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9228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

贵州青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1

第二章规划总则1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1

第二节规划原则1

第三节规划依据1

第四节规划期限2

第五节保护规划范围2

第六节名镇性质2

第七节规划目标2

第三章现状调查2

第一节青岩古镇概况2

第二节青岩历史沿革2

第三节青岩古镇布局特点3

第四节青岩古镇重要历史文化古迹简述4

第五节青岩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街道空间现状5

第六节青岩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有利条件5

第七节青岩古镇现状存在的问题6

第四章人口和社会规划6

第一节人口规划6

第二节社会生活规划6

第五章保护内容6

第一节保护目标6

第二节保护规划工作重点7

第三节保护层次7

第四节分级保护7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8

第一节城镇山水格局的整体保护8

第二节青岩古镇风貌保护规划8

第三节青岩古镇文物保护8

第四节青岩古镇街区的保护9

第五节青岩古镇建筑高度控制规划10

第六节历史建筑的保护10

第七节建筑构造的保护10

第八节传统文化的保护12

第九节给水排水规划12

第十节电力电信规划14

第十一节消防规划16

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7

第十三节综合防灾规划17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17

第一节规划目标17

第二节绿化系统与生态环境规划18

第八章青岩古镇旅游发展规划18

第一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8

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18

第三节旅游发展目标及战略19

第四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20

第五节旅游形象设计与定位21

第六节旅游线路规划与设计21

第九章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22

第一节青岩古镇自然环境、人文生态系统的基本论述22

第二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3

第三节青岩古镇本土文化意境的生态意义24

第四节古城游客容量管理24

第五节旅游环境管理24

第十章近期实施方案25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的保障25

第一节政策保障25

第二节经济保障27

附表一:

29

附表二:

31

附表三:

32

附表四:

33

附表五:

34

附表六:

35

附表七:

36

第一章项目背景

青岩镇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有600多年历史。

自古为贵阳重要门户和交通咽喉,是兵争要地和军事要塞,曾一度是贵阳南部粮道的生命线,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我国进入元明清以后,宗教文化自北南两部向贵州推进的桥头堡,各种宗教均在青岩扎根发展,也是外国宗教文化自广西沿海推进贵州的前沿阵地;中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激烈碰撞,使青岩成为我国近代三大教案的第一起教案“贵阳教案”的发生地。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青岩也成为贵阳南部的文化发源地之一,产生过诸如周渔璜等文化巨人和贵州第一个状元赵以炯等大批文人志士,所以,青岩镇拥有在国内称雄的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新世纪开端,我国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旅游业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对于贵州旅游发展给予政策扶持,贵州省和贵阳市迅即做出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贵阳市旅游发展的形势和背景已成熟。

在此背景下,花溪区确定加快旅游发展的战略决策,将青岩镇作为花溪旅游的一个重要支柱。

鉴于青岩的社会现状、经济实力、景区现状等,分别编制《青岩镇总体规划》、《青岩古镇保护规划》、《青岩古镇保护与发展城市设计》、《青岩镇旅游发展规划》。

本次的《青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在1999年的《青岩古镇保护规划》基础上,加以完整,立足于规划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力争使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拿到文本和说明书即可投入使用。

在对有关政策、背景及资料的深入研究、分析前提下,按国家规定的内容、广度和深度,按进度编制了《青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经多年编制,与花溪区、青岩镇政府,花溪区旅游局、规划小组反复磋商,数易其稿,确定发展思路,规划范围和主要内容等,编制规划文本、图纸和说明书,提交正式成果。

第2章规划总则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名镇保护与城镇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岩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节规划原则

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在保护和整治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特色民居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保护名镇整体风貌、传统格局以及空间尺度,保护历史环境的完整性,同时不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名镇保护兼顾集镇的发展和建设,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健康适度地发展旅游业。

4、新老建筑相协调的原则。

新建建筑要从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装饰等各方面与历史建筑及特色民居相协调,延续名镇的历史建筑文化。

5、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原则。

既要保护和传承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又要继承和弘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

第三节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7、《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镇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

8、《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9、《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11、《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村镇规划(2006-2020)》;

12、《青岩古镇保护规划》,1999年;

13、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青岩古镇保护与发展城市设计》的批复,筑府通[2007]31号;

14、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四节规划期限

规划期:

2009~2025,共17年。

其中:

