和物流划上了等号。

运输和物流不能混为一谈。

从国家物流定义中可知,物流是八大功能的有机结合,运输仅是八大功能之一,是物流活动的核心功能要素。

1、物流与运输是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同类事物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

特征

1、物流是一个人一机系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物流是一个不可分系统。

3、物流是个动态系统,要用动态以观点,随时处理外界的各种变化与政策、天气、通讯、交通、环境、手段、材料等,生产状史、需求变化、能源波动、企业间关系、股市行情,进行修改、完善、甚至变革。

4、最后是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其表现在:

物流边界广——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储存、配送等。

物流范围——生产、流通、消费。

物流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运输是构成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之一,要实现物流的目的,仅靠一个功能——运输是无法完成的。

(物资在哪提取?

用什么手段装车装船?

运到什么地方?

怎样分发?

现代物流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高效率地完成物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空间转移过程,要达到经济合理、低成本、高效率,单靠运输一个环节显然是不行的。

买市场下的消费者个个挑剔,特别难伺侯。

需求多样化使得传统的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国外的汽车,30—40%都是特殊订货——如桃木色的扶手,H型方向盘),因此,大批量的直达运输难以满足小批量特殊订货、迅速配送的要求,而小批量直达运输又会使物流成本过高、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配送。

这就需要借中间环节——物流配送中心来解决。

在物流配送中心内保持一定的周转库存,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样既能实现从厂家到配送中心之间高效率、低成本的大批量运输,又可以实现在配送中心到用户之间的小批量及时配送。

有效解决运输成本与及时配送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有效地控制物流总成本,单靠运输是不行的。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手段。

RightProduct产品

RightQuantity数量

RightPrice价格

RightTime时间

RightPlace地点

显然,要实现5R单靠运输是不行的。

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3、传统的运输活动、运输管理重视的只是运输本身的合理化、科学化问题,并没有将其从物流系统的高度来分析、规划和管理。

如:

车辆空驶、迂徊运输、运输路线规划等问题。

4、物流是运输发展的高级阶段,运输是物流的雏形、初级阶段。

只有在建立了完善的现代运输网后,才有可能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发达国家已完成运输网,属运输方面的业务,都由物流部门来做,就像看病要上医院一样)这需要市场运作规范、法制健全、诚信到位。

5、运输说到底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过程的一部分,它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反过来,社会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也对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运输业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要求,物流管理便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6、集装箱的出现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条件。

集装箱的出现使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公、铁、水、空)的联运成为可能。

被称为运输领域的一场革命,也为实现快速、便捷的物流提供了管道和手段,使物流一体化成为可能。

四、物流概念的发展

自上世纪50年代,物流概念诞生以来,其内涵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概念不断更新。

最初物流概念的出现,是在大型企业内部,围绕企业内部生产物流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的,经过物流的完善与整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之后,中小企业开始借鉴、引用,也政绩不凡。

经济学家发现后又将其引入宏观经济领域加以运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日本例)。

物流的概念逐步出现在物流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行政法规、物流政策与标准。

因此,物流概念产出于企业生产、得益于流通销售、漫涎于整个供应链。

我们来看看PD(PhysicalDistribution)特征:

1、局限在销售领域、产成品→顾客之间的,不包括采购物流。

2、物流合理化只在物流内部,没有与生产、采购实现一体化。

而Logistics的特征:

1、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在制品生产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2、从被动的、从属的PD地位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

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管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是物流的雏形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的管理,旨在降低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上。

如怎样降低运价?

哪一种运输工具运价更低?

等等。

多数企业物流意识淡薄、管理粗旷。

(二)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人们普遍重视物流,企业内部设立了物流管理部门。

物流管理属于企业策划部门,它是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运用系统的思考方法对整个企业物流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和配置。

不再把仓库和运输分别对待,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寻找出合理化的管理方法;不是追求个别功能的最优化,而是追求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譬如:

拼命提高库房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而忽视运输能力的提高与改善;追求物流包装的完整性,而忽视物流成本的增加等等。

到了系统化管理阶段是从系统的观点来考虑,物流的合理化问题,如提高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改进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完善运输手段,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储保管效率等。

这些工作都由物流部门来完成的,目的是推进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

能否推动?

其它部门是否配合?

(三)领域扩大阶段

在这个阶段,物流部门的一些合理化的意见,会影响到企业生产和销售计划的制订。

也就是说,生产和销售部门基本上能采纳物流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造什么、造多少、什么时候造、销售计划……

这些建议包括:

物流部门有了发言权,能用物流理论间接地指导生产和销售。

但,当物流服务与销售成本有冲突时,还是先考虑销售,然后才是物流服务,缺乏系统的思想和战略眼光。

这就是物流部门对生产和销售的有限性。

(四)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

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的特征是“不生产、不采购、不移动尚没有确定销售对象的商品”,只有这样,企业内物流量才会朝着缩小的方向变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供不应求,便会因缺货而丧失商机;

如果供大于求,便会因库存增大而使资金固化。

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导致企业绝对收益下降。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准确把握每一种商品的市场销售动向,尽可能地根据市场销售动向,及时来安排生产和采购,改变过去那种按照预测安排生产和采购的方法。

Logistics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思考之上的物流管理方式。

(五)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

建立在Logistics思考上的物流理方式固然不错,问题是——如何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

厂家对的是批发商、批发商对的是零售商,零售商对的是消费者,甚至于中间还有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三级批发,中间这么多环节,使厂家无法真正掌握销售的真实动向,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提供了销售假象(大宗订货合同回扣,批发商决策失误……)这些假需求可就吭死厂家了。

多订的货物要退回厂家,使库存增加,资金固化,收益下降。

对于这样的问题Logistics是无能为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Logistics是单挑——局限在个别企业内部的物流运作。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涉及到企业外部,即整个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

