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1125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docx

中考冲刺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

专题二开放题型精题分类解读

专题视角透析

近年来出现的开放性试题能根据初中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命题立意较深刻,设问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的,评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学生的答题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为中学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近几年中考中的开放新试题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以生活实际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创新意识

  以生活实际为情境设置开放性试题,使学生感受到解决身边的问题离不开化学知识,掌握好化学知识和原理,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以新科技成果、新能源开发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放性试题常以新科技、新成果为情境,以考查能力为立意,设置一至二小问来考查学生,虽然答题时思维是发散的,同时也要严谨才能符合答题要求;能力要求是高的,但所用的知识却是基础的,题目“起点高、落点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树立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理想。

 三、以实验为手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化学实验在学生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思考+创新”已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功之路,而开放性试题给学生在实验中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舞台,故近年中考试题以实验为手段出题,以考查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试题一般具有以下八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正好迎合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要求,对参与并享受学习化学过程的要求,对面向群体、发展个性的要求。

下面我们利用这八个方面简单地解读一下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1、思维的发散性。

如:

请用不同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自来水。

对提出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是开放性试题的本质特征。

2、结论的不确定性。

如:

时尚流行补铁、补钙、补锌、补碘等,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收集有关信息,谈谈看法。

指解题时可以根据视角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得到不同的结论。

3、过程的探究性。

解题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自己制定解决方案,因此需要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4、条件的不对称性。

如:

选用简单的仪器和药品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包括解题条件不充分,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补充条件或进行讨论,或者解题的条件有多余,可以利用不同的条件进行解题。

5、教学的层次性。

如:

指出右图所示装置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①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瓶子装满水后,氧气从(填“A”或“B”)导管进入集气瓶。

②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则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应与(填“A”或“B”)连接,该装置在病人吸氧过程中的作用是__。

6、知识的综合性。

如:

根据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找出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和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着重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诊断评价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情境的模拟性。

如:

为什么不能用铝锅长期盛放食醋?

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题目情境模拟现实、科学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利于联系生活、科技、生产、社会。

8、内涵的发展性。

如:

X、Y、Z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试根据该图推断X、Y、Z、甲、乙的化学式。

(答案不止一组,请尽可能寻找出合理的答案)

随着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的增多,结论会越来越多,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能充分体现评价的发展性。

精题分类解读

例1(2008大庆))如图2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

(1)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灭火毡在灭火时,要覆盖在燃烧物上,从而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了灭火的目的;虽然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因温度没有达到它们的着火点,它们是不会燃烧的。

除此原理之外,还可以用水灭火(降低温度),将可燃物移走(隔离可燃物)等方法。

答案:

(1)隔绝空气

(2)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3)用水灭火(合理答案均可)

说明:

本题为答案开放,但开放并不是无纲可依,而是要答出另两个灭火条件之一,这样的题目要注意,回答不能随心所欲。

变式题1:

做化学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

请仔细观察右图,找出

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任写两种):

①;

②。

例2(2008大庆)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

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人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如:

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铜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除碳酸盐外你选择的试剂是,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CO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考查酸的性质.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制取CO2,若稀盐酸过量则溶液中溶质应该是CaCl2和HCl混合物;探究溶液中是否有HCl,可根据酸的性质设计实验如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活泼金属或难溶性碱或金属氧化物来检验盐酸的存在,若要除去溶液中的HCl且使溶液呈中性,不引入新杂质,应该用过量的CaCO3,因CaCO3不溶于水;含有HCl废液倒入下水道会腐蚀铁制下水道,因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

①HCl(1分)②不能因为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每空1分)③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或CuO或Fe(OH)3等)溶液变成红色(或冒出气泡或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或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每空1分,叙述不完整可适当扣分)[拓展应用]①碳酸钙②腐蚀铁制品下水道

说明:

象[实验与结论]中②这样的题目是伪开放题,即貌似开放,但答案却是唯一的,联系题意,只能回答“不能”才是正确答案。

而象[拓展与应用]②这样的题目是真正的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同学们在回答时要注意。

变式题2:

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

(2)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写出实验室制取该产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

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E装置?

