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9986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docx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

固废处置环保标语

  篇一:

垃圾分类概念术语及标识标语

  概念术语

  一、垃圾减量分类的定义

  垃圾减量是指在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用合理措施减少固体废物量,如避免过度包装、净菜进城、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垃圾分类是指按垃圾的不同成份、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处置式,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二、垃圾分类类别

  居民小区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酒楼、宾馆、饭堂等餐饮场所的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机场、码头、火车站(地铁)站、公交场站(候车亭)、公园、旅游景区、加油站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域、学校等场所的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三类。

可回收物可进一步细分为纸类、饮料瓶罐类、其他塑料类。

市民可在分成上述四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分。

  1.可回收物:

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织物类、电子废弃物类等。

  纸类:

报纸、纸箱、图书、杂志、药盒、广告纸、办公用纸、洗净的牛奶盒等利乐包装、洗净的饮料盒、纸杯等。

  塑料类:

塑料饮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盒、塑料餐盒、泡沫塑

  料、洗净的酸奶瓶、牙刷、塑料拖鞋、塑料玩具等。

  金属类:

易拉罐、罐头盒、金属厨具、金属餐具。

  玻璃类:

玻璃瓶罐、平板玻璃、镜子等。

  织物类:

布娃娃、书包、桌布、衣服、窗帘等。

  电子废弃物类:

电视机、电脑、空调、电风扇、洗衣机、冰箱、DVD机等。

  2.餐厨垃圾:

指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剩饭剩菜、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等易腐的垃圾。

居民家庭产生的为厨余垃圾,酒楼、宾馆、饭堂等餐饮场所产生的为餐厨垃圾。

  3.有害垃圾:

指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害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包括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药品等。

  4.其他垃圾:

除上述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垃圾。

主要包括废弃食品袋(盒)、废弃保鲜膜、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宠物粪便等。

  标识标语

  一、垃圾容器设施宜使用的颜色

  1.可回收物类垃圾容器为蓝色,色标为PANTONG647C或RGB三基色为(32,95,146);

  2.餐厨(厨余)类垃圾容器为绿色,色标为PANTONG356c或RGB三基色为(0,120,49)

  3.有害类垃圾容器为红色,色标为PANTONG703C或RGB三基色为(193,52,72);

  4.其他类垃圾容器为灰色,色标为PANTONG5477C或RGB三基色为(60,91,88)。

  二、彩色标志颜色

  1.红色色标为m100y100,

  2.黑色色标为k100,

  3.白色色标为ko。

  其标志分别为:

  篇二:

校园废物处理

  校园废物处理、卫生健康,校园绿化美化情况报告

  一、校园绿化美化

  长期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早在1992年3月学校就成立了“绿化领导小组”,并作出《关于进一步搞好校园绿化的意见》,2004年3月学校又制定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逐年向高层次向发展规划》,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学校都要进行爱绿护绿的宣传教育并开展植树种草活动,在校园围、道路两旁、各幢楼房之间及空旷地都建花坛、植树种草,布置花木造型。

给树木挂上学名牌和标语牌,切实保护绿化成果,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除草修剪,同时学校将教室面前草坪的保洁落实到班级作为责任区,开展“植绿护绿美化校园”班际评比活动,不断促进师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自觉意识。

2004年3月10日校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发出“绿色环保行动”倡议,并把每年的3月10日定为我校“让青春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日,开展清洁校园,打扫街心花园和东山公园的义务劳动,使师生进一步在环保行动中接受熏。

  我校的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由于领导重视起步早,学校早在1993年3月就被省授予“花园式学校”称号,并受到联合国官员安萨·阿里·汗博士来校视察时的高度评价:

“绩溪中学校园美!

人更美!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叫人留连忘返”。

  多年来,学校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创建温馨优良的环境活动场所中,校园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设计合理,各区

  域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有绿地、树木、路道、景点、橱窗相隔,互不干扰,依照各区域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景观。

校园累计绿化面积已逾23000平米,校园空隙地已基本得到绿化。

  校园栽培了大量名贵花草树木,四季花开不断,树木品种达60多种,其中50年树龄以上的有近百棵,草坪达近万平米。

假山、趣池、雕塑、勒、花木造型、文化广场和分布在校园各区域的名人塑像、浮雕、名人名言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仅显其“美”,更重其“教”这一统摄性灵魂,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隐形教育功能,增强了师生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和对自然的亲和力,同时又能让学生受到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如今的绩溪中学,绿树掩映、环境优美,教室窗明几净,无纸屑,校园四季花开满春,无声的德育,培养了青少年学生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树立了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观,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市首批“绿色学校”、“省绿色学校”,目前绩中人又在积极争创级“绿色学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努力把绿色学校工作开展得更好,培养出更多的环境卫士。

  二、卫生健康

  我校是省级文明单位,市卫生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卫生管理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校长亲自抓,总务处、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齐抓共管,形成了学校卫生健康工作管理网络。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地震、雪灾、海啸、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不断,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甲流等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疾病频发。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层层落实抗震减灾和卫生防疫责任制和防控措施,也给学校的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校实行卫生工作管理目标制:

