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3504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年级识字教学.docx

低年级识字教学

2010年我通过入编考试正式回到安徽庐江的家乡农村小学任教。

在执教的这几年,我带的一直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

在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和之前在南方城市私立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相比较,感受颇多也颇深。

由于受环境、学习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新课改实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还需不断探究和进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的原因。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化”的行为,要在突然之间改变其难度是不难想象的。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原因。

新的实验教材与广大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现状、生活实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厌学的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二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及情感因素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而正因是低年级孩子,存在的问题也就多了一些。

1.学习的盲目性。

多数学生对课前该做什么,上课该记什么,课后该做什么,心中没数。

2.缺少自觉性、主动性。

3.阅读面窄,阅读量小。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很少或没有,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

4.教学模式单一化。

教师几乎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从而变得被动。

5.教学内容、教学语言与儿童的接受能力存在着差距,致使学生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回答问题不积极,甚至不回答。

6.课前疏于准备。

多数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仅限于“读教参、写教案”两项内容。

读教参是为了上课时能照本宣科,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

甚至有翻翻教参就上课,教案留在课后写的现象。

课前准备仓促,课堂效率自然低下。

7.课改流于形式,追求表面。

随教改之风的深入农村,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出现在我们农村的课堂教学之中,可是很多时候,这些理念、方法都被格式化、机械化地套用,如:

合作学习,我们的教师只注重的是“合作”这一形式,根本无视合作的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1.形象思维添乐趣。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未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

开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

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记住了。

之后,我便鼓励他们自己来给生字编编谜语,讲讲故事。

小学生的情绪更高涨,有的学生编得谜语相当出色,如,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

效果相当不错,但在教学时应适时点拨,引导,避免学生为了编谜语、讲故事硬拆汉字部件的做法,影响学生识记规范汉字。

对比复习记忆深。

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

针对他们的识记特点,在教学尝试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

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

学生就能较快掌握新字。

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学。

如学“青”字的时候,我就把“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学,让学生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在我的启发下,小朋友会比较出“清”字是三点水,与水有关,清水。

“情”字是竖心旁,与心情有关,心情。

“晴”字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晴天。

“睛”字,与眼睛有关,眼睛。

通过比较观察,引导学生用部首分析法区分出字与字的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课外活动兴致高。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增添了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这种识记过程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

1.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

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里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

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没有能动地去自主识记。

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独特,学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会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而这些学习方式一旦被鼓励和激发,就会变成学生可贵的学习动力,成为方法性的资源,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不会遗忘,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得到熟练和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自觉思考、自己说话、自主地学。

2.鼓励学生自创识字方法。

学生的禀赋不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

因此,对于学生自创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多加鼓励,有时即使学生编得和想得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同时,及时对他们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

比如,巩固记忆,我就时常提醒学生在抄写生字时,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则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再默写第三遍。

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在默写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校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

受此启发,我曾尝试着让学生一天识一个字,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生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同学,还可以要求他说出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方法。

谁做得好,谁就是“一字之师”。

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

在交流中人人为师,既多了一份快乐,也多了一份进取,更多了一份责任。

三、在阅读中巩固自主识字的效果

在阅读和运用中增加识字量。

心理学家认为,6-12岁是人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学会质疑问难,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

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是真正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推荐具有童趣内容的课外读物,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同时,教会学生发现生字、学会向别人(同学、老师、家长等)主动问生字、学会借助注音识字和学会文中识字的能力,引导鼓励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自觉性。

有时也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写,由旧知生出新知,在运用中巩固,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识字的愉悦、轻松。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而今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识字量大,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

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

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教学中要依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着汉字的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字效果。

一、巧识汉字

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1.看图识字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一些象形、指事、会意类的字可以运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字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

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如人教版第二册《称象》一课教学“象”这个字时,先用课件出示象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形象记忆,结合眼前的图来介绍大象。

