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5342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docx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

3-6岁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研究

摘要

3岁到6岁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并没有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有相应的生活能力培养目标,教师会在幼儿园带领幼儿学习自理,让幼儿能够在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自理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多沟通,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助力。

本研究会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以及盥洗、入厕、饮食、起居、整理五个维度来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会用到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贵阳市的第三实验幼儿园的大、中、小班为论文研究对象。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说清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中所有用到的所有方法。

第二部分就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幼儿在家庭中和在幼儿园里生活自理能力的对比,根据数据、幼儿园和家庭的区别来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就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对比的结果提出分别对幼儿园和对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提出家庭中存在的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原因及改善建议以及幼儿园活动中的不足可以改善的地方,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关键词:

幼儿,自理能力,家园比较

 

1绪论

1绪论

1.1研究缘起

学前阶段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最为关键的阶段。

老师和家长都应当抓住这一重要时期,鼓励幼儿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大多幼儿在幼儿园是能够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的,但是回到了家就变成了依赖家长的样子。

很多家长由于自己缺乏自理意识或者缺乏培养幼儿自理行为的意识,并且,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在家没有观察学习的同伴,家长们的一贯包办,更是给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形成了阻碍。

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自理行为表现就存在了不一致现象。

1.2研究目的

在实习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还是比较自理,但是放学家长来接的时候,就会大变样。

比如有的幼儿看到家长来了,就把书包卸下来理所应当的递给家长,而家长也没任何不愿意就接着替孩子拿着,有的幼儿甚至还会要家长抱着背着,不愿意自己走路。

幼儿期是幼儿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从小就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叫爸爸妈妈做。

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成长,父母应该知道幼儿在幼儿园要学习不应该是满满的知识,应该是如何身心都健康的成长。

家长和老师将沟通进行到底,互相之间交流幼儿的情况,家园合作,让幼儿能够有很好的成长环境。

1.2.1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喝水时撒的衣服上全是水、不会穿脱衣服、鞋子的幼儿,他们经常需要成人的帮助,有的甚至是成人的替代。

还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时候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穿衣服,但是一离开幼儿园连走路都要抱着。

明明在幼儿园时候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在家却不愿意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观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表现。

1.2.2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有的幼儿穿鞋子不会往里蹬,因为穿鞋子时都是由家长用力将鞋子提上去的;有的幼儿拿到香蕉不会吃,因为在家里总是由家长剥好来吃的。

在独生子女中,由于家长过多的包办代替,过度关心,常常使得孩子们手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而出现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现象。

家长没有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正确的培养,对幼儿的包办代替让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家长们又往往不会意识到。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自理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够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

它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尤其要抓住3---6岁这个关键期,针对该年龄段幼儿特点与自理能力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就培养他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却忽略了一个跟孩子息息相关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找到在家和在园的幼儿自理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家园合作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1.3.2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家、园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引起家、园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在家和在园的表现的关注,以及对家、园教育的一致性的重视。

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

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幼儿的发展价值。

在课题的指导思想下,各班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围绕课题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研究,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动态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动学习模式,促进我园的教育改革,提高我园的教育质量;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

能够通过幼儿在园和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差别,对比研究后可以得到一些合理并且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在家在园的情况对比后取长补短,以及发现更多新的方式。

自理能力指人们能自已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说吃饭,喝水,学习等等。

能正常的与人相处,可以独自处理一些事情。

在心态上的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

本文中生活自理能力是指:

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自己服务自己的生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能力。

比如:

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后自己冲水、饭后自己擦嘴等。

1.4.2国内外相关研究

(1)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的研究

A.国内研究现状

在2006年的时候周桂霞观察了3到6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现,3到4岁的幼儿可以做到自己独自洗手洗脸,吃饭喝水,穿衣服鞋袜和脱衣服鞋袜,收拾自己的书本玩具、收拾餐桌餐具。

4到5岁幼儿可以独自整理自己的衣服裤子、会用筷子吃饭,饭后收拾桌面,对自己的书本玩具进行分类。

说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随年龄在逐步提升。

李凤娇通过调查小班的幼儿得出,独生子女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比非独生子女幼儿的生活自理能要弱,独生子女幼儿的家长通常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缺乏意识。

这说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弱。

汪慧在2014年通过对大班幼儿家园行为表现的调查,发现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表现是比幼儿在家里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表现要好的。

这说明了在家和在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一样。

B.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90年Goodnow研究证明,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对孩子的期望值等方面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影响的。

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来自各个方面。

(2)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A.国内研究现状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各阶段都不一样,靳钰莹通过调查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出5岁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较弱,不能持续。