例3(2008大庆)解决问题常面临着方法的选择,面对不同的结果我们应继续探索。

为得知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小柯与小妍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法:

请回答:

(1)在本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l0一3g/mL,则由小柯的测量结果可算出15.8g高锰酸钾分解后所产生的氧气质量为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本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一项理由是。

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C.氧气中含氧元素

(3)请计算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的氧气质量为——g。

(4)若实验操作无误,不考虑实验中的误差,针对小柯的测定结果与你的计算结果,请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解析:

本题通过对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不同计算方法,考查学生对两种方法做出正确分析和评价.问题

(1)小柯实验得出的氧气质量为:

1300m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4×l0一3g/mL=1.8g;问题

(2)中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问题(3)以15.8g高锰酸钾为已知量,利用高锰酸钾分解方程式来计算生成氧气质量;问题(4)小柯实验得到氧气质量比理论上的多可考虑到生成的含氧化合物可能进一步分解释放氧气.

答案:

(1)1.8(1分)

(2)B(1分)(3)1.6(1分)(4)可能是生成K2MnO4分解放出了氧气(或生成含氧化合物有一部分分解释放了氧气)

说明:

此类开放题是在众多答案中选择一个即可,但是同学们在选择是本着有简单不选复杂的原则挑选。

变式题3:

有一类化学反应表示为:

A+B=C+H2O(其中A、B、C均为化合物),请你在下列表格里写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该反应的一种用途。

化学方程式

用途

专题综合测评

1.(2008十堰)塑料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

因此国家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禁止所有商场提供免费塑料袋。

请你也提出两条解决“白色污染”的建议:

(1);

(2)。

2..(07.济南)从Ca、Mg、O、H、Cl中的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非金属单质

(2)一种金属氧化物

(3)一种难溶性的碱(4)一种可溶性的盐

3.(2008黄石)按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各写一个)

⑴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

⑵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

⑶生成两种气体单质的分解反应

⑷不使用催化剂的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

4.(07.淄博)图5中给出了三种物质,请你根据这些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变化的规律,试写出他们之间能够直接转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2008荆州)已知A、B是两种常见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A+甲→B+乙。

请判断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都是金属单质,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2)若A是金属单质,B是非金属单质,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3)若A是非金属单质,B是金属单质,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反应形式,上述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均为________________,这类反应的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7.江西)某同学在化学学习档案中总结了

如下规律:

“①燃烧一定要用火去点燃

②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组

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性质

④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

其中有些说法不正确,请指出并填写下表

错误说法的序号

驳斥列举观点的事例或方法

 

 

7.(07.鄂州)写一份公共服务通告,提醒人们注意水体污染的威胁。

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请用一个悬念开头。

为了确保能清楚地解释产生水体污染的原因,应列举一些水体污染的例子。

最后,告诉人们应如何减少水体污染。

8.(07.南昌)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钙。

白色粉末是哪种物质呢?

请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我的猜想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9.(07.淄博)把一小包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请你对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

固体的成分可能是。

(2)实验:

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说明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10.(07.潍坊))甲、乙是常见元素的单质,A、B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反应:

甲+A==B+乙(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反应类型是。

(2)若甲、乙为金属,且乙的硫酸盐溶液为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乙为非金属单质,B中含有+3价金属元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07.成都)小艾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小艾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小艾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

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写两种);

(2)猜想二:

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小艾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任写一种)。

12.(07.成都)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

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

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

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

方法一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

方法三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

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13.(07.鄂州)假如你是空气质量观察站的人员,发现一些建筑物外墙的石灰石正不断剥蚀。

请根据这一情况,探究石灰石不断剥蚀的原因,完成

(1)~(3)题。

(1)你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2)你作出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答:

(3)作为空气质量观察员,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答:

14.(2008黄石)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

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加水溶解

得无色澄清溶液

加入Na2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思考]融雪剂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由此看初步确定其成分有两种可能性:

①,②。

[探究实验二]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融雪剂的成分,小红、小兰根据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不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等质量的NaCl固体、融雪剂、CaCl2固体分别溶于等体积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装置如图6所示。

 

小红、小兰预测:

若装置B中温度计的读数介于装置A、C中温度计的读数之间,则可确定融雪剂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

