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0573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ū)

B.沉鳞竞跃(jìnɡ)

C.藻、荇交横(xìnɡ)

D.何处无竹柏(bǎi)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孟子》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B.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C.《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D.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

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     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      暖和”

⑶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       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      。

A.丰满   准保   驱走   姿容

B.丰盛   绝对   赶走  容颜

C.丰盛   绝对   赶走   容颜

D.丰满   平和   驱走  姿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众多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能力。

B.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C.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两海两绿”发展方针,全市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记。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我是第一个。

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

酒后吐真言:

“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

”自豪里带着炫耀。

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

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

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

我说:

“妈,我要上大学去了!

”母亲说:

“我知道了。

”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包递给我,说:

“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然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

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

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

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

我反倒觉得赤条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

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小时候,母亲一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

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

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

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

“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

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

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

“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

”一霎时我恍然大悟。

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母亲该多么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

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

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那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

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

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

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

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

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

‘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

’你为母亲争气!

”我听了这些话,呆愣了大半天。

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地激励人心!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

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儿子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

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

”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⑦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做了铺垫。

B.第④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表露无遗。

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处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6.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7.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

①涩:

不通畅。

②白蛇:

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③陇:

通“垄”。

④牧竖:

牧童。

⑤髹(xiū)书:

用赤黑色的漆写。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

(1)渔人甚异之

(2)乃不知有汉

(3)曳舟不得进

(4)或强然诺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10.下列句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B.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C.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D.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1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四、句子默写

1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

 (欧阳修《采桑子》)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4)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5)《<孟子>二章》中孟子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杜牧的《赤壁》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者谏①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②,无不得谏者。

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③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彼汲汲④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选自《谏院题名记》宋·司马光)

(注)①谏:

指向君王提批评建议。

②工商:

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

③萃(cuì):

聚集。

④汲汲:

急切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1)(名)A.彼汲汲于名者()     B.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去)A.其间相去何远哉()    B.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

B.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

C.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

D.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

(2)汉兴以来,始置官。

16.作者认为身为谏官应该怎样做?

请简要概括。

六、诗歌鉴赏

17.(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题1】乙诗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哪两句?

(2句)

【小题2】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七、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等),涵盖了人文哲学、天文星象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学校准备开展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很多诗词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它们涵盖了传统节日的习俗、天气、传说、情感等方方面面。

请仿照示例,从上述诗句或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一句,具体说说该诗句如何表现了节日的某方面内容。

示例:

“爆竹声中”表现了除夕放爆竹辞年的习俗。

19.小组决定结合某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具体谈谈“过中国传统节日对于爱国意识形成的好处”,不少于200字。

八、作文

20.书香盈盈,叮咛殷殷,成长路上有扇“窗”,推开来,豁然开朗;征途漫漫,彷徨失措,成长路上有盏“灯”,点亮了,扬帆远航;寒来暑往,雪雨风霜,成长路上有点“疼”,挺过去,破茧成蝶;形影相伴,点点滴滴,成长路上有个“你”,笑一笑,温暖一生。

成长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阳光,也有暴风雨。

但总有那么一个字,让你学会了淡然或坚强。

助你成长的这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请以“成长路上有个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