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5473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5.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014fb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docx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摄影体位解读与操作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解读与操作

1.摄影时,应使被检者体位处于舒适状态,必要时利用棉垫、沙袋等辅助用具,支持和固定被检部位,避免移动造成影像模糊。

2.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肢体长轴与IR长轴平行。

3.使用屏-片系统摄影时,在一张胶片上摄取同一部位的两个不同位置,肢体同一端应置于胶片同一端,且包括相同的关节,关节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胶片的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常规摄正、侧位片。

4.对外伤者应尽量采用X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若确需移动肢体时,应轻、准、快,以免骨折错位或增加病人痛苦。

急诊摄影应根据病人状况灵活选择摄影体位。

5.婴幼儿四肢骨摄影,常规摄取双侧对照,摄影条件应相同。

6.较厚部位应使用虑线设备,一般选用0.5-1.0mm铝当量滤过板。

厚薄相差悬殊部分应利用阳极效应。

7.加强被检者的X线防护。

8.被检者肢体尽量靠近IR,可辅助固定。

9.选择合适摄影条件,增生性骨病酌情增加管电压,溶骨性骨病或骨质疏松者应减少管电压值。

(一)手后前位(正位)

1.摄片目的观察手骨的形态、关节、异物、骨龄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被检侧手平放在探测器上,各指伸直均匀展开,掌心向下,第3掌骨头置于照片中心。

拍摄双手时应双手对称地放在探测器上

3.中心线单手摄影时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双手摄影时,中心线经双手第3掌骨头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全部掌骨、指骨及腕关节清晰可见,第3掌骨关节位于照片正中

(2)第2-5掌指骨正位像,各指骨间隔呈分离状显示,骨小梁清晰可见,软组织层次分明。

(3)拇指呈斜位影像显示

显示部位:

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影像,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像。

(二)手侧位

1.摄片目的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的位置,骨折或脱位时骨块移动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腕部及手指伸直,拇指位于其余四指前方,第5掌骨紧贴探测器,手掌与探测器垂直,第5掌骨位于探测器中心。

3.中心线对准第2掌骨头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手的侧位影像,第2~5掌骨指骨相互重叠。

(2)拇指呈正位影像显示。

 

(三)手后前斜位

1.摄影目的观察手部骨外伤和骨质的病变,主要是第2、3掌指骨关节的影像。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手掌向内倾斜,第5掌骨紧贴探测器,使手掌与探测器成45°角,各指均匀分开稍弯曲,第3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

3.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全部掌骨及腕关节包括在内,呈斜位影像,第3掌指关节位于照片的正中。

(2)全部掌指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层次显示良好。

(3)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关节间隙明确。

手的常规摄影位置是后前位和后前斜位。

显示部位:

第一至第五掌骨、指骨及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呈斜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适于观察各掌指骨背侧皮质

(四)手前后斜位

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朝上,手背放在探测器上,掌面与探测器面成45°角。

五指自然分开,小指紧贴探测器面,保持稳定。

中心线:

经第三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显示部位:

第一至第五掌骨、指骨及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呈斜位影像,第一、二掌骨稍有重叠。

 

(五)拇指正位

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拇指背面紧贴探测器。

用对侧手将被检侧的其余四指向手背侧牵拉,避免与拇指骨、第一掌骨重叠。

中心线:

经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

拇指的指骨、第一掌骨及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籽骨呈正位影像。

 

(六)拇指侧位

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拇指外侧紧贴探测器。

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指尖贴探测器面,保持手部稳定。

中心线:

经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

拇指指骨、第一掌骨及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呈侧位影像。

 

(七)腕关节后前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观察小儿发育,了解骨龄时,应摄取双侧腕关节正位。

2.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弯曲,手呈半握拳状,掌面向下,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

3.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腕关节各骨位于照片正中,呈正位影像显示。

(2)掌腕关节及桡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3)各骨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显示部位:

腕关节正位影像

(八)腕关节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腕骨、尺桡骨下端、桡腕关节的外伤、月骨的脱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弯曲,第5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探测器。

