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3517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docx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

目录

中文摘要…………………………………………………………………………Ⅰ

外文摘要…………………………………………………………………………Ⅱ

绪论…………………………………………………………………………………1

一、出口退税制度概述……………………………………………………………1

(一)出口退税制度的含义

(二)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二、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及特点………………………………………………3

(一)改革开放背景下93版出口退税制度概述

(二)目前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新特点

三、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对外贸企业效益的影响……………………………………5

(一)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对外贸企业效益的积极影响

(二)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对外贸企业效益的消极影响

四、外贸企业应对出口退税制度调整的策略………………………………………7

(一)外贸企业应注重自身潜力的挖掘

(二)外贸企业应优化内部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外贸企业应及时、准确的理解出口退税政策

(四)外贸企业应正确选择货物出口方式,降低税负水平

结论……………………………………………………………………………………8

参考文献………………………………………………………………………………10

后记……………………………………………………………………………………11

 

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外贸企业效益评价初探

XXX

摘要

出口退税制度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双重征税,使出口国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在同等税收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同时,由于退税款可以直接冲减出口换汇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和减少出口亏损,以调动企业出口积极性,增加出口创汇。

但由于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还不够完善,政策变化过于频繁,因而给外贸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外贸企业面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新变化,若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合理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时、准确的理解退税政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

关键词:

出口退税市场竞争政策稳定应对策略

Thesystemofexportrebatesadjustmentandtheforeigntradeenterprisebenefitsearches

XXX

ABSTRACT

Thesystemofrefundingtaxesonexportedgoodsgoalmainlyisavoidstoourcountryexportingtheproductimplementationdualtaxation,causestoexportcountry’sproductstonottocontainthetaxpricetoentertheinternationalmarket,carriesonthecompetitionunderthesameleveltaxrevenuecondition,thuscreatesthefairinternationaltradeenvironment.Atthesametime,becausedrawsbackthetaxmoneytobealloweddirectlytoflushreducestheexportationforeigncurrencyexchangecost,theincreaseenterpriseprofitandthereducedexportationlosesmoney,arousestheenterpriseexportationenthusiasm,increaseexportationbringinginforeignexchangeincome.Butbecauseourcountrysystemofrefundingtaxesonexportedgoodsalsoinsufficientlyperfect,thepolicychangetooisfrequent,thushasthecertainnegativeinfluenceforforeigntradeenterprise'slong-termdevelopment.Foreigntradeenterprisefacingexportationtaxreimbursementpolicynewchange,ifwantstobaseintheintenseinternationalmarketcompetition,mustreasonablycarryontheproductstructurebasedonthemarketdemandthepromotion,theoptimizedenterpriseinternalmanagementmechanism,prompt,accurateunderstandingtaxreimbursementpolicy,thusmakesthecorrectjudgementandthechoice.

Keywords:

exportrebatesmarketcompetitionstabilizationpolicycopingstrategy

 

绪论

2000年以来,外贸出口额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在25%以上。

2005年出口额累计达到762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28.4%;2006年全年出口额近万亿美元,达到9690.8亿美元,增长率为27.2%。

可见,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空前的繁荣。

随着外贸事业的迅猛发展,出口退税问题已然成为当今国内经济界一大热点话题。

为了促进外贸事业的稳定发展,我国在1994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出口退税制度。

为了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带来的挫折,我国在1998年又提高了出口退税比例。

2004年,为了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缓解中央财政的压力,我国政府又一次对出口退税制度做出重要的调整。

2006年出口退税比例又下降了四个百分点,这次政府旨在保护稀有资源的长久开发利用,引导企业发挥自身内部潜力。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不断的变化中完善,但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外贸企业若想在长远的市场环境中占有先机,就要及时、准确的了解政策的变化,做出切合实际的应对策略。

本文通过对出口退税制度涵义以及必要性的阐述,及对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过程中给外贸企业带来的诸多问题,并且尝试探讨了外贸企业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出口退税制度概述

(一)出口退税制度的含义

所谓“出口退税(ExportRebate)”,就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缴纳的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予以退还,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消除出口歧视、增强本国商品国际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隶属国际惯例和国家支持出口贸易的重要手段,也是WTO成员广泛采用的做法。

