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7305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伤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探伤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探伤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探伤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探伤操作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伤操作规程.doc

《探伤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伤操作规程.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伤操作规程.doc

操作规程

SK-C-01-02

第2章

超声波检测操作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第1页共5页

超声波检测操作规程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钢结构的焊缝及材料超声波检测。

也适用于钢网架焊接空心球球管焊缝、钢管对接焊缝及钢管与钢板或锥头焊缝超声波检测。

1.2本细则参照以下标准编制:

 

1.2.1.JB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1.2.2.GB/T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

1.2.3.JG/T3034.1-1996《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1.2.4.JG/T3034.2-1996《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2.仪器设备

2.1.仪器、探头

2.1.1.采用A型脉冲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为1~5MHZ,仪器至少在示波屏满刻度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探伤仪应据有80dB以上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档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积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其余指标符合ZBY230的规定。

2.1.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探工件最大声程处的探伤灵敏度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10dB。

2.1.3.分辩力: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6dB。

2.1.4.主声束偏离:

2.1.4.1.水平方向:

将探头放在CSK-IA型试块上探测棱角反射波幅度最大时,探头中心线与被测棱边的夹角应在90°±2°的范围内。

2.1.4.2.垂直方向:

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2.1.5.入射角和K值的确定

2.1.5.1.入射角测定在CSK-ⅠA型试块上进行。

2.1.5.2.K值的测定在CSK-ⅠA试块上测定(K值的测定应在2倍近场长度以外进行)。

2.1.6.探伤仪和探头工作性能应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周期如下表:

表2.1.6.

检验项目

前沿尺寸

折射角或K值主声束偏离

灵敏度余量分辨力

水平线性

垂直线性

检查时间

1.开始使用

2.每隔6个工作日

1.开始使用

2.探头修补后,探伤仪修理后每隔1个月

1.开始使用

2.探伤仪修理后每隔3个月

2.2.试块

2.2.1.常用JB4730-1994规定的焊缝超声波探伤CSK系列横孔标准试块,GB/T11345-1989规定的RB系列标准试块,钢板探伤试块,无缝钢管探伤试块等。

网架焊缝探伤中用CSK-

操作规程

SK-C-01-02

第2章

超声波检测操作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第2页共5页

ⅡC型试块绘制距离波幅曲线,校核时基线与探伤灵敏度。

2.2.2.试块材质应均匀,内部杂质少,无影响使用的缺陷。

加工容易,不易变形和锈蚀,具有良好的声学性能。

试块的平行度、垂直度、光洁度和尺寸精度都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2.2.3.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相近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其外形尺寸应能代表被检工件的特征。

2.2.4.为保证探伤质量,试块不使用时,应涂上机油保护,其表面不得有锈蚀、污垢等。

2.2.5.在同一种工件上探伤,不得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试块

2.2.6.现场探伤时,允许使用携带型试块对扫描线性和灵敏度进行校验。

3.检测步骤

3.1.超声波探伤流程(见下页)

3.2.操作技术要点

3.2.1.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

3.2.2.使用外接电源时,电源电压波动较大时,不得进行探伤。

使用机内电池时,出现电压不足的警告时,应停止探伤。

表面准备

明确检测要求确定检测工艺

接受委托

校验距离波幅曲线

探头选择(p、k、φ)

校正探头

初探(四种移动探头方式)

确定检测灵敏度

涂藕合剂

精检测(定性、定量、定位)

打钢印写油漆

标志缺陷部位

发出报告

资料存档

填写检测记录

图3.1.超声波探伤流程图

3.2.3.探伤前,应了解被检工件设计要求,焊缝验收标准、合格级别、探伤比例、焊接工艺、坡口形式、板厚、材质等情况。

3.2.4.根据板厚及可能出现缺陷的部位,选择探头K值及频率。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K值探头,探测频率一般采用2.5MHz或5.0MHz。

操作规程

SK-C-01-02

第2章

超声波检测操作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第3页共5页

表3.2.4.探头K值的选择

板厚(mm)

K值(角度)

8~25

3.0~2.0(70°-60°)

>25~46

2.5~1.5(68°-56°)

>46~120

2.0~1.0(60°-45°)