手掌面后倾约10°角。

3.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腕关节各骨呈侧位显示。

(2)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

(3)各骨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显示部位:

腕关节侧位影像

腕骨多重叠,月骨显示较清晰,桡月关节清晰。

 

(九)腕关节尺偏位(外展位)

1.摄影目的观察舟骨的病变和外伤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下并尽量偏向尺侧,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

3.中心线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舟骨的长轴影像,与其相邻的各骨几乎不重叠。

舟骨检查的常规位置为腕关节尺偏位和腕关节后前斜位。

腕关节内展位主要显示钩骨

 

 

(十)尺桡骨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尺骨和桡骨的骨质、软组织及异物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背面紧靠探测器,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3.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尺、桡骨的正位影像。

显示部位:

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正位影像。

 

(十一)尺桡骨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尺、桡骨的骨质、软组织以及异物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尺侧在下,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拇指朝上。

3.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尺骨和桡骨的侧位影像,基本重叠。

 

(十二)肘关节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肘关节的骨质、软组织及脱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正面坐于摄影台旁,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肩部放低,肘关节背部紧靠探测器。

3.中心线肱骨内上髁与外上髁的连线中点。

4.标准片显示

(1)肘关节的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

(2)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影像锐利。

(3)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侧。

(4)肘关节各骨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肘关节部分强直畸形一般将前臂平放片盒;重点观察肱骨远端及其关节面时,应将上臂平放片盒上

 

(十三)肘关节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肘关节的骨质、软组织及脱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桡侧在上,拇指向上。

肩部尽量放低使肘部紧贴探测器。

3.中心线肱骨外上髁。

4.标准片显示

(1)肘关节的关节间隙清晰锐利。

(2)肱骨内外髁重叠,呈圆形显示。

(3)肘关节各骨骨小梁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分明。

 

(十四)肱骨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肱骨的骨质、软组织和异物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手臂伸直,向外展20º~30º角,掌面向上。

探测器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此体位适用于立位。

3.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肱骨的正位影像。

(2)大结节呈切线位显示,小结节与肱骨重叠。

(3)肱骨干皮质清晰,软组织层次分明。

 

 

(十五)肱骨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肱骨的骨质、软组织和异物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弯曲内转成侧位,屈肘呈直角,掌心置于腹上,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此体位适用于立位。

3.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肱骨的侧位影像。

(2)肱骨头与肩胛骨、肩峰少量重叠。

(3)肘关节呈侧位显示。

 

(十六)肩关节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肩关节、肩锁关节的骨折和脱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上肢伸直并外展,掌心向前。

身体旋转,对侧肩关节离开探测器向前倾斜15°角,被检侧肩部紧贴摄影架。

3.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肩关节盂前后缘重叠良好,呈切线位显示,关节间隙清晰。

(2)肱骨小结节显示于肱骨头外1/3处。

(3)肱骨头、肩峰及锁骨骨小梁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分明。

(十七)肩关节侧位(穿胸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肱骨的头、颈、骨干的情况,主要是肱骨近端的骨折移位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肢自然下垂并紧贴探测器,对侧上臂环手抱头,尽量使对侧肩部上移,使两侧肩关节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中心线经对侧腋下水平射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图1-82)。

4.标准片显示

(1)肱骨颈部位于照片正中,肱骨不与胸椎重叠。

(2)肺部含气量充分,肱骨上段与周围软组织界限分明。

(3)肱骨上段骨小梁清晰显示。

 

(十八)肩胛骨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肩胛骨的形态和结构。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被检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垂直,肘部弯曲90°角,肩胛骨背部紧贴探测器。

3.中心线对准喙突下方5cm处垂直射入(图1-83)。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肩胛骨的正位影像。

(2)肩胛骨内缘与肋骨少量重叠。

 

 

(十九)肩胛骨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肩胛骨的骨折及背部肿瘤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胸壁紧贴探测器,环手抱头,肩胛骨内外缘垂直探测器,对侧上肢手内旋,肩、肘向前倾斜,避免与被检侧肩胛骨重叠。

