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4387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0.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城市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岚县建成区及城郊污水管网改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岚县建成区及城郊污水管网改建、新建工程

项目总投资:

3340.66万元,近期投资1400.20万元

工程内容:

近期建设为完全解决目前大量污水随污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的问题,共铺设4条干管。

干管一解决东阳涧村污水直流河道问题,管网接至岚河北路现有污水管网内;干管二解决上明河河道两侧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问题,管网由北向南铺设至岚河北路经提升泵站提升至岚河北路现有污水管网内;干管三解决岚城河西侧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问题,管网由北向南铺设至污水处理厂(二期)主干管上;干管四解决马家坪移民新村及岚县工业园区目前没有配套污水管网问题,沿省道由北向南铺设汇至污水处理厂(二期)主干管上。

近期共建设污水管网6245m,管径为De300-De600。

远期建设为补充规划范围内尚未建设污水管网的地区,设计随规划道路的建设一并铺设。

远期建设管网长度为28223.4m,管径为De300。

编制单位:

山西协力城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岚县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1.2编制依据

(1)《岚县建成区及城郊污水管网改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岚县城区排水(污水)工程专项规划》(2015-2020);

(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BG50788-2012);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8)现行国家有关设计手册、规范

1.3编制原则

(1)合法性原则:

本可研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要求,符合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彻底解决城市污水随意排放为目的,充分利用原有管道。

(2)合理性原则:

本可研报告污水管道的铺设,力求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3)规范性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力求内容完整、形式规范,深度符合相关要求。

(4)根据目前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进行污水管网建设,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4编制范围

本次可研主要是完善岚县建成区及城郊污水管网,主要解决目前部分排污口直接排入河道并造成河流污染的问题,形成岚县完整的污水收集系统。

1.5工程内容

1、针对目前城区污水管网现状情况(大量污水随管网直排入河道),提出解决方案。

并结合总体规划、排水专项规划等,对远期建设情况做出合理、经济的设计方案。

2、计算本建设工程的各项费用和工程投资。

1.6主要结论及技术经济指标

(1)本次可研设计范围为岚县建成区及郊区污水管网改建和新建工程。

(2)根据现状实际情况,结合规划,确定分期实施目标。

近期主要解决现状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问题,远期建设为建成区管网。

(3)污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柔性胶圈接口。

(4)本次污水管工程总投资为3340.66万元,近期建设投资1400.20万元。

(5)本次管网工程拟定近期建设期为2017年,远期建设期至2030年。

第2章工程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城市概况

岚县属山西省吕梁市辖县,地处省境中部西侧,位于吕梁北,忻州南,临太原,为吕梁山北段重要的区域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岚县地理位置约介于北纬38°05′00〃~38°26′11〃,东经111°21′43〃~111°50′02〃之间。

岚县海拔较高,地势平坦,号称“天上云间”。

岚县位于汾河水库上游23公里处,全县行政区划分为8个乡,4个镇,334个自然村。

全县总面积1508.9km2,耕地48万亩,其中沟坝、旱坪地20万亩,为吕梁山上最大的一块平地。

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大理石、花岗岩等25种,尤以煤、铁为最。

煤炭储量为41亿吨(煤田面积175km2),铁矿总储量20亿吨,其中袁家村铁矿储量为13.6亿吨,为全国第二大露天矿,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县。

2.2历史沿革

岚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份。

商代为燕京戎(管苓戎)地,西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时属晋,建汾阳邑。

战国时属赵。

秦属太原郡。

西汉为汾阳县地,属太原郡。

东汉末年,县境没入羌胡。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县境属并州新兴郡。

三国两晋因之。

十六国时,岚县境先后属后赵并州定襄郡,前燕、前秦、西燕并州新兴郡,后燕并州定襄郡。

北魏皇始元年(396),县境属北魏并州新兴郡。

天赐二年(405)分并州北境置九原镇,新兴郡改属九原镇。

永兴二年(410),析新兴郡西部置秀容郡,县境为秀容郡秀容县。

永熙二年(533)以秀容县地置岢岚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岢岚为汾源,县境为岚州汾源县。

大业四年(608),改岚州为娄烦郡,改汾源为静乐。

大业八年,析静乐西部置岚城县,县境属娄烦郡岚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娄烦郡为东会州,改岗县为宜芳县。

武德六年,改东会州为岚州。

五代、宋、金均示改明洪武二年改为岚县,属太原府,一直至民国。

民国元年(1912),岚县属山西省冀宁道。

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岚县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山西省分为七个行政区,岚县属第四行政区。

