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小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2121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叙事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叙事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叙事小学.docx

《教育叙事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小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叙事小学.docx

教育叙事小学

教育叙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2年五月的一天,天气晴好。

我代表商州区第二小学参加全区教学能手大赛。

站在城关小学五年级二班教室门口,陌生的学生,严肃的评委,这场考验我能顺利完成吗?

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吗?

能成功讲一节赛讲课吗?

我的心情像当头烈日一样焦躁紧张,手心也略略在冒汗。

深呼吸!

深呼吸!

暗暗平复了一下心中的忐忑,我迈步走向讲台,转身,抬头,目光扫视了一下全体学生,同学们也都坐的端端正正,凝视着我这位新老师,我的心情顿时平静了下来。

正准备开始上课。

突然,一个左顾右盼并不停小声地讲话的学生进入了我的视线,他歪扭的身子在一群端坐的学生中是那么的显眼,他的小声在安静的课堂上依然很突兀。

我顿时怒火中烧,对我来说这么重要的课,你怎么能在课堂上捣蛋?

如果课讲的不好,我怎么对得起信任、推荐我的老师?

学生们会怎么看我,会不会笑话我?

我是不是该拿出老师的威严来批评他?

我是不是该让他站起来,让同学们都看看这个不遵守纪律的同学?

他是不是看我是个年轻的女老师故意这样的?

我要不要批评他?

如果我批评他,会不会给评委老师们留下不好的印象,“教学能手”的称号就此与我无缘?

如果我花时间批评他,会不会耽误珍贵的45分钟?

如果我批评他,会不会让他心理逆反,这节课一直给我捣蛋?

我的胸口强烈的起伏着,我该怎么办?

时间放佛停止了,我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赛课结束了之后我自己都觉得奇怪,短短的一瞬间,我能想到那么多,并且能控制住自己不爆发。

深呼吸!

深呼吸!

看着全班同学凝视的眼神,我稳住心神:

我面带微笑,走向这名同学,摸着他的头,用关切的眼神看着他说:

“看你的表现就知道你头脑灵活,特别聪明,这节课我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问题,一会看你能回答出几个?

没有不聪明的学生,因为你没有进行合适的引导。

是的,我用激将法!

没有大发雷霆!

没有失态!

听了我的话,他缩了一下小脖子,露出了尴尬小红脸,迅速调整好了坐姿,端正挺拔。

他渴望我表扬他,我看出来了。

风波过后是别样的从容,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正常教学开始了,游戏、图片、音乐等活动完全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个接一个问题,涉及的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却说不清楚原因的事情,学生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那个在课前捣蛋的孩子也完全进入了角色,每一个问题他都很积极的举手,而且眼神是那么的渴望和急切。

我也有意让他多回答了几个问题,结果可想而知,他都能回答正确。

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我的心情不由得轻松起来,这节课我成功了!

不是每个年轻老师都有这样的机遇,不是每次上这样的公开课都能遇到惊险的一幕,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的把握这样的挑战。

是的,我把握住了!

我赢得了那个学生的心,更赢得了自己!

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的学习,是我讲这节课最大的收获,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的学习,是我当一名老师永远的追求!

几经波折,终于成功的结束了我的公开课。

尽管比赛结果并不很理想。

但此次活动让我颇有收获,领悟甚丰。

我明白,要教好科学课,除了应具备全面的知识技能,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还应具有处变不惊的心态,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耐心和爱心,任何时候都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初衷去寻找探索教学中的好方法。

学生应是在教师耐心和爱心的引导下,主动地、积极地按照科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探索。

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绝对的信任,使学生得到强有力的信心,从而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教育叙事

每朵花都有花季

每朵花都拥有自己的花期,自己开花的时节。

迎春花在早春露出羞涩的笑容;桃花,樱花在春天怒放;荷花乐意在夏季展现动人的舞姿;菊花选择了秋天为大地添色;梅花更钟意在冬季凛然独放。

花尚且是如此的有个性,更遑论是千姿百态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育者,教育对象就是孩子,是千姿百态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区别就在于这个标签的大小。

在初做班主任工作那一年,接手的是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宝贝们。

我幻想着他们个个活波可爱,生机勃勃,乖乖的坐在座位上听写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我们之间相互合作,愉快高效的完成一节课。

啊,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呀!