周承志、郭玉英通过实验研究得出: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当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汪涓通过调查得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还是很淡薄的,幼儿责任意识较弱,自理行为不是很明确。

都证明了幼儿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比较薄弱的。

所以万春娟、张爱花研究并提出,培养新入园幼儿的自理力能,应当从易到难,给幼儿们创造更多机会,让幼儿亲自尝试,培养主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家园合作,协调统一。

这样可以通过家庭和幼儿园间的配合让幼儿能更好的培养和练习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王赛艳甚至从优化祖辈教育资源的视角提出了建议。

丁立群指出,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形成自理的意识,在正面强化中,增强自理意识。

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家园合作等多种途径来教会幼儿自理能力的技巧。

B.国外研究现状

不同的环境和不同文化里生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Chin-Yan就发现,在中国国内长大的家长和移民的家长比美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和期望值都要高。

(3)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A.国内研究现状

影响幼儿培养和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方面,蒋文慧通过调查研究指出五到六岁幼儿自理能力的强弱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朝鲜,赵越通过研究调查指出,朝鲜族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主要教育者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程度是有关的。

主要教育者是父母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总平均分比主要教育者是老人的幼儿要高,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程昊龙通过调查得出主要家长有不良饮食行为的,他的孩子也会跟着挑食。

这说明家长的饮食行为习惯会影响幼儿的饮食行为习惯。

马利娜通过调查研究指出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幼儿的自理能力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幼儿受到的教养方式比较民主,这样的幼儿通常自理能力得分较高;幼儿受到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的得分最低。

这些都证明了幼儿的家长是影响幼儿培养和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很大因素,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自己的生活状态都会影响给他们的孩子,幼儿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被渐渐地影响。

B.国外研究现状

在美国中学的孩子们中流行这一句话“要花钱自己赚!

”这体现了美国孩子从小就有独立性。

在日本,家长通常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不要给别人天麻烦”,每当一家人一起出游的时候,不管是多小的孩子,家长通常都会给他准备一个合适他的小背包,让他自己背一下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可以看出日本家庭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十分的重视,李苹就各个国家的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孩子生活的环境给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也能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更有自理能力的人。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法

本研究通过到图书馆查阅书籍并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研究学者的文章。

研读了一些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需求的著作。

对家长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对检索到的文章,资料,和著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整理。

重点对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需求的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5.2问卷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贵阳市第三实验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各一个班,共计100人。

向家长和老师发放了各100份调查表。

幼儿在家问卷回收94份,在园问卷回收100份。

(2)调查工具

生活自理能力先进行分类,分为如厕、盥洗、整理个人物品、饮食、起居五个维度,问卷总共20题,采用计分制的答案,“基本能够”记3分,“偶尔能够”记2分,”不能够”记1分。

1.5.3访谈法

(1)访谈对象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别选择在家和在园生活问卷调查结果得分差异最大的和得分差异最小的幼儿的家长和主班老师作为访谈对象。

(2)访谈工具

为了补充问卷调查的不全面,补充问卷中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自行设计家长访谈提纲和教师访谈提纲,就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系列问题,对家长和老师进行访谈。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表一幼儿家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项目

人数

在家得分

在园得分

家园差值

饮食

94

2.32

2.57

0.25

盥洗

94

2.52

2.73

0.21

如厕

94

2.55

2.67

0.12

起居

94

2.13

2.45

0.32

整理

94

2.14

2.46

0.32

总理

94

2.34

2.57

0.23

(表格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由表可知,幼儿在园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比在家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

  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各个维度的得分上看,幼儿在家和在园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各个维度的得分,在园的都高于在家的得分。

幼儿在家最高得分的项目是入厕和盥洗,最低得分的项目是起居。

幼儿在园最高得分的项目是入厕,最低得分的项目是起居。

这就说明,幼儿不论是在家或者是在园,得分最低的项目都是起居,其次是整理个人物品方面。

2.1.1小班幼儿家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表二 小班幼儿家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项目

人数

在家得分

在园得分

家园差值

饮食

30

1.97

2,21

0.24

盥洗

30

2.23

2.54

0.31

入厕

30

2.24

2.44

0.20

起居

30

1.74

2.08

0.14

整理

30

1.78

1.83

0.05

总体

30

2.00

2.22

0.22

(表格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家总体平均得分和在园总体平均分为2.00和2.22。

小班幼儿在家各项维度得分最高的是入厕,得分最低的是起居,在园得分最高的是盥洗,得分最低的是整理。

2.1.2中班幼儿家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表三中班幼儿家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项目