  1、环境卫生“五无一通”,即:

无纸屑果皮、无杂草枯叶、无碎砖烂瓦、无积水淤泥、无乱涂乱画、沟渠水流畅通。

  2、室卫生“四净一齐”,即:

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洁净,物品摆放整齐。

  3、个人卫生“四勤六不”,即:

勤洗手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吸烟、不喝酒、不喝生水、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

  4、由总务处负责校园卫生设施建设,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负责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制定各部门、各班级、各工友岗位责任区制度,由校医室检查,组织开展每卫生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文明班级评比、班主任工作考核、教师年度评优的重要条件。

  

(二)校医室负责校园卫生健康防疫工作,并明确校医室工作职责:

  1、全校师生常见病治疗工作;

  2、每日各班级卫生责任区、工友岗位卫生责任区、学生公寓、食堂卫生督查;

  3、开展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宣传教育与防治,充分利用“校园声讯”和橱窗、讲座等形式向师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等面知识。

2009年校医室重点开展了“甲流”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落实防控措施,制定防控信息报告制度;

  4、健全学生健康档案,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结合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上报;

  5、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心理,排释学生心理困惑,解除学生精神烦恼。

  (三)建立食堂安全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校园饮食安全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彻底消除病从口入隐患,学校由总务处具体负责食堂卫生管理工作。

  1、认真组织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参加县卫生监督所组织的餐饮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习烹饪知识,提高人员素质。

  2、制定食堂安全管理制度:

《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规章》、《食堂卫生规章》,签订食堂工作岗位责任书。

  3、实行《食品卫生可证》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并每年年审。

  4、认真执行《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制度》,实行食品原料索证、验收和台帐记录管理制度,食堂每天采购的食品都要进行登记验收和台帐记录后才能使用或入库,并要求物品分类整齐堆放,洗菜、生食、熟食间分开,保证餐具使用前洗净、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炊具。

  5、积极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教体局等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

  由于学校领导坚持常抓卫生健康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各部门积极配合,脚踏实地做事,强化了卫生健康和卫生防疫工作,多年来无校园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无校园传染病暴发流行,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校园废物处理

  学校在新项目建设和旧项目改造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学校在食堂、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楼、科学楼、教学楼等工程中都建有污水沉淀池,并把原来的污水沟改成下水道,在每条下水道的出口处都建有窨井,基本上做到了污水都经过沉淀后才排入市政下水道,对化学实验和医疗垃圾格按行业规处置做无害化处理。

  学校总务处结合对食堂的卫生管理,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碗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固定碗筷到食堂就餐,结合环保宣传教育,学校还在校园主要路口安置了环保型钢制垃圾桶,教育学

  篇三:

垃圾分类

  论垃圾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13

(1)班妮38

  指导老师:

  摘要:

  “垃圾是放错地的资源”,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每年共产生将近10亿吨的垃圾,然而大部分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由于处理不当还造成了次生污染。

对于垃圾处理,垃圾分类是关键,所以我国推出过多垃圾分类的措施,然而,几乎没有取得成效。

面对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增多的垃圾,我们应该向其他在垃圾处理上做的较成熟的学习,从中总结经验,在我国实施推广,这不仅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意义,还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词:

垃圾分类资源污染环境经济发展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垃圾,我国600个城市共产生亿吨,县城共产生生活垃圾8000万吨,农村生活垃圾亿吨,每年共产生将近10亿吨的垃圾,在这些垃圾中,生活垃圾主要分为三大类:

以厨余为主的可腐有机物、塑料、废纸、橡胶、皮革、竹木、布类等的可燃有机物、以及以煤渣、砖瓦、地灰、玻璃、金属等为主的无机物。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的资源,这些垃圾,大部分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宝贵资源,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卫生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这三种式来处理垃圾,传统的垃圾处理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所以,合理处理垃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在垃圾分类上做的较成熟的的做法来总结经验,为我国垃圾分类提出合理的措施。

  一、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采用传统的“集中混合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的模式,这种粗放的处理式不仅浪费了垃圾中的有用成分,而且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处理难度,造成了巨大的物质、人力、土地资源的浪费,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虽然国垃圾分类

  回收已经全面展开,但回收效果非常差,效率不高,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垃圾桶,垃圾桶上标示分类一般为:

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存在着分类指导图例不明确或缺失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垃圾成分趋于复杂,可回收的垃圾种类也趋于复杂。

如果分类过于简单,垃圾桶上仅有一个可回收的标识,很难引导人们去完全分清垃圾可回收的种类,给垃圾分类带来麻烦。

此外,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普遍比较缺乏,这是制约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在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健全,[1]导致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不具很强的约束力。

目前颁布的法规条例大部分涉及生活垃圾管理的规定偏重于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面,而极少涉及垃圾的分类回收。