但是,走到教室外的走廊,我幻想的泡泡“砰”一声破碎了,我发现自己果然是个新手。

教室里叽叽喳喳的声音让我明白要想达到想象的效果任重道远。

但我依然相信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会变成一个个“听话”的“小斑马”,开始他们精彩而又有规律的小学生活。

一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我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效果也十分显著:

有序的课堂,听话的学生,活波的课堂氛围这一切都很完美。

但是,这完美的背后还有不完美。

看,不完美来了,班里的小班长跑着来了,我有预感又是“他”做了什么事了。

果不其然,小班长张口就说“老师,他又去垃圾箱找东西去了”,我点头示意我知道了。

我们之间已经有了默契,一个“他”字不是别人就是他。

“他”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不太爱说话,也不像其他小孩爱找老师玩,他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自己玩。

他最让我头疼的是喜欢去垃圾箱找东西,有同学说他去找吃的,有同学说他去找玩具。

不管是去垃圾箱找什么,我都觉得这种行为触碰了我的警报,垃圾箱那么脏,细菌横生,个人卫生如何保证?

如果因此有什么意外,我又如何向学校和家长交代?

因此我不止一次和他谈话,用奖励鼓励他,以其他同学做榜样引导他,但从今天的表现来看,这些举措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决定今天去近距离接触他。

我在垃圾箱旁找到了他,他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些玩具的小零件,这些小零件形状颜色各异,但都脏兮兮的。

看他还在垃圾箱里翻找,我连忙阻止了他。

“找了这么多了,你可以和老师一起把他们拿到水池洗洗吗?

”他看到我有些惊慌,忙点点头拿起就跑。

到了水池边,我找了洗洁精放在旁边对他说“和老师一起把他们洗干净好吗?

”他又点点头不说话。

我们一起用着洗洁精一遍又一遍的洗着这些玩具零件,我发现他洗的非常的认真,专注。

每一个污垢都别想从他手中漏过,看着他比上课还认真的表情我有点嫉妒手中的玩具零件,他们到底有什么魔力!

我和他交谈了起来,借着一起洗玩具的交情,他开始回答我的问题,慢慢地他主动和我讲他的“玩伴”。

从和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他因家庭原因父母忙着工作没时间陪他一起玩,也没有多余的资金给他买玩具,所以他就喜欢一个人自己玩,家中的玩具已经被他拆了重组再重组,到了学校看到这些玩具零件也想带回去玩。

我的兴趣完全在和他谈话中被激起来了,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他在家自己玩的状态。

洗好了玩具零件,我试着问他“现在可以和老师一起拼拼玩具吗?

老师可能还没有你拼的好,你要教教老师”。

他点点头。

我看着一个个零件在他手中翻飞变成一个新的玩具,看着他身上散发的自信活力,听写他边拼边讲的轻快声音,我顿时如梦初醒。

我错了!

我遗忘了他们都是千姿百态的小孩,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不可能被“训练”成千篇一律的“好孩子”。

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包含7种互不相干的智力,他们是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内省智力。

我们在对一个孩子做出评价时应从多方面,多维度去综合评价,而不是单方面片面评价。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总有一匹斑马的屁股对着你》,特别佩服其中总编贝特纳的独特思维。

他在一张令拍摄者非常不满意的照片中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总有一匹马的屁股对着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永远不能祈求在你面前的每一只“小斑马”都是温温顺顺的,任由你整齐划一的塑造。

承认个性差异,寻求个性成长的光芒,也许才是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具备的品质。

回到了教室,我把他带到了讲台,邀请他向同学们展示他重组玩具的本领。

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他开始了精彩表演。

表演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我号召同学们把家中坏了玩具送给他,让废品玩具在他手中重焕活力。

同时也与他约定不在去垃圾箱捡玩具,他欣然同意了。

面对千姿百态的孩子,做教育更是需要这种情怀吧!

