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934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工程名称

QQ578039405 

交底部位

钢筋闪光对焊

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焊接→质量检验

交底内容:

1、检查设备:

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地下铺放的绝缘橡胶垫、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一切必须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2、焊接工艺方法选择:

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当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端面不够平整,则应采用闪光一预热闪光焊。

3、焊接参数选择:

闪光对焊时,应合理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

4、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

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

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

5、试焊、做班前试件;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

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6、对焊焊接操作:

连续闪光焊:

通电后,应借助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

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

7、质量检查:

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裂缝等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质量要求:

1、接头部位不得有横向裂纹。

2、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度。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大于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

注意事项:

1、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煨直或切除。

2、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3、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

4、接近焊接接头区段应有适当均匀的镦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

5、焊接后销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6、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交底人

被交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工程名称

QQ578039405

交底部位

钢筋电渣压力焊

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

交底内容:

1、检查设备、电源、确保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严禁超负荷工作。

2、钢筋端头制备:

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锤击矫直。

3、选择焊接参数:

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

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

4、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

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以确保焊接处有足够的淹埋深度。

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

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5、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

6、施焊操作要点:

①闭合回路、引弧:

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

②电弧过程:

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

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③电渣过程:

随后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

④挤压断电:

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

同时切断焊接电源。

⑤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在寒冷地区施焊时,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才可回收焊剂和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⑥电渣过程:

随后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

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

⑦挤压断电:

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

同时切断焊接电源。

⑧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在寒冷地区施焊时,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才可回收焊剂和卸下夹具。

7、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焊接质量检查,对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应割掉重焊。

质量要求:

1、焊包较均匀,突出部分最少高出钢筋表面4mm。

2、电极与钢筋接触处,无明显的烧伤缺陷。

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度。

4、接头处的轴线位移应不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

注意事项:

接头部位应清理干净;钢筋安装应上下同心;夹具紧固,严防晃动;引弧过程,力求可靠;电弧过程,延时充分;电渣过程,短而稳定;挤压过程,压力适当。

交底人

被交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工程名称

QQ578039405

交底部位

钢筋手工电弧焊

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参数→试焊、做模拟试体、送试→确定焊接参数→施焊→质量检验

交底内容:

(1)检查电源、焊机及工具。

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2)选择焊接参数。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焊接层数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3)试焊、做模拟试体。

在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应焊接3个模拟试体做拉力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4)施焊操作:

①引弧:

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

无钢筋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的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②定位:

焊接时应先焊定位点再施焊。

③运条:

运条时的直线前进、横向摆动和送进焊条三个动作要协调平稳。

④收弧:

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

拉灭电弧时,注意不要在工作表面造成电弧擦伤。

⑤多层焊:

如钢筋直径较大,需要进行多层施焊时,应分层间断施焊,每焊一层后,应清渣再焊接下一层。

应保证焊缝的高度和长度。

⑥熔合:

焊接过程中应有足够的熔深。

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结合良好,避免气孔、夹渣和烧伤缺陷,并防止产生裂缝。

(5)钢筋帮条焊:

①钢筋帮条焊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

钢筋帮条焊宜采用大面焊,见图不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制作,如帮条级别与主筋相同时,帮条的直径可以比主筋直径小一个规格。

如帮条直径与主筋相同时,帮条钢筋可比主筋低一个级别。

②钢筋帮条接头的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钢筋直径,焊缝宽度b不小于0.7钢筋直径。

③钢筋帮条焊时,钢筋的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两主筋端头之间,应留2~5mm的间隙。

B.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20mm以上。

C.焊接时,引弧应在帮条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6)钢筋搭接焊:

①钢筋搭接焊适用于Ⅰ、Ⅱ级钢筋。

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不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搭接长度L应与帮条长度应符合要求②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倍钢筋直径;焊缝宽度b不小于0.7倍钢筋直径。

③搭接焊时,钢筋的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搭接焊时,钢筋宜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

在现场预制构件安装条件下,节点处钢筋进行搭接焊时,如钢筋预弯确有困难,可不预弯。

B.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拉焊缝应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

C.焊接时,引弧应在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质量要求:

1)焊接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2)2)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3)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接头尺寸偏差不得超过规定的数值。

注意事项:

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结合良好,避免气孔、夹渣和烧伤缺陷,并防止产生裂缝。

交底人

被交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工程名称

QQ578039405

交底部位

土方开挖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交底内容:

(1)坡度的确定:

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及开挖深度来确定开挖坡度。

(2)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然后分段分层平均下挖。

(4)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①端头挖土法:

挖土机从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

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②侧向挖土法:

挖土机一面沿着坑(槽)边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5)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和管沟深度的1/2。

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6)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深度大于1.5m时的基坑(槽)或管沟,根据土

质情况,应作好支撑的准备,以防坍塌。

(7)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地基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找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为30cm左右为宜。

(8)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方运到机械挖到的地

方,以便及时挖走。

(9)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找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

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

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10)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

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质量要求:

(1)基坑(槽)表面平整

(2)标高准确、符合设计要求。

(3)无松土和浮土现象。

注意事项:

(1)基底超挖:

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基底保护:

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果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3)施工顺序不合理: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开挖土方,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

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

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宽度。

交底人

被交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工程名称

同方花园工程

交底部位

垫层混凝土浇筑

工艺流程:

清理基底→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

交底内容:

(1)基底表面清理:

基底表面的淤泥、杂物均应清理干净;并应有防水和排水的措施。

如果是干燥

非粘性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浇筑混凝土:

1)浇筑混凝土一般从一端开始,或跳仓进行,并应连续浇筑。

如连续进行面积较大时,应根据规

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2)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振捣,在2h内必须振捣完毕。

否则应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3)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使用串桶、溜管,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3)混凝土振捣:

一般采用平板式振捣器,但垫层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

间距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