人数

在家得分

在园得分

家园差值

饮食

31

2.45

2.65

0.20

盥洗

31

2.63

2.77

0.14

入厕

31

2.62

2.72

0.10

起居

31

2.21

2.47

0.26

整理

31

2.25

2.73

0.38

总体

31

2.43

2.66

0.23

(表格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由表可知,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比小班的水平,有一定得分增加。

但在园得分平均分比在家得分平均分要高。

各维度上的平均分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中班幼儿在家得分最高的是盥洗,得分最低的是起居。

在幼儿园得分最高的是盥洗,得分最低的也是起居。

2.1.3大班幼儿家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表四大班幼儿家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项目

人数

在家得分

在园得分

家园差值

饮食

33

2.55

2.86

0.31

盥洗

33

2.71

2.88

0.17

入厕

33

.2.79

2.85

0.06

起居

33

2.44

2.79

0.35

整理

33

2.40

2.81

0.41

总体

33

2.58

2.84

0.26

(表格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由表可知,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比小班有了很大的升高,比中班也有略微升高。

但在园的得分比在家的得分更高,大班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项目得分最高的是入厕,得分最低的是整理。

在幼儿园得分最高的是盥洗,得分最低的是起居。

2.1.4小、中、大班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表五小、中、大班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结果

班级

人数

在家得分

在园得分

家园差值

小班

30

2.00

2.22

0.22

中班

31

2.43

2.66

0.23

大班

33

2.58

2.84

0.26

总体

94

2.34

2.57

0.23

(表格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由表可知,幼儿在幼儿园生的活自理能力各个项目的得分比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得分都高。

对各年龄段的幼儿在家与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总体来看,生活自理水平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

2.2访谈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2.2.1关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重要性家长和教师的回答对比

幼师都是经过专业学习和正规考试上岗的,老师们的回答都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

家长会幼儿培养自理能力重要不重要的回答也都是觉得很重要的,不过有几个家长说,觉得孩子还很小,现在就开始培养自理能力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总体来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家长们都还是觉得很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受到的教育是不同的,所以对幼儿发展的认识也不一样,教师和家长需要多沟通,多互动,教师把正确的幼儿发展规律传达给家长,家长在家也更好配合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2.2.2关于幼儿有需求是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对比

幼儿园一个班级里通常是一个主班老师、一个配班老师和一个保育员组成,三个成人需要照顾30到50个幼儿不等,呈现一个成人少幼儿多的情况,当幼儿提出自己的需求,比如:

“我要喝水。

”访谈中,在幼儿园,老师通常会收到幼儿发出的讯息之后,告诉他可以自己去接水喝,而大多数幼儿都会自己去饮水机那里拿自己的小杯子自己接水喝,有一些幼儿在当老师向他发出可以去接水喝的讯息后却没有自己去接水,这种情况,老师通长会带领幼儿到饮水机前,引导他找到自己的杯子,辅助他打开出水开关,过程中伴随着鼓励,当幼儿成功自己接水喝了以后,老师会对幼儿进行表扬,增加幼儿的自信,慢慢培养幼儿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在家庭中,通常一个幼儿要面对很对的成年人,而大多数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比较疼爱孩子。

当幼儿在家中提出自己的需求时,仍然以“我要喝水。

”为例,访谈中过半的家长都会选择直接给幼儿接好了送去,代替幼儿做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导致这样行为的大致有两个原因,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有需求,他向你提出了,也只是接水这么一件小事,就帮他做了有什么关系。

这一类家长几乎没有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意识,当时访谈中这一类家长几乎都觉得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重要的,所以他们只是不知道什么方法是对幼儿自理能力有帮助的,也没有主动的去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进行思考。

另一类家长是想要让幼儿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但是如果幼儿吵闹或者耍赖,那么家长就会帮他做,这类家长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但是没有合适的方法,并且会因为幼儿耍赖吵闹等行为就顺从幼儿了,这样可能会养成幼儿之后有不满意就吵闹耍赖的习惯。

对比家庭和幼儿园,家长没有正确并有效的方法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幼儿园的教师都是经过正规教师资格认证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

教师应该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教师互相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一日情况,帮助幼儿能够能好的培养独立性。

2.3幼儿在家与在园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原因分析

2.3.1家、园环境差异

幼儿在家的环境和在幼儿园的环境是有很大差别的,幼儿园的环境在设计上就是充分为幼儿考虑的,幼儿园的设施都是更加适合幼儿的,也更方便他们培养自理能力。

而一般家庭中的装修都是更多考虑大人的需求,幼儿使用起来就不是特别的方便,会对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有一定的阻碍。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的差异。