改革开放前,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专项制度。

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下,1985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但是仍未能建立一项较为系统完备的出口退税制度。

直到1994年1月1日,随着税制的改革,我国才建立了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基础的出口退税制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为了避免出现由于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导致出口不振的局面,提高了出口退税的比例。

近几年,随着外贸出口额的迅猛增大,出口产品世界市场份额的逐年增加,加之迫于国际政治的压力,出口退税政策前后又经历了多次的修修补补,出口退税税率也经历了调低到调高再到调低的反复循环过程。

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还不稳定,制度还不完善,又恰逢外贸事业空前的繁荣,因而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

(二)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最大必要性在于消除出口商品的歧视性,增强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出口退税制度还尊重了税收公平,同时发挥着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讲,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有如下四点:

1.良好的出口退税制度有效的避免了国际重复课税,促进了国际市场的公平

如果没有出口退税制度,那么出口产品与目标国商品的竞争存在歧视性,这样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也就没有按照比较优势产生国家之间的双赢效应。

只有当出口退税制度成为了一种国际惯例,才能消除出口商品的歧视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可以说,出口退税是一种消除贸易歧视的中性税收政策,它符合国际贸易中平等竞争、公平税负的客观要求。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出口退税政策应该坚持“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的原则,从而避免“多征少退”造成的含税出口或“少征多退”导致的补贴出口问题,最终使出口退税政策成为一种真正的中性税收政策。

2.出口退税制度充分尊重了税收公平原则

各种流转税最终都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是出口商品的消费环节并未在国内完成,因而应该退还其在生产、流通中所产生的流转税。

同时进口国对进口商品附加进口环节的流转税,从而由进口国消费者来承担课税。

3.出口退税制度有利于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

当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陷入困境的时候,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的批评层出不穷。

许多人认为为了使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成为真正的中性税收政策,应该彻底走向“免、抵、退税制度”,从而逐步达到零税率的理想状态。

但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具体国情的不同,出口退税制度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同时各国政府也需要依靠对退税税率的控制来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

退税税率的高低反映了国家鼓励什么或者限制什么的宏观意图,以2004年国家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为例可以充分说明这点。

2004年我国对于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调低了2~4个百分点,说明国家旨在促进纺织企业改变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

同样是在2004年,电子进出口企业依旧可以享受17%的退税,这无疑说明了国家对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鼓励。

2004年国家还取消了如原油、成品油、原木、铜金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这说明国家对于稀有资源出口的限制保护。

出口退税制度还是国家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做出正确反应的有效手段,在97年爆发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外贸事业受到很大的挫折。

为了保证外汇收入,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保证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调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比例,鼓励并实际促进了产品的出口,维持了我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

可见,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以及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方向的倾向性决定了并非全部产品都能走向“免、抵、退税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才是保证外贸事业发展的正道。

4.出口退税制度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创汇能力

由于出口退税款可以直接冲减出口换汇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和减少出口亏损,从而调动企业出口积极性,增加了出口创汇。

二、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及特点

(一)改革开放背景下93版出口退税制度的出台

1.93版出口退税制度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对外贸易发展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专项制度,而且由当时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外贸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所决定,变动较为频繁,经历了1950开始规定实行,1957年废止,1966年又实行,1973年又停止执行的过程,因而税收对进出口贸易发挥调节的功能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1979年起,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以求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进出口税收制度。

1979、1980年先后三次发出通知,调低了出口手表、电风扇、照相机、化妆品、铝质拉链等产品的工商税率,以支持其出口。

1980年以后一些商品(如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进口失控,国内生产受到冲击,一些出口商品亏损严重。

财政部根据新的情况拟定了《关于进出口商品征免工商税收的规定》,试行进口征税、出口减免税。

1983年,电子产品进口失控,国内新兴的电子工业发展缓慢,日用机械产品积压、急需开拓新的销路,7月9日财政部发出《关于钟、表等17种产品实行出口退(免)税和进口征税的通知》,对钟、表等17种机械电子产品实行出口退(免)税、进口征税办法,用税收杠杆发挥“限入奖出”作用。