教育叙事

言教的力量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孩子没教育好,还有再来的时候吗?

”一直以来,我始终把它铭记在我的心头,以此来提醒自己,左右自己,教好学生,是自己的天职,也是自己的责任。

2012年的金秋,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有幸进入二小,学校分配我带4

(2)班的语文兼班主任,初接这个班这个班,我就给自己下定决心,上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下不误学生,然而,通过初步了解和接触,我发现班级成绩倒数第一,纪律也不近人意,一周课上下来,让我认识了一名学生,他叫王芊。

王芊个子较高,偏黑,衣服穿在他身上总是觉得不那么协调,要么长袖的上衣,下身是短裤,要么大冷的天他却穿短袖,脸上总是一副倦意,好像永远没睡醒的样子,鼻子底下鼻涕好像经常出没,留下隐约的痕迹,同学们见而远之,因为个子高,坐在教室里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上课也不好好发言,学习那就别提了,语文没上过40分,总之,一个差生的形象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然而,最头痛的是一会儿不是有人报告王芊打人了,就是他骂人呢,报告不断,再理还乱。

真也使我最早知道了他的大名。

然而,周三下午第一节课过后,有同学报告,下课时王芊把班上一个同学撞的碰到楼沿上,头上碰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

经过简单处理后,我赶忙叫来家长接孩子回家包扎。

事后,我叫来王芊,狠狠的批评了他,一股无名之火在我胸膛中腾起,巴掌举起多次,最终被理智平息,然而,最可气的是,他依旧神情呆滞,不动声色,毫无悔改之意,我觉得必须找家长谈谈了。

经过交谈,我才得知,这孩子,从小就性格倔强,父亲不务正业,远走他乡,母亲既要打工还要照顾它和上学的姐姐,经济拮据,家境贫寒,并且在家就不听话,作业完不成,气的她骂他打他都不管用。

“有时候他还打我,这不上次他打我的伤还没好。

”她对这孩子是真没办法,希望老师加强教育。

看来本该寄希望与家长合力教育的方案泡汤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真的很无奈,难怪他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训已经有了这道“防火墙”,一面久经锻炼、习以为常的“防火墙”,或许是有了这方面的“免疫力”了,看来硬来是不行了,但对我这个男老师来说,软的办法我还真没想好。

就在我思忖中还未找到好的办法时,班里又有新情况了,这段时间,总是有学生报告他们丢了这,丢了那,丢的最多的是钢笔和本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使我更加心烦意乱,这到底是谁呢?

这案子该如何查呢?

经过几天的侦查,也一无所获,后来有同学悄悄告诉我,课间操时,王芊总是躲在教室不出去,我想有这样的可能,但没有真凭实据,如何使人信服呢?

我思虑再三,决定让一位学生做“卧底”。

课间操时,专门留在教室的课桌底下隐藏起来,课间操下,这名学生急匆匆赶来告诉我,有他,还有另外几个高年级学生趁教室没有人,伺机作案,吓得他都不敢做声,但他请求我不要暴露他的身份,如果知道是他,他不会有好下场的。

他还告诉我,他还见他们曾把这些笔以低价卖给低年级的学生。

听到这里,我的头“嗡”的一下,顿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还问还有咱班的学生吗,他说就王芊一个,这还了得,竟然还是团伙作案,就在我准备好好收拾他时,学校专门召开会议,说最近因一部分学生过早到校,一些学生的钢笔不翼而飞,影响极为恶劣,要求班主任妥善处理此事。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这件事必须妥善处理,处理不好,要么孩子破罐子破摔,走上歧途,要么孩子背上骂名,在学校抬不起头。

下午第一节课下,我把王芊叫到办公室,询问他最近还有没有做什么坏事?