近期2009年~2015年,共7年。

远期2016年~2025年,共10年。

第五节保护规划范围

青岩保护规划建设所需控制的用地面积为70.3公顷,在此区域内划定名镇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

规划范围:

城墙内部的部分,南与210国道相接,北以青马路赵状元街为界,包括规划面积名镇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32.60公顷。

第六节名镇性质

以历史遗存及其环境为主体,体现“军事古城堡”、“四教合一”的历史风貌,发展传统商贸和旅游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七节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名镇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善取得明显成效。

历史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与历史建筑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及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名镇自然环境面貌根本性恢复,形成文化旅游体系,使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成为青岩镇重要的经济产业。

2、远期目标

名镇古建筑群历史文化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整治工作完成。

历史建筑及特色民居达到科学展示、合理利用,古建筑群空间形态保护取得良好效果,并形成与名镇相协调的周边环境。

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融传统文化、特色商业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第3章现状调查

第一节青岩古镇概况

青岩是贵州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是花溪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

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具传统的文化特色,对游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地处东经106°14′,北纬26°20′,海拔1060~1200米,是贵阳通往惠水、罗甸、广顺等地的交通咽喉,也是花溪南部的农村商品集散地。

青岩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总户数5845户,总人口为2.8万,镇内人口7880人,其中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

全镇17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共有企事业单位56个,职工2200人。

全镇农业人口2.3万,占总人口的85%;有耕地19700余亩,人均耕地0.6亩;粮食年产量1500万斤,为花溪区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古镇青岩,不仅以其600多年前就成为军事要地而闻名,加之地处黔中“高原明珠”花溪的腹地,又以其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景观而著称。

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四条主要街道呈十字纵横,大部分古建筑旧观犹存。

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情独特、历史悠久,于1992年被列为贵州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二节青岩历史沿革

作为贵州省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其历史可上溯到600年前。

据考证,“青岩”原为山名,是青岩诸山主峰狮子山。

据《贵阳府志》记载,“青岩堡在青岩下”。

故青岩堡之所以得名,系堡在“青岩”之下(南麓)。

青岩地名之由来,是由于岩山青色而得名。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设置贵州前卫,贵州前卫在今青岩境内设立了青岩堡、歪脚堡和余庆堡,青岩堡在今青岩镇东北一公里处,歪脚堡和余庆堡又在其东一公里处,今成片村,合称歪脚堡村。

青岩堡虽是一个屯田驻军之地,却曾经有过比较繁荣的时期。

关于青岩地区的行政建置,除在青岩堡屯田驻军以外,还先后在青岩设立了青岩司、青岩外委土舍和青岩镇。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设青岩司,成为贵阳城(省城)南郊的卫星和门户,也是贵阳府直辖地范围的扩展。

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降为“外委土舍”辖地并入贵筑县。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于青岩设镇,属贵阳县。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贵阳设市,另置贵筑县于花溪镇,青岩镇隶贵筑县燕楼区。

原属广顺州之青岩城西门及青岩场、龙井寨、新哨、蓊楼、达夯等村寨均划入青岩镇,结束了青岩城内分割的历史并扩充了行政疆域。

截止解放前夕,镇辖14个堡,148乡,1771户,人口8092人。

解放后,设贵筑县第二区于此。

1953年建青岩镇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青岩人民公社,隶花溪区。

1984年改为青岩乡。

1986年撤销青岩乡,并入青岩镇,形成今天的格局。

青岩镇共有17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106个自然村寨,1997年全镇总人口28680人,主要民族为汉、苗、布依族。

青岩城建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后历经扩建和重修,计有五座城门,四条正街,二十六条小街巷道;城内明阳寺前大坪为场坝,以此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成星条棋状分布。

第三节青岩古镇布局特点

古代建筑工匠们善于审察地理形势,在古镇的选址、布局与建设中,利用自然环境,依坡就势,因地制宜,建造了古朴幽雅,蜿蜒曲折、亲切自然、极富地域特色的高原古镇。

我国古人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有很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管子》上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时,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青岩城在营城选址上却体现了这个原则。

故青岩城不在青岩堡,避开了高而旱;也不在三岔河,防止了低而湿,而在黄家坡、阁上山、下寨山一带。

狮子山、簸箕山屏障于北面;青岩堡、余庆堡、歪脚堡(均驻军屯田)鼎峙于城东北;龙井河、板桥河、青岩河、新哨河环绕于城的北、东、西三面,为天然沟堑,三分环水,一面靠山,披山带河,形势险要,足进攻退守,既体现了军事防御体系,又为行道、民房、市集提供了用地,产生了严格、规范、明确的功能与效果,整座城的设计保持了我国古城的建筑风貌。