再在象图旁并列出示“象”字,

让学生说说“象”字的每个笔画像象身体的什么部位。

学生有的说“象”上的角字头像大象的耳朵;有的说“象”中间的“口”像大象的头;有的说“象”第6笔撇是象的长鼻子,第7笔弯钩是象的身子,第8.9两笔撇分别是象的前后腿;有的说最后两笔是象的尾巴……孩子们议论纷纷的同时,“象”字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2.归类识字

汉字中占较大多数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

在教学中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认识一个形旁,便可联带认识一长串汉字。

如在教学《操场上》一课时,先把学生领到操场上,接着有意识地带着学生一起玩,让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中体验,然后让学生猜猜“拍球”的“拍”和“跳绳”的“跳”分别是什么旁。

当学生脱口而出提手旁和足字旁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打、拔、拍”和“跳、跑、踢”,并通过这两个偏旁顺带认识了“扔、抓、捡、捉、指”及“蹦、跨、蹬”。

学生轻松地学握了字音、字形,对字义也有了一定地了解。

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识字中便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熟字识生字法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只有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信息相互作用时,才能理解、产生新的知识。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汉字进行生字的识记。

⑴熟字加偏旁(加一加)

这是学生运用已认识的汉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如“直”,可以用这个字加上木字旁识记“植树”的“植”,加上单立人识记“值日”的“值”。

⑵熟字减偏旁(减一减)

这和“加一加”的方法恰恰相反,就是把已认识的字去掉某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如用“漂亮”的“漂”和“飘落”的“飘”分别去掉三点水和风字旁,便可识记“火车票”的“票”。

⑶熟字换偏旁(换一换)

这是将一个熟字的某一个偏旁换成另一个偏旁而变成另一个字的识字方法。

如:

把“奶奶”的“奶”女字旁换成提手旁变成“扔垃圾”的“扔”。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记生字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的。

实践证明,在大量的识字中,学生运用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不仅既快又牢地识记汉字,还将新信息(生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轻松识字,更要使学生掌握简便的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二、快乐巩固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记住已学过的知识后,起初遗忘的特别快,遗忘率为55.8%,然后逐渐缓慢下来,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1.2%。

根据这一遗忘理论基础,我把识字的巩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即时巩固和长期运用。

1.即时巩固

当学生对所学汉字还没发生遗忘时,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将所识汉字与学生多次见面,使汉字得以牢记。

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形式有:

⑴多认读

为了巩固识字成果,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如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

但在课堂上最能激发学生认读兴趣的,我觉得要数赛读了。

低年级的孩子好胜极强,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百试不厌。

同桌你指我读,看谁读得准,两个小朋友极用心地找出对方的错误;小组赛读,看哪一小组读得最准,小组内的互帮互学的精神充分发扬;开火车读,看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这要求孩子们在读字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使生字熟记于心。

⑵猜一猜

在教学中我经常出一些字谜给学生猜,学生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也经常自编字谜,互相猜。

这样的猜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记牢汉字的结构,加深字意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

如学生编的字谜“王大妈和白大妈坐在一块石头上,她们说这块石头好绿哟”(碧)。

另外还有你读我猜的游戏。

一个小朋友出示生字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读,只动嘴不出声,让手拿卡片的人猜等等。

⑶找朋友

把字和读音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字和读音匹配,这样既复习了拼音,又识记了汉字;把合体字分成

几个部分写在卡片上,让孩子把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组成字。

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巩固了字形的识记。

⑷识字卡

在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课堂上开展“读字找字”的游戏,可以由老师说出一个生字,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该字;还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生字的读音让学生认读,并在字卡中找出该字。

在识记了生字之后,让学生丰富字卡内容,给生字扩词,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使汉字的识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巩固,同时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份学习的成就感。

2.长期运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

因此,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

⑴在“口语交际”“说话写话”中巩固识字

课堂教学中结合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有关话题,创设轻松和

谐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每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已识记的生词,让学生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以展示的形式,学生自由地用所抄的词说话,并鼓励学生课下把说的话写下来。

