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3690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鲁人版必修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纪念性的文章,包括写人记事的散文和悼词两种文体。

这些文章在语言上都具有语言凝练、含意丰富的特点。

理解文中重要的、含意丰富的句子是阅读课文的关键之一,与之相关的考点就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语句。

主要包括: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4)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在命题的设置上主要有两种形式:

(1)解释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三种方法

方法1:

化句为词

文中重要的句子往往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可以推知整个句子的意思。

如:

“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悼念乔治·桑》)

只有理解关键词“一种事物”“另一种事物”的指代意义,才能理解该句的含意。

方法2:

梳理位置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

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如:

“告别沈从文先生,也告别了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

”(《告别沈从文》)这句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有梳理清楚该句在文中的作用,才能较好地对该句进行解读。

方法3:

辨析修辞

以修辞方法为切入点,往往对理解句子的含意具有较大的帮助。

如:

“夜正长,路也正长……”(《记念刘和珍君》)

需要从修辞的角度理解“夜”和“路”的比喻意义,才能准确地解读该句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浣花草堂

黄 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来,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

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

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

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

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

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

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

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

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2分)

                                    

                                    

【解析】 

(1)句子中的关键词“一般化”“清疏”“仙气”是解读该句的关键。

语境中,杜甫的塑像和黄、陆的石刻像形成比照。

整合文中信息,作者认为杜甫的塑像远远不如黄、陆的石刻像“高明”,而这个“一般化”的塑像恰恰通过“清疏”的特点凸显杜甫的形象。

(2)句子首先是个比喻句,从修辞的角度切入是理解本句的关键。

根据语境信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可知人们对杜甫的这些“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诗歌不以为然。

整合文中信息,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了其沉迷于杜甫自然诗的情态,凸显杜甫草堂诗的意境之美,亦为下文对杜甫草堂诗的解读和辩护埋下伏笔。

【答案】 

(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

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

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古典馨香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

一边……一边……

B.请息交以绝游绝:

断绝

C.审容膝之易安审:

仔细

D.曷不委心任去留委:

随从、顺从

解析:

 审:

明白,知道。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既窈窕以寻壑

C.善万物之得时D.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亲戚:

古指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窈窕:

古指深远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有事:

古指农事,今泛指有事情。

答案:

 C

3.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策扶老以流憩 ③舟遥遥以轻飏 ④登东皋以舒啸 ⑤农人告余以春及 ⑥木欣欣以向荣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②④/③⑤D.①⑥/②③/④⑤

解析:

 ①⑤介词,用、把、拿;②④连词,表承接;③⑥连词,表修饰。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策扶老以流憩B.或棹孤舟

C.园日涉以成趣D.乐琴书以消忧

解析:

 C.名词作状语,每天。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策”,拄着;“棹”,用桨划;“琴书”,弹琴,读书。

答案:

 C

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各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B

6.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现陶渊明“想做官”而又“想辞官”的一项是(  )

A.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②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②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B项①不能表现“想做官”。

答案:

 B

7.对《归去来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提到“松菊犹存”,后又写到“抚孤松而盘桓”,借松、菊表现了作者傲世遗俗的精神面貌。

B.“归去来”即归去之意,表现了作者远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C.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

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是动人的例证。

D.本文是辞中名篇,语言华美,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析:

 语言平淡朴素。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

“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

“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麾:

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致:

招致,使……来

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造:

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耻:

以……为耻

解析:

 “麾”通“挥”,甩掉,扔掉。

答案:

 A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以:

连词,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为:

介词,因为,为了/介词,被;C.之:

音节助词/动词,到;D.其:

都是代词,他,指陶渊明。

答案:

 D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渊明“真率”的一组是(  )

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征著作郎,不就 ⑤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 ⑥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⑤

解析:

 ①写陶渊明不结交权贵;④写陶渊明不愿意为官。

答案:

 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

B.错,陶渊明的意思是:

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答案:

 B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2)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

(3)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该文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

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

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

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

檀道济说:

“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

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

“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

”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

“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

”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

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

“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

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

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

“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

”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

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

“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

”陶渊明叹气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

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

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

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

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

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

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

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

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

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

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

“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

”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

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三、探究应用

13.陶渊明纪念馆位于庐山西麓、九江县城东北隅的蔡家洼,是庐山风景名胜区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

迁祠之时,陶公后裔博吾先生撰书了龙门对联,上联是“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根据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补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14.将“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扩展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就要到家了,家里还是先前的样子吗?

到了,到了,看到炊烟了……家里的僮仆看到我回来了,奔跑着、跳跃着迎接我,簇拥我。

孩子呢?

倚在门口的不是我的小儿子吗?

正一脸笑容地望着我。

15.李华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形容俸禄少,而李华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

李华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

于是,他想找老师交流一下。

请你为李华拟写一句话,既要说明李华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

注意:

语言要得体,字数在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属于情景式拟写题,解答时首先要把在杂志上看到的知识转述正确,然后向老师请教,态度要诚恳。

答案:

 (示例)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解释有些出入。

那篇文章上说“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陶渊明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他的节操。

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分析一下吗?

16.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部分语序不够连贯,请调整其语序,使各短语句式协调一致,语言连贯。

中国文人隐居时都希望是这样的:

①最好有重叠的山,②无路可通,③在山的白云深处结一庐,④百丈松立在后面,⑤前面临着深渊,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左右;他坐在这庐中,啸傲或弹琴,与世人永远隔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④“百丈松立在后面”改为“后面立着百丈松”;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左右”改为“左边挂着瀑布,右边耸着怪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