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4436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项目基坑内支撑拆除安全施工方案.doc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企业综合管理方针:

创文明环境,建精品工程

华祥苑茶业国际贸易中心

基坑内支撑拆除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五日

3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1.1基本概况 4

1.2场地周边环境:

4

1.3基坑支护概况 5

1.4基坑监测概况 6

二、编制依据 7

三、施工计划 8

3.1技术准备 8

3.2劳动力和机械设备计划 8

3.3各道支撑体系拆除进度计划 9

3.4总体拆除工况简述 9

四、施工工艺技术 11

4.1施工流程 11

4.2支撑体系拆除要求:

11

4.3工序施工要点 11

4.5支撑体系拆除顺序 13

4.6支撑体系拆除方法:

14

4.7混凝土结构成品的保护措施 15

1、柱墙插筋保护措施 15

2、剪力墙插筋保护措施 15

3、混凝土板的成品保护 16

4、后浇带和预留洞口成品保护 16

5、钢格构立柱的保护 16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7

5.1安全施工措施 17

5.2文明施工措施 18

六、应急预案 19

6.1总则 19

6.2危险源辨识 19

6.3应急救援机构 22

6.4危险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原则 25

6.5关闭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26

七、基坑监测监控 26

7.1监测要求 26

7.2监测项目 26

7.3监测点布置 27

7.4监测频率要求 27

7.5监测数据报警值 28

7.6监测方法 29

八、相关计算书:

29

附图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企业综合管理方针:

创文明环境,建精品工程

一、工程概况

1.1基本概况

拟建的华祥苑茶业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南投路北侧,台东路东侧,交通便利。

场地原始地貌属残丘坡地。

拟建地块南侧为待建的越海营运中心用地,北侧为市政绿地,西侧为雀氏运营中心,设2层地下室,东侧为鸿星尔克营运中心,设3层地下室。

本工程由23层办公楼及4层地下室组成,采用框剪结构,室内设计地坪标高为14.00m。

总建筑面积为53064.091m²,地上建筑面积为38299.311m²,地下建筑面积为14764.78m²。

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层,基坑支护体系采用土钉墙、灌注桩结合两道内撑梁及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体系。

各参建主体如下:

建设单位:

厦门华祥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

厦门新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厦门天和项目管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

1.2场地周边环境:

拟建的华祥苑茶业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南投路北侧,台东路东侧,交通便利。

场地原始地貌属残丘坡地。

拟建地块南侧为待建的越海营运中心用地,北侧为市政绿地,西侧为雀氏运营中心,东侧为鸿星尔克营运中心,周边无地下管线。

具体总平面图如下:

基坑总平面图

1.3基坑支护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近似矩形,东西向长81m,南北向宽64m,基坑面积约4800m2。

1、支护结构设计概况:

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1.1。

基坑围护结构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2道钢筋砼内支撑。

支护结构共分为7个剖面,其中:

支护桩采用旋挖灌注桩D1000@1500,共127根,灌注桩桩长为14.1~22.1m。

支撑桩采用∅1000冲孔灌注桩,共14根,立柱桩端持力层桩长不小于15m,桩底进入强风化花岗岩3m以上,立柱采用钢格构柱。

冠梁(GL)截面为1200mm×800mm,支撑梁(L1~L2)截面分别为1000mm×800mm、800mm×800mm,腰梁(YL1)截面分别为120mm×800mm、300mm×1100mm;围檩截面为450×450mm,地下室外墙与灌注桩间采用400厚C30支撑层进行反撑。

冠梁顶砌筑砖砌挡墙,设置截水沟、止水台。

桩间土及上部放坡道面支护采用喷射50厚C20混凝土,内挂φ8@300×300钢筋网。

2、内支撑梁设计工况:

冠梁与第一道内支撑梁面标高为10.4m(相对-3.6m),第二道内支撑梁面标高为3.4m(相对-10.60m),顶板、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负四层结构板面标高分别为12.050(相对-1.950)、8.80(相对-5.200)、5.10(相对-8.900)、1.400(相对-12.600)、-2.500(相对-16.500)。

立柱桩由∅1000冲孔灌注桩加钢格构柱组成,支护桩和立柱桩混凝土标号均为C30。

内支撑体系由现浇砼支撑梁组成,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素混凝土垫层的强度等级为C15。

内支撑梁与地下室结构关系图

1.4基坑监测概况

本工程基坑监测由第三方进行,监测频率为一周一次,换撑和拆除施工阶段将增加监测频率,在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改为1次/天。

根据近期监测报告显示,基坑倾斜、水平位移、沉降和应力等均在规范和设计的要求范围内。

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二、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

2.1法律法规:

《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

2.2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3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47-2004