3.2.5.制作距离一波幅曲线。

波Ⅰ

幅判废线

定量线

评定线

距离

图3.2.5.距离一波幅曲线

3.2.6.消除探头移动区的飞溅、锈蚀、油污等杂物,以保持良好的声学接触。

电渣焊缝探伤应在正火后进行。

3.3.探伤操作

3.3.1.厚度为8~46mm的焊缝探伤面为筒体外壁或内壁焊缝的两侧,探头移动区域为

P≥2+SK+50mm

式中  P——探头移动区域

T——被探工件厚度

3.3.2.厚度大于46~120mm的焊缝探伤面为筒体内外壁焊缝的两侧,探头移动区域为

P≥SK+50mm

式中P——探头移动区域

T——被探工件厚度

3.3.3.厚板焊缝和结构焊缝如因条件限制,只能从一面或一侧探伤时,应增大探头K值。

3.3.4.如需检查横向缺陷,应将焊缝磨平后探测。

3.3.5.藕合剂:

机油、浆糊、洗洁精。

3.3.6.探头移动方式按标准中相应条款执行。

在探头移动的全过程中,操作者不能间断对示波屏的观察,否则应补探间断观察的焊缝区域。

对超声波探伤可疑部位,应辅以其它方法探伤。

3.3.7.粗探伤:

用不低于评定线的灵敏度对某一检测区段进行探测,对波幅超过评定

操作规程

SK-C-01-02

第2章

超声波检测操作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第4页共5页

线的反射波,应根据探头位置、方向、反射波的位置及焊接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为缺陷。

判断为缺陷的部位应作出标记。

3.3.8.精探伤:

以粗探伤中作标记的部位作为精探伤的对象,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

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所在区域和缺陷指示波幅。

3.3.8.藕合补偿:

3.3.8.1.表面粗糙补偿:

应对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

3.3.8.2.衰减补偿:

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3.3.8.3.曲面补偿:

对于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参考试块,对比进行曲率补偿。

3.3.8.4.探伤时,应对上述损耗、衰减和补偿进行修正,修正量必须计入距离—波幅曲线。

3.3.9.复核

3.3.9.1.复核时机: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遇有下述情况应随时对其进行重新核查:

a.校准后的探头、藕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

b.开路电压波动或者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

c.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时;

d.工作结束时。

3.3.9.2.扫描量程的复核:

如果距离-波幅曲线上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予修正,并在检测记录中加以标明.

3.3.9.3.距离-波幅曲线的复核:

校核应不少于3点。

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3.3.10.缺陷记录:

3.3.10.1.记录缺陷并在焊缝或节点旁作出如下半永久性标识。

注:

箭头指向焊缝或节点缺陷部位;OK表示合格;REJ表示不合格;XXXX分别表示检测人员代号和检测日期。

UTOK或REJ

SKXXXX

操作规程

SK-C-01-02

第2章

超声波检测操作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第5页共5页

图3.3.10.1缺陷标识图

3.3.10.2.如果该条焊缝或节点不合格,则还应作出如下半永久性标识:

在该焊缝或节点旁画一粗略的缺陷断面位置图。

A

B

①Y1

AB

D1

图3.3.10.2.缺陷断面位置图

4.结果评定

4.1.对所探出的缺陷部位必须在工件、原始记录和报告上准确记载。

4.2.结果评定按GB/T11345-1989、JB4730-1994、JG/T3034.1-1996、JG/T3034.2-1996和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

4.2.1.反射波幅位于Ⅰ区的非裂纹性缺陷,为“无可记计缺陷”。

4.2.2.反射波幅位于Ⅱ区的非裂纹性缺陷,均应记录。

如果缺陷不超标则准确记录;如果缺陷超标则准确记录并应列为“应返修缺陷”。

4.2.3.反射波幅位于Ⅲ区的缺陷,都应记录并列为“应返修缺陷”。

4.3.应及时通知客户检测结果,必要时签发超声波检测返修通知单。

5.相关文件

5.1.记录管理程序

5.2.测量不确定度管理程序

5.3.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程序

6.相关记录

6.1.超声波检测原始记录

6.3.超声波检测报告

6.3.网架焊缝超声波检测原始记录

6.4.网架超声波检测报告

操作规程

SK-C-01-04

第4章

磁粉检测操作规程

第1版第0次修订

第1页共2页

磁粉检测操作规程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铁磁性材料产品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1.2.本细则参照以下标准编制:

 

1.2.1.JB4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