1984年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有了很大进展,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

但还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进出口贸易由中央财政统负盈亏的财政体制改革仍无突破性进展;二是国际上把出口补贴看作是倾销和不公平的竞争,反映强烈;三是进出口亏损有相当一部分是“假亏”,出口产品价格含税和利润过高,进口产品内销定价过低。

为此,财政部会商有关部门,为外贸企业逐步走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轨道创造条件,把进口征税、出口退税的原则作为基本内容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税条例(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之中,从1984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进口征税、出口退税制度。

1988年和1989年又针对出现的漏洞,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了完善,一是在地方设立进出口税收管理机构,二是建立出口产品退税管理办法。

1985-1992年先后发出一系列补充规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进出口税收制度。

1994年1月1日,随着税制的改革,我国才最终建立并实施了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基础的93版出口退税制度。

2.93版出口退税制度的缺陷

一方面,对于国家而言,出口退税退税规模逐年增大以及制度漏洞造成的骗税活动给中央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994年,虽然我国进行了全面的税收体制改革,但由于当时税收征管力度不够等原因,实际该征收的增值税未按法定税率征收,而当年我国外贸出口有了大幅增长,加之大多数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偏高,使得当年出现了少征多退的局面,中央财政压力增大。

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年出口退税少征多退相差3.23个百分点,国家多退了168亿元税款,大量应退税款不得不结转到下一年度。

同时,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企业骗税的活动猖獗,对于困难重重的中央财政无异于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高退税率束缚其发展的潜力。

退税税率偏高使得大部分外贸企业依靠“退税税款”生存,甚至出现不惜亏损出口的局面。

这样便造成了企业居安不思危的局面,躺在退税的温床上不思进取。

同时,1994年之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有增无减,出口退税指标不足的矛盾突出。

为此,国家两次大幅度下调了出口退税率,这样在实际运行中又给外贸企业带来了诸如出口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和出口减少等问题。

(二)目前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新特点

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这对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营水平都将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

简单来说,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新特点:

1.现行出口退税制度体现了WTO背景下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

出口退税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对农产品的政策支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当仁不让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农产品的各种政策支持尚未纳入WTO的框架之内。

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关爱有加,规定“现行出口退税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和“现行出口退税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维持原有的退税率。

除此之外,对部分农产品的加工行业的产品还提高了退税率。

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货物的出口退税税率,就由5%调高到13%。

农产品的出口前景良好。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现行退税政策调高了部分农产品的退税比例,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

表一:

2003-2006年度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变化情况货币单位:

亿美元

年度

进口额

出口额

逆差

出口额同比增长%

2003

189.3

214.3

-25

——

2004

280.3

233.9

46.4

9.15%

2005

287.1

271.8

15.3

16.20%

2006

320.7

310.3

10.4

14.16%

资料数据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从表一中可知,自从新政策实施以来,农产品出口额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自04年以来,农产品连续三年出现了逆差,但逆差幅度在逐年缩小。

可见,新政策对于农产品保护的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

2.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可以有效调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尽管我国政府多次在各种场合都明确地表达了人民币稳定对国内经济、亚洲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实际压力依然存在。

进一步说,多年来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使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并没有被改变。

因此,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是巧借非汇率的手段,力求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以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3.现行出口退税制度有效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某些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等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降低其出口退税税率,并不会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支持的力度,可以更多地通过市场培育来提高它们的竞争力。

尽管短期受损,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却是有利的。

三、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对外贸企业效益的影响

(一)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对外贸企业效益的积极影响

1.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

一成不变的制度体系不仅不能与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同时牢牢束缚了企业发展理念的更新。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有效的调整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时有利于引导外贸企业根据制度变化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以及经营理念的更新。

2.促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据有关机构调查研究得出:

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的成本将增加一个百分点,从而企业的利润也将下降一个百分点。

虽然短期来看,退税率的降低会增加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但从长远来看,这也能够使出口型企业调整产业的结构,企业利润空间的降低会迫使一些粗制滥造的小企业退出竞争的行列。