被检侧上肢不能上举者,可将肘关节屈曲内收,前臂放在上腹部前方。

3.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肩胛骨投影于肋骨外侧,呈侧位影像。

(2)肩胛骨前后缘呈切线位Y字形显示。

 

(二十)锁骨后前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锁骨的骨折情况及结构。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向X线管,被检侧上肢内旋,掌心向前,头向对侧偏转,锁骨紧贴探测器。

3.中心线对准锁骨中点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摄取双侧锁骨时,对准胸骨上切迹。

4.标准片显示

(1)锁骨的正位影像。

(2)锁骨内1/3与胸廓重叠,锁骨呈S形显示。

下肢

下肢游离骨:

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

足骨由跗骨、跖骨、趾骨组成。

下肢游离骨的连接:

髋关节、膝关节、胫腓关节、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间关节。

下肢带骨:

髂骨、耻骨、坐骨,形成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由骶髂关节连接于躯干。

(二十一)足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除距骨及跟骨以外的足部各骨的骨质及异物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贴探测器。

3.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或向头侧倾斜10º角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第3跖骨基底部位于照片正中。

(2)足部各骨骨小梁清晰可见。

(3)舟距关节与骰跟关节间隙清晰显示。

 

(二十二)足内斜位

1.摄影目的观察跖骨、骰骨、跖骨及其相邻关节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向内倾斜,足底内缘紧贴探测器,足底与探测器呈30º~45°角。

3.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骰骨呈正位影像显示,其他各骨呈斜位影像显示。

(2)第1、2跖骨部分重叠。

(3)距跟关节、楔舟关节及第3、4跗跖关节间隙清晰

(4)全足各骨骨小梁清晰,软组织层次分明。

足前后位(正位)及足内斜位为足常规摄影位置。

 

(二十三)跟骨轴位

1.摄影目的观察跟骨的病变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稍内旋,用绷带向后牵拉足部。

3.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º~45°角,对准内、外踝联线中点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跟骨呈轴位影像显示。

(2)跟距关节的关节间隙清晰。

(3)跟骨的纵径与横径之比为2:

1。

(4)跟骨骨小梁清晰,软组织层次分明。

 

(二十四)跟骨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跟骨骨折、骨刺及其他病变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床上,被检侧足外侧紧靠探测器。

3.中心线对准内踝下2cm处垂直射入(图1-89)。

4.标准片显示

(1)跟骨呈侧位影像显示。

(2)跟距关节、跟骰关节显示清晰。

(3)跟骨骨小梁清晰,软组织层次分明。

 

(二十五)踝关节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踝关节外伤时骨折及脱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内旋10°角向上,踝关节稍蹠屈。

3.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处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踝关节呈Π字形显示于照片正中,关节面呈切线位,关节间隙清晰。

(2)胫骨与腓骨有小部分重叠。

(3)踝关节的骨小梁清晰,软组织层次分明。

 

(二十六)踝关节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踝关节外伤时骨折及脱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下肢外侧在下呈侧位,外踝紧贴探测器。

3.中心线对准内踝上1cm处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距骨滑车面内外缘重合良好。

(2)腓骨小头重叠于胫骨正中偏后踝。

(3)踝关节显示于照片正中。

(4)踝关节各骨骨小梁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分明

 

(二十七)胫腓骨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胫腓骨的骨质及软组织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3.中心线对准胫腓骨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胫骨在内,腓骨在外,胫骨与腓骨平行排列。

(2)胫腓骨有小部分重叠。

(3)上缘的膝关节及下缘的踝关节显示清晰。

(4)胫腓骨的骨小梁清晰,软组织层次分明。

 

(二十八)胫腓骨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胫腓骨的骨质及软组织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在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外侧紧靠探测器,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3.中心线对准腓胫骨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腓骨、胫骨的侧位影像。

(2)上腓胫关节少量重叠,下胫腓关节重叠较多。

(3)踝关节呈侧位影像显示。

 

(二十九)膝关节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膝关节的关节间隙、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

3.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膝关节的关节面位于照片的正中,呈切线位显示。

(2)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少量重叠,髌骨位于股骨外上髁与股骨内上髁之间显示。