实际操作中,测得A、B、C三个装置中温度计的读数非常接近,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试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方面的原因即可)

15.(2008兰州)我国大部分地区所降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由居民和工厂燃烧含硫的煤及某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某一地区酸雨的酸碱度。

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或假设】雨水的pH可能为:

    5.6。

(填“大于”、“小于”、“等于”)

【设计和实验】为测定某雨水是否属于酸雨,应选用   (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pH试纸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乙同学: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结论与分析】两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    同学。

指出另一位同学的操作错误:

             ;

这样操作造成的结果是               ;

【交流与反思】酸雨造成的危害很大,如        (任写一种合理答案),防止酸雨的措施有 

       (任写一种合理答案)。

 

专题2开放题型答案

变式题1不应在实验室内打闹;不能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或尝药品的味道);不能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不能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不能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使用试管夹时,手指不能按在短柄上等(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变式题2

(1)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氧气(或O2)2H2O2MnO22H2O+O2↑

(二氧化碳或CO2CaCO3+2HCl=CaCl2+H2O+CO2↑)

(3)E装置充满水后止放,气体由b端进入(或E装置充满水后倒放,气体由a端进入)

变式题3:

Ca(OH)2+CO2=CaCO3↓+H2O(1分)用于墙壁的粉剧(或检验CO2气体)

专题综合测评

用可降解塑料产品回收废旧塑料产品(或研制开发生产替代产品;提倡使用纸、布等包装袋,控制生产不易降解塑料袋等)

1.用可降解塑料产品回收废旧塑料产品(或研制开发生产替代产品;提倡使用纸、布等包装袋,控制生产不易降解塑料袋等)

2.

(1)O2(或H2或Cl2或O3)

(2)CaO(或MgO)(3)Mg(OH)2(4)CaCl2(或MgCl2)

3.

 

4.③和⑤2NaOH+CO2=Na2CO3+H2O

④Na2CO3+2HCl=2NaCl+CO2↑+H2O(或Na2CO3+H2SO4=Na2SO4+CO2↑+H2O)

⑥Na2CO3+Ca(OH)2=2NaOH+CaCO3↓(或Na2CO3+Ba(OH)2=2NaOH+BaCO3↓)

5.

(1)Fe+CuSO4=FeSO4+Cu(或其他正确的均可,1分)

(2)Zn+H2SO4=ZnSO4+H2↑(或其他正确的均可,1分)

(3)C+2CuO=====2Cu+CO2↑(或用“△”、产物为CO且配平或其他正确的均可,1分)

(4)置换反应(0.5分)反应物和产物均只有二种,且都是一种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0.5分,只要这两层意思清楚即可,否则不给分。

6.①白磷自燃;③CO和CO2的性质不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7.答案要点:

水体污染的原因:

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

减少水体污染的方法:

守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它们的危害性变得更小一些,或者是寻找污染物的替代品

8.

我的猜想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9.

(1)固体可能是铜、铁混合物,也可能是铜。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并有固体剩余,则为铜、铁混合物;无气泡冒出,则为铜。

10.

(1)置换反应

(2)Zn+CuS04=ZnS04+Cu(用Fe、Mg等也可)

(3)2Al+6HCl=2A1C13+3H2↑(用稀硫酸也可)

11.

(1)Ca(OH)2CaCO3

(2)放热(3)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开放性试题,其他符合题意的猜想也可)

12.

(1)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

碳酸钙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钙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2)

操作方法: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判断方法:

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

13.

(1)建筑物所在地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气体

(2)酸性气体能与石灰石反应,大量的酸性气体能显著地腐蚀石灰石

(3)提取建筑物所在地的空气样品;将适量的空气样品通入蒸馏水中;用pH试纸测通入空气样品后的蒸馏水的pH和未通入空气样品的蒸馏水的pH,并进行比较

14.CaCl2,Na2CO3CuSO4①NaClCaCl2②CaCl2NaClCaCl2

两种固体的质量取得不足

15.【猜想或假设】小于

【设计和实验】A

【结论与分析】甲;乙同学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测试会将所测溶液稀释,由于测的是酸性溶液,所以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交流与反思】造成土壤酸化;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