1938年改行政区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岚县属第四专署。

1939年山西划为4个游击区行署,岚县属二行署二专区。

1940年,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山西省第二行署第二专区。

1941年,第二行署改为晋西北行署,岚县属晋西北行署第三专区,1943年改属第一专区。

1944年岚县直属晋西北行署。

1949年,岚县属陕甘宁边区晋西北区,为直属县。

同年9月,山西省政府成立,岚县属山西省兴县专区。

1952年,兴县专区撤销,岚县划归忻县专区。

1958年,岚县建置撤销,县境除界河口、大蛇头一带划归兴县外,其余交入静乐县,属晋北专区。

1961年,岚县建制恢复,属忻县专区。

1971年,岚县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

2.3自然条件

2.3.1地形地貌

岚县县域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西、南三面山地环绕,东为黄土丘陵,中间为盆地。

县城位于东村盆地,盆地西北及西南部为吕梁山的野鸡山、白龙山所环绕,东部为黄土高原区,为冲积盆地,形状略呈三角形,面积约40平方公里。

规划岚县县城中心区中间为岚河贯穿,沿河流两侧呈上叠式阶地发育,阶地宽1公里,阶地前为侵蚀陡坎,一般高1—5公尺,阶地后缘与丘陵区成弧形缓坡接触,界线不大明显,阶地表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坡度约1度左右,局部只有小冲沟,河漫滩宽1.5公里,标高1160—1230公尺之间,由西向东倾斜。

2.3.2气候条件

岚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受季风支配,其特点是:

冬季漫长寒冷少雪,霜来早,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天晴气爽。

形成偏寒偏旱,风多雨少的气候总特点。

全县可分为3个气候区,山墆年均气温在5.0℃以下,年降水量最多,在500毫米以上。

盆地年均气温在6.0~7.0之间,年降水量较少。

丘陵区包括西北山前丘陵、南部山前丘陵和盆地以东的东部丘陵,年均气温在5.0~6.0之间,年降水量居中。

年平均降水量503.7mm

一日最大降水量112.4mm

最大积雪厚度20cm

年平均气温6.8℃

最热月平均气温21.5℃

最冷月平均气温-9.7℃

极端最高气温36.4℃

极端最低气温-30.5℃

最大冻土深度124cm

年平均气压881mba

主导风向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3.7m/s

最大风速5.79m/s

2.3.3河流水系

岚县河流属黄河流域中游地段,以鹿径岭、范家口、野鸡山、大沙壑、白龙山、赤坚岭、后山一线为分水岭,以东流入汾河,岚河最大,其次是榆湾河、舍安河;以西流入黄河,蔚汾河最大,其次是岚漪河。

岚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16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为9480万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5900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6371万立方米,重复量4682万立方米。

地下水可采储量1000万立方米/年,已开采500万立方米/年,利用率为50%。

地均水资源量41.95立方米/亩;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677立方米,高于吕梁地区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岚县主要河流有岚河及其支流,属黄河水系。

其中,东河、梁衬会河、上明河、普明河于东村汇合后,经曲立流入汾河。

主干流全长18.2km。

据岚县水利局提供的资料,上明河流经北村桥汇入岚河,北村桥距岚河汇入点长1200m,该段河床多年平均清水流量0.11m3/s,五十年一遇洪峰量1175.35m3/s,北桥村至南河桥段长900m,河床平均比降0.12%,南河桥处河底高程1166.0m,五十年一遇洪峰量1175.35m3/s;岚城河发源于岚县河口乡冰冷沟村,出赵朝舍桥与梁衬汇合,出东河桥,汇入岚河,东河桥至岚河汇入点长约2500m,该段河床平均比降0.02%,汇入点河底高程1166.0m,五十年一遇洪峰量1622.33m3/s。

地下水位较高,大约地面下2.7m有水出现。

2.3.4地震烈度

岚县地震烈度为7度。

2.3.5工程地质

岚县属于山西台地的一部分,处于吕梁隆起地带的东南翼,宁武盆地西南边缘地带,新生代红土和黄土分布比较广泛,基岩零星出露。

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石区,东部为丘陵区,中部为平川盆地,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2275米,最低1120米。

县城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6%,黄土丘陵占28%,平川占21%。

岚县县城为高原冲积盆地,略呈三角形,面积约40平方公里。

地质一般为黄土状亚粘土、砂层冲积层等组成,0.5米以下为浅色至褐色。

地耐力为1.5~2.0kg/cm2,地下水位较高,大约在地面下2.7米有水层出现。

岚河河谷大多为近代冲积层,以砂砾石为主,粘粒、沙土次之。

地震烈度为6度。

2.4社会经济状况

2009年是岚县经济极具挑战、极其困难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太钢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环保安全约束的多重压力,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全县上下在县委的领导下,同舟共济,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仕务。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5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完成产值分别为1.9亿元、3.7亿元和3.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5.2%、8.8%,财政收入完成14575万元,同比下降11%。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资源整合,安全生产约束影响仍然不可小视。

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岚县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岚县县委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生机,一方面全力做好今年的工作,另一方面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战略,努力保持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根据县委工作会议精神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确定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导向性指标:

全县国内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