(3)膝关节的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层次分明。

(三十)膝关节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膝关节、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髌骨的骨质及软组织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外侧紧靠探测器,膝关节弯曲120~140°(135°)角,股骨与摄影台长轴平行。

3.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与腘窝折线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膝关节间隙显示照片正中,内外侧髁重叠良好。

(2)髌骨呈侧位显示,与股骨间隙分离,无双边影。

(3)股骨与胫骨平面重叠极小。

(4)膝关节各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层次分明。

(三十一)髌骨轴位

1.摄影目的观察髌骨骨折、髌股关节排列紊乱、髌骨软化症、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2.摄影体位有三种摄影方法供选择。

(1)俯卧位:

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膝关节屈曲,探测器放在髌骨的下方。

踝部可绕一绷带牵拉,以保持膝关节屈曲角度稳定和下肢稳定。

膝关节屈曲角度大,大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90°角时,中心线自上方垂直于探测器投射;膝关节屈曲角度等于90°角时,中心线自上方向头侧倾斜30°角入射探测器;膝关节屈曲角度小,小腿与探测器之间的角度等于60°角时,中心线自上方向头侧倾斜45°角入射探测器。

(2)天线位(skylineview):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屈曲90°~150°角之间,探测器放在大腿的上方,中心线对准髌骨的下缘呈水平垂直射入探测器。

(3)仰卧位: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摄影台一端放置倾斜60°角台面的摄影架,被检侧小腿放在摄影架上,足呈中立位。

探测器放在小腿的前方并固定。

中心线对准髌骨上缘向足侧倾斜73°角垂直于探测器。

4.标准片显示

(1)髌骨呈三角形,髁间窝显示照片正中。

(2)髌骨内侧缘呈切线位,无双边影,与股骨间隙呈V字形显示。

(3)髌骨骨小梁清晰可见,软组织层次分明。

(三十二)股骨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股骨骨质、异物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内旋,股骨紧贴探测器,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

3.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股骨及相邻关节的正位影像。

(2)股骨头、颈、大小粗隆显示清晰。

(3)股骨干的骨小梁清晰可见,软组织层次分明。

 

(三十三)股骨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股骨骨质、异物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将对侧臀部垫高,被检侧外转成侧位,股骨外侧紧靠探测器,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

3.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股骨呈侧位影像,股骨颈呈正位显示。

(2)股骨头呈半圆形,髋臼前后缘重叠。

(3)小粗隆显示在股骨内缘皮质外侧,大粗隆与股骨颈重叠。

 

(三十四)髋关节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股骨近端的骨质、髋关节炎、关节结核、关节脱位等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两足跟分开,足尖并拢。

双下肢内旋,股骨颈与探测器平行,避免股骨颈影像变形及与股骨头的重叠。

检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双侧髋关节同时摄影,使用固定带固定双下肢。

3.中心线对准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cm(股骨头)处垂直射入(图1-99)。

4.标准片显示

(1)髋关节呈正位影像,包括股骨近端、耻骨、坐骨、髂骨、大粗隆、小粗隆。

(2)股骨头显示照片正中,髋臼前后缘不重叠。

(3)股骨颈显示充分,无投影变形。

(4)髋关节各骨骨小梁清晰锐利,坐骨棘清晰可见。

(三十五)髋关节斜位

1.摄影目的观察股骨头、颈、股骨近端的骨折移位及脱臼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股骨外缘紧靠台面,对侧髋关节弯曲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弯曲成直角。

3.中心线向头侧倾斜45°角,从被检侧腹股沟中点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股骨头、颈部呈侧位影像显示,前方可见耻骨、后方可见坐骨。

(2)大、小粗隆重叠,位于股骨颈正中偏后。

(3)股骨长轴与照片正中长轴重合。

(4)髋关节各骨骨小梁显示清晰,髋关节间隙明确清晰。

 

(三十六)髋关节水平侧位

体位:

仰卧,臀部垫高,探测器侧立于髂骨嵴外上方,与身体正中矢状面约成45°角。

对侧大腿抬起,膝部弯曲固定,保持身体稳定。

胶片上缘超过髂骨嵴,下缘超过大粗隆。

中心线:

经股骨内侧中点,与探测器垂直,呈水平方向射入探测器中心。

显示部位:

髋关节轴位,股骨头。

股骨颈及股骨上段侧位影像。

 

(三十七)髋关节蛙形位

1.摄影目的检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两侧股骨颈的骨质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髋和双膝弯曲,两足内缘并拢,双下肢分开外旋与台面呈30°角。

3.中心线对准耻骨联合上方5cm垂直射入

4.标准片显示

(1)两侧股骨向外下方伸展,两侧股骨颈的侧位影像。

(2)大粗隆与股骨颈重叠。

(3)此位置常用于小儿髋关节脱臼石膏固定术前后的检查。

 

脊柱摄影

除去影响成像的物品,腰、骶椎摄影前需了解近期是否服用高原子序数的药物,钡餐等检查

利用调整被检者体位或中心线投射方向的方法,适应脊柱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相切,避免椎体影像相互重叠。

同时避免人为造成前屈、后伸或侧弯畸形

脊柱外伤患者摄影时,尽量减少患者搬动,可通过改变摄影操作方法来满足摄影位置的要求

应包括邻近有明确标志的椎体,以便识别椎序。

对组织密度及厚度差异较大部位,可采用分段摄影,但应注意衔接,须重叠1-2个椎体,避免遗漏

腰椎摄影宜深呼气后曝光,其他位置多为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须用虑线器摄影,对体厚悬殊较大部位摄影,应利用阳极效应

注意被检者辐射防护,特别是下部脊柱摄影时,应用铅橡皮遮挡生殖器官

(三十八)寰椎、枢椎张口位

1.摄影目的观察寰椎和枢椎的骨质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头稍后仰,枕外粗隆置于探测器中心上方2cm处,牙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台面,口尽量张大(还可以用仰卧位)。

3.中心线对准上下牙齿中点垂直射入。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寰椎和枢椎显示于上、下齿之间。

(2)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枢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

(3)齿突与寰椎两侧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显示部位:

寰椎及枢椎骨小梁显示清晰。

 

(三十九)颈椎前后位(正位)

1.摄影目的观察第3~7颈椎的正位影像。

2.摄影体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头部后仰,听鼻线垂直摄影台面,胶片上缘超过外耳孔,下缘包胸骨柄切迹。

可吩咐被检者做下颌骨快速上下运动。

3.中心线对准下颌骨下缘垂直射入(图1-55)。

下颌骨不做运动时,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角,经甲状软骨射入。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下颌骨无运动片:

显示第3~7颈椎正位片,且与第1胸椎投影于照片中。

全颈椎正位片下颌骨模糊显示。

2)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

(3)椎间隙与钩突关节显示清晰。

(4)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

(5)第3~7颈椎骨小梁显示清晰。

显示部位:

第三至七颈椎正位影像

(四十)颈椎侧位

1.摄影目的观察全部颈椎的侧位影像及喉部软组织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头稍后仰,听鼻线与探测器上缘平行,两肩尽量下垂,身体站稳,外耳孔上2cm平探测器上缘。

颈椎远离探测器,使用SID=1.5m。

3.中心线对准甲状软骨水平颈部中点垂直射入(图1-56)。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第1~7颈椎序列以正常生理曲度显示照片正中,各椎体前后缘重合无双缘现象,枕骨与寰枢关节清晰显示。

(2)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3)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边缘锐利。

(4)气管、颈部软组织与椎体层次分明。

(5)椎体骨小梁清晰显示。

 

(四十一)颈椎过伸过屈位

在颈椎侧位的基础上,头部尽量后仰时称过伸位;下颌尽量内收时称过屈位。

如只需观察1、2颈椎侧位,可使用小胶片,暗盒紧贴头颈部,因减少了肢-片距,可使影像更清晰。

观察喉部软骨及颈部软组织,也采用颈椎侧位,但须降低摄影条件,并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