这样不仅有利于避免出现同行业企业间相互“自杀式”以超低价格强占世界市场,恶化贸易环境的局面,同时还有利于为规模大、出口强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做大做强的机会。

3.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当今世界市场的竞争的激烈程度,警示了国内外贸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弥补利润流失的道路是条死胡同。

像纺织、家电行业的利润率本来就低,加之行业竞争度的不断加剧,利润可谓越来越微薄,退税率的调低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严峻的市场形势又不允许价格的提高,企业若想生存必然只能从内部消化,控制产品生产的成本,挖掘出企业内部更大的潜力。

首先,要着力加强成本核算,强化企业管理,从管理中求效益,努力增收节支,减少经营费用。

其次,要及时、准确地申报退税,使税务部门能尽快审核,确保出口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回笼。

最后,应注重生产技术革新,力保产品质量,创名优品牌。

(二)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对外贸企业效益的消极影响

1.由于政策变化频率快,调整内容过大,导致外贸企业猝不及防

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颁发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新税制条件下出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退税或者免税作出规定。

但由于我国对于“出口退税”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新办法的出台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

因而在出台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多次对其进行补充、修改、调整。

97年以来,退税税率的变化更可谓风云莫测。

如此频繁的政策变动,使得外贸企业对于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相当困难,从而不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长期规划。

2.由于退税不及时,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分税制,中央财政的负担特别大。

虽然在04年实行的新退税政策采取中央与地方按75:

25的方式(05年比例改为92.5:

7.5)负担退税款项,但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都显得压力比较大,所以退税税款依旧总不能及时的到位。

这样对于外贸企业资金的周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也就挫伤了外贸企业报退的积极性,取而代之的是与供货企业相互勾结。

外贸企业通过不开专用增值税发票的做法,从供货企业得到优惠从而弥补未报退税的损失。

表二:

2000-2002年度出口退税欠税情况货币单位:

亿元

年度

本年应退税额

同比增长%

本年度实际退税额

同比增长

历年累计欠退税额

同比增长%

1999

1066.0

5.2

627.8

——

438.3

——

2000

1405.0

31.8

810.4

29.1

1032.9

135.6

2001

1991.0

7.9

1070.0

32.1

1952.9

89.1

2002

2118.0

6.4

1593.0

48.9

2477.0

26.8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年鉴》

从表二中不难看出,我国的退税规模在逐年的增大,虽然实际退税额度也在逐年增长,但是累计欠税额度依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必然会对外贸企业资金的运转速度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束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力。

3.由于新退税政策缩短了退税期限,企业申报退税易超过规定期限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大大缩短了退税的期限,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汇集单证、及时申报退税的压力。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退(免)税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文)规定,出口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日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

但是,出口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退货、电子信息传递不及时等原因,容易使企业无法及时申报退税,而电子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根源所在是目前出口退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电子信息资源不能完全共享。

例如在实际退税工作中,要做到“两单两票”(报关单、外汇核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货物专用交款书)齐全、信息对碰审核通过并非易事,政策与实际脱节。

四、外贸企业应对出口退税制度调整的策略

(一)外贸企业应注重自身潜力的挖掘

首先,企业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其生命之基在于产品的质量,再恶劣的竞争环境,凭借“以质取胜”这个法宝也能站稳脚跟。

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提升知名度,这样可以使得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企业只有认识到了,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质量、技术、服务等非价格因素才是竞争的筹码,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及售后服务质量才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计。

其次,企业应对出口产品进行具有权威性的国际认证。

例如:

在当今世界,ISO2000、SA8000等标准已经不仅仅是对企业的一种框架式约束文件,更代表了一种被各国消费者所信任的符号。

它们不仅能够表现企业的责任感与威信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产品能够借助其感染力,在激烈的竞争中首先赢得世界市场上消费者的青睐。

再次,企业应注重节约成本消耗。

简化复杂的环节流程,减少企业运转成本;完善管理手段,减少管理成本的消耗;减员增效,竞争上岗,将人力成本降到最低。

同时注重技术革新,注重生产要素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生产成本的控制。

最后,企业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

企业要在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