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1317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docx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弟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惠未犏,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首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都赞誉曹刿,但文中另一角色——鲁庄公,你认为他是否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课文中任选一段,依据原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改写成现代文。

要求:

不能仅仅翻译过来了事,要在__中体现人物的远见卓识。

字数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参与。

  

(2)鄙陋。

  (3)丝织品。

  (4)倒下。

  2.D

  3.小的恩惠不能普遍,人民是不会跟从的。

  4.语言描写。

议论。

  5.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7.鲁庄公平庸无能,但还能听取合理的意见,不一意孤行,说明他还不是一个昏君。

(意对即可)

  8.“略”。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

  2.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4.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

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__的中心。

(意近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3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Z__K]

  9.《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2分)

  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

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2分)

  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

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

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

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

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

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

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

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

暗中。

⑤雉(zh):

野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阴使人往视之()②欲察君之政也()

  15.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2分)

  16.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

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

  9.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

  10.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

(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

(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

(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乙)(5分)

  14.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

  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共1分,每小题0.5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4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②公问其故()

  ③望其旗靡()

  ④公输盘诎()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

既克,公问其故A、克己奉公B、克敌制胜___________

  ②例句:

以牒为械A、为民请命B、下不为例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

(1)①于是②原故(原因)③倒下④“诎”同“屈”,理屈。

  

(2)①B②B

  3、

(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怕的是有埋伏。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4、示例:

从《公输》一文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侵略的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曹刿论战》一文的结局看,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战前准备充分。

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同时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了有利的反攻战机。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现实。

  (意对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5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

“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

“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

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

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公令疏军而去之()

  2、下面句中划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参考答案:

  1、

(1)参与

  

(2)离开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4、

(1)远谋鄙

  

(2)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6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②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④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⑤两炬三头热火⑥,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⑦,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

①故事:

按旧例。

②虏:

敌人。

③移文:

发文书。

④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⑤交缚:

交叉缚扎。

⑥热火:

点火。

⑦褥食:

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会匈奴大入塞()

  

(2)范兵不敌()

  (3)营中星列()

  (4)自率士卒拒之()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朗读停顿。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

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

请你说说廉范在作战中采用了哪些妙招?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适逢(正赶上、恰巧)

  

(2)抵挡

  (3)像星星一样

  (4)指代敌人

  2、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4、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7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

解释句子中划线词。

(4分)

  

(1)肉食者鄙()

(2)牺牲玉帛()

  (3)小惠未徧()(4)公将鼓之()

  小题2:

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2)牺牲玉帛(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3)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4)公将鼓之(助词,表音节,无意)

  小题2:

(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小题3: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既克,公问其故。

(用原文回答)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8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肉食者鄙神弗福也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

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

  ①政治方面:

  ②军事方面:

  参考答案:

  小题1:

鄙:

鄙陋,这里是目光短浅。

福:

赐福,保佑。

  小题2: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会以实情判断。

  小题3:

①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②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分析:

  小题1:

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

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抓关键字的解释,“狱”“虽”“情”等字的解释。

  小题3:

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

“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

“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

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

退。

③隐蔽:

指屏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肉食者鄙⑵神弗福也

  ⑶而齐不听⑷苏秦谓齐王曰

  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3.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参考答案:

  1.⑴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

(每词1分,共4分)

  2.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2分)

  3.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13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景公举兵欲伐鲁

  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

不可。

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

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公曰:

善。

遂果不伐鲁。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间:

_______

  

(2)忠之属也属:

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国安:

_______

  (4)遂果不伐鲁遂:

_______

  20、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

  B.何以战(介词,凭、靠)政足以和其民(介词,用来)

  C.虽不能察(连词,虽然)问于晏子(介词,向)

  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其君离(代词,指百姓)

  21、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