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347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春高一下期月考化学试题

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年春高一下期5月

月考化学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的判断。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故该题选A。

 

2.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

A.只有4种

B.只有3种

C.只有

D.只有1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电子层数为1,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3,不符合只有一层,外层电子应该不大于2,电子层数为2,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6,是O原子,电子层数为3,则最外层电子数是9,不符合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等于8(两层以上)的规则,故该题选D。

 

3.下列变化完全符合下图图示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生石灰溶于水 ⑤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 ⑥碘的升华 ⑦Ba(OH)2·8H2O与NH4Cl反应

A.①②⑥

B.②⑤⑦

C.①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能量的变化。

由图可知,反应物变为生成物要吸收能量,且发生化学变化。

液态水汽化吸收能量,是物理变化,故①错。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吸热,是化学变化,故②对。

浓硫酸稀释放热,故③错。

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故④错。

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吸热,且是化学变化,故⑤对。

碘的升华吸热,是物理变化,故⑥错。

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⑦对,故该题选B。

 

4.下列各组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同位素:

O2和O3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K2O、K2O2、KO2

D.同种物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种物质的理解。

A、O2和O3为同素异形体,所以A错误。

B、

为同分异构体,所以B正确。

C、K2O、K2O2、KO2为化合物,所以C错误。

D、

不是同种物质,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5.可逆反应A(g)+4B(g)

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vA=0.15mol/(L·min)

B.vB=0.6mol/(L·min)

C.vC=0.4mol/(L·min)

D.vD=0.005mol/(L·s)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

=0.15,B、

=0.15,C、

=0.4,D、

=0.3,显然C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故答案为C。

 

6.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加成反应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丁可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根据模型知,甲是甲烷或四氯化碳、乙是乙烯、丙是苯、丁是乙醇。

A、甲烷或四氯化碳都不含不饱和键,性质较稳定,和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故A错误。

B、乙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化学键,导致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故C正确。

D、丁是乙醇,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和乙酸不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一定温度,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以上全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等考点的理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②错误。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与反应的初始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③错误。

④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不变,故④正确。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故⑥正确。

故答案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58分)

二、填空题

8.

(1)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①在进行实验b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有机溶剂是       。

A.酒精      B.四氯化碳        C.苯

②从I2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的装置如图1所示,请指出仪器d的名称       。

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         (填“由e至f”或“由f至e”)。

(2)图2是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A试管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

A.先浓硫酸再乙醇后乙酸

B.先浓硫酸再乙酸后乙醇

C.先乙醇再浓硫酸后乙酸

②在试管B中常加入       (填写试剂)来接收乙酸乙酯,分离出乙酸乙酯的主要仪器是          。

【答案】

(1)①BC;②蒸馏烧瓶;由f至e

(2)①C;②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

(1)①萃取剂的选取标准为:

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和苯都符合萃取剂标准,乙醇易和水互溶,所以能作萃取剂的为BC,故选BC。

②仪器d的名称是蒸馏烧瓶,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由f至e,故答案为:

蒸馏烧瓶;由f至e。

(2)①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然后再加入浓硫酸,乙酸价格昂贵且易挥发,为提高醋酸的利用率,所以最后加入醋酸,故选C。

②乙醇极易溶于水,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所以B中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乙酯分层后分液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

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

 

9.Ⅰ.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某性质)。

将上面有关元素性质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元素性质后面的括号中:

(1)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

(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3)第三周期离子Na+、Mg2+、Al3+、P3-、S2-、Cl-的离子半径(  )。

(4)第二、三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不包括惰性气体)(  )。

(5)碱金属的阳离子氧化能力(不包括钫)(  )。

Ⅱ.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请在表中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

(2)请在表中用阴影标出第VIII族的位置。

(3)在表中标出

的位置。

【答案】Ⅰ.

(1)(B)     

(2)(C)   (3)(E)

(4)(G)    (5)(A)

Ⅱ.如图所示。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同位素等,难度不大,注意规律的归纳与总结。

(1)Ⅱ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为2,随核电荷数增大,价电子数不变,故图B符合。

故选B。

(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随核电荷数增大,最高化合价由+1价递增到+7,最后以稀有气体0价结束,故图C符合。

故选C。

(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Na+>Mg2+>Al3+、P3->S2->Cl-,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Cl->Na+。

所以离子半径P3->S2->Cl->Na+>Mg2+>Al3+,故图E符合。

故选E。

(4)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故图G符合。

故选G。

(5)碱金属随核电荷数增大,金属星增强,氧化性减弱,故选A。

Ⅱ.

(1)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为非金属性元素;

(2)第VⅢ位于周期表第8、9、10纵行;(3)Ti位于第四周期第ⅢB族,即第四周期第3纵行。

 

三、实验题

10.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可用来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            (填编号);

编号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事实上该现象并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

(5)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及原因                                  ;

(6)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式                                          。

【答案】

(1)Ca(ClO)2+4HCl(浓)

CaCl2+2Cl2↑+2H2O

(2)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d

4)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Cl2+2I-

I2+2Cl-

(5)氯、溴、碘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6)

+Cl2+H2O

+2Cl-+2H+

【解析】本题考查了氯气实验室制取、氯气化学性质、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的理解评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

CaCl2+2Cl2↑+2H2O,故答案为:

Ca(ClO)2+4HCl(浓)

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为:

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4)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振荡,观察到的现象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Cl2+2I-

I2+2Cl-。

(5)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及原因,氯、溴、碘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6)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

氧化

同时生成Cl-、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

+Cl2+H2O

+2Cl-+2H+;若改用NaHSO3,会发生反应4HS

+Cl2

 +2Cl-+3SO2↑+2H2O,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不可行。

 ;

四、综合题

11.已知单质硫在通常条件下以S8(斜方硫)的形式存在,而在蒸气状态时,含有S2、S4、S6及S8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S4、S6和S8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1)在一定温度下,测得硫蒸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6g/mol,则该蒸气中S2分子的体积分数不小于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下图简单表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写出表示S8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若已知SO2分子中硫氧键的键能为dkJ·mol-1,O=O键的键能为ekJ·mol-1,则S8分子中S-S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0%;

(2)①S8(s)+8O2(g)

8SO2(g) ΔH=-8akJ·mol-1

②(2d-a-e)kJ·mol-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能量的相互转化等考点的理解。

(1)当S2、S4时S2分子的体积分数最小,设S2物质的量为X,S4物质的量为Y,

=72;得到X∶Y=3∶1,相同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得到,该蒸气中S2分子的体积分数不小于75%。

(2)①依据图象分析1mol

 molS8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放热akJ/mol,依据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概念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为:

S8(s)+8O2(g)

8SO2(g) ΔH=-8akJ·mol-1。

②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能量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热,SO3分解生成SO2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O3(g)

SO2(g)+

O2(g)△H=bkJ/mol;③已知硫氧键(S=O)的键能为dkJ/mol,氧氧键(O=O)的键能为ekJ/mol,设S8分子中硫硫键键能为xkJ/mol;S8(s)+8O2(g)=8SO2(g)△H=-8akJ/mol;依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8x+8e-16d=-8a,x=2d-a-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