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9550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墨应与六法通.docx

笔墨应与六法通

笔墨”应与“六法”通”

 

    荀子云:

“艺之至者不能两”,理论与创作是两种精神状态、两种功力基础!

所以,我们即没有太多的时间写这些文章,又不能忽视在创作和理论学习中总结的经验对于创作的指导性,特别是对于初学山水画的朋友应该意义很大!

刘健山水画近作品

江南春色图

 在中国画的理论中,宗炳说了“道”和“理”,王微谈了“情”和“致”,“道”和“理”是绘画的总规律和具体规律;画中又不能无“情”无“致”啊!

谢赫就说“法”。

“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美学与创作最具体最系统的理论。

    如何理解领会“六法”?

历代的解释,基本在本意和六法之间的关系上论述。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

“昔谢赫云:

画有六法: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及这段文字,认为应作如下读法,方才符合谢赫原意与古文法:

“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应该说谢赫将中国画的欣赏、创作基本方法和要求都概括至致了,但是,我认为:

历代解释“六法”少一条将它们窜连起来中心线,或者说,无论从中国画的欣赏和创作方面,谢赫仅仅概括了中国画方法论的“目”即“六法论”,少了个关键的“纲”!

   

   荆浩“笔法记”中“六要”:

一曰气,二曰韵。

评张璪的画“气韵俱盛”;又云:

“无形之病,气韵俱泯”。

试问如何才是“气韵俱盛”?

“无形之病”而致“气韵俱泯”!

那又何为“无形”?

中国画的“形”又何解?

……没完没了!

可以说导致中国画象中医一样无标准但又可以治病的现象,可能就是从他们开始的吧?

 拜佛图

刘健山水画近作

   如果我们把“笔墨”当作“纲”,“六法”当作“目”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有意思的是,大多在讨论“笔墨”时,也都是孤立的分析“笔墨”,将“笔和墨”、“笔墨”抽象化了!

简单的论述下,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论述“笔墨”的:

“笔墨”是“虚”的。

说它“虚”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感觉,就象春的气息,无形无色,不能单独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拿出来给大家看。

“笔墨”又是实的,说它实是因为这种“文化感觉”可以被我们体会并带到各自的画里。

……因此千百年来,多少大师凭借着各自对“笔墨”的感觉,创出各家、各派、各法,这些法式又被我们具体地理解为用笔的浓、淡、枯、湿、勾、皴、擦、染、点及泼墨、积墨、破墨、焦墨等不同的笔墨效果。

    

   这段论述,“笔墨”“实”的方面可以理解。

“虚”的地方比较玄!

不能让人把握和理解,甚至什么“法式”到具体理解的……笔墨效果,也是矛盾与不清晰!

中国的文字有点“暧昧”,实实虚虚,玄之又玄,其实,作者的意思“虚”是形而上;“实”为形而下,前者是将中国画的所有的哲学、美学等等用两个字“笔墨”加以概括!

容量太大!

所以才“虚”!

个人认为太笼统了!

不利于学习把握中国画的创作和欣赏,没必要将说不清楚的东西装进“笔墨”里,让宗炳、王微等先生下课下岗!

牛首春

刘健山水画近作

 

中国画的“笔墨”是打通形而上和形而上的钥匙,我们在学习中将“笔墨”与“六法”相结合,就可以很好的把握中国画的规律。

    

   其实中国画的笔墨其“形而上”就是:

“气韵,生动是也”。

黄宾虹在《论述书简》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这种关系,他说:

气关笔力,韵关墨彩。

“六法”是个整体,气韵生动离不开构图立意,用笔、用墨……,而“笔墨”的形而下就是其他五法!

一、无“气韵俱盛”的笔墨,气韵,难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还是对于线的审美要求;

三、要求笔墨传递的是真实景、形,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能动的艺术创作过程。

所以应物,象形是也;

四、不通笔、墨之法,难随类,缣墨朱粉是也;

五、虽然是构图,无浓、淡、枯、湿、勾、皴、擦、染、点及泼墨、积墨、破墨、焦墨之经营,无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

  传递;传送、传化、传变,模:

法也,模仿,大多解释引申为临摹与写生,但是为什么他要用两个动词、近义词?

我以为:

笔墨的再创造性和模仿是中国画临摹与写生信息转化的重要原因。

转变的中国画造型非照相式写生、创作,其景、形诸元素,须“传移”至笔墨造型和效果。

可能就是谢赫用“传移”的本意?

!

“模写是也”:

传递的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与书法的关系。

这种临摹的承传要求还是落实在“写”字上!

牛首岚气图

刘健山水画近作

   无论是胸有丘壑的迁想妙得,还是从大衣磅礴的随机生发,都是一笔一笔的伸毫濡墨,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宾虹《画法要旨》云:

清湘谓为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

笔墨之功。

先师古人,又师造化,以成大家,为不难矣。

    欣赏中国画亦是如此,具体分析“笔墨当随时代”的“金陵画派”,如果我们不将“笔墨”与“六法”相联系。

就很难全面理解“金陵画派”的艺术面貌!

它是在强调“笔墨”传统性的基础上,更要求时代的精神意义与“笔墨”形而上的价值!

牛首春意图

        刘健山水画近作

   

   简单的说“六法”的六个方面,是“笔墨”的六个表现形态!

“笔墨”是打开“六法”的钥匙!

理解其中三味,大门自然打开!

“笔墨”应与“六法”通!

 

2016年十月一日于牛首山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