不仅使城镇植根于富足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有可靠的物质保证,而且赋予城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空间轮廓。

整个城区依山坡走势而建,结合地形自由布局,道路随地形曲直而布置,房屋就地势的高低而组合,建筑、环境、道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利用对景手法,形成整个古镇丰富和谐的街景空间。

青岩古镇传统特色:

1、突出“古”字,以“古”的价值吸引人

历史文化悠久的青岩古镇,文化古迹交错,密布于城内的古建筑群,古城墙、石牌坊,古民居群相映辉,互为依托,构成独特的古镇风貌,至今依然释放着古朴典雅和浓郁的历史传统文化气息。

(1)古建筑群

历史文化古镇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一宫、一院等古建筑群,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依山就势,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画栋雕梁、飞角重檐,虽年久失修,仍风韵犹存。

(2)古城墙

古镇四周原建有古城墙,分内城和外城,墙用3块巨石垒砌。

外城墙沿山而建,筑有敌楼、垛口、炮台,蔚为壮观。

现已恢复定广门城楼,以及完成内城墙的修复。

(3)古牌坊

青岩古建筑的石牌坊十分引人注目,镇内原建有八座,现存三座,三座石坊均采用当地盛产的白棉石为原料,精心雕刻而成,是省内外石坊中的佳品。

(4)古民居

这里的民居多为院落式布局,正厅、两厢摆布得体,庭院中布置有花台。

沿街建筑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双重檐青瓦,雕刻有致的门窗、腰门,特别是入口处理很有特色。

(5)古镇风貌

青岩古镇风貌更为突出。

从布局上,全镇以东、西、南、北街形成十字交叉。

街道全以当地青石板铺面,蜿蜒曲折,拾级而上,街巷相通,两旁建筑的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伴之以古墙古屋,古香古色,街道空间幽雅得趣。

2、体现“文”字,以“文”的内涵感化人

青岩古镇以人文荟萃而闻名全省,历史上曾出现不少知名人物,其中有的是以诗文传世,有的是政绩斐然,有的则是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这些知名人物的生平事略和重要事件,以及随之而生的历史遗迹和名人遗址,都充满着“文”的内涵,更使古镇生辉。

(1)名人遗址古镇生辉

在众多历史建筑中,穿插有重要的历史遗迹和名人遗址,更使古镇生辉。

北街的“赵状元府”较为有名。

青岩歪脚有平刚先生旧居。

黔陶陈列诗人周渔璜珍贵文物的桐野书屋。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总理的父亲周懋臣先生、邓颖超同志的母亲杨振德女士以及李克龙等领导人的亲属都曾在青岩居住。

这里还有咸同年间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有1935年红军长征经青岩击溃敌军的“红军作战指挥部”遗址等,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2)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青岩镇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明清以来,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相继在青岩传播,信教群众达数百人。

这些宗教都在岩岩建有寺庙、教堂,这些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具文物价值的文化设施。

(3)民族文化吸引游人

居住在青岩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各族群众,共同开发这块土地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

诸如苗族的“跳场节”、“芦笙会”;汉族为主信奉佛教的“二六九观音会”;布依族的“赛歌节”。

此外,传统的民间文化耍龙、玩花灯、放宝鼎、放孔明灯等,规模大,参加群众多,是当地群众性文化活动,十分吸引游人。

(4)文化古迹风韵犹存

青岩文化古迹有两处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九处为花溪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十二处由青岩镇人民政府定为青岩文物保护单位。

(见附表一)

第四节青岩古镇重要历史文化古迹简述

青岩教案遗址位于镇北姚家关村民组。

占地750平方米。

现仅存部分残垣,高三米,长十五米,其他全部变为耕地。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五月,闻名全国的三大教案之一的“贵阳教案”便发生于此。

赵彩章百岁坊位于镇北门外白坟边岩石上。

建筑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六月,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九点五米,宽九米,面北背南,四柱南北面均有抱鼓护柱,中门上方有方匾,北面背南为道光皇帝钦赐“七叶衍祥”题额,南面镌刻有“赵彩章百岁坊”。