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一个将交易关联企业整合进来的系统,即将厂家到消费者所有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系统。

这种系统使得物流管理达到了炉火炖青的境地,是物流管理的高级阶段。

这五个阶段,反映了物流管理发展的历程,也可作为判别物流管理水平的标尺。

五、物流的领域

(二)从物流活动主体划分

1、微观物流(企业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围绕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展开的物流。

微观物流是研究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问题。

物流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工商企业,它们在生产和流通活动中产生了对物流的需求,其根本任务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用户的物流服务水平,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品销售等。

微观物流可以由工、商企业自己承担运作,也可以委托专业物流企业承担,可控性极强。

2、中观物流(地区、部门物流)

中观物流是从一个地区或部门、行业的角度来观察的物流活动,研究其中的物流合理比问题。

(如某城市物流合理化问题,粮食物流合理化问题等)

(秦都区西兰办物流规划)

3、宏观物流(国民经济物流)

宏观物流是站在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宏观物流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产业政策和市场法规,负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西康高速、西汉高速、西安三环),为物流事业的发展创造宏观环境,促进全社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与效率化等。

(三)从物流活动的范围划分

六、中国物流的发展现状

在物流概念风雨80年的历史中,物流概念的内涵不断增加,外涎不断扩大。

伴随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的理论和实践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企业和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物流活动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引入的,短短几十年历史。

目前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理论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从上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出国考察学习,陆续出版了一批物流论著,但都无权威性,说教形书籍较多。

部分学校设立了物流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陆续开展,但层面均较低,院校物流研究刚刚起步。

(二)企业的物流意识逐步增强

物流的概念正在普及,企业开始觉悟,并逐步得到重视,但物流学科建设和(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尚不成熟。

一些大型企业开设物流部,并开始构筑现代物流系统,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三)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

如中储、中海、宝供、海尔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它们能以货主为中心,将物流服务作为重点,按照供应链的模式开展物流业务。

有些是本企业的后物流配送,有些已将物流服务范围扩大到其它行业领域。

如海尔物流,陕西06年内KM。

四、物流技术和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日趋完善。

物流节点:

(发展迅速)港口、车站、空港、货物枢纽、物流中心。

技术装备:

(开始应用)立体自动仓库,货物分拣系统,流通加工设备,专业化运输工具,工厂物流自动化(红河物流)。

五、宏观物流管理得到加强

2001.3六部委下发《关于发展现代物流的若干意见》

现在是我国物流发展的萌芽期,即将步入快车道。

但地区发展不平衡、技术装备落后、物流产业政策、法规不完善、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现象比较严重,无论微、中、宏观物流都比较落后,物流管理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争赶上世界潮流。

 

第二节物流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物流管理的目标

物流管理最基本的目标——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最满意的物流服务。

明确:

物流是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物流管理的范围

物流管理是对所管理的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分析与评估。

分为战略管理、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作业管理三个层面。

(一)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战略管理是从长远发展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物流的发展目标,物流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物流服务水准和物流服务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物流战略因企业而易。

(二)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

战略通过战术、手段或工具来实现,将必要的软硬件作为一个系统。

主要是设计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确定物流运作方式和程序,并对系统的运营状况进行监控、反馈与调整。

(三)物流作业管理

主要是制定物流作业计划,对物流作业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物流质量进行跟踪与反馈。

三、物流管理的基本课题

物流管理是个专业跨度大,行业分布广,学科跨度大的专业,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经济到社会,无所不及。

哪儿有人类生产活动,哪儿就有物流,哪儿有消费,哪儿就有物流,哪有流通,哪儿就有物流,一句话,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物流。

(一)工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课题(微观物流)

工业和商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其物流管理基本上局限于企业内部,受外部的影响较小,有较强的可控性。

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可通过生产物流合理化来降低生产物流成本。

商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通过商业物流合理化来降低经营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物流意识淡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职能部门。

即便重视物流管理,也只是对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的某个功能要素进行个别管理,而对整个企业物流各个功能要素的系统(采、供、生、销、反馈)规划与管理还很薄弱,物流运行成本还很高。

现代物流管理已不只是局限在某个功能要素物流费用的最小化上,而是通过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来实现整个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即以长远的眼光和战略的观点,将物流及其服务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来追求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和长期化。

如:

①海尔空调电话回访

②联想电脑,用户打分……

(二)政府方面的物流管理课题(宏观物流)

1、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近十年来,我们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公路、铁路、港口、空港(桥梁、涵洞)(西康高速170KM投资147亿,西康铁路遂道近18KM一洞贯穿长水等,西部大开发一期陕西公路建设总投资2000亿)等为对象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运输线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的通车里程有大幅度的提高,综合运输网的运输能力大为改善。

这些都属于物流干线建设。

但对物流节点的建设(如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重视程度不及干线,或者说发展很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干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而节点建设往往是由物流企业来投资并加以运作的,小额资金解决不了问题,大额投资风险大,难筹措、信贷支持不力等。

一座像样的物流配送中心耗资约1000万元以上。

这些需要政府在土地使用、融资、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

只有在点、线均衡发展,能力配套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物流规划与运作,才能使宏观物充得到健康发展,否则,赶起国际物流只能是句空话。

2、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各级政府要对所管辖的物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各项政府法规、协调物流相关企业和部门的行动,改变现有的条块(如地区运输公司)分割,各自为政,行业垄断和行业壁垒,实现物宏观环境的优化,从根本上改善宏观物流现状,提高社会的物流运作效率。

3、培养和发展物流市场,鼓励竞争,支持企业联合。

竞争总是与市场结伴而行、物流市场的发展,同样要引入竞争机制,要打破行业垄断,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将薄弱的、欠缺的、有限的物流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运作仅靠企业是无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