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80-91

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14

《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辩识与监控技术规程》

DBJ13-91-2007

2.3相关文件规定: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闽建建[2010]41号);

《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闽建建[2009]12号);

《厦门市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管理规定》(厦建科[1997]002号);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关于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实体质量监督的若干措施》(厦建质监[2007]14号);

2.4其它相关资料:

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包括“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监测点布置平图示意图”、“基坑支护结构平图示意图”、“剖面图、大样图”等相关图纸;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三、施工计划

3.1技术准备

及时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正式施工前进行三级技术交底,即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操作工人,交底内容及要求包括工程概况、进度质量目标、施工部署、技术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施工安全、成品保护等。

3.2劳动力和机械设备计划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人)

工作内容

1

镐头机操作工

4

支撑梁混凝土凿除工作

2

空压机操作工

8

支撑梁混凝土辅助凿除工作

3

挖机操作工

4

支撑梁混凝土清理工作

4

运输车操作工

4

支撑梁混凝土清理工作

5

气焊工

8

支撑梁钢筋割除工作

6

电工

2

负责空压机布线维修工作

7

杂工

若干

其他工作

注:

表中数据仅供施工备料参考,不作为其他依据。

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数量

工作内容

1

镐头机

4台

支撑梁破除

2

空压机

4台

支撑梁辅助破除

3

挖机

2台

混凝土碎块清理

4

小型运输车

4辆

混凝土碎块外运

5

小铲车

2辆

混凝土碎块归堆、转运

6

汽车吊

1台

吊运拆除、清理等机械

7

其他

若干

依现场实际情况

注:

表中数据仅供施工备料参考,不作为其他依据。

3.3各道支撑体系拆除进度计划

序号

施工工序

工期

(天)

2015年

上旬

中旬

下旬

1

机械进场、准备

3

2

内支撑梁拆除

15

3

废钢筋清理

5

4

渣土归堆、外运

5

5

机械退场

3

3.4总体拆除工况简述

工况一:

施工地下四层地下室,并在地下四层地下室顶板处分别设支撑层。

在地下室第四层顶板、支撑层达到设计强度后:

1、拆除第二道撑,并开始施工地下室四层相关结构构件。

2、第四层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间按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回填。

工况二:

施工地下三层地下室,并在地下三层地下室顶板处分别设传力短柱层。

在地下室第三层顶板、支撑层达到设计强度后:

1、开始施工地下室三层相关结构构件。

2、第三层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间按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回填。

工况三:

施工地下二层地下室,并在地下二层地下室顶板处分别设支撑层。

在地下室第二层顶板、支撑层达到设计强度后:

1、拆除第二道撑,开始施工地下室二层相关结构构件。

2、第二层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间按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回填。

工况四:

施工地下一层地下室,并在地下一层地下室顶板处分别设支撑层。

在地下室第一层顶板、支撑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间按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回填。

四、施工工艺技术

4.1施工流程

(1)机械拆除流程

人材机进场→大型汽车吊吊放镐头机→楼板面保护→拆除支撑次梁→拆除支撑主梁→钢筋、砼分离→整理废钢筋→渣土归堆→渣土装车外运→施工完毕退场。

(2)钢筋切割整理流程

镐头机凿除支撑混凝土→气割工人准备气割工具→安全距离切割支撑上层钢筋钢筋→待混凝土大部分脱离支撑后切割最下层钢筋→废旧钢筋整理归堆→吊装外运。

(3)渣土清理流程

人工清理渣土→小挖机清理→人工归堆→小铲车归堆→渣土堆放到指定的区域→塔吊转运至基坑边装车→渣土外运。

4.2支撑体系拆除要求:

(1)组织施工工艺流程,先换撑、后换撑;

(2)确定拆除顺序,拆除顺序应与围护设计工况一致;

(3)明确支撑拆除要点;

(4)做好基坑监测和应急措施;

(5)做好支撑拆除时对已施工地下室及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

4.3工序施工要点

1、楼板面保护:

在基坑内支撑梁破碎区3米范围内铺设一层九合板及两层竹笆片;在镐头机定点作业处下方铺设钢板。

2、内支撑体系拆除时应达到如下条件:

下方梁板(或底板)和支撑层(或传力板带)均达到80%设计强度,并在梁板后浇带和车道洞口回顶设置完成。

内支撑拆除应在作业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及换撑完14天后,方可上拆除机械,且该层梁板下方的支模架均应保留至支撑梁拆除完毕。

3、支撑梁拆除利用镐头机和空压机结合人工操作,对支撑梁采取从两端对称、分层凿除的方式进行破碎,钢格构立柱处保留10cm~20cm的端头待钢格构立柱拆除时一并清理,破碎区域周边5米范围内设置隔离带,严禁非相关人员靠近,确保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