梁柱上浮雕有各种花草图案。

赵理伦百岁坊位于镇南街定广门内。

高九点五米,宽九米,呈四柱三间四阿顶式,西面背北。

四柱南北均有石狮护柱,狮高一点五米,前爪握宝,后爪壁于石柱之上。

正中横梁上有空雕“二龙抢宝”。

北面正中镌刻道光皇帝钦赐的“七叶衍样”匾额,南面正中刻有“升平人端”左右分别刻有“赵理伦百岁坊”等字样,整个石坊还有不少的空雕“棱形图”,“双鳌图”和人物浮雕等精美图案。

还保留有吴振棫等清代书法家撰写的楹联五副。

周王氏刘媳氏节孝坊位于镇南门外,距定广门二百余米,建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九点五米,宽九米,面南背北。

四柱均有抱鼓护柱,正中横梁上有空雕“二龙抢宝”,横匾为“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

匾额上方梁柱有浮雕‘荷花图“垫背石正中空雕“五龙图”,中嵌“圣旨”立匾,有数幅“古书图”、“花瓶图”,“双鳌卧背含寿图”等石雕艺术和楹联五幅。

宫詹桥(又名蒙贡大桥)位于镇南约七公里之蒙贡寨南隅。

系三孔石拱桥,桥高七点五米,宽约五米,长五十余米。

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建,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重修。

此桥为周渔璜捐银所建。

“宫詹”为周渔璜官职名。

为纪念周济人之心,故名为宫詹桥。

赵以炯墓位于镇南约三公里之摆早村“状元坡”(俗称状元坟)。

占地一百五十平方米。

坐北向南,为土堆墓,立有牌坊型青石墓碑。

封土高约二米,宽二米余,长三点五米,现完好。

青岩红军墓位于镇东二里许之歪脚村后山山坳上,坐南向北,占地约二十平方米,为土堆墓,封土很小,占地不足五平方米。

青岩红军作战指挥所位于镇东门外之高寨河刘家水碾。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青岩镇,当时的作战指挥所便设于此。

该作战指挥所总占地350平方米,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现水碾已毁,仅存红军首长当时居住的木结构青瓦房四间。

龙泉寺位于镇北街八十五号。

明万历年间首建于青岩龙井寨之大龙井处,故名。

后迁建于此,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重修。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又重修。

系穿斗式悬山顶砖木结构,总占地约一千五百平方米。

大殿已毁,仅存戏楼、配殿、两厢和侧山门。

依据1999年完成并通过市政府批准《青岩古镇保护规划》,现已修葺一新。

慈云寺位于镇背街五号。

清康熙初建,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重修。

系穿斗式悬山顶砖木结构,坐西向东,总占地八百五十平方米,建筑构架尚存,破坏严重,很多石柱础为石雕艺术精品。

依据1999年完成并通过市政府批准《青岩古镇保护规划》,现已修葺一新。

迎祥寺又名斗姆阁位于镇南街黄家坡脚。

明天启中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重修观音殿。

十二年(公元1832年)补造两厢、韦驮殿、天井牌坊及围墙。

观音殿系穿斗式歇山顶翘檐式建筑,一进殿(大雄宝殿)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

两厢及生活区为悬山顶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总占地约二千平方米,除山门、牌坊、钟楼已毁外,其他主体部件已于1990年由宗教等部门拨款修葺一新。

寿福寺位于镇阁上山九号。

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四合大寺院,坐南向北,总占地八百平方米。

寺内院坝边缘立有高约一米的白绵石望柱,望板呈菱形空雕状。

戏楼檐口横梁上有精美的木质透雕“二龙戏珠”,大殿右侧横卧一完整的雕刻工艺精湛的浮雕“盘龙石”,天井内的两棵古桂花树郁郁葱葱,四季常青。

依据1999年完成并通过市政府批准《青岩古镇保护规划》,现已修葺一新。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位于镇西街三号。

清康熙间建,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

正门为背街,处慈云寺斜对面,系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书房为悬山顶式。

整座宫院以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僧人生活区组成一个大建筑群,坐东向西,总占地二千平方米。