他回答没有,我问他有没有拿别人东西,他也说没有,我让他再想想,他依旧说没有。

气的我火冒三丈的对他厉声呵斥,他依然泰然自若地说没有,没有半点悔过、半点犹豫,我说有人看见了,他依旧说没有,那样顽固不化。

这还得了,难怪他母亲说拿他没办法,上学期语文只考了35分,唉,真的没办法吗?

忽然,我的眼前闪现出一个故事来。

他没有父爱,母亲长年累月的辛苦奔波,而他却全然不解,我想从他的思想上打出一个缺口,走进他的心灵深处,融化这块坚冰。

正好有一节班会课,我走进教室没有讲话,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上了“母爱”两个字,孩子们都面面相觑,有的孩子问我:

“老师,要写作文吗?

”我摇摇头说:

“不是,今天老师要给你讲一个母爱的故事,讲完以后,我们讨论一下有关母爱的话题。

”一听说我要讲故事,同学们都坐正了,屏息凝神的看着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

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

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的战士说:

“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

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故事在一片沉默中结束了,我的眼睛分明有一种东西流了出来,教室里也多少有一些晶莹的泪花,。

我也看见王芊眼中的那一朵泪花在瞳孔中闪动着、涌动着、澎湃着,我想那必将是冲开他感恩之心的一股洪水,我请同学们说说母爱、父爱,谈谈感受,我也请王芊来谈,只见他,快步走上讲台,说:

母爱太伟大了,如果我的爸爸还在身边,妈妈不再打我、骂我,我一定对他们好。

简单的话语,但是我知道他的心以被融化了。

放学后,我专门找王芊谈话,为的是避开其他老师,让他把真话说出来,我和他谈到母亲,谈到父亲,谈到家庭,谈到做人。

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老师,我对不起母亲,我也对不起你。

”我问为什么?

他说:

“我上次对你撒谎了,其实,他也参与了“盗窃”活动,他把笔卖给了低年级同学,钱都花了。

”我问他花在什么地方,他说:

“一部分用来买早餐,一部分他买了学习用品,没有乱花钱。

”他看到母亲很不容易,想帮她分担一些,但她不是打就是骂,他很不喜欢。

我问母亲没给早餐的钱吗?

他说有,但他把那些钱存起来了,等攒够了,他要去把父亲找回来。

说这话时,他的眼中分明是激动和纯真。

我不禁鼻子一酸,有一股暗流在眼中涌动。

我告诉他,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也很懂事,但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你以后能保证不这人做吗?

他说能,他也知道不对,希望将剩余的一部分笔还回去,但不知道怎样还,我告诉他将笔悄悄放在教室不起眼的角落,让他们意识到是自己不小心弄丢的。

他兴奋的告诉我:

“行,谢谢老师。

”并且我让他回去后不能打母亲,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他操心,认真学习,报答父母。

他都一口答应。

结果可想而知,偷笔的风波也渐渐平息,班里的同学都惊奇的发现了自己落在角落的东西,埋怨自己的马虎,这时只有我知道,他知道,看到班级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笑了,我看到王芊时,他还是那样,不过比往常更专心了,劳动更积极了。

我分明能觉察到他心中那舒畅和感激的笑容。

上学期末,王芊的语文成绩达到78分,王芊的母亲每次见面就说王芊变了,说比以前懂事多了,多少感激的话语淹没了我的耳际,但这都不重要,唯有一颗纯真的心在我心田浮现,荡涤胸怀!

 

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告诉我们,身教胜于言教。

我一直遵循孔老先生的遗训,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对语言的力量也心存不屑,但是今天让我重新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有时候言教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整堂课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如:

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通过引读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

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

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

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

“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种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使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读写结合,依托文本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

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

如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

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进行合理的想象。

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教师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

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

如情境的渲染还不够到位,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

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

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