而且垃圾回收处理尚未实现全面产业化,只有城市环卫部门在管理垃圾,他们主要负责将垃圾从社区运送到垃圾处理站。

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的程度并不高。

在一些中小城市存在很多靠捡垃圾或收购废品为生的人群,在某种程度上为垃圾资源化做出了贡献。

但是,这些只是分散在各个角落,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其贡献能力有限。

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耶不能满足目前垃圾分类回收的要求,垃圾分类回收是在政府主导下由环卫部门主导的事业单位负责。

这种体制缺少群众的参与,很难实现大围的统一行动,也制约了垃圾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一)重复利用资源

  据美国环境专家贝尔研究的结果,生活垃圾的90%都是可以回收的。

也就说明垃圾里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理论,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将不仅大大推进资源化进程,垃圾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垃圾混合或分类的程度。

垃圾混合收集,基本无法回收有价值的成分。

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

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每年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

垃圾分类收集则产生价值,垃圾的混合程度与价值之间呈倒数关系。

而且垃圾的填埋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花费大量土地和金去造垃圾场实在是巨大的浪费。

  

(2)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而且还会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

  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不但能使垃圾填埋量最大程度的减少,还可以将有毒有害物质单独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措施。

  三、日本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全球典。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众所知,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但日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这种矛盾下,倒逼日本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上作出了卓越的发展,从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将垃圾分类的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走在了世界的先列,下面讲述了日本垃圾分类的一些特点:

  

(1)分类精细,回收及时。

  在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2]仅仅将垃圾分为可燃烧与不可燃烧两类,而发展到如今,日本垃圾分类的细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早已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

日本地政府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与回收法。

以新居浜市为例,生活垃圾被分为以下八大类别,而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

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

如在东京都港区,每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二上午收资源垃圾。

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2)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

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

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种垃圾。

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

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文。

  (3)从小教育,人人自觉。

  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

  教育。

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在幼儿园,孩子就被教育吃东西不能剩下来。

到了小学的高年级,就让他们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居住地的垃圾处理厂。

随着垃圾分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已经把是否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正确使用垃圾袋等作为评判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

垃圾分类收集以社区等为单位,垃圾如果存在分类、投放地点或时间等错误,通常不会被收集,须要自行取回。

有些地区还会有专人帮忙检查扔出去的垃圾是否合格,如果发现问题会送回、提醒或者进行宣传教育等。

[3]如果居民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围舆论的压力。

  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格:

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以防出现爆炸。

  (4)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

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四、垃圾分类回收的对策建议

  

(1)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有关法律法规,只是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并未强制执行。

如市海淀区政府对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小区和单位给一定的基础设施补助和经济补助,但是对不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和单位并没有惩罚措施,使得垃圾分类工作在实际推进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如一些小区并不愿意花配置分类垃圾桶,一些物业单位以管理太麻烦拒绝分类清运垃圾等。

因此逐步完善细化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一些不配合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加大惩治力度,用法律来约束行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执法,这样才能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建立垃圾分类机构,健全垃圾分类体系

  借鉴国外的经验,由市政府牵头,[4]成立专门的市级垃圾分类办公室,抽调市团委、教育局、工商局、公安局、执法局、供销系统、环卫、固废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全市

  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督促、监管、奖惩、配套设施、法规制定等工作,健全符合市情的垃圾分类体系,制定短、中、长期分类规划。

形成以市分类办公室为主导,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宣传、引导),住宅小区收集管理员(负责初始人户分类收集有用和有害垃圾)、市环卫处(负责中间运输有用和有害垃圾外的其它垃圾)、市固废中心(负责终端处理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的垃圾分类体系。

  (3)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参与意识

  当前,由于宣传力度的不到位和配套措施的不健全,对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各级各部门重视度不够,社会各界关注度不深,公众认知度不高,分类意识淡薄,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原则,加强公众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分类成为可能,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使分类成为可行。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报、报刊、网络、宣传栏、宣传单、标语等载体,立足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基层一线,向群众广泛深入宣传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使垃圾分类的操作办法家喻户晓,逐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增强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尤其是对下一代,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增设环保课程,让他们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

  (4)控制垃圾源头,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制度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让市民意识到“垃圾处理,人人有责”,[5]逐步体现“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按照垃圾的产生量收费。

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目前的垃圾按户收费,既违背《环境法》的精神,又打击公众参与处理垃圾的积极性,因此应当改进,尽快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制度,可以先在有条件的地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其它不具备条件的地在一定时间暂以按户收费,然后过渡到按量收费。

  (5)加快研发垃圾再生利用综合处理技术,支持再生资源收购的企业发展

  垃圾分类收集后转运难,回收利用技术比较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各级环保部门、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处理厂家应加强协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研发垃圾再生利用综合处理技术。

技术的开发会使垃圾处理获得在的动力,不仅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垃圾分类才具有意义,分类收集来的废物才能真正转化为资源。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再生资源企业的支持,逐步实现经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扶持经营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式进行管理,使经营企业能跨区域回收,实现废品资源的有效回收、有序流动和充分利用,并适当给予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