幼儿园有明确的、规定性的生活规则。

比如,自己坐的小板凳离开座位时要把小板凳推到桌子下面、午睡起来要自己穿衣服、喝水要自己举手并自己去接水等等。

而幼儿在家就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会比较随意。

第三个方面是同伴上的差异。

在幼儿园,会有许多与自己年龄、生活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小朋友,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还会互相监督,十分的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而在家,幼儿没有一起学习和监督的小朋友。

第四个方面是幼儿在家与在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在幼儿园一个班级通常是一个主班老师、一个配班老师和一个保育员的体系,所要照顾的大概是30到50个左右的幼儿,幼儿扮演学生,教师对每一个都一样,不会有额外的溺爱,老师在幼儿的眼里就会显得很有威严,也就会比较听从老师的话。

而在幼儿在家中是一个孩子对应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人,幼儿往往是一个家庭中最多人关照的角色,这样的话幼儿在家的生活自理行为肯定没有在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行为顺利。

(1)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在主题活动的举办上,通常都是做一些大型的节日活动,最大的活动应该就数六一儿童节了,家长们会和教师开一个会,但是家长在其中的角色是十分被动的。

幼儿园在举办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办一些关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活动不用很大,可以经常举办一下,比如穿衣服比赛,比比谁穿衣服快,让幼儿在玩乐中就能学会生活本领,锻炼和巩固,也会喜欢上自理的感觉。

(2)家庭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幼儿在家与在园的生活自理行为是不一样的,不仅是家园环境上差异的因素。

家庭自身方面也存在许多因素,造成了幼儿在家的表现比在园的表现要弱。

第一,家长缺乏对幼儿生活自理行为意识的培养。

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智力培养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很多时候就忽略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家长缺乏为幼儿建立家庭一日生活的意识。

访谈的家长中,主动与教师交流幼儿的生活自理情况的是很少的。

第二,家长的教养观念或态度不当。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很小,做家务很慢,而且也做不好,最后也还得让家长来再做一次,那就干脆不要让孩子做了。

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缺乏耐心和指导,另一方面担心孩子会受伤,溺爱孩子。

第三,家长要正确的鼓励孩子。

不要总是用小礼物的奖励去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事,以后孩子很可能养成动不动就要小礼物才会做什么事的习惯。

 

2.3.2结论

总体来看,幼儿在家与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好的。

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总体得分和分别得分都比在家的分数要高。

不论在家在园,幼儿在起居和整理这两方面的得分都比较少。

根据表格看出幼儿的自理水平是在慢慢升高的,年龄越大水平就越高。

小班幼儿只有在整理这个维度上在家与在园的差异不明显;其余各项总体得分情况都有较明显差异,单在园得分比在家得分高。

中班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自理水平各项得分较中班和小班而言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在园得分还是要比在家的得分高。

大班幼儿在家与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在入厕这一项没有明显的差异,其余各项和总体得分都有较明显的差异。

造成幼儿在家与在家自理水平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家庭、幼儿本身、幼儿园环境。

3建议

3建议

3.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1.1家长应重视自理能力

访谈中,还是有不少家长会更在乎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几个字,会做什么加减,在重视幼儿知识水平的同时并没有很关心幼儿的生活方面,很少会听到有家长接孩子时问孩子今天有没有自己穿衣服,幼儿需要的应该是全面的发展,不仅是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个性,学会与人相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的,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幼儿自己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做到了家长就大方的表扬他,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以后孩子就会喜欢上自己做自己的事。

家长要给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行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幼儿肯定是不可能第一次做就能做到完美的,这时就更需要家长耐心指导,而不是嫌麻烦就包办。

3.1.2家长应学习并运用培养幼儿自理行为正确的方法

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自理是有意识的,但是不知道要怎么做或者做的方式方法反而让孩子越来越不自理了。

首先,用错了方法那就换一个,做一些改变来帮助幼儿。

比如,想让幼儿自己分类整理玩具。

家长可以先教幼儿分类,然后对应放进收纳的盒子里,孩子正确的做出来了,就好好的表扬他。

第二,如果幼儿在慢慢做自己的事情了,表现很好,家长可以表扬同时问一问孩子,自己做自己事情时候是什么感受。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做得很好,就说因为你做的很好,所以我奖励你一个小礼物,这样其实并不是好的,反而会让孩子有别的目的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以后当你不给奖励了,他就不做了。

3.1.3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生活老师,家长不管是有意无意的说话和行为,幼儿其实都有看在眼里,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模仿,如果爸爸妈妈吃饭的时候总会挑出一些不吃的食物丢掉,那么孩子也会学着把自己没有很喜欢的食物挑出来丢掉,慢慢的孩子就会开始挑食了。

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自己也要对严格一点,尽量不在孩子的面前把一些不好的习惯传递给他,吃饭不挑食,每天早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