这样通过说、写的运用,达到了巩固识字,训练语言的效果。

⑵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科书的教学,还要把学生引领到课外广袤的知识读本中。

当学生入学学过拼音后,他们就会很高兴地运用拼音能力读书读报了。

教学中,我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开展课外阅读展示活动。

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学到了新字,提高了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无论是“即时巩固”,还是“长期运用”,都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趣味辨字

学生在大量的识字之后,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而且有些错别字,无论老师讲多少遍(集体订正了,然后再个别指导等),

都无济于事。

我认为归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

教师在辨析错别字时,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没有发掘学生自主辨字的巨大潜能。

这样会导致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无心地机械地记。

即使错别字当时订正了,过后又会再犯。

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多样的辨字方法,以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字形。

1.找规律

在我教的一年级的学生中经常出现把“真、具”等字的中间写成两横的现象。

我依照了一位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真、具、值、植、慎、惧”与“且、姐、咀、沮”加以比较。

学生发现,凡是字上有十字头或八字底的字的中间都有三横。

经过这一比较,学生掌握了判断的方法,错字就不再出现了。

后来我又运用这一方法帮助学生成功解决了“故、敌”等字学生将反文旁写成折文儿的问题。

我给学生呈现两组字“故、敌、救、做、敢”和“冬、夏、复、处”,让学生观察,学生找出了:

当在一个字的右边出现时,这个部分是反文旁而不是折文儿,其它的三个方向则相反。

2.设语境

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当学生大量识字后,经常会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

在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不同

的语句中,辨别字意,以做到正确识记。

如学生混用“在”“再”,在教学中我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选字填空,经过选词、读句,学生明白了两字的意思,此后便很少有孩子出错了。

3.辨字组词

低年级孩子的错别字有大部分是由字形相近而造成的,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孩子们缺少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辨字本,当一个学生发现一组形近字后,便抄在黑板上,和其他孩子一起进行辨字组词。

长期的辨字训练,既减少了错别字,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作为教师的我要引领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及时积累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辨字形式,并长期坚持,让“远离错别字”的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并形成一种自主辨字的学习习惯。

“教无定法”,我想在识字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小学低年级语文中的识字教学,更需要更新观念,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会识字。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敬请教之者识。

  方法一:

象形识字法。

农村的孩子,大多数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开始接触汉字,从认识到写会一般都要花较长的时间,传统的教法是“死记、苦记、硬记”,这种方法教会了不知多少文人才子。

我在二十余年的教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简单明了的图画进行识字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教学生认识“山、水、目、鱼”汉字,先写上甲骨文让学生辨认,根据辨认的结果写出来,再向学生讲,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字形,会写字了。

  方法二:

部首识字法。

汉字绝大多数都是由各类部首和间架结构组成的,一个部首,表示同一类型的事物,草字头的意思是部首“艹”,在某个字或某个结构的上面,它所表示的是植物一类的,根扎在土里。

又如“口”字旁的字,都与“口”有关系,吃、呼吸、唱、喝、咬等,都离不开口。

学生一看见字后立刻就想到字义或读音,组词时就容易多了。

还有“氵”旁的字,洗、河、江、湖、泪、汗、汁等,这些字所表达的都与水有关。

  方法三:

形声识字法。

形声字绝大多数是左形右声,右形左声,或上形下声的字,下形上声的字,一般左面是部首,象征动作、属类或本质。

如铃、钢、铜等,左面表示金属,右面是字本音。

铃与铃声有关,钢与钢铁有关,铜与铜钱有关。

还有抱、揉、抖、抓,抱东西、拥抱离不开手,揉面离不开手,抖动离不开手,抓起来离不开手。

上形下声的字,如篱、笆、筒、简等,上形表示用竹子做的器物,下面则是它的音,用竹子编的篱笆,用竹子做的竹筒,用竹子做的竹简,竹字部首的字都在一个部件或一个字的上面。

下形上声的字,如垄、聋等等,土垄、田地里的地埂,白鹭,一种鸟,聋子,耳朵听不见。

  方法四:

会意识字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字部首间意义上的联系来认识汉字,如“吃”,就是想吃饭了,口在乞讨。

“拿”字,是把手合起来。

“笔”字是竹子前面扎着毛,在铅笔、钢笔没出现前,先辈们用毛笔写字。

“凹”字中间陷下去了,“凸”字中间有突出部分,把玉米从秸秆用手分开为“掰”。

路是两只脚各自交换着走。

“笑”,竹子弯腰带有灵活姿态,像人弯着腰在笑,等等。

只要对汉字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从部首间的意思上仍可以分辨出字形和结构来。

  方法五:

顺口溜识字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说起来顺口,押韵,而且便于记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金”字的顺口溜:

一个人,他姓王,包里装着两颗糖。

  总之,教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懈努力,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就会应运而生。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是网上也好,还是平时的交流也好,我们发现,新课程实验区的低段的家长、学生、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识字教学被提及的次数最多。

归根结底,其核心是:

识字量太大了!

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

根据专家调查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为阅读能力有限,数学、英语题目看不懂;初中二年级学生则对理解科学、数学题目存在困难,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由于阅读基本功不够造成的。

正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经说过:

“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地基一样。

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识字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应该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最终增加农村低段学生的识字量,为以后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打好坚实基础,为以后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

二、相关策略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主渠道

1.创设教学情境,轻松快乐识字。

农村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起点相对来说比较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

因此,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就充分利用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所采取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韵语(如:

成语串、对对子、三字经、拍手歌、谜语、谚语等)。

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后所附的生字表,就要求学生掌握“排、中、游、流、唱、两、岸、数、苗、绿、江、南”这些词语。

而这些,都是在课文的对子(对偶)的形式中进行的。

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我们教学时就特别注重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以编故事、编字谜、编顺口溜、做游戏等有趣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低段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增加识字量。

2.教授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

在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这一项中,还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如发现同一偏旁字的规律、发现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等。

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倡导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学会区别形近字,较大幅度地来提高识字量。

比如,我们教师可以在低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生字的基础上,引导低段的学生们自己去归类:

原来以“扌”为偏旁的,比如“拍、打、抢、拉、抱”,多数词语都同“手”(或者人的动作)有关。

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是拿到了一把认字的“金钥匙”,就能够顺利地打开识字的大门,就等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最终可以有效增加低段学生的识字量。

抓住“高频字”,提高识字效率。

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识字量,而是强调先学习汉字中使用频率高的字,就是我们平时教学时所说的高频字。

当幼儿识400个左右高频字时,即可进入初步阅读状态;当幼儿识1000个左右高频字时,就可以读懂一般书报上90%以上的内容;当幼儿认识1500个左右高频字时,就可以读懂一般书报上96%以上的内容。

所以认识高频字是识字的最佳途径。

比如“二、十、丁、厂、七、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等,就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常用字(2500字)”,即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高频字”。

我们教师更加注意引导低段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花时间去记住汉字中使用频率高的字,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最后达到增加识字量的目的。

强调勤查字典,养成识字习惯。

对低段学生来说,肯定是有许多生字是不认识的。

而从人的惰性来看,可能会采取“混”的方式来解决,因此,我们教师就特别对学生强调“勤查字典”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字典是不会开口说话的老师),并且在课堂内外有意检查学生查字典的情况,加强督促的力度,对自觉查字典的学生进行表扬,久而久之,以便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养成了勤查字典的习惯,时时刻刻主动去查不认识的生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识字的“金钥匙”。

5.保证阅读时间,增加识字数量。

每个学校的时间安排表上都有“读报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将它演变成“作业整理课”。

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我们必须重新夺回“读报课”。

虽然每天只有15分钟,但是,即使一个学期平均按四个月计算,也有80天在校时间,80×15=1200分钟。

两年下来,也累计有4800分钟(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成人一分钟可以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那么,即使低段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成人的一半──每分钟300字的话,4800分钟也可以阅读1440000字的文章)。

对学生来说,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