宫内的大部分木雕艺术部件早已毁于“文革”期间,唯一剩下戏楼檐口的吊墩(俗称垂花柱)的木质空雕“双狮争雄”部件,为花溪地区吊墩艺术部件之珍品。

依据1999年完成并通过市政府批准《青岩古镇保护规划》,现已修葺一新。

文昌阁位于镇东街143号。

系穿斗式硬山顶(一进殿为悬山顶)砖木结构四合院。

坐南向北,总占地八百平方米许,阁楼已毁,前殿(一进殿)和两厢。

院内保存有巨石凿成的石缸两田,正面有浮雕人物、花草图案,整座建筑保存完好。

依据1999年完成并通过市政府批准《青岩古镇保护规划》,现已修葺一新。

赵以炯状元府位于镇赵状元街一号,建于清代中晚期。

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总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

府内的整个构架保存尚好,一进院右厢的木雕门窗艺术部件,属古镇木雕门窗之精品,朝门右侧粉墙壁上的“百寿图”仍能辨认。

二进院左厢有一“文魅”横匾(今作隔板),字大四十公分,为属楷书阴刻,书法工整流畅。

定广门位于镇南城门洞,系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副总兵班应寿扩修外城所辟,咸丰年间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全面整修青岩时所建。

圆周拱式城门洞,内空高三米余,宽三点五米,城墙高七米,厚四点七米,城墙上建有城楼,1990年,政府拨专款加以修整,城墙加厚二点八米,楼高七米余。

城墙至城楼总高为十四米,城楼为穿斗式歇山顶双重飞檐(翘檐),定广门经过修复后,重见当年异彩。

平刚先生故居位于镇东门外之歪脚村。

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以四合大院及粮仓组成一个整体,坐北向南,总占地近千平方米,今粮仓已毁,两厢已拆除,仅存正房和大石院坝,为原平刚先生旧时家人居住。

周恩来总理之父曾居地此房原系民居房屋,因周恩来总理的父亲周懋臣先生于1939年~1941年曾居住过,位于青岩背街二号,该房坐北向南,占地约三百平方米,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米,房前的长方形石院坝约一百五十平方米。

邓颖超之母居地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1939年~1941年曾住过,位于南街七十五号,距定广门约一百五十米,坐东向西,大门临南街街面,占地约二百平方米。

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八米,今仍保持原样。

李克农等革命家属曾居地1939年~1941年李克农等革命家属曾居住过,故名。

位于镇北背街十号,系穿斗式悬山木结构四合大院,坐北向南,占地五百平方米。

该居住地为四合院之右厢,二楼栏杆全部保持原样。

第五节青岩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街道空间现状

位于镇内十字交叉的东、西、南、北街及背街为主的步行街空间,道路走向顺坡势蜿蜒曲折,拾级而上,街巷相通,青石板铺面,风貌古朴。

南街是古城风貌保存得颇为完好的一条“明清街”,全长624米,其中定广门至210国道长240.2米为古驿道。

街面共有住户94户307人,多为木构青瓦民居,由南门进入,通过定广门,就见到9.5米高的“赵理伦百岁坊”,还有基督教堂,内城门邓颖超之母曾居地。

南街街道空间依山就势,连绵曲折,青条石路面及拾级而上的人行步道,古朴典雅,通往西街的背街巷曲经含幽,幽深静雅。

掩映在古树、翠竹中的慈云寺和万寿宫,情景交融,引人入胜,游人置身于街道空间之中,别有一翻情趣。

由于这里曾是惠水、长顺至贵阳要冲,是重要物资集散地,曾商贾如云,故有许多店铺,形成传统的商业街。

漫步街头,还能领略到它的商业经济气息。

附青岩镇主要步行道路现状一览表(见附表二)

第六节青岩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1、1992年青岩镇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9月16日,原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1999年之前,修复了赵状元故居,石牌坊三座,定广门城楼,南内城门、古驿道、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桐野书屋等文化古迹,为保护建设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3、依据1999年完成并通过市政府批准《青岩古镇保护规划》,对南街、北街、慈云寺、万寿宫、赵公专祠、文昌阁、寿佛寺等十二个项目和部分民居进行修缮与抢救性修建。

4、在1999年的《青岩古镇保护规划》保护区划分的基础上,一级保护——核心保护范围不变;二级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在原来的保护分区划分的基础上,扩大到内城墙以内,从13.64公顷调为27.94公顷。

三级保护——环境协调区,在原来的保护分区划分的基础上,东西方向扩大到以山为界,从41.6公顷调为37.70公顷。

保护区总面积从59.9公顷增加到70.3公顷。

5、市政设施建设已开始起步。

已建一条250米长的商业街,210国道拓宽,1000T水厂